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9-灵枢识 >

第29章

449-灵枢识-第29章

小说: 449-灵枢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速也。简案、马融、广成、颂疏、越蕴 注。 、蓄通。蕴 、犹积聚也。盖 痛谓聚痛也。言其间时痛瘥。 
不及下针。方其聚痛之时。痛剧甚。不及定治。倏忽而痛止也。 
x此众痹也 非周痹也x 马云。众痹者病在一处。则痛亦在一处。随发随止。随止随起。特以左右之脉 
相同。故左可应右。右可应左耳。非能周身而痛也。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或随脉以下。非比众痹 
之在于左右。各当一处者之有定所也。张云。各在其处。谓随聚而发也。不能周遍上下。但或左或右。更发更 
休。患无定所。故曰众痹。能上能下。但随血脉而周遍于身。故曰周痹。非若众痹之左右移易也。志云。痹者 
风寒湿邪。杂合于皮肤分肉之间。邪在于皮肤。血流溢于大络者。为众痹。在于分肉而厥逆于经脉者。为周痹。 
帝以上下左右。血脉分肉。概而问之。然虽总 
属于阴阳血气。而有皮肤肌肉之浅深。经脉络脉之缪处。故伯有周痹众痹之分焉。简案、楼氏纲目云。行痹即 
走注疼痛。而其方载历节诸方。以本节文列于其后。知楼氏以众痹周痹。为历节风也。 
x以过之x 甲乙过、作通。注。一作遏。下同。张云。过者去之之谓。志云。过者使邪气过在分肉皮肤 
以外出。 
x以脱之x 张云。脱者拔绝之谓。先刺以过之。去其标也。后刺以脱之。拔其本也。 
x黄帝曰 善 此痛安生x(止)x命曰周痹x 楼氏移此一节于上文更发休也。下云。周痹当作众痹。夫周痹 
邪在分肉血脉。今云邪独居分肉之间。而命曰周痹者。是众痹之误为周痹也明矣。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者 
所谓更止更居也。痛解则厥。厥则它痹发者。所谓更发更起也。自黄帝曰善此痛安生。至此一百十四字。元误 
在后刺其下以脱之上。今移于此。且删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九字。张云。九字乃下文之误。复于此者今删去之。 
邪气客于肌表。渐入分肉之间。则迫切津液而为汁沫。沫得寒则聚而不散。故排裂肉埋为痛。痛则心注其处。 
故神归之。神归即气归也。气归则热。热则寒散而痛暂解。然其逆气仍在。故痛虽解而厥未除。则别有所聚。 
故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他痹发矣。真气不能周。即气闭不行也。故曰痹者闭也。志云。帝曰。善。余已 
得其意矣。此句宜衍。当以下文接上节。简案、马得其意矣。下注云。缺。岐伯曰非也。周痹诸方。见于圣济 
总录二十卷中当参考。 
x其下之六经x 甲乙作上下之大经。 
x其 坚 转引而行之x 甲乙作其 紧者。转引而行之。马云。其行螈且坚者。乃转引而行之。张云。 
其螈坚转者。 急转筋之谓。当针引其气而行之也。简案、志注同。马乃 
与甲乙符矣。今从之。 
x九者 经巽之理x 马云。九针为用最大。故叹九者乃至恒至顺之理。凡十二经之病。不可不用者也。 
张云。意者病之情也。事者治之法也。九者针也。巽者具也。言其意其法在乎九针。而经具其理。凡十二经脉 
阴阳之病。无不尽于是也。志云。经当巽顺之理。所以明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简案、巽训顺见于易疏。巽、 
具也。出说文。 

卷四
口问第二十八
属性:x辟左右x 马云。辟、 同。孟子云。辟土地。张云。此下十二问。既非风寒之外感。又非情志之内 
