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黄帝内经太素-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多阳少,阳气衰故茎叶枯槁,阴气盛故津液HT 根,是亦阴阳相移,多少不同,若为补泻也?平
按∶湿而下HT 《灵枢》、《甲乙经》作湿雨下归。考HT 与浸同,渍也。)奇邪离经,不可胜数,
(风寒暑湿,百端奇异,侵经络为病,万类千殊,故不可胜数也。离,历也。)不知根结五脏六
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根,本也。结,系也。人之不知根结是脏腑之
要,故邪离经脉,折太阳骨节关,亦败少阳筋骨维枢,及开阳明之阖,胃及太阳气有失泄也。良以
不知根结,令关枢阖不得有守,故阴阳失于纲纪,病成不可复取也。)
(平按∶注骨节关,关字袁刻误作开。又关枢阖袁刻误作开枢阖。)九针之要,在于终始,
故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绝灭。(终始,根结也。知根结之言,即一言也。平按∶
要字上《灵枢》有玄字。故知《灵枢》作故能知,《甲乙经》作能知。绝灭《灵枢》作咸绝,《甲
乙经》作绝矣。)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此太阳根结与标本同,唯从至阴上跟上五寸为本
有异耳。平按∶命门下《灵枢》、《甲乙经》有“命门者目也”五字。)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
大。颡大者,钳耳也。(此与标本终始同也。平按∶颡大《甲乙经》作颃颡。)少阳根于窍阴,
结于窗笼。(亦与标本同也。平按∶窗笼下《灵枢》有“窗笼者耳中也”六字,《甲乙经》同,
惟无中字。)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阴为枢。(三阴三阳之□□身为门,营卫身也。门有三种∶
一者门关,比之太阳;二者门扉,比之阳明;三者门枢,比之少阳也。平按∶为关《灵枢》、《甲
乙经》均作为开,说见前《阴阳合》篇。注身上所缺二字,谨拟作“脉于”二字。)关折则肉节
而暴疾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 者,肉宛 而弱。(太阳主骨气为关,故骨
气折,肉节内败。 音独,胎生内败曰 。肉节内败,故暴病起。暴病起者,则知太阳关折,所
以调太阳也。平按∶ 《灵枢》作渎,《甲乙经》作“溃缓”二字。肉宛 《灵枢》作皮肉宛 ,
《甲乙经》作皮肉缓 。注骨气折下,袁刻脱“肉节内败”四字。)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
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阳明主肉主气,故肉气折损,则正气不能禁用,即身痿
厥,痿而不收,则知阳明阖折也。平按∶疾《甲乙经》作病。)无所止息者,谓真气稽留,邪气
居之。(能止气不泄,能行气滋息者,真气之要也。阳明阖折,则真气稽留不用,故邪气居之,
痿疾起也。平按∶注要下别本有
用字。)枢折则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少阳主筋,筋以约束骨节。
骨节气弛,无所约束,故骨摇。骨摇,则知少阳枢折也。平按∶《甲乙经》繇作摇,不安作不能安。)
骨繇者,节缓而不收。所谓骨繇者,摇也,当窍其本。(骨节缓而摇动。窍音核。诊候研窍,得
其病源,然后取之也。平按∶不收下《甲乙经》有者字,无“骨繇者”及“所谓骨繇者摇也”十
字。窍《灵枢》作穷。)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隐白,足大趾端。太仓,在□中管穴,与
标本不同。平按∶隐白《甲乙经》作阴白,恐误。注中管上所缺一字,袁刻作脘,按中管穴,本书
作中管,《甲乙经》作中脘,即太仓穴,在上脘下一寸,居心蔽骨与齐之中,乃任脉腹自鸠尾十
五穴之一,谨拟作腹。)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少阴先出涌泉为根,行至踝下二寸中为本,
上行至结喉上廉泉为结,上至舌本及肾输为标,有此不同也。平按∶涌《灵枢》、《甲乙经》作
。注上至舌本,袁刻上作止。)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终于膻中。(厥阴先出大敦为根,行
至行间上五寸所为本,行至玉英膻中为结,后至肝输为标,有此不同也。平按∶终《灵枢》、《甲
乙》作络。厥阴一段《甲乙经》在少阴之前。)太阴为关,厥阴为阖,少阴为枢。(门有二种,有
内门外门,三阴为内门,三阳为外门。内门关者,谓是太阴;内门阖者,谓是厥阴;内门枢者,
谓是少阴也。平按∶关《灵枢》、《甲乙经》作开,下同,说见前。)关折则仓廪无所输鬲洞者,
取之太阴,视有余不足,故关折者气不足而生病。(太阴主水谷以资身肉,太阴脉气关折,
则水谷无由得行,故曰仓无输也。以无所输,膈气虚弱,洞泄无禁,故气不足而生病也。平按∶
《灵枢》、《甲乙经》鬲作膈,洞下复有膈洞二字。)阖折则气施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阴,视有
余不足。(厥阴主筋,厥阴筋气缓纵,则无禁喜悲。平按∶施《灵枢》作绝,《甲乙经》作弛。喜
《甲乙经》作善。)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不通者取之少阴,视有余不足,有结者皆取之。(少
阴主骨,骨气有损,则少阴之脉不流,故有所结不通。结,即少阴络结也。平按∶皆取之下,《灵
枢》有不足二字。)足太阳根于至阴,流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阳也。(输穴之中,
言六阳之脉,流井荥输原经合五行次第至身为极。今此手足六阳,从根至入,流注上行,与《本
