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6-古本难经阐注 >

第7章

446-古本难经阐注-第7章

小说: 446-古本难经阐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尽其命而死矣。 
阳邪中于六腑。则阳脉不和。不和则气壅而邪实。邪实则不和之脉转而盛矣。阴邪中于五脏。则 
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滞而邪实。邪实则不和之脉转而盛矣。阴阳之脉俱盛。则必至于关格 
而死矣。此章即灵枢脉度篇所载。但灵枢云。五脏当内关于上七窍。此云当内关于九窍。灵枢鼻为一 
窍而无喉。此则鼻为二窍而添喉。要知越人补内经之缺。因三焦系统五脏六腑之大府。喉系统出 
纳之大窍。况得此则声色臭味全矣。至于邪在六腑一节。与内经无异,但其中关格二字。与内经 
相反。今阅古本与内经相同。乃知错简。今录正。故记之。关格之脉。从来议论最多。或云脉。 
。或云病。使后学难凭。今录素问及仲景之文。并存参考。盖关阴格阳之脉。专论脉理 
阴阳。并非论病。如内经之帝问脏象如何。岐伯曰。心者生之本云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张介宾指喉间动脉为人迎。 
两手之脉俱为寸口。恐未合经旨。观十一脏取决于胆。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句。知胆经正在左关。 
当以左人迎右寸口为是。人迎一盛二盛三盛。则三阳俱盛矣。然阳极必阴。四盛已上者。左人迎之阳 
位。势必越于右寸口之阴位也。故曰格阳。即十八难阳乘阴也。又曰。寸口一盛。病在厥 
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夫寸口一盛二盛三盛。则三阴俱盛矣。 
然阴极必阳。 
四盛已上者。右寸口之阴位。势必越于左人迎之阳位也。故曰关阴。即十八难阴乘阳也。又曰。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人迎与寸口俱盛。即 
两手之脉俱盛四倍已上也。方可合称关格之死脉也。若一手或格阳或关阴。则未必列于死脉明矣。曰盛者。即仲景所谓 
浮而大也。此以左右脉主 
阴阳之论也。帝曰。脉反四时。阴阳不相应。奈何。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 
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为关格。精者。夺精也。消者。形 
消也。四时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言春夏阳当太过之时。得不足之阴脉。则精夺矣。秋冬阳当 
不足之时。得有余之阳脉。则形消矣。此之谓阴阳不相应。病名为关格。此又以四时之阴阳。合 
脉之有余不足而论也。又仲景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虚指正虚。实指邪实。又 
曰。在尺曰关。在寸曰格。申明在尺沉至寸为关。在寸浮至尺为格。此又以尺寸脉主关阴格阳而论也。又曰。关则不得 
小便。格则吐逆。此无非 
注明关阴之脉病在下。格阳之脉病在上。乃见关与格分而言之。不过病耳。非死脉也。今难经以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血为阴。气为阳。尺为阴。寸为阳。沉为阴。浮为阳。阴阳之义。无所不 
包。关格之义。无微不显。后人云。关格是病。又以霍乱症强名关格。不过偶见仲景有吐逆不得 
小便二语。不悟全文。隔靴搔痒。殊不知仲景以二病申明关阴格阳之义。未尝以二症立关格之名也。 
三十八难(误列三十四难)曰。五脏各有声色臭味。皆可晓之以不。然。十变言。肝色青。其 
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言。其液汗。脾色黄。其臭香 
。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肾色黑。其臭腐。其 
味咸。其声呻。其液唾。是五脏声色臭味也。 
此以声色臭味。起下章之意。本文义自明。 
三十九难(三十九难前节误列四十难三十九难次节误列三十四难末节。)曰。经言肝主色。 
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 
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巳。巳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肾者。北方水 
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此发明五行长生之义。比生克之生不同。如金生于巳者。金长生在巳也。水生于申者。水长 
生在申也。此言神气相应之理。以起下文七神舍藏之义。 
五脏有七神。各有所藏耶。然。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 
意与智。 
肾藏精与志也。 
(其义本文自明。) 
四十难(误列三十五难)曰。五脏各有所腑。皆相近。而心肺独去大肠小肠远者。何谓也。 
然。经言心荣肺卫。通行阳气。故居在上。大肠小肠传阴气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远也。 
后人议大小肠与心肺高下相殊。不应配两寸。与此章之问词同。而越人引经早已晰其所以远之之 
理。言心主荣而肺主卫。皆有通行清阳之职。理当在上。大小肠皆有传泻浊阴之职。故在下。其 
相去虽远。而脏腑阴阳之气。无分远近也。故下文复明小肠者心之腑。大肠者肺之腑。而又明脏 
腑同色之理。以足其义也。 
又诸腑者。皆阳也。清净之处。今大肠小肠。胃与膀胱。皆受不净。其意何也。然。诸腑者 
谓是名非也。经言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大肠者。传泻行道之腑也。胆者。清净之腑也。胃者。水谷之腑 
也。膀胱者。精液之腑也。一腑犹无两名。故知非也。小肠者。心之腑。大肠者。肺之腑。胆者。肝之腑。 
胃者。脾之腑。膀胱者。肾之腑。小肠谓赤肠。大肠谓白肠。胆者谓青肠。胃者谓黄肠。膀胱谓黑肠 
。下焦所治也。 
后人议大小肠不洁之腑。不应配心肺清高之脏。与此节问词同。而越人亦早已晰其义矣。 
谓诸腑皆阳是也。谓诸腑名清净非也。故内经惟言胆者清净之腑也。其四腑亦各有名。犹无两名 
之可混。乃知清净独指胆。且四腑俱下焦所属。各有受盛传道之职。乌可以清净名之哉。然腑脏 
之相配不因清浊。故复言小肠者心之腑云云。以明其一定不可移也。 
四十一难(误列四十六难)曰。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然。经言少壮者。血 
