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99-金匮要略方论 >

第3章

499-金匮要略方论-第3章

小说: 499-金匮要略方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x《近效方》术附汤x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 ,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x崔氏八味丸x 治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x《千金方》越婢加术汤x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疠风气,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二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卷上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属性: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 
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 桂枝五物汤主之。 
x黄 桂枝五物汤方x 
黄 (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3.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4.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5.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6.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7.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冷)。 
8.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 
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短剧》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x天雄散方x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9.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10.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11.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12.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 
则亡血失精。 
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x小建中汤方x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 
以甜故也。) 
(《千金》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若四肢沉重,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 
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 
日,渐致瘦弱,五脏气竭,则难可复常,六脉俱不足,虚寒乏气,少腹拘急,羸瘠百病,名曰黄 建中汤,又有 
人参二两。) 
14.虚劳里急,诸不足,黄 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 一两半,余根据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 
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15.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方见妇人杂病中。) 
16.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方主之。 
x薯蓣丸方x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参(七分) 川芎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蔹 
(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17.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x酸枣汤方x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川芎(二两) (深师有生姜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8.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 
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 虫丸主之。 
x大黄 虫丸方x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 
(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x附方x 
x《千金翼》炙甘草汤x(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 
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 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参 阿胶(各二两) 大 
枣(三十枚) 生地黄(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x《肘后》獭肝散x 治冷劳,又主鬼疰一门相染。 
獭肝一具,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卷上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属性:1.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 
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 
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2.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 
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 
于肺,其人则咳,口 
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 
死。 
3.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4.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5.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 
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 
消渴。 
x甘草干姜汤方x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6.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x射干麻黄汤方x 
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 麻黄(四两) 生姜(四两) 细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三两) 五味子(半 
升) 大枣(七枚) 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7。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x皂荚丸方x 
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 
丸,日三夜一服。 
8.咳而脉浮者,浓朴麻黄汤主之。 
x浓朴麻黄汤方x 
浓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 
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9.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x泽漆汤方x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一作紫菀) 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两) 白 
前(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上九味, 咀,纳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10.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x麦门冬汤方x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 
日三夜一服。 
11.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x葶苈大枣泻肺汤方x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纳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12.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x桔梗汤方x(亦治血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1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x越婢加半夏汤方x 
麻黄(六两) 石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4.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x小青龙加石膏汤方x(《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x附方x 
x《外台》炙甘草汤x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 
x《千金》甘草汤x 
甘草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x《千金》生姜甘草汤x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x《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x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 皂 
荚(一枚,去皮子,炙焦)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温取三升,分温三服。 
x《外台》桔梗白散x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 
则定。 
x《千金》苇茎汤x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