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28-时病论 >

第12章

528-时病论-第12章

小说: 528-时病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痧疫回春丹x∶治一切痧疫神效。 
苍术(二两) 雄黄(七钱,飞净) 沉香(六钱) 丁香(一两) 木香(一两) 
郁金(一两) 蟾酥(四钱) 麝香(一钱)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加飞净朱砂为衣,每服五厘,开水吞服,亦可研末吹鼻。 
丰按∶此丹治痧极妥,无论风、暑、阴、阳、红、乌、闷、绞等 
痧,皆可治之。倘能辨者,于药引中变动可也。 
x行军散x∶治霍乱痧疫,去一切秽恶。 
西牛黄(一钱) 当门子(一钱) 雄黄(八钱,飞净) 火硝(三分) 蓬 
砂(一钱) 梅冰(一钱) 飞金(二十页) 真珠(一钱) 
八味各研极细,再合擂匀,每二、三分冷开水下。 
x绛雪x(一名红灵丹)∶治霍乱吐泻,痧胀时疫等证。 
朱砂(一两) 雄黄(六钱,飞) 飞金(五十页) 礞石(四钱, ) 牙 
硝(一两) 蓬砂(六钱) 当门子(三钱) 梅片(三钱) 
共研极细末,每一分开水送下。 
丰按∶此二方,皆可援一时之急,凡有求名远处者,觅利他方者,皆可预藏于箧,以备自用,或可济人。 
x紫雪x∶治内外烦热,一切火证。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磁石 硝石 朴硝 辰砂 沉香 木香 丁香 麝香 
升麻 元参 羚羊角 犀角 甘草 黄金 
合成退火气,冷开水调服每一、二钱。 
丰按∶是方药力峻猛,体非强壮,证非实火,不宜浪用。尝见今之医者,一遇神昏谵语,不分虚实,遂 
谓邪入心包,随手用之,毫无忌惮。倘郑声喃喃,由心神不足而致者,一妄用之,祸必旋踵。临证之际, 
当分虚实而施,庶无差误。 
x黄龙汤x∶治失下循衣撮空,体虚热盛,不下必死。 
大黄 浓朴 枳实 芒硝 熟地黄 当归 人参 
照常煎服。 
丰按∶此方治热病已成可下之证。医者因其体虚,当下失下,而成撮空理线,循衣摸床等证,所以用攻补 
兼施之方,荡其邪而不伤正,补其正而不碍邪,诚稳妥之良方,今医畏用何哉? 

