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9-灵枢识 >

第32章

449-灵枢识-第32章

小说: 449-灵枢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乱气相逆。但宜导治之如是耳。此因常问补泻。故复及之。以明其义也。 
x允乎哉x 尔雅释诂。允、信也。疏、谓诚实不欺也。 

卷四
胀论篇第三十五
属性:x其脉大x(止)x阳为腑x 马云。脉见于寸口。其脉大者。以邪气有余也。其脉坚者。以邪气不散也。其 
脉涩者。以气血涩滞也。故为胀。然脉大而坚者为阳脉。其胀在六腑。脉涩而坚者为阴脉。其胀在五脏也。张 
云。大都洪大之脉。阴气必衰。坚强之脉。胃气必损。故大坚以涩。则病当为胀。一曰脉病在阴。则胀在脏。 
脉病在阳。则胀在腑。亦通。 
x三者皆存焉x 甲乙。三、作二是。志云。此病在气而及于脏腑血脉之有形。故三者皆存焉。 
x郭胸胁x 甲乙。郭、作廓。张云。排挤于脏腑之外。以胸胁为郭。而居于皮肤之中。是即胀之所舍。 
x匣匮之藏禁器x 说文。匣、匮也。又匣匮也。载侗六书。故今通以脏之大者为匮。次为匣。小为椟。 
简案、禁器、盖禁秘之器。 
x愿闻其故x 马云。此处必阙。乃岐伯言。张志同。 
x脏腑之郭也x 甲乙。郭上有城字。张云。胸腹者。所以保障五内。故为脏腑之郭。 
x宫城x 马云。按黄帝时本纪。记其民不习伪。官不怀私。市不预价。城郭不闭。则此时有宫城矣。张 
云。膻中、胸中也。肺覆于上。膈膜障于下。为清虚周密之宫。心主之所居也。故曰宫城。 
x胃之五窍者 闾里门户也x 张云。闾、巷门也。里、邻里也。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盖二十五家 
为闾也。风俗通曰。五家为轨。十轨为里。盖五十家为里也。胃之五窍。为闾里门户者。非言胃有五窍。正以 
上自胃脘。下至小肠大肠。皆属于胃。故曰闾里门户。如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皆胃气之所行也。 
故总属胃之五窍。 
x廉泉、玉英x 马云。即玉堂。俱任脉经穴。 
x营气循脉x(止)x工在疾泻x 甲乙。并脉、作并血脉。循分、作循分肉。三里上有取字。注云。灵枢作营 
气循脉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肉为肤胀。一下、一本作分。下同。楼氏以此三十九字。移下文黄帝曰善。何以 
解惑之上。云。原误在病各有形之下。黄帝曰。愿闻之上。有三里而泻之上。当有脱简。甲乙云。凡五脏六腑 
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 
穴也。张云。清者为营。营在脉中。其气精专。未即致胀。浊者为卫。卫行脉外。其气 疾滑利。而行于分肉 
之间。故必出卫气之逆。而后病及于营。则为脉胀。是以凡病胀者。皆发于卫气也。卫气逆而并于脉。复循分 
肉之间。故为肤胀。三里、足阳明经穴。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而主肌肉。故胀在肌肤者。当以针泻之。一下 
三下。谓一次再次三次也。盖邪有远近。故泻有难易耳。 
x肺胀x 金匮要略云。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又云。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 
简案、本节肺胀盖谓肿胀中属肺者。与金匮所论不同。 
x央央然x 张云。困苦貌。 
x濯濯x 张云。肠鸣水声也。马云。按邪气脏腑病形篇。有大肠者诸证。与此同。 
x气癃x 张云。膀胱气闭。小水不通也。 
x轻轻然x 甲乙作壳壳然。 
x久塞其空x 马云。虚则补之。其穴空。皆正气充塞。志云。塞其空者。外无使经脉肤腠疏空。内使脏 
腑之神气充足。自无厥逆之患矣。此良工治未病也。张氏医通云。按诸胀统言无问虚实。工在疾泻。次云补虚 
泻实。神归其室。二说相左。其义何居。原夫诸胀之因。良由卫气僭逆。故宜疾泻以下其气。气下则胀消矣。 
卫为水谷之悍气。常行脉外。不能入于脉。今以僭逆过甚。乃并居营分而入于脉。则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肉 
间。则为肤胀。故昭揭于脏腑诸胀之前。且言凡此诸胀。其道在一。故其治总不越针三里。以疾泻之也。明知 
逆顺者。知胃逆之甚与不甚也。针数不失者。随近远之一下三下也。 
x然后厥气在下x 甲乙。后、作而。 
x乃合为胀x 甲乙。合、作舍。 
x合之于真 三合而得x 张云。不得其真。所以生惑。胀虽由于卫气。然有合于血脉之中者。在经脉 
也。有合于脏者。在阴分也。有合于腑者。在阳分也。三合既明。得其真矣。志云。元真之气。通会于腠理。 
与营卫合并。而充行于形身者也。故营卫二气。合之于真元三合。而得其厥逆之因矣。简案、即上文三者皆存 
焉之义。 
x不下者x 张云。胀不退也。 
x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x 张云。上文云。一下三下者。言针当必陷于肉肓。亦必中于气穴。然后可以 
取效也。张注痹论肓膜云。肓者。凡腔腹肉理之间。上下空隙之处。皆谓之肓。不独以胸膈为言。姚氏云。按 
金匮玉函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夫脏腑之文理。乃脏腑募原之肉理。 
而肉理之中有脉系。卫气陷于肓膜。而入于脉络。故当取之气穴。王芳侯云。按素问有气府论。气穴论。总属 
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而分府与穴者。谓腑者藏也。压遏血气之藏于内也。穴者窟也。气从此而出入者也。 
x必更其道x 张云。三而不下。必未得其所也。故当更穴再刺之。 
x必审其KT x 张云。唇疡曰KT 。盖胀之微甚。必见于唇。故当审之于此。以察其虚实。然KT 字未妥。 
必脉字误也。简案、KT 又作HT 。即诊同。难经本义。刘仁木序。KT 、KT 深浅是也。 

