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灵枢识-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牖在下。则完骨加其上也。简案、甲乙云。天牖在颈筋间。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后发际上。今考
文理。其穴在完骨下者。不宜言加完骨之上。马注未清晰。
x挟项大筋之中x 张云。此复言天柱穴。挟后项大筋中发际。简案、马以下文阴字接际字下为句。注
云。挟项后大筋之中。发际之阴也。不可从。(志本根据马为句)
x阴尺动脉x 张云。言阴气之所在也。小针解曰。夺阴者死。言取尺之五里。其义即此。(案小针
解张注尺之五里尺泽后之五里也)马云。尺泽之上三寸。有动脉。即肘上三寸向里大脉之中央。名五里穴。属
手阳明大肠经。志云。按皮肤之气血。从手足之指井。溜注于脉中。而合于肘膝间。故曰尺动脉。右五里五
之禁也。简案、逆夺之凡五至井荣俞经合。五 之血气
尽。故言五 之禁也。详见素气穴论。本经玉版论。
x传道之腑x 马云。道、导同。凡小肠已化之物。从此传导而下也。志云。此节止论五脏所合之六
腑者。本篇论十二经脉之所出。从井而入于合。盖自外而内也。
x中精之腑x 甲乙作清净之腑。马云。他腑之所受者。皆至浊之物。而唯胆则受五脏之精汁也。
x少阳属肾x 甲乙作少阴。马云。少阳三焦也。三焦之正脉至项散胸中。而肾脉亦上连于肺。三焦
之下 。属于膀胱。而膀胱为肾之合。故三焦亦属乎肾也。
x故将两脏x 张云。三焦为中渎之腑。膀胱为津液之腑。肾以水脏而领水腑。理之当然。故肾得兼
将两脏。将、领也。两脏腑亦可以言脏也。本脏篇曰。肾合三焦膀胱。其义即此。
x中渎之腑x 张云。谓如川如渎。源流皆出其中也。即水谷之入于口。出于便。自上而下。必历三
焦。故曰中渎之腑。水道出焉。膀胱受三焦之水。而当其疏泄之道。气本相根据。体同一类。故三焦下 出于少
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也。
x孤之腑也x 简案。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而三焦唯属膀胱。无所配
合。故谓孤之腑也。萧吉五行大义云。三焦处五脏之中。通上下行气。故为中渎腑也。又引河图云。三焦孤立。
为内渎之腑。并与本节之旨符矣。而此所言三焦。专指下焦。张氏质疑录。论之详也。(素问识灵兰秘典六节
藏象论注举数证当参考)
x春取络脉x 张云。十二经之大络。如手太阴列缺之类是也。
x诸荥x 张云。十二经之用穴。如手太阴鱼际之类是也。
x分肉之间x 水热穴论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
故取络脉分肉之间。简案、四时之刺。诸篇所说有异同。甲乙类例通会。殆为明备。当参考。
x诸 孙络x 张云。诸 者十二经之 穴。如手太阴经太渊之类是也。络之小者为孙络。皆应夏气。
夏以老阳之令。阳盛于外。故宜浅刺于诸 。孙络、及肌肉、皮肤之上也。
x诸合x 张云。十二经之合穴。如手太阴尺泽之类是也。诸合应秋。故宜取之秋。以少阴之令。将降
未降。气亦在中。故余如春法。谓亦宜中取于大经分肉之间。而可浅可深也。
x诸井x 张云。十二经之井穴。如手太阴少商之类是也。
x诸 x 井云。即前太渊三间之类。张云。脏腑之 。如肺 、心 、之类是也。非上文五 之谓。
诸井诸脏。皆主冬气。冬以老阴之令。阳气伏藏。故宜取井 。欲其深而久留之也。简案、二说各异。未知孰是。
x气之所处x 张云。处、上声。谓气之所居也。
x转筋者x(止)x快也x 张云。转筋者必拘挛。立而取之。故筋可舒也。痿厥者必体废。张其四肢而
