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39-黄帝内经太素 >

第36章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36章

小说: 439-黄帝内经太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经,并积膻中,以为气海而成呼吸也。)黄帝曰∶诸阳皆浊,何阳独甚乎?(诸阴皆清,诸阳 
皆浊。诸阳之脉皆浊,未知何经独受中之浊也。)岐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胃者,腐熟水谷, 
传与小肠,小肠受盛,然后传与大肠,大肠传过,是为小肠受秽浊最多,故小肠经受阳之浊也。) 
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肺脉手太阴受于清气,其有二别。有清清之气,行于三 
百六十五络,皆上于面,精阳之气上行目而为精,其别气走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 
其浊气出于唇口为味,皆是手太阴清气行之故也。平按∶空窍《甲乙》作孔窍。注精阳二字袁刻作 
清。)其浊者下行诸经。(手太阴清而浊者,下入于脉,行十二经中也。)诸阴皆清,足太阴独 
受其浊。(六阴之脉皆清,足太阴以是脾脉,脾主水谷浊气,故足太阴受阴之浊也。平按∶注脾 
主,主字上半,虫伤不全,下半剩土字,当是主字剩文,袁刻作上。)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 
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故刺阳者,深而留之;刺阴者,浅而疾之;清浊相干者, 
以数调之。(诸经多以清者为阳,浊者为阴;此经皆以谷之悍气为浊为阳,谷之精气为清为阴, 
有此不同也。故人气清而滑利者,刺浅而疾之;其气浊而涩者,刺深而留之;阴阳清浊气并乱, 
以理调之,理数然也。平按∶《灵枢》刺阳作刺阴,刺阴作刺阳,《甲乙》同。疾之《甲乙》作疾 
取之。)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岐伯曰∶五行有序,四 
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相顺者,十二经脉皆有五行四时之分。诸摄生者,摄之当分,则 
为和为顺;乖常失理,则为逆为乱也。)黄帝曰∶何谓相顺?(平按∶《甲乙》有而治二字。)岐 
伯曰∶经脉十二 
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夏秋冬,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 
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而治。(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内外相顺,故曰相随,非相随行、相随和 
也。)黄帝曰∶何谓逆而乱?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清气在于脉内,为营为阴也;浊气在 
于脉外,为卫为阳也。)营气顺行脉,卫气逆行,(营卫气顺逆十二经而行也。卫之悍气,上至于 
目,循足太阳至足指为顺行;其悍气散者,复从目,循手太阳向手指,是为逆行也。此其常也。 
平按∶《灵枢》、《甲乙》脉上无行字。)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 。( 音闷。阳气入 
阴,阴气入阳,即清浊乱也。营气逆行,卫气顺行,即逆顺乱也。)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 
首静伏;(密嘿烦心,不欲言也。俯首,低头静伏也。平按∶嘿《甲乙》作默。)乱于肺,则俯 
仰喘喝,接手以呼;(肺手太阴脉行臂,故肺气乱,肺及臂手闷,所以接手以呼也。平按∶接《甲 
乙》作按。)乱于肠胃,则为霍乱;(肠胃之中,营卫之气相杂为乱,故为霍乱。霍乱,卒吐利 
也。)乱于臂胫,则为四厥;(四厥,谓四肢冷或四肢热也。)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厥逆头重,谓头寒或热,重而眩仆也。平按∶头重《甲乙》作头痛,注∶“一作头重。”)黄 
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岐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有道者, 
理其乱,使从其道。)黄帝曰∶善。愿闻其□。岐伯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经、心主输。 
(气在于心取手少阴经者,上经云心不受邪,今气在心,若为不受邪也?若言邪在心之包络,即 
应唯疗手心主之经,何为心病二经俱疗?故知心者亦受邪也。输,谓手少阴、手心主二经各第三 
输也。平按∶其下原缺一字,《灵枢》作道,袁刻作旨。少阴经心主输《灵枢》、《甲乙》作少 
阴心主 
之输。)气在于肺,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输。(手太阴荥,肺之本输。足少阴输,乃是肾脉。 
以其肾脉上入于肺,上下气通,故上取太阴荥,下取足少阴输。)气在于肠胃,取之足太阴、阳 
明下者取三里。(足太阴,脾脉也。脾胃腑藏阴阳气通,故肠胃气乱,取足太阴也。阳明之脉, 
是胃本经,胃之上输在背,下输在三里也。平按∶下者《灵枢》、《甲乙》作不下者。)气在于 
头,取之天柱、大杼;(足太阳脉行头,天柱、大杼,并是足太阳脉气所发,故取之也。)不知, 
取足太阳荥输。(取前二穴不觉愈者,可取足太阳第二荥穴及第三输也。)气在于臂足,先去于 
血脉,后取阳明、少阳之荥输。(手足四厥,可先刺去手足盛络之血,然后取于手足阳明荥之与 
输,及手足少阳荥及输也。平按∶《灵枢》足下有取之二字,血上无于字。)黄帝曰∶补泻若何? 
岐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者徐入疾出,泻者疾入徐出,是谓通导营卫之气,使之和也。) 
补泻无形,所以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补泻虽复无形无状,所以同欲精于 
气之是非有余不足及乱气之逆也。故精者,补泻之妙,意使之和也。)黄帝曰∶光乎哉道,明乎 
哉论,请着之玉板,命曰治乱。(黄帝赞岐伯之言有二∶一则所言光扬大道,二则所论开道巧便。 
故请传之不朽也。平按∶自黄帝曰光乎哉至末,《甲乙》无。) 