伤。论不在经。所当口传者也。故曰口问。 
x欠x 马云。欠、音牵。江左谓之呵欠。张云。欠者张口呵吸。成伸辟展腰。以阴阳相引而然也。夫 
阳主昼。阴主夜。阳主升阴主降。凡人之寤寐。由于卫气。卫气者昼行于阳则动而为寤。夜行于阴则静而为寐。 
故人于欲卧未卧之际。欠必先之者。正以阳气将入阴分。阴积于下。阳犹未静。故阳欲引而升。阴欲引而降。 
上下相引而欠出生也。今人有神疲劳倦而为欠者。即阳不胜阴之候。 
x阳气尽x(止)x寤矣x 张云。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 
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 
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吴玄纲曰。觉与阳合。寐与阴并。觉多者魂强。寐久者魄壮。魂强者生之徒。 
魄壮者死之徒。是皆阴阳盛衰之义。 
x泻足少阴 补足太阳x 张云。卫气之行于阳者自足太阳始。阴盛阳衰。所以为欠。故当泻少阴之照 
海。阴跷所出 
也。补太阳之申脉。阳跷所出也。 
x真邪相攻 气并相逆x 甲乙无气并二字。马云。真气即胃气。邪气即寒气。 
x补手太阴 泻足少阴x 张云。手太阴肺经也。足少阴肾经也。寒气自下而升逆则为哕。故当补肺于 
上以壮其气。泻肾于下以引其寒。盖寒从水化。哕之标在胃。哕之本在肾也。汪云。呃逆有实有虚。有寒有热。 
病源病候。种种不同。此特言其一端耳。若以哕作呕吐。则呃逆亦病中要症。二经者岂漫无一字及之哉。 
x唏x 马云。唏、许几切。释文言哀痛不泣曰唏。张云。唏、欷同。 欷也。释义云。悲泣气咽而抽 
息也。一云泣余声。一云哀而不泣曰唏。悲忧之气生于阴惨。故为阴盛阳虚之候。 
x补足太阳 泻足少阴x 马云。当于足太阳膀胱经。阳跷脉气所出者补之。足少阴肾经。阴跷脉气所 
出者泻之。 
x振寒x(止)x补诸阳x 张云。振寒者。身怯寒而振栗也。补诸阳者。凡手足三阳之原合。及阳跷等穴。 
皆可酌而用之。 
x噫x 张云。嗳气也。释义曰。饱食息也。按、此节与上文之哕。皆以寒气在胃而然。但彼云故寒气 
者。以久寒在胃。言其深也。此云寒客于胃者。如客之寄。言其浅也。故厥逆之气。从下上散。则复出于胃而 
为噫。简案、噫、说文饱食息也。而马云。噫、不平声也。此为五噫之噫者。误甚。 
x补足太阴x(止)x眉本也x 张云。补足太阴阳明二经。使脾胃气温。则客寒自散。而噫可徐。眉本、即 
足太阳经攒竹穴。是亦补阳气也。 
x嚏x 张云。阳气和平。顺利而满溢于心。必上达于肺。故出于鼻而为嚏。然人有感于风寒而为嚏者。 
以寒邪束于皮 
毛。则阳气无从泄越。故喷而上出。是嚏从阳气而发。益又可知。仲景曰。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正谓其阳 
虚也。故人病阳虚等证者。久无嚏而忽得之。则阳气渐回之佳兆也。简案、嚏、说文牾解气也。玉篇。喷鼻也。 
x补足太阳x(止)x眉上也x 张云。凡阳虚于下。则不能上达而为嚏。补足太阳之荣于眉本者。其名攒竹。 
一曰眉上。亦即此穴。盖太阳与肾为表里。所以补阴中之阳也。观宣明五气篇曰。肾为欠为嚏。其义正与此通。 
x x 甲乙作 、马云音妥。释云。下垂貌。则是首身下垂而不能举也。观本经下文。有因其所在补 
分肉间。则 必有定所。且有分部。彼以避为释者。(案熊音了可反避也)是乃以读之为躲。而遂释之为避也。 
义甚不通。简案、 、广韵。垂下貌。 、正字通。为 之 讹。巢源。风 曳候云。肢体弛缓不收摄也。人以 
胃气养于肌肉经络也。胃若衰损。其气不实。经脉虚则筋肉懈惰。故风邪搏于筋而使 曳也。即本节之 也。 
千金小儿门。 HT 僻不能行步。中风门作 曳。并同。而张云。俗语有战 之说。即古人之遗言。意者 即战 
