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办公室政治+白领生存法则+ >

第7章

办公室政治+白领生存法则+-第7章

小说: 办公室政治+白领生存法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细心观察,小陆找到了可以单独接触老板的机会。每天中午,公司里所有人都要去食堂吃午饭,老板总是去得很晚,也许是事情多脱不开,也许是不愿和员工挤在一起“抢饭”,每次老板到食堂时已经没什么人了。 

    那天中午小陆借故晚去了食堂,“正好”碰见老板:“董事长,没想到您也在食堂吃饭啊!”小陆自然达成了心愿,单独和老板有说有笑了一个中午。原来老板也是个挺随和、爱聊天的人。 

    从那以后,小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不经意”地和老板一起吃午饭。为了避免同事说闲话,她有时借口工作没完,有时出去办事晚回来一点,错过吃饭的高峰期。 

    也许你会觉得小陆太有心计了,觉得她颇有智慧,她的这种做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当然有好处。老板也是人,也需要在业余时间轻松一下,那些见到老板就像老鼠见到猫,总想绕道走的人只会与机会擦肩而过。何况,小陆也并没有只想着“巴结”老板而放弃对本职工作的钻研,更没有踩着别人往上爬。在职场上,像小陆这样采取“利己不损人”的正当手段为自己争取机会,实属明智之举。 

    与领导接触,联络感情的机会很多,每一种机会都可以加深与领导的感情。当然,多管齐下,全方位投资更为有效,与领导的关系就更容易拉近。  


 第14节 用不糊涂对付“糊涂上司”
(更新时间:2005…12…28 16:57:00 本章字数:2851)  
 

    有些下属,明明知道上司的指令是不正确的,是有原则性错误的,自认为反正是上司要我做的,天塌下来由上司顶着,自己不加思索地去执行着。这是一种头脑简单的表现。殊不知,一旦追究起来,具体执行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要追究直接责任。因而,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从。 

    有时,你的上司确实糊涂了,你作为直接执行者,一定不能糊涂,要巧妙地与其周旋。下面介绍四种“糊涂上司”,给你提供几个不吃亏的妙招。 

    (1)与健忘型上司共事 

    有的上司很健忘,明明在前一天讲过某一件事,可两三天后,他却说根本没讲过,或者在前一天他讲的是这个意思,可过了两三天,他却说是那个意思。他常常颠三倒四,也常常丢三拉四。这样的上司,对付的方法是:当他在讲述某个事件或表明某种观点时,下属可装作不懂,故意多问他几遍,也可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以故意引起讨论来加深上司的印象。在最后,还可以对上司的陈述进行概括,用简短的语言重复给上司听,让他也牢牢记住。 

    有的上司,明明你在上午把某个材料送给他了,下午他会一本正经地说根本没拿,重新向你要。对这样的上司,可行的办法是,送材料时不要一放就走,或托人转送,可适当延长接触时间,也可对材料作些具体解释,如有旁人,要让他们也知道有这样一个材料,以扩大影响,增加旁证。如是重要材料,可要求上司签字,一般不要托人转送。倘必须转送,可在送前或送后再打个电话给上司加以说明。 

    如果你是文秘人员,接到上级的文件或书面通知等,要你们上司参加会议或活动等,那么把通知直接给他看,并把有关时间、地点、所带物品等要素用他的笔划出来,或者把它写在上司的台历上。假如是电话通知,可把具体内容转写成书面通知,直接送交上司,如人不在,可放在办公桌上,但事后见面时要重复一下。  

    (2)与模糊型上司共事 

    有的上司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含含糊糊、笼笼统统,从来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有的既可理解成这样,又可理解成那样;有的前后互相抵触,下属根本无法操作和实施。一旦你去做了,有的上司就会责怪,说他的要求不是这样,你弄错了。对经常是这样的上司,在接受任务时,一定要详细询问其具体要求,特别在完成时间、人员落实、质量标准、资金数量等方面尽可能明确些,并一一记录在案,让上司核准后再去动手。 

    你去请示某项工作,要求得到具体指标或明确答复,可有的上司却“哼哼哈哈”一通之后,没有明朗的态度,有的只是说“知道了”,有的则是说“你看着办”。有时,请示或汇报的事情具有相互排斥性,即要么行要么不行,有的上司却也没有明确的表示。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做下属的可反复说明旨意,并想方设法诱导其有一个明白的判断。必要时,可采用提供语言前提的方法,如:“你的意思”让上司续接,或者用猜测性判断让上司回答,如:你的意思是不是×××?当上司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之后,立即重复几遍加以强化,也可进一步延伸,“假如是这样,那就会如何。” 

    (3)与马虎型上司共事 

    有的上司做事很马虎,常常做些啼笑皆非的事,弄得下属们无所适从。有的对上面的文件不仔细研读,对上级召开的会议不认真参加,在没有完全理解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就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或公开传达。如某公司经理和秘书去局里参加房改工作会议。开会时,经理不是说说笑笑,就是进进出出,很不认真。回本公司传达时,他只照本宣科。当职工提出具体问题时,他语塞了,无法解说清楚,有些地方自己也没理解。此时,有人就问在场的秘书。面对十分尴尬的上司,秘书很巧妙,他不说经理没认真听,也不对问题作具体解释,而是说这些问题上面还没确定,待过几天去问问再作答复。其实,秘书是很清楚的,只是为了照顾上司的面子而故意这样说。事后,秘书就职工提出的问题一一向上司作了解释。秘书这样做,虽然有点假的成分,但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是完全可行的。 