卷四
五癃津液别篇第三十六
属性:马云。别、彼劣切。内论五液而病为水胀。则必为癃。故名篇。 
张云。五液者。阴精之总称也。本篇以溺、汗、泣、唾、水。故名曰五。宣明五气篇曰。五脏化液。心为汗。 
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决气篇曰。精、气、津、液、血、脉。其辨有六。又道家曰。 
涕、唾、精、津、汗、血、液。其名则七。皆无非五液之属耳。志云。水谷所生之津液。各走其道。别而为五。 
如五道癃闭。则为水胀。五别者。为汗、为溺、为唾、为泪、为髓。五癃者。液不渗于脑而下流。阴阳气道不 
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而津液不化。水谷留于下焦。不得渗于膀胱。则水溢而为水胀。因以名篇。上章论 
气胀之因。此章论水胀之因。得其因则知所以治矣。简案、本篇末云。此津液五别之顺逆也。甲乙载本篇文。 
亦云津液五别。此云五癃。未详所取义。疑文本差讹。 
x为溺与气x 马云。天寒则腠理闭。内之气与湿俱不行。其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前溺与后气耳。 
x各走其道x 张云。五常四海。各因经以受水谷之气味。故津液随化而各走其道。 
x其流而不行者x 甲乙。流、作留。张云。周流于血脉之间。而不散行于外。注于脏腑。益于精髓 
而为之液。志云。流者淖泽注于骨。补益脑髓。灌精而濡空窍者也。 
x聚沫则痛x 张云。或为寒邪所感。则液凝留于肌肉之间。故汁沫聚而为痛。简案、与周痹同义。 
x为溺其气x 张云。腠理闭密。则气不外泄。故气化为水。水必就下。故留于膀胱。然水则气也。水 
聚则气生。气化则水注。故为溺与气。志云。气者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而出者为溺。藏于膀胱者。 
化生太阳之气。简案、气未详何气。马为失气。近是。见前。 
x五脏六腑x(止)x肾为之主外x 张云。此二节言津液之为涕泣也。心总五脏六腑。为精神之主。故耳 
目肺肝脾肾。皆听 
命于心。是以耳之听。目之视。无不由乎心也。肺朝百脉而主治节。故为心之相。肝主谋虑决断。故为心之将。 
脾主肌肉而护养脏腑。故为心之卫。肾主骨而成立其形体。故为心之主外也。 
x故五脏六腑x(止)x泣出矣x 甲乙。与肺、作急肺。似是。泣、作涎。张云。心为脏腑之主。故五脏之系。 
皆入于心。心之总系。复上贯于肺。通于喉而息由以出。故心悲则系急而肺叶举。液即随之而上溢。然心系与 
肺。本不常举。故有乍上乍下。当其气举而上。则为咳为泣也。凡人之泣甚而继以嗽者。正以气并于上。而奔 
遏于肺耳。按、口问篇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 
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液道通。故涕泣出焉。 
x中热x(止)x故唾出x 张云。此津液之为唾也。虫为湿热所化。常居肠中。胃热则消谷中空。虫行就食。故 
或上或下。动作于肠胃之间。充郭者。纵满之谓。肠郭则胃缓。胃缓则气逆上行。涎随而溢。故多唾也。按、 
宣明五气篇曰。肾为唾而出曰胃为唾。是胃之与肾。皆主为唾。盖土郁之唾在胃。水泛之唾在肾也。 
x和合而为膏者x 膏、诸本作高。但赵府本吴本同此。马云。当作膏。张直改作膏。注云。此津液之为 
精髓也。膏、脂膏也。简案、志以高字释之。义不通。 
x阴阳不和x(止)x胫 x 甲乙。虚故、作虚则。腰背、作腰脊。张云。阴阳不和。则精气俱病。气病则不 
摄。精病则不守。精气不相统摄。故液溢于下。而流泄于阴窍。精髓皆减。输泄过度。则真阴日虚。故为腰痛 
胫等病。此劳瘵之所由作也。 
x阴阳气道x(止)x为水胀x 下泻诸本作不泻。此字误。当改。张云。此津液之为水胀也。三焦为决渎之官。 
膀胱为津液之腑。气不化则水不行。所以三焦不能泻。膀胱不能渗而肿胀也。知病所由。故治此皆当以气化为 
主。试观水潦为灾。使非太阳照临。则阴凝终不能散。泥泞终不能干。能知此义。则知阴阳气化之道矣。 
x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x 张云。阴阳和。则五液皆精而充实于内。阴阳不和。则五精皆泄而流溢于外。 
此其所谓逆顺也。 