卷之四
临证治案
属性:x阴暑误用阳暑之药x 
古黔吴某,晚餐之后,贪凉而睡,醒来头痛畏寒,壮热无汗,气口脉紧,舌苔边白中黄。丰曰∶此阴暑 
兼食之证也。即以藿香正气散去白术,加香薷治之,服一煎未有进退。又更一医,遂驳阴暑之谬,暑本属阳, 
何谓为阴?见病患身热如火,遂用白虎汤加芦根、连翘等药。初服一帖,似得小效,继服一帖, 
即谵语神昏,频欲作呕,舌苔灰黑。医谓邪入心包,照前方再加犀角、黄连、紫雪等品,服下全无应验,仍 
求丰诊。其脉右胜于左,形力并强,此邪尚在气分,犹未逆传心包,视其舌苔,灰黑而浓,依然身热昏谵呕逆 
等证。窃思其邪必被寒凉之药所阻,非温宣透法,不克望其转机。当用杏仁、薤白、豆卷、藿香、 
神曲、蔻仁、香薷、橘壳,加益元散合为一剂,服头煎热势益剧,次煎通身有汗,则壮热渐退尽矣。来邀复 
诊,神未清明,谵语仍有,舌苔未退,更觉焦干,右脉仍强,愈按愈实。丰曰∶汗出热退,理当脉静津回, 
神气清爽,今不然者,定有燥结留于肠胃。思表邪退尽,攻下无妨,用黄龙汤以芒硝改元明粉,以人 
参换西洋参,服下半日许,遂得更衣,诸恙忽退,继用苏土养阴之法,日渐全可。 
或问曰∶彼医证虽误治,谓暑本属阳,何谓为阴?亦似近理,其说当有所本也。答曰∶然也,即《条辨》 
有云∶暑字从日,日岂阴物乎?暑中有火,火岂阴邪乎?殊不知前贤取阴暑二字之义。阴,阴寒也;暑,暑月 
也。暑月伤于阴寒,故名阴暑。曰∶何不以伤寒名之?曰∶寒乃冬令之气,在暑月不能直指为寒,盖恐后学 
不明时令,先贤之用心,亦良苦矣。 
x骤然中暑x 
盛夏时,丰赴西乡疗病,路过石梁村口,见一人奄然昏倒于道旁,遂停舆出诊。脉之两手洪大,其为暑 
热所中者昭然。即以通关散吹鼻,似欲喷嚏而不得,令舆夫揪之,又令入村采蒜取汁,频频灌之,连得喷嚏, 
少焉乃苏。求赐一方,遂用六和汤去参、术、浓朴,加滑石、通草,嘱服三帖。数日后,登门泥首而去。 
x暑风急证x 
城西陈某,年近五旬,倏然昏倒,人事无知,手足抽掣。一 
医作中暑论治,虽不中亦不远矣。一医辄称中风,反驳前医有误,敢以小续命汤试之,更加搐搦,身热大汗, 
迓丰商治。诊其脉,洪大而数,牙关紧闭,舌不能出,但见唇焦齿燥。丰曰∶此暑风证也。称中风之医,亦 
在座中,遂曰∶子不观《指南医案》,常有暑风,何得有搐搦之证?曰∶香岩之案,谓暑风系暑月所 
感之风,非热极生风之内风也。丰今所谓乃暑热内燃,金被火烁,木无所制,致发内风之证也。理当清其 
暑热,兼平风木。遂用清离定巽法加石膏、甘草,橘络、扁豆花治之。彼医似为不然,病家咸信于丰,即使 
人拣来煎服,幸喜法中病机,抽搐稍定,神识亦省,继服二帖,得全愈矣。 
江诚曰∶今之医者,每见夏月有头痛发热,而无昏倒肢 
抽,皆批为暑风之证,大概亦得香岩之皮毛,而未得其骨髓,此耳听之学,非神听之学可知。 
x暑温过服大寒致变x 
西乡吴某,偶患暑温,半月余矣。前医认证无差,惜乎过用寒剂,非但邪不能透,而反深陷于里,竟致身 
热如火,四末如冰。复邀其诊,乃云热厥,仍照旧方,添入膏、知、犀角等药,服之益剧,始来求治于丰。 
诊其左右之脉,举按不应指,沉取则滑数。丰曰∶邪已深陷于里也。其兄曰∶此何证也?曰∶暑温证也。曰∶ 
前医亦云是证,治之无效何?曰∶暑温减暑热一等,盖暑温之势缓,缠绵而愈迟;暑热之势暴,凉之而愈速。 
前医小题大作,不用清透之方,恣用大寒之药,致气机得寒益闭,暑温之邪,陷而不透,非其认证不明,实系 
寒凉过度。刻下厥冷过乎肘膝,舌苔灰黑而腻,倘或痰声一起,即有仓扁之巧,亦莫如何!明知证属暑温, 
不宜热药,今被寒凉所压,寒气在外在上,而暑气在里在下,暂当以热药破其寒凉,非治病也,乃治 
药也。得能手足转温,仍当清凉养阴以收功。遂用大顺散加附 
子、老蔻。服一帖,手足渐转为温,继服之,舌苔仍化为燥,通身大热,此寒气化也,暑气出也,当变其法。 
乃用清凉透邪法去淡豉,加细地、麦冬、蝉衣、荷叶,一日连服二剂,周身得汗, 
而热始退尽矣。后拟之法,皆养肺胃之阴,调治匝月而愈。 
程曦曰∶学医知常为易,知变为难。病有千变,而药亦有千变。即如是证,过服寒凉,热证未去,而 
寒证又生,此病一变也。暂用温热之剂,先破寒凉之气,此药一变也。服之肢体回温,舌苔仍燥,此病又一变 
也。即舍热药,转用凉剂收功,此药又一变也。不知通变之医,反谓朝秦暮楚,侥幸图功耳。 
x暑热劫络致成暑瘵x 
长洲叶某,忽然血涌盈升,身热口渴,速来求治于丰。抵其寓,见几上有参汤一盏,病者即询可服否? 
丰曰∶姑诊其脉,辨其虚实可知。按之洪大而来,舌苔黄而欠润,此暑热内劫阳络之候,即经谓阳络伤,血 
从上溢是也,当从暑瘵治之,速清暑热以养其阴,参汤勿可服也。遂用玉女煎以生地易熟地, 
再加滑石、蒌根、杏仁、桑叶,两日连尝四剂,咳血并止,身热亦退矣。 
x阴寒霍乱热补而瘳x 
施秉罗某之父,大耋高年,素来矍铄,忽于孟秋之初,霍乱吐泻,肢痛肢凉。差人来请丰诊、其脉迟细, 
神识模糊。曰∶此中阴寒之证也。急以挽正回阳法治之,至日晡腹痛益甚,汗出淋漓,逆冷益深,倏然昏倒, 
大众惊慌,复来邀诊。诊得六脉全无,不语如尸,呼吸微绝。思丹溪有云∶仓卒中寒,病发而暴,难分经络, 
温补自解。忽记其家有真参宝藏,速取一钱,合野山高丽参五钱,淡附片四钱,浓煎渗下,次煎继之,约一时 
许,忽长叹一声,渐有呼吸,五更时分,身体稍温。次日清晨,又邀复诊,按其脉象,沉细如丝,舌 
淡无荣,苔白而润,四肢转 
暖,人事亦清,吐泻腹痛佥减,今当温补脾阳,兼养心营,仍用 
二参、附片,加入姜炭、 、甘、归、神、柏、枣,服下又中病机,一候遂全瘥矣。 
x阴虚疰夏x 
江苏张某,于麦秋患头晕目眩,食减神疲,偶患头痛。一医作水不涵木治之,虽未中机,尚称平稳。一 
医作风湿侵脾治之,服之神气更疲。邀丰诊之,脉濡且弱,毫无外感之形,见其呵欠频频,似属亏象。丰曰∶ 
此阴虚之体,过于烦劳,劳伤神气所致,所以前医滋补无妨,后医宣散有损。张曰∶头痛非外 
感乎?曰∶非也。外感头痛,痛而不止;今痛而晕,时作时止,是属内伤。曰∶何证也?曰∶疰夏也。当用 
金水相生法去玄参、知母,加冬桑叶、 豆衣、省头草治之,服至第三剂,诸 皆屏矣。 
x热病化燥伤津x 
芹岭王某,来郡应试,忽沾热病,其师知医,以为风食,而用羌、防、楂、曲等药,则热渴更甚,谵语 
发狂。邀丰医治,脉形洪数有力,舌苔黑燥而浓,此属热邪化燥,津液被劫,非咸苦下法,不能攻其热而保 
其阴,倘畏而不用,则津液告匮为难治。即以润下救津法加紫雪五分,随即拣来煎服。服后约半日许, 
遂欲更衣,乃得燥屎数团,狂势似缓。继进次煎,又得燥屎无数,神气觉疲,令房中寂静,待其安睡,计五、 
六时始醒,醒来神识已清,身凉微汗,舌黑而润,六脉不躁。丰曰∶“邪已解也。” 
用西洋参、麦冬、生地、玉竹、麻仁、蒌壳、米仁、炙草等药,令服三剂而安。 
x霉湿时病x 
东乡刘某,来舍就医,面目浮肿,肌肤隐黄,胸痞脘闷,时 
欲寒热,舌苔黄腻,脉来濡缓而滞。丰曰∶此感时令之湿热 
也,必因连日务农,值此入霉之候,乍雨乍晴之天,湿热之邪, 
固所不免。病者曰然。丰用芳香化浊法,加白芷、茵陈、黄芩、神曲治之,服五帖,遂向愈矣。 