之属也。但因寒而战者谓之寒战。其有战不因寒者由气虚耳。此因楼氏纲目颤振门。治 曳之方而误。不可从 
也。志云。 者。垂首斜倾。懈惰之态。古乐府云。髻半 。此说虽是。而唯以垂首释之。不若马说允当。 
x行阴用力x 志云。阳明主润宗筋。阳明虚则宗筋纵。是以筋脉懈惰。则阳明之气行于宗筋。而用力 
于阴器矣。行阴用力。则阳明之气不能复养于筋脉。故为 。 
x目者宗脉之所聚也x 张云。宗、总也。凡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故目为宗脉之所 
聚。马云。此节可与素问解精微论参看。 
x目无所见矣x 张云。世之因泣而丧目者。盖亦不少矣。 
x补天柱 经侠颈x 甲乙挟颈下有挟颈者。头中分也。七字据下文甲乙为是。马云。当补足太阳膀胱 
经之天柱穴。此经乃挟于后之项颈者是也。志云。膀胱之津。外濡空窍。液道开而泣不立则液竭而濡空窍之精。 
不能灌于目而目不明矣。故命曰夺精。谓夺其外濡空窍之精也。当补膀胱经之天柱于挟颈间。以资津液上灌。 
盖液随气行者也。 
x太息者x(止)x以伸出之x 张云。太息者息长而大。即叹息也。约、犹束缚也。忧愁思虑则气抑不伸。 
而心系急气道约。约则满闷于中。此叹息之不容已也。 
x补手少阴x(止)x留之也x 张云。手少阴心经也。心主手厥阴经也。足少阳胆经也。助木火之脏。则阳 
气可舒。抑郁可解。故皆宜留针补之。 
x涎下者x(止)x故涎下x 涎、甲乙作羡。下同。张云。足阳明之脉出于口。胃中有热则虫动。胃缓故廉 
泉开而涎下。凡目之多泪。鼻之多涕。亦皆因热而上。液之道开也。有谓肺热甚则鼻涕出者。义亦犹此。 
x补足少阴x 张云。肾为胃关。而脉系于舌。故当补之以壮水制火。则液有所主而涎自止也。 
x耳中鸣者x(止)x故耳鸣x 张云。手足三阳三阴之脉。皆入耳中。故耳亦宗脉之所聚也。阳明为诸脉之 
海。故胃中空则宗脉虚。宗脉虚则阳气不升而下溜。下溜则上竭。轻则为鸣。甚则为聋矣。然少阳太盛。壅窒 
为鸣者亦有之。但虚者渐而实者暴。虚者多而实者少。其辨在有邪无邪耳。学人当推展之。汪云。此论他书不 
载。仅见于此。按、人夜卧之时。五官皆不用事。惟耳能听。岂非以宗脉所聚。故能有所警觉也乎。又人在母 
腹中。仅一血胚。闻雷霆火爆之声则惊而跳。 
此时五官未备。而闻性已与外物相通。故楞严二十五圆通。独重耳根。孔子亦言六十而耳顺。则耳之异于诸官 
也明矣。又云。即下文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之义。 
x补客主人x(止)x交者也x 张云。客主人足少阳经穴。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手大指爪甲上者。手太阴之 
少商穴。为肺气所出之井。故皆当补之以助其阳气。 
x啮舌者 何气使然x 马张志并云。缺岐伯曰。 
x脉气辈至也x 甲乙。辈、作皆。吴本注云。辈、疑误。马辈至作使然。张云。辈者类也。厥逆走上则 
血涌气腾。至生奇疾。所至之处。各有其部。如少阴之脉行舌本。少阳之脉循耳颊。阳明之脉环唇口。故或为 
肿胀。或为怪痒。各因其处。随而啮之。不独止于舌也。志云。肾脏之生气。厥逆走上。与中焦所生之脉气相 
辈而至。则舌在齿之内。而反向外矣。唇在齿之外。而反向内矣。颊在齿之旁。而反向中矣。 
x凡此十二邪者x 甲乙此下载大惑论。善忘善饥二条。以为十四邪。岂皇甫氏以意添之耶。 
x奇邪x 张云。不同常疾。故曰奇邪。 
x若倾x 张云。倾者沉重不能支也。 
x胃使为之变 肠为之苦鸣x 诸本。胃使、作溲便。当改。但熊本作凌使。亦误。张云。水由气化。故 
中气不足。则溲便变常。而或为黄赤。或为短涩。多有情欲劳倦过伤精气而然。昧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