卷四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属性:马云。内有五阅以观五气。及五气为五脏之使。故名。说文云。阅、察也。 
x刺有五官x(止)x五脏之使也x 张云。刺法当知脏气。知脏气当于五官五阅而察之。五官如下文。 
鼻者肺之官也。阅、外候也。使、所使也。副、配合也。五脏藏于中。五官见于外。内外相应。故为五脏之阅。 
x令可为常x(止)x必当治里x 张云。可为常者。常行之法。五脏之脉。察于气口。五脏之色。察于 
明堂。明堂者鼻也。色应其时。乃其常也。然色见于外而病在内。是为经气入脏。故当治里。 
x阙庭必张x(止)x寿中百岁x 马云。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即首面也。(出五色篇)必开而张。 
乃立明堂以阅之。明堂者鼻也。其明堂广大而为蕃为蔽者。又见于外。盖颊侧谓之蕃。耳门谓之蔽。耳四周之 
壁既方。地角之基又高。引垂向外。五色又顺。平博广大。寿当中百岁也。张云。张、布列也。壁、墙壁也。 
基、骨骼也。引垂居外。谓明显开豁也。此于五色 
之外。而言其都位之隆浓也。形色皆佳乃为寿征。故中百岁。治、不乱也。中、宜也。堪也。志云。引垂居外 
者。边陆在外。为中土之保障也。 
x见此者x(止)x可苦以针x 张云。若此之人。是为血气充实。形色坚固。故刺之则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