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28-时病论 >

第15章

528-时病论-第15章

小说: 528-时病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辛温解表法x∶(见前) 
x清凉涤暑法x∶(见前) 
x苦温平燥法x∶(见后) 

卷之五
备用成方
属性:x小柴胡汤x∶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口苦耳聋,胁痛脉弦,疟发寒热,及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等证。 
柴胡 半夏 黄芩 人参 甘草 
加姜、枣,煎服。 
丰按∶此方专治寒热往来,邪在少阳之疟也。倘恶寒甚者,兼太阳也,宜加羌活。发热甚者,兼 
阳明也,宜加葛根。 
x景岳木贼煎x∶凡疟疾形实气强,多湿多痰者,宜此截之大效。 
木贼草 小青皮 制浓朴 制半夏 槟榔 苍术 
水煎露一宿,于未发之先二时温服。能饮者,酒煎最妙。 
丰按∶此方用木贼,取其入肝经气分,盖肝与胆相表里,故可通治疟疾,喜其轻能 
升散,空能发汗,即太阳之余邪未尽者,亦可用之,较柴胡更为稳耳。 
x严氏清脾饮x∶治疟疾热多寒少,口苦嗌干,小便赤涩,脉来弦数。 
青皮 浓朴 柴胡 黄芩 制半夏 草果仁 茯苓 白术 甘草 
加姜煎。一方加槟榔。疟不止加酒炒常山、乌梅。 
丰按∶是方,即小柴胡汤加减,减人参之补、大枣之滞,以解少阳往来寒热之邪。其方不名清胆,而 
名清脾者何也?盖因近世称疟为脾寒,其脾受寒而作疟者,亦属不少,故加浓朴温其脾胃,苓、术辅其中州, 
更加草果、青皮,祛其疟邪,而脾自得清肃,故曰清脾。其存小柴胡法者,良由疟不离乎少阳之意耳。 
x麻杏甘石汤x∶治温疟,先热后寒。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水煎服。 
丰按∶《集解》谓此方,以治温疟。不知温疟系冬令伏邪,发于夏令,阳气大泄之时,麻黄辛散, 
岂可用乎?如体实壮热无汗而喘者,只宜暂用,否则不可轻试,慎之慎之! 
x柴平汤x∶治湿疟,身重身痛。 
柴胡 制夏 黄芩 人参 浓朴 苍术 陈皮 甘草 
加姜、枣,煎服。 
x藿香平胃散x∶治胃寒腹痛呕吐,及瘴疫湿疟。 
藿香 制夏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加姜、枣,煎服。 
x太无神术散x∶治感山岚瘴气,憎寒壮热,一身尽痛,头面肿大,瘴疟时毒。 
藿香 石菖蒲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水煎,温服。 
丰按∶以上之方,治湿疟、瘴疟之证,极为平妥。但柴平 
汤之人参,必体弱气虚者,乃可用之,倘不细审而概施之,恐补其气而阻其邪,病必增剧。 
x人参败毒散x∶治伤寒头痛,憎寒壮热,及时气疫疠,岚障鬼疟,腮肿毒痢,诸疮斑疹。 
人参 茯苓 枳壳 桔梗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薄荷 甘草 
加生姜三片,煎服。 
丰按∶此方非但主治伤寒疫疠鬼疟等证,而嘉言每以治痢,亦屡奏功。 
丰遇疟痢两兼之证,用之更有神效,诚良方也。 
x截疟七宝散x∶治实疟久发不已,鬼疟、食疟皆治之。 
常山(酒炒) 草果(煨) 青皮 陈皮 槟榔 浓朴(姜制) 甘草 
等分。用酒水各一杯煎好,以纱盖之,露一宿,于当发之早,面东温服。 
x局方常山饮x∶疟久不止者,用此截之。 
常山(火酒炒,二钱) 草果(煨,二钱) 槟榔(一钱) 乌梅(二个) 知 
母(一钱) 贝母(去心,一钱) 
加生姜三片,枣一枚,半酒半水煎。露一宿,日未出时,面 
东空心温服。 
x子和常山散x∶治痰疟神效。 
常山(一两) 甘草(二两五钱) 
上为细末。水煎,空心服之,取吐。 
丰按∶常山之功,在乎祛痰截疟,其性猛烈,体稍虚者,不可遽用。 
x鳖甲饮x∶治疟久不愈,腹中结块,名曰疟母。 
白术 黄 川芎 白芍 槟榔 草果 浓朴 陈皮 鳖甲 甘草 
等分。姜三片,枣一枚,乌梅少许,煎。 
x四兽饮x∶治疟病胃虚,中挟痰食。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草 陈皮 制夏 草果 乌梅 
加姜、枣,煎服。 
丰按∶前方用 、术、乌梅,此用参、术、乌梅,皆是补中兼收,非体虚久疟,切弗轻试。 
x追疟饮x∶截疟甚佳。凡血气未衰,屡散之后,而疟有不止者,用此截之,已经屡验。 
何首乌 当归 青皮 陈皮 柴胡 半夏 甘草 
井水河水合煎。 
x何人饮x∶截疟如神。凡气血俱虚,久疟不止可服。 
何首乌 人参 当归 陈皮 煨生姜 
水煎八分,于发前二、三时温服之。 
x休疟饮x∶此止疟最妙之剂。若汗散既多,元气不复,或以衰老,或以弱质,而疟有 
不能止者,俱宜用此。此化暴善后之第一方也。 
人参 白术 何首乌 当归 炙甘草 
煎七分,食远服。 
丰按∶以上三方,皆景岳治疟之剂。揆其用意,在乎少阳。观其治实疟者,每以木贼;治虚 
疟者,不离首乌、当归。盖木贼疏肝透邪,归、乌滋肝养血,肝与胆相为表里,其意在少阳者,可想而知矣。 