卷之五
夏伤于暑秋必疟大意
属性:经云∶夏伤于暑,秋必 疟。谓夏令伤于暑邪、甚者即患暑病,微者则舍于营,复感秋气凉风,与卫 
并居,则暑与风凉合邪,遂成 疟矣。景岳云∶ 者皆也,总疟之称也;疟者虐也,凌虐之义也。疟之为病, 
非止一端,当分晰而冶之。考古有暑疟、风疟、寒疟、湿疟、温疟、瘴疟、瘅疟、牝疟、痰疟、食疟、疫 
疟、鬼疟、虚疟、劳疟、疟母、三日疟之名,临证之时,不可不辨治也。暑疟者,恶寒壮热,烦渴引饮也。风 
疟者,寒少热多,头疼自汗也。寒疟者,寒长热短,头疼无汗也。湿疟者,寒重热轻,一身尽痛也。温疟则 
先热后寒,因于冬令伏气。瘴疟则发时昏闷,因感山岚瘴气。瘅疟则独热天寒。牝疟则寒多热少。 
又有头痛而眩,疟发昏迷为痰疟。寒热交并,噫气恶食为食疟。沿门合境,证皆相似为疫疟。寒热日作,多 
生恐怖为鬼疟。元气本虚,感邪患疟为虚疟。疟疾患久,遇劳即发为劳疟。经年不愈,结成痞块,藏于胁腹 
为疟母。正气本虚,邪客于腑,间两日而作者为三日疟。更有似疟非疟之伏暑;亦因伏天受暑而发于秋,最 
难速愈。倘秋时炎蒸于夏,而内并无伏气,其见证与阳暑相似者,名曰秋暑。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