卷第十二(卷首缺)·营卫气
营五十周
属性:平按∶此篇自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至末,见《灵枢》卷四第十五《五十营》篇,又见《甲乙 
经》卷一第九《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日分漏刻》篇。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此据大率言耳,其实弱 
三十六分。平按∶《甲乙》无余愿闻三字。《灵枢》营下有奈何二字。)人气行一周,(谓昼夜 
周。)一千八分。(其实千分耳,据三十六全数KT 之,故KT 八分也。宿各三十五分七分分之五, 
则千分也。知必然者,下云气行一周,日行二十分,气行再周,日行三十分,人昼夜五十周,故 
知一千分也。平按∶千上《灵枢》、《甲乙》无一字。注日行三十分,当系四十分之误,玩下经 
文自明。)日行二十八分,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日行二十分,人 
经脉一周,言八分者误也,以上下文会之可知也。平按∶日行二十八分,分字《灵枢》作宿,《甲 
乙》无此句。)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以二十八脉气之周身,上应二十八宿, 
漏水之数,昼夜之分,俱周遍。)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 
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一息之间,日行未一分,故不言日行之数。)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 
分。(一息六寸,十息故六尺也。二分,谓二十七分分之四分也。人气十息,行亦未一分也。十 
三息半,则一分矣。平按∶注四分,据下注十息得二十七分之二十,此四字恐系二十之误。)二百 
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分。(十息六尺,故 
二百七十息,气行一百六十二尺。又日行二十分者,十息得二十七分之二十,百息得二百,二百 
息得四百,二百七十息得五百四十分,以二十七除之,则为二十分矣。平按∶二十分《灵枢》作二 
十五分《甲乙》作二十分有奇。)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倍一 
周身之数。) 
(平按∶四十分《甲乙》作四十分有奇。)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 
五宿二十分。(十倍一周,故日行二百分也。宿各三十六分,故当五宿二十分也。由此言之,故 
知五十周以一千分为实也。平按∶二十分《甲乙》作二百十分有奇。)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 
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此人昼夜之息数,气行二十八脉之一 
终,与宿漏相毕。平按∶《甲乙经》注引王冰曰∶此略而言之也,细言之,则常以一千周加一分又 
十分之六,乃奇分尽也。)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谓二手足脉气并行,而以一数之,即气行三 
寸者,两气各三寸也。而二气之行,相交于中,故曰交通。上有交通之文,故云所谓也。)故五十 
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寿,即终之义也。天地以二十八宿下水百刻为一终也。)气凡行八百一 
十丈。(即二十八脉相续五十周之数也。平按∶《灵枢》无气字。) 

卷第十二(卷首缺)·营卫气
卫五十周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十一第七十六《卫气行》篇,《甲乙经》同上。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伯高答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 
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面有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卯为纬,虚张为经。(经云虚 
张为经者错矣,南方七宿星为中也。平按∶《甲乙》天周二十八宿而面有七星作“天一面七宿,周 
天”七字。面有《灵枢》作一面。房卯,卯字《灵枢》、《甲乙》均作昴。)是故房至毕为阳, 
昴至尾为阴,(经云昴至尾为 
阴,便漏心宿也。平按∶尾《灵枢》、《甲乙》均作心。)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 
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于五脏。(昼行手足三阳,终而复始,二十 
五周;夜行五脏,终而复始,二十五周也。平按∶于五脏上《灵枢》、《甲乙》重周字。)是故 
平旦阴气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行于五脏 
阴气尽也。卫气出目,循足太阳气出于目也。小指之端,足小指外侧端也。)其散者,别于目锐 , 
(平按∶别于目锐 《甲乙》作“分于目,别”。)下手太阳,下至小指之端外侧;其散者,别目 
锐,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平按∶分下《灵枢》、《甲乙》有侧 
字。)下至小指次指之间;(平按∶《灵枢》、《甲乙》无次指二字。)别者,至耳前,合于颌 
脉,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大指之间,入掌中;( , 
才诣反,目崖,一曰目眶。散者,卫之悍气,循足太阴脉而有余别,故曰散者。别目锐 ,目外 
决也。目之锐 ,有手太阳,无足太阳,今言别者,足太阳脉系于目系,其气至于锐 ,故卫 
气别目锐 ,下手太阳,至小指之端外侧也。行此手足太阳,一刻时也。卫之悍气别者,循足少阳 
至小指次指之间,别者循手少阳至于小指次指之间,二刻时也。卫之悍气别者,合于颌脉,谓足 
阳明也。入五指间者,谓足阳明络,散入十指间,故刺疟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也。手阳明偏历大 
络斜肩 上曲颊偏齿,其别者从齿入耳,故卫别于耳下,下手阳明至大指间。入掌中者,手阳明 
脉不入掌中,而言入者,手阳明脉气虽不至掌中,卫之悍气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