卷之五
临证治案
属性:x虚寒之体忽患暑疟x 
建陵靳某之外家,于仲秋忽患暑疟,连日一作,寒洒热蒸,汗出如雨,口渴欲饮,脉来弦滑,舌苔微黄, 
此暑疟也。靳问曰∶因何致病?丰曰∶良由暑月贪凉,过食生冷,其当时为患者,是为阴暑;伏匿日久,至 
今而发者,即《内经》所谓夏伤于暑,秋为 疟是也。即用清营捍卫法,服下益热,急邀复诊。脉之转 
为弦迟,询之口反不渴。丰曰∶此疟邪外达之征,请勿虑耳。观其形体肥白,知其本质虚寒,改用温补为主, 
以理中汤加豆蔻、制夏、蜀漆、柴胡,姜枣为引,以河井水合煎,连尝三剂,疟邪遂遁矣。 
x暑疟热盛逼血上吐x 
城南叶某之子,偶染疟疾,邀丰诊之。脉象迢迢有力,寒热间日而来,口渴喜凉,热退多汗,此为 
暑疟。遂用清营捍卫法去木贼,加藿香、草果、柴胡、甘草治之。服下疟势仍来,尤吐鲜红数口。复按其脉, 
转为弦大而数,必因暑热内炎,逼伤血络所致。思古圣有“治病必求其本”之训,此证暑热是本,吐血是标, 
可不必见病治病也。即用清凉涤暑法去扁豆,加黄芩、知母治之。连进两帖,疟发渐早,热势渐轻, 
不知不觉而解,血恙亦未复萌。 
x截疟太早变成肿胀x 
西乡郑某,偶患疟疾,热重寒微,口渴便泻。先用符禁未 
效,又服断截之药,疟与泻并止矣。数日后腹中忽胀,小便短少,来舍就诊,两手脉钝,沉取尚强。此乃暑疟 
夹湿之证,其邪本欲向表分里而出,误用截法,阻其邪路,暑欲达表而不能,湿欲下行而不得,交阻于中, 
气机不行而成肿胀,法当治标为先。即以木瓜、蒿、藿以解其暑,芩、苍、通草以行其湿,又以青皮、 
浓朴、杏粒、槟榔,行其气而宽其膨。服下稍为中病,每得一矢气,腹内略松。更加菔子以破其气,鸡金以 
消其水,服之矢气更多,溺亦通快,其腹逐渐消去。后用调脾化气,得全安耳。 
江诚曰∶观以上三案,虽暑疟之轻证,但其夹证各有不同,设不细辨而妄治之,则轻证转重,重证转 
危耳。如靳案本体虚寒,得温补而愈。叶案暑热劫络,得清剂而安。郑案夹湿变胀,得破削而宽。可见医 
法有一定之理,无一定之方,倘胶于某证某药,则钝根莫化矣。 
x风疟时邪乘入血室x 
城南龚某之女,先微寒而后发热,口渴有汗,连日三发,脉弦而数,舌苔黄腻,此因夏伤于暑,加感 
秋风,名风疟也。遂用辛散太阳法去羌活,加秦艽、藿梗治之。服二帖,疟势未衰,渐发渐晏,且夜来频欲 
谵语。复诊其脉,与昨仿佛,但左部之形力,颇胜于右。思仲景有云∶昼则明了,夜则谵语,是为热入 
血室。今脉左胜,疑其血室受邪,即询经转未曾。其母曰∶昨来甚寡,以后未行。此显然邪入血室之证也。 
姑守前方去防风、淡豉,加当归、赤芍、川芎、柴胡,服之经水复来,点滴而少,谵语亦减,惟疟疾仍然。 
再复其脉,左部转柔,余皆弦滑,已中病薮,可服原方。幸得疟势日衰一日,改用宣透膜原法加柴 
胡、红枣治之,迭进三煎,疟邪遂解。 
程曦曰∶时证易治,兼证难疗。若此案不细询其经事,则 
医家病家,两相误也。倘见谵语之证,而为邪入心包,或为胃 
家实热,清之攻之,变证必加。苟不熟仲景之书,而今日之证, 