输》及《明堂流注》有所不同。此中根者皆当彼所出,此中流者皆当彼所过,唯手太阳流,不在
完骨之过,移当彼经阳谷之行,疑其此经异耳。此中注者皆当彼行,唯足阳明不当解溪之行,移当
彼合下陵,亦谓此经异耳。此中入者并与彼不同,六阳之脉皆从手足指端为根,上络行至其别走
大络称入。入有二处,一入大络,一道上行至头入诸天柱,唯手足阳明至颈,于前人迎扶突。《流
注》以所出为井,此为根者,井为出水之处,故根即井也。天柱,挟项大筋外廉陷中,足太阳之
正经也。飞阳在足外踝上七寸,足太阳之大络也。平按∶流《灵枢》作溜,下同,不再举。注称
入入三字,袁刻空三格。)足少阳根于窍阴,流于丘虚,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天容
在耳下曲颊后,足少阳正经也。光明在外踝上七寸,足少阳大络也。平按∶窍阴《甲乙经》作窍
阳。)足阳明根于厉兑,流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丰隆也。(人迎在结喉旁大脉动应手,
足阳明正经也。丰隆在足外踝上八寸 外廉陷者中,足阳明之大络也。)手太阳根于少泽,流于
阳谷,注于
少海,入天窗、支正也。(天窗在曲颊下扶突后动应手陷者中,手太阳之正经也。支正在腕后五
寸,手太阳之大络也。平按∶阳谷《甲乙经》作 谷。)手少阳根于关冲,流于阳池,注于支沟,
入天牖、外关也。(天牖在颈,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手少阳正经也。外
关在腕后三寸空中一寸,手少阳之大络也。)手阳明根于商阳,流于合骨,注于阳溪,入扶突、
偏历也。(扶突在曲颊下一寸人迎后,手阳明正经也。偏历在腕后三寸,手阳明之大络也。)此
所谓根十二经者,盛络者皆当取之。(此根入经,唯有六阳;具而论者,更有六阴之脉,言其略
耳。此谓根者,皆是三经,循此十二正经,旁有络脉血之盛者,皆当其部内量而取之。平按《灵
枢》、《甲乙经》无根字。盛络《甲乙经》作络盛。)
卷第十一·输穴
本输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一第二《本输》篇,自肺出少商以下,散见于《甲乙
经》卷三第二十四至三十五等篇,惟意义多同,而编次前后、文法繁简有异。自肺合大肠至所合
者也,见《甲乙经》卷一第三。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脉之所终始,(手之三阴,始之于胸,终于手指;
手之三阳,始于手指,终之于头。足之三阳,始起于头,终之于足;足之三阴,始起于足,终之
于腹。平按∶经脉《灵枢》作经络。)络脉之所别起,(十五络脉,皆从脏腑正经别走相入。平
按∶别起《灵枢》作别处。)五输之所留止,(各从井出,留止于合。平按∶《灵枢》无止字。)
五脏六腑之所与合,(五脏六经为里,六腑六经为表,表里合也。平按∶《灵枢》无五脏二字。)
四时之所出入,(秋冬,阳气从皮外入至骨髓,阴气出至皮外;春夏,阴气从皮外入至骨髓,阳
气出至皮外。)脏腑之所流行,(脏腑出于营卫二气,流行于身也。平按∶《灵枢》脏腑作五脏,
流行作溜处。)阔数之度,(营卫所行阔数度量。)浅深之状,(络脉为浅,经脉为深。)高下
所至,愿闻其解。(经脉高上于头,下至于足。此之九义,并请闻之。)岐伯答曰∶请言其次。
(次者,井荥输经合等阴阳五行次第也。)肺出少
商,少商者,手大指内侧也,为井;(肺脉从脏而起,出至大指次指之端,今至大指之端,还入于
脏,此根据经脉顺行从手逆数之法也。井者,古者以泉源出水之处为井也,掘地得水之后,仍以本
为名,故曰井也。人之血气出于四肢,故脉出处以为井也。手足三阴皆以木为井,相生至于水之
合也;手足三阳皆以金为井,相生至于土之合也。所谓阴脉出阳,至阴而合,阳脉出阴,至土而合
也。平按∶指下《灵枢》、《甲乙经》有端字,井下《灵枢》有木字。)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
也,为荥;(腕前大节之后,状若鱼形,故曰手鱼也。脉出少商,溢入鱼际,故为荥也。焉迥反。)
注于太泉,太泉者,鱼后下陷者之中也,为输;(输,送致聚也。《八十一难》曰∶五脏输者,三焦
行气之所留止。故肺气与三焦之气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平按∶太泉《灵枢》、《甲乙》作
太渊,说见前。下字《灵枢》作一寸二字,输作 ,《甲乙》作俞,下同,不再举。)行于经渠,
经渠者,寸口之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寸口之中,十二经脉历于渠洫,故曰经渠。居,停也。
太阴之脉动于寸口不息,故曰不居。经者,通也,肺气至此常通,故曰经也。平按∶行于经渠上
《千金》有“过于列缺为源”六字。)入于尺泽,尺泽者,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如
水出井,以至海为合,脉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脏之气,故名为合,解余十输,皆放于此。诸输穴
名义,已《明堂》具释也。)心出中冲,中冲者,手中指之端也,为井;溜于劳宫,劳宫者,掌
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为荥;(《明堂》一名五星也,掌中动脉也。平按∶心《甲乙》作心主。
《灵枢》井下有木字。)注于大陵,大陵者,掌后两骨之间方下者也,为输;平按∶为输下《千金》
有过于内关为源六字。两骨之间方下者也《甲乙》作两筋间陷者中。行于间使,间使道两筋之
间,三寸之中
也,有过则至,无过则止,为经;(方下,陷中也。三寸之中者,三寸之际也。有虚实之过,则气
使至此;无过不至,故止也。《明堂》此手心主经下,有手少阴五输,此经所说心不受邪,故手
少阴无输也。平按∶道上《灵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