取之。故血气可令立快也。志云。张者、仰卧而张大其四肢。
卷一
小针解第三
属性:马云。九针十二原中。有小针之要。而此篇正以解其首篇。故名之曰小针解。素问又有针解篇。与此小同。
x神客x 张云。神、正也。客、邪也。邪正相干。故曰共会。
x在门x 张云。出入所由。故谓之门。
x先知何经之病x 张云。若不能先知。是为未睹其疾。又曰。恶知其原。
x速迟x 马本志。本作数迟。非。
x守四肢x 张云。手之两肘。足之两膝。谓之四关。
x守气x 张云。往来逆顺。至与不至。皆气之机也。
x针以得气x 张云。以、已同。
x气易失地x 张云。毫厘之差。即失其气之机也。
x气不下也x 张云。补泻不得其法。虽竭尽血气。而病气不应也。
x小者逆也x 张云。气去故脉虚而小。
x平者顺也x 张云。气来故脉平而和。
x气口虚而当补之也x 张云。此与针解篇。皆释九针十二原之义。但此以气口言虚实。彼以针下气至
言虚实。义虽若异。然互有发明。皆当察也。
x徐而疾则x(止)x徐出也x 张云。此二句释义。其用似反。当针解篇者为得。针解篇曰。徐而疾则
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
x以下x 张云。言已退也。
x 然x 史云。 音必。满貌。张云。音弼。诗曰。威仪 。
x 然x 史云。吁往切。狂貌。志云。 、惚也。简案、 、恍同。恍惚、又作 惚。不分明也。志
为是。(字典 然失意貌)
x邪气之中人也高x 张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凡八风寒邪之中人。其气必高而在上。
x浊气在中x(止)x在中也x 张云。水谷入胃。其清者化气。上归于肺。是为精气。若寒温失宜。
饮食过度。不能运化。
则必留滞肠胃之间而为病。此浊气在中也。简案、溜、张读为留非也。所溜为荥。难经作流。知溜、流古通。
x针陷脉 则邪气出者取之上x 张云。诸经孔穴。多在陷者之中。如刺禁论所谓刺缺盆中内陷之类是也。
故凡欲去寒邪。须刺各经陷脉。则经气行而邪气出。乃所以取阳邪之在上者。简案、志注十二原篇云。陷脉额
颅之脉。显陷于骨中。故针陷脉。则阳之表邪去矣。据此则取之上之上字。与下文阳明合对。殆为稳贴。但以
颅额之脉为陷脉者。未见所本。俟考。
x针中脉 则邪气出x 张本。邪、作浊。据十二原。作浊为是。
x阳明合也x 张云。足三里也。刺之可以清肠胃。故能取浊气之在中者。
x夺阴者死x(止)x五往者也x 张云。夺脏气也。尺之五里。尺泽后之五里也。手阳明经穴。禁刺者也。
x正言也x 张云。即如上文取三阳之谓。
x尺寸小、大、缓、急、滑、涩x 简案、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
病变定矣。又论疾诊尺篇云。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此云小、大、缓、
急、滑、涩、者。乃兼寸口之脉。与尺之皮肤而言也。
x在于终始x 张云。终始本经篇名。
x持心也x 张云。释前文观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者。皆主持于心也。
x内绝x 张云。脉口浮虚。按之则无。是谓内绝。不至脏气之虚也。
x无气以动故静x 张云。外者阳之分。阴气既虚。复留
针于外以致阳气。则阴愈虚而气竭于内。无气以动。故其死也静。
x外绝x 张云。脉口沉微。轻取则无。是谓外绝。不至阳之虚也。
x阴气有余故躁x 张云。阳气既虚。复留针四末以致阴气。则阳气愈竭。必病逆厥而死。阳并于阴。
则阴气有余。故其死也躁。
x五色循明x 马云。六节藏象论。岐伯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则循