必成坏病矣。吾师尝谓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也。信夫! 
x寒疟之证温补治验x 
城东潘某,体素丰满,大便常溏,中土本属虚寒,固无论矣,忽于孟秋寒热交作,肌肤汗少,即延医诊, 
遂作阴暑论治,辄投四味香薷饮加寒凉之剂,未获奏效,即来商治于丰。诊其脉弦而兼紧,舌苔白薄,寒先 
热后,隔日而来,此寒疟也。良由体质本寒,加感秋凉致病,若果阴暑之证,在长夏而不在秋,况阴暑之寒 
热,从未见隔日而发,当用附子理中汤加柴胡、草果、藿香、陈皮治之。服二剂,周身微汗,寒热略清。继服 
二帖,疟邪遂未发矣。 
x湿疟之证辛散获效x 
新定王某之室,浣衣度活,平日难免无湿所受,患疟半月以来,前医之法无效,恳丰治之。切脉缓大 
有力,遍身浮肿而疼,寒热汗无,连日一发,此明是湿邪为疟也。思先哲有风能胜湿之论,宜以辛温散邪,遂 
以羌活渗湿汤加草果、浓朴为治,先服二剂小效,继服二剂全瘥。 
x温疟误为暑热x 
豫章张某,于仲夏中旬,发热连日,口渴喜饮,医者皆作暑热论治,所用不离藿、薷、滑、扁等药,未臻 
效验。转商丰治,诊之脉濡且弱,舌苔微燥而黄,合其见证参之,似属暑热。但其未审既热之后,每有洒 
淅恶寒之证,此即《内经》所谓“先热后寒,病以时作,名曰温疟”是也。温疟之证,最易伤阴,切忌温 
散,治宜清凉透邪法。服之热势已挫,口渴依然,仍守原方,益以麦冬、鲜地,连服三剂,始得全愈。 
x产后瘅疟热补至变x 
四明沈某之室,诞后将匝月以来,忽然壮热汗多,口渴欲 
饮。有谓产后阴虚,阳无所附;有谓气血大虚,虚热熏蒸,皆用温补之方,严禁寒凉之药。见病者忽尔 羸, 
日晡发热,益信其为蓐痨,愈增热补,更加唇焦齿燥,舌绛无津。复请前二医合议,议用导龙入海,引火 
归源之法,不但诸证未减,尤加气急神昏,始来商之于丰。丰即往诊,两手之脉,皆大无伦,推其致 
病之因,阅其所服之药,实因误补益剧,非病至于此险也。沈曰∶此何证也?丰曰∶乃瘅疟也。此即古人 
所谓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不寒瘅热,令人消烁肌肉,当用甘凉之剂治之。曰∶产后用凉,可无害乎?曰∶ 
有病则病当之,若再踌蹰,阴液立涸,必不可救矣。即用甘寒生津法,加两洋参、紫雪丹治之。头煎服下, 
未见进退,次煎似有欲寐之形,大众见之,无不疑昏愦之变。复来请诊,脉象稍平,唇舌略润,诸恙如旧, 
但增手战循衣。丰曰∶此阴阳似有相济之意,无何肝风又动之虞。仍守原章,佐以阿胶、龟版,及鸡子黄, 
令其浓煎温服。是夜安神熟寐,热势大衰。次早诊之,诸逆证皆已屏去,继以清滋补养,调理两月方瘳。 
x阴邪入肾发为牝疟x 
江南陶某之室,寡居五载,腰如两截,带下淋漓,时值中秋,炎蒸如夏,或当风而纳凉,或因渴而饮冷, 
其阴邪乘虚而陷少阴,发为牝疟。脉来沉小之象,畏寒而不甚热,肌肤浮肿,面色痿黄,饮食减少而乏味,小 
水淡黄而欠舒,此阴虚邪陷之证,显而易见。丰用金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