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腹胀而泄。乘火土也。胆病者。善太息呕苦。木受金刑。腑亦病也。咳哕、肺气逆也。咳哕烦心者。病在膈中。阳
明之气上逆也。头痛、厥阴病也。夫病生 胁头痛。病在肝之经气。如入肝则干脏矣。干脏者半死半生。盖邪虽薄脏。
而脏真不伤者生。如太冲脉绝。真元伤矣。夫厥阴少阴少阳太阴之复。发于五气六气之时。阳明太阳之发。报复岁半以
前之气。是以木火土之皆病也。)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头痛善
悲。时眩仆。食减。腰 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坚。阳光不治。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
甚则入心。善忘善悲神门绝。死不治。(厥气上行者。郁逆之气上行。而欲复岁半以前之气也。水凝、水寒在下也。雨冰、
寒气在上也。上下皆寒。是以羽虫乃死。盖寒淫而火灭也。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头痛善悲。时眩仆者。厥
气上行。从下而中。中而上也。食减。水乘土也。腰 反痛、屈伸不利、水淫而反自伤也。阳光不治。木火之气衰也。
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者。厥阴病也。唾出清水。及为哕噫。从胃而上及于心也。盖亦报复岁半以前之木火土也。王
子律曰。木火土三气。子母相合。而胜岁半以后之气。是以复发而俱报之。计逊公问曰。少阴太阳。有水火寒热之并发。
奚少阴之复有寒气。而太阳之复无阳热耶。曰。少阴之本火。太阳之本寒。报复之气。发于岁半以后。乃凉寒之时。是
以少阴有寒。而太阳无热。从时化也。)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
甘缓之。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 之。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
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 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元犯温凉。
少阴同法。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
坚之。(上章曰。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如少阳少阴之火。郁而不解。是宜不远热而发散之。然无犯其温凉。盖四之
气宜凉。五之气宜温。至终之气而后可用热。时气之不可不从也。阳明之复。以苦泄之。以苦下之者。谓渗泄其小便。
下其大便也。)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
者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五味六气之
中。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 或坚。
有补有泻。有逆有从。各随五行六气而咸宜。安其胜复之气。使之必清必静。则病气衰而各归其所主之本位。此治之大
体也。)帝曰。善。气之上下何谓也。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
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此论人身之上下。以应天地之上下也。夫岁半以
上。天气主之。乃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岁半以下。地气主之。乃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在人身
厥阴风木之气。与督脉会于巅顶。是木气在于火气之上矣。君火之下。包络相火主气。是木火火之三气。在身半以上也。
脾土居阳明胃金之上。阳明居太阳膀胱之上。是土金水之三气。在身半以下也。以木火土金水之名。以命其上之三气。
下之三气。以上下之三气。而命其在天在地之处。以天地之处而言其三阴三阳之病。则胜复之气可知矣。半者。所谓天
枢之分。在脐旁二寸。乃阳明之火名。盖以此而分形身之上下也。夫所谓枢者。上下交互而旋转者也。故在天地。乃上
下气交之中名天枢。在人身。以身半之中名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此
言上下之胜气也。如身半以上之木火气胜。而身半以下之土金水三气俱病者。以地名之。谓病之在地也。如身半以下之
土金水胜。而身半以上之木火气病者。以天名之。谓病之在天也。盖以人身之上下。以应天地之上下。故以天地名之。)
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此言上下之复气也。如胜至。则报复之气。屈
伏于本位而未发也。复至。则如复气而为法。不必以天地而名之。如厥阴少阴少阳之复。其气发于四气五气之时。阳明
太阳之复。其气归于初气二气之木火。故不必以木火居岁半以上。而以天名之。金水主岁半以下。而以地名之。皆如复
气之所在而为成法也。)帝曰。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岐伯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痞。(帝问胜复之气。
随四时之有常位乎。其气之动。随四时之可必乎。伯言木火土金水。四时有定位。而胜复之气。不随所主之本位而发。
故气不可必也。盖谓六气各主一岁。主岁之气胜。则春将至而即发。是太阴阳明太阳之气。皆发于春夏矣。如六气之复。
乃郁极而后发。故发于岁半之后。是厥阴少阴少阳之复。皆发于秋冬矣。故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