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于常。故昼日精。夜不寤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 
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精。夜不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 
荣卫者。即气血也。日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少壮气血盛。故不失其常度。而夜 
得寐也。老人气血衰。失其常度。故夜不寐也 
四十二难(误列四十七难)曰。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 
。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故令面耐寒也。 
诸阴脉者。手三阴足三阴也。诸阳脉者。手三阳足三阳也。余义本文自明。以上二章。遥 
结此卷首篇之手三阳。从手至头。足三阳。从足至头及颈。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之义也。可见古本之 
分卷。前后俱有呼应之妙。 
四十三难(误列四十一难)曰。肝独有两叶。以应何也。然。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万物之 
始生。其尚幼小。意无所亲。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犹有两心。故令有两叶。亦应木叶也。 
此发明五脏合五行之情。而举肝木为言也。肝位在太阴脾土之左。故曰尚近。在太阳膀胱水 
之上。故曰不远。木非土不值。非水不生。其与水土。天然有根据此恋彼之情。故云犹有两心。两 
叶者。肝本两大叶也。 
四十四难曰。七冲门何在。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 
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贲门即胃之上口幽门即胃之下口魄门即肛门) 
此章言人一身之内。凡出凡入共七处。皆为要冲。故曰冲门。 
四十五难曰。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膈 
俞。骨会大椎。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此章言人身脏腑筋骨血气脉髓。八者俱有交会之穴。故曰八会。太仓。任脉穴。中脘也。六 
腑取禀于胃。故曰腑会。季胁。足厥阴章门穴。脾募也。五脏取禀于脾。故曰脏会。阳陵泉。足 
少阳穴。筋结于此。肝主筋。胆为之合。故曰筋会。绝骨。足少阳悬钟穴。诸髓皆属于骨。故曰 
髓会。膈俞。足太阳穴。谷气由膈达于上焦。化精 
微为血之处。故曰血会。大椎。督脉穴。肩脊之骨会于此。故曰骨会。太渊。手太阴穴。平旦脉 
会于此。故曰寸口脉之大会也。而三焦者。任脉膻中穴。此三焦宗气所居。为上气海。故曰气会 
。其外有一筋直两乳内者。是另一筋直入两乳也。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血针治之。此即期门穴也。仲景治少阳热入 
血室。刺期门。本于此。 
四十六难(误列五十九难)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 
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病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其脉三部阴阳 
俱盛是也。 
此与二十难同义。然二十难但言脉。此则并言病状。欲人知所治也。谓狂之始发。少卧而不 
饥者。是六腑阳邪实于胃。胃实而不和。则少卧而不饥矣。阳性动而扬。故自居高贤辨智贵倨也。阳火炽甚而冲于心。 
故妄笑歌妄行不休也。治当泻阳明之火而调其气。癫病始发。意不乐者。是七情之阴邪结于心 
。阴性静而郁。故意不乐矣。郁火内燔而不得泄。故直视而僵仆也。治当泻少阴之火而调其血。其 
脉三部阴阳俱盛者。谓狂则两手寸关尺阳脉俱盛。病属腑也。癫则两手寸关尺阴脉俱盛。病属脏 
也。阳脉者。浮滑长也。阴脉者。沉涩短也。盛者。俱带数实之意也。 
四十七难(误列六十难)曰。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然。手三阳之脉。受风 
寒。伏留而不去者。 
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 
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此章之义。明明说脏病重于腑病。脏气相干重于风寒伏留。故心痛言立死。头痛不言立死也 
。如风寒伏留六腑。则三阳之真气逆。故邪得直上而头痛。脑为髓海。诸邪难犯。必大损精髓者 
。邪能犯之。犯之难治。如五脏气相干于心。则阴气逆上而痛甚。然心为君主。诸邪难犯。必七 
情大伤其真气者。邪能犯之。犯之但在心痛而立死。手足青者。肝之色也。是心之母气绝。而现 
真脏色也。五邪之病发。惟狂癫头心痛特异。 
故先揭而出之。以起下章诸邪之发病也。(后人言头痛不言死总结在后者非也) 
四十八难(误列十难)曰。一脉十变者。何谓也。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 
肝邪干心也。(脏乘脏)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腑乘腑)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 
邪干本脏)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邪干本腑)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脏乘脏 
)心脉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腑乘腑)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脏乘脏)心脉微涩者。 
大肠邪干小肠也。(腑乘腑)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脏乘脏)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 
也。(腑乘腑)五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