    有些上司,对下级的申请、报告、汇报等材料没有仔细看完就下结论,或签字批示。对此,下级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如对自己非常有利,但超过了应有的范围,不要秘而不宣,可含笑指出其不当;倘若对自己不利或非常不利,可作出必要的解释,切勿急躁,切勿过分的责怪埋怨,以免个别糊涂的上司恼羞成怒而固执己见,一错到底。有的材料或事件很紧急,很重要,可有些上司却漫不经心,把它搁置在脑后。对这样的上司,惟一的办法就是反复申明,多次强调,最好三四个人轮番强调,促使其引起重视,认真对待。 

    (4)与无知型上司共事 

    这里的无知,泛指不明白、不懂、外行。有些上司明明自己不懂、外行、不擅长,但他有时装懂、装内行,他想显示自己,他要横插一手,有的还要瞎指挥。对这样的上司,可分别对待。如是重要的,带有原则性的问题,下属可直接阐明观点,或据理力争,或坚决反对;倘是无关大局的一般性问题,下属则可灵活对付,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和使矛盾激化。 

    某市新近建成一座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的图书馆。基本竣工时,该市文化局局长授意秘书,要他向下属的图书馆馆长去暗示,要求题写图书馆馆名。秘书深知局长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他初中毕业,连柳体和颜体也分辨不出,秘书知道图书馆馆长已请省里的一位书法高手题写了馆名。他颇感为难:不去同馆长说,以后局长查问起此事会怪罪自己的;去说,明知如此,不是硬使馆长被动吗?后来,他出谋划策,和馆长一起商定:让局长题写,也用,但制作简易,材料普通。书法高手题写的暂作备用,但材料讲究,制作精细。以后一旦局长卸任或调任,立即换上备用的。同时派人去向书法高手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对这样不明智、不识相的上司,采用这种机动灵活的应付办法,应该说许多人都会理解的。  


 第15节 被领导误解怎么办?
(更新时间:2005…12…28 16:57:00 本章字数:2464)  
 

    人们常说:“做人难!”其实,做别人的下属更难!那么,做几个人的下属大概就是难的平方了。 

    有时,往往不经意间得罪了某个领导,而你自己却浑然不知,等到弄明白是某个领导误解了你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 

    5年前小韩还是基层车间的一名钳工。后来厂宣传部调来了一个姓方的部长见小韩文笔不错,便顶着压力将小韩调进了宣传部当了宣传干事。从此,小韩对方部长的知遇之恩一直铭记在心。两年后,小韩在厂办当了秘书,成了厂办王主任的部下,精明的小韩很快就得到了王主任的喜欢。 

    没过多久,小韩忽然感到方部长和他渐渐疏远了。一了解,才知现在的领导王主任和从前的领导方部长之间有私人恩怨,因而,方部长总是怀疑小韩倒向了王主任那边。 

    其实,引发方部长对小韩误解的“导火索”很简单:在一个雨天,小韩给王主任打伞,没给方部长打伞。这还是很久以后方部长亲口对小韩说的,而事实上小韩从后面赶上给王主任打伞时,确实没有看见方部长就在不远处淋着雨,误解就此产生了。 

    一气之下,方部长在许多场合都说自己看错了人,说小韩是个忘恩负义的人,谁是他的上级,他就跟谁关系好。小韩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人,他也浑然不知发生的这一切。直到方部长在人前背后说小韩的那些话传到小韩耳里,小韩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对此,小韩自有他的处理原则: 

    一是让时间做公证。 

    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方部长在气头上说自己是忘恩负义的人,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现在向方部长解释自己不是那样的人,方部长肯定听不进去,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是让事实来说话,让时间来检验吧! 

    二是遵循”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法则。 

    方部长误解了自己,还得自己向方部长解释清楚,自己既是“系铃人”也是“解铃人”,要化干戈为玉帛,还要靠自己用心努力去做才行。 

    有了解决问题的原则,小韩采取了以下六个方法努力消除方部长对他的误解: 

    (1)极力掩盖矛盾。每当有人说起方部长和自己关系不好时,小韩总是极力否认根本没有这回事,他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方部长和自己有矛盾。小韩此举的目的是想制止事态的扩大,更利于缓和矛盾。 

    (2)公开场合注意尊重领导。方部长和小韩在工作中经常碰面,每次小韩都是主动和方部长打招呼,不管方部长爱理还是不理,小韩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有时因工作需要和方部长同在一桌招待客人,小韩除了主动向方部长敬酒,还不忘告诉大家自己是方部长一手培养起来的,自己十分感激方部长,小韩此举的目的是表白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方部长的恩情,又怎是忘恩负义之人? 

    (3)背地场合注重褒扬领导。小韩深知当面说别人好不如背地褒扬别人效果好。于是,小韩经常在背地里对别人说起方部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自己又是如何感激方部长。当然,这些都是小韩的心里话。如果有人背地里说方部长的坏话,小韩知道后则尽力为方部长辩护。小韩此举的目的是想通过别人的嘴替自己表白真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