明当作修明。张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故能使五色循明。盖色明于外者。由气盛于内。
故其声音亦必彰大。与平生异矣。简案、仍张注循明。不必改字。志云。声与平生异者。散败之声也。恐误。
卷一
邪气脏腑病形篇第四
属性:马云。篇内首三节。论邪气入于脏腑。第四节论病形。故名篇。
x邪气之中人高也x 志云。邪气者。风雨寒暑。天之邪也。故中人也高。湿乃水土之气。故中于身
半以下。此天地之邪。中于人身。而有上下之分。
x溜于腑x 甲乙溜作留。马云溜当作流。下文溜于经亦同。
x异名同类x 张云。经脉相贯合一。本同类也。然上下左右部位。各有所属。则阴阳之名异矣。
x诸阳之会x(止)x则下少阳x 张云。此言邪之中于阳经也。手足六阳。俱会于头面。故为诸阳之
会。凡足之三阳从头走足故。中于面。则自胸、腹、下行于阳明经也。中于项。则
自脊、背、下行于太阳经也。中于颊。则自胁、肋、下行于少阳经也。脉遍周身者。惟足六经耳。故但言足也。
x若饮食x 甲乙作热饮食足。
x其中于膺、背、两胁 亦中其经x 史云。一作其中于肩、背两胁。亦下其经。张云。膺在前。阳
明经也。背在后。太阳经也。两胁在侧。少阳经也。中此三阳经。与上同。
x其阴x 张云。臂 内廉曰阴。手足三阴之所行也。
x淖泽x 史云。淖、泽也。泽液非。张云。柔润也。
x不能客x 史云。客一本作容。简案、甲乙作容。俱通。
x邪之中人脏奈何x 甲乙作邪之中脏者奈何。
x愁忧恐惧x(止)x而上行x 张云。此下言邪之中于五脏也。然必其内有所伤。而后外邪得以入之。
心藏神。忧愁恐惧则神怯。故伤心也。肺合皮毛。其脏畏寒。形寒饮冷。故伤肺也。若内有所伤。而外复有感。
则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在表则为寒热疼痛。在里则为喘咳呕哕等病。汪云。形寒伤外。饮寒伤内。素问
咳论云。其寒饮食入胃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与此文义正同。今人惟知形寒为外伤寒。而不知饮冷为内伤
寒。讹为阴证非也。凡饮冷者。虽无房事。而亦每患伤寒也。若房事饮冷而患伤寒。亦有在三阳经者。当从阳
症论治。不得便指为阴症也。世医不明。妄以热剂投之。杀人多矣。特揭出以告人。气逆上行。故有发热头痛
诸证。简案、气逆。甲乙作气迎。非。
x伤肝x 张云。肝藏血。其志为怒。其经行胁下也。
x有所击仆x(止)x则伤肾x 百病始生篇。黄帝曰。其生于阴者奈何。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
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张云。脾主肌肉。饮食击仆者。
伤其肌肉。醉后入房。汗出当
风者。因于酒食。故所伤皆在脾。肾主精与骨。用力举重则伤骨。入房过度则伤精。汗出浴水。则水邪犯其本
脏。故所伤在肾。简案、击仆与下文所谓异。
x得往x 张云。往、进也。
x卒寒x 张云。卒、猝同。
x空窍x 张云。空、孔同。
x精阳气上走于目x 张云。精阳气者。阳气之精华也。故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x其别气x 张云。别气者。旁行之气也。气自两侧上行于耳。气达则窍聪。所以能听。
x其宗气x 张云。宗气。大气也。宗气积于胸中。上通于鼻而行呼吸。所以能臭。
x为臭x 简案、臭、 同。许救切。说文以鼻就臭也。亦作嗅 。
x其浊气x 张云。浊气、谷气也。谷入于胃。气达于唇舌。所以知味。
x皆上熏于面x 张云。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