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是以胜复之气。不随四时之常位而不可必也。)帝曰。善。复已
而胜何如。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此申明有胜则复。展转不已。
必待其胜气衰而后乃止耳。复已而胜者。如火气复而乘其金已。则金气又复胜之。金气复而侮其火已。则火气又复胜之。
所谓胜至则复。无常数也。如胜气衰而后乃止耳。故复气已。而受复之气又复胜之。如火气复而胜其金。则金气又当复
胜。如不复胜。此金为火气所害。而金之生气伤矣。故必待其胜衰而后平。如有胜则有复也。)帝曰。复而反病何也。岐
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所谓火燥热也。(复而反病者。复气之反病也。如火气复
而乘于金位。金气复而乘于火位。皆居非其位。不相得也。是以大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如火气大复。而乘于
阳明。则五位之主气胜之。如金气大复。而乘于少阴。则二位之主气胜之。故复气之反病也。所谓火热燥也。余气皆然。
此即胜至而复。胜衰则止之意。盖言胜复之气。宜于渐衰。而不宜于复大也。)帝曰。治之何如。岐伯曰。夫气之胜也。
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微者
随之。顺其气以调之也。甚者制之。制以所畏也。和者平之。平调其微邪。暴者夺之。泻其强盛也。但随胜气以治。则
屈伏之气自安矣。然不必问其胜复之展转。惟以气平为期。此其治胜复之道之。)帝曰。善。主客之胜复奈何。岐伯曰。
客主之气。胜而无复也。(此论四时主气客气之胜复也。按前篇论初之气二之气者。乃加临之客气而为民病也。后论厥阴
所至为和平。太阴所至为埃溽。论主气之有德化变病也。此章复论主气客气。有彼此相胜之顺逆。是以岁运七篇。内有
似乎重复。而义无雷同。学人当细心体析。)帝曰。其逆从何如。岐伯曰。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客气者。乃司
天在泉及左右之间气。在天之六气也。天包乎地之外。从泉下而六气环转。天之道也。主气者。五方四时之定位。地之
道也。坤顺承天。是以主胜为逆。客胜为从。顺天之道也。)帝曰。其生病何如。岐伯曰。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
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风木之客气胜于上。是以耳鸣掉眩。厥阴肝木。贯膈上注肺。甚则咳者。上淫之气。
内入于经也。主胜则胸胁痛。肝经之脉。布胸胁也。厥阴少阳主筋。二经之筋病。则舌卷。故难以言。盖客气之从上而
下。主气之从内而上也。再按主岁之三气。乃厥阴风木君相二火。胸胁痛者。厥阴之初气甚也。舌难以言者。二火之气
胜也。)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甚则 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
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满。(少阴司天之初气。乃太阳寒水。二之气乃厥阴风木。三之气乃少阴君火。鼽嚏耳聋目瞑。
厥阴之气胜也。头项强。肩背瞀热头痛。甚则 肿。太阳寒水之气胜也。少气发热。血溢。疮疡咳喘。君火之气胜也。
初之主气。乃厥阴风木。二之气君火。三之气相火。主胜则心热烦躁者。君相二火之气胜也。甚则胁痛支满者。厥阴之
初气胜也。盖君火司岁。故先火胜。而甚则及于厥阴。按司天之气。客气有三。主气有三。在泉之气。客气有三。主气
有三。主客之胜而为民病。有以三气分而论之者。有合而论之者。盖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太阴
司天。客胜则首面腑肿。呼吸气喘。主胜则胸腹满。食已而瞀。(客胜则首面 肿。湿淫于上也。呼吸气喘。淫及于内也。
主胜则胸腹满者。初气之木胜伤土也。经云肺是动病。甚则交两手而瞀。乃二气三气之火土。炎而为肺病也。按 叶扶。
肿也。上文曰 肿于上。此节曰首面 肿。非足跗之跗也。)少阳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 。疮疡呕逆。喉痹头
痛。嗌肿耳聋。血溢。内为螈 。主胜则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热。(少阳司天。初气三气。乃君相二火。二之气
乃太阴湿土。丹胗、即斑疹。因火热而发于外者也。丹 、即赤游。发于外而欲游于内者也。呕逆螈 。湿土之气。合
于内也。疮疡嗌肿诸证。亦皆感湿热而生。盖亦自上而下。从外而内也。肺乃心之盖。主胜则胸满咳仰息者。主气之二
火。欲上炎而外出也。仰息者。肺病而不得偃息也。甚而有血手热者。火发于外也。君相二经之脉。皆循于手。故为手
热。王子律曰。止言火而不言初气之风者。盖风自火出。火随风炽也。)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则咳衄嗌塞。心膈中热。
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清复内余者。清肃之客气入于内。而复有余于内也。咳衄嗌塞。心膈中热。皆肺病也。肺属金而
主天。是以阳明司天之气。余于内而病在肺也。白血出者。血出于肺也。阳明司天。天之气也。脏属阴而血为阴。血出
于肺。则阳甚而阴绝矣。此盖言天为阳。地为阴。人居天地气交之中。腑为阳。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外为阳。内
为阴。是以阳明之不言主客者。谓阳明金气司天。则干刚在上。胜于内。则与肺金相合。故不言主客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