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58-医学传心录 >

第9章

658-医学传心录-第9章

小说: 658-医学传心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酉阆愀健⒋ㄜ骸⒛鞠恪㈤睦啤⑸叭省F⑿椴辉嘶撸尤瞬巍⑸袂⒙笱恳灾H绱蟊阍锝嵴撸偌泳普舸蠡啤⑻胰誓嘁匀笾4蟮忠醪。嚎菰铮鸽涓煽荩逊枰思甯嘧臃

五膈宽中散

五膈宽中散,青(皮)陈(皮)丁(香)木香,(白)蔻砂(仁)香附(厚)朴,甘草与盐姜。

二陈汤见7页

喘急有虚有实

暴病发喘谓之实;久病发喘谓之虚。脉滑而四肢煖者易治;脉涩而四肢寒者难医。原夫喘动便有痰声者痰也。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者火也。气从脐下起,直冲清道而上者,阴虚也。呼吸短促而无疾声者,气虚也。恶寒发热而喘,脉浮紧者,风寒也。胸中滚滚有声,怔悸而喘者,水停心下也。大抵患病至于发喘,已为恶候,未易治也。

治喘经验方,总用苏子降气汤为主,痰喘加竹沥,火喘加栀子、枯芩,阴虚加知母、黄柏、竹沥,气虚加人参、阿胶,风寒加苏叶、麻黄、杏仁。水喘用椒目焙研为末,生姜汤下二钱。痰火喘嗽,常服玉露霜①可除病根。



①玉露霜:荔枝实之产于广东新会县崖门山者,其实白壳丹肉,经冬不落。功能降肺火止嗽.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汤,二陈(汤)桔(梗)(五)味(子)桑(皮),瓜蒌同枳壳,喘嗽即时康。

按:喘之虚实,宜细心诊察:四肢不温脉细固属虚象,但察其脉有滑意舌有厚苔大便秘而痰多者,不当以虚症论。往往以豁痰肃肺之剂佐苏合香丸,则脉转滑大手足转温。倘误认为虚,予以人参、阿胶等品,则痰愈塞气愈喘矣。

痉症有阴有阳

痉①症者,颈项牵急,腰背反张,如鸟之张翅,故名痉痓②。有因于寒者,令人无汗恶寒,名曰刚痉,属阳。有因于湿者,令人有汗不恶寒,名曰柔痉,属阴。俱用小续命汤;但有汗去麻黄。或因发汗太过,或因失血太甚,致筋无血养,筋急而牵,百节强痉者,十全大补汤。

小续命汤见19页

十全大补汤见6页



①痉:jing4(音敬)。筋肉收缩痉挛。

②痓:chi1(音池)。卒口噤、背反张而瘈瘲。

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

五脏为积,六腑为聚。积属阴而有定处,聚属阳而无常形。肝之积曰肥气②。心之积曰伏梁③。脾之积曰痞气④。肺之积曰息贲⑤。肾之积曰奔豚⑥,世人谓之气块。丹溪论曰:块乃有形之物,气不能成形,俱是痰与食积、死血也。在中为痰积,在右为食积,在左为死血。妇人腹中有块,多是死血。不能移动者曰□(病去丙换征),能移动者曰瘕。大法咸以软之,坚以削之,行气开痰为主,溃坚汤、溃坚丸治之。外用琥珀膏、三圣膏贴之。



②肥气:在左胁下,状如复杯,有头有足.

③伏粱:起脐上,大如拿,上至心下。

④痞气:在胃脘复大如盘。

⑤息贲:在右助下.复大如杯。

⑥奔豚:起于少腹,上乘于心,或冲咽喉,如豚之奔突状。

溃坚汤

溃坚枳实(当)归,半(夏)陈(皮)白术随,香附(厚)朴山查,砂仁木香陪。左胁有块加青皮,右胁有块加莪术。血块加桃仁、红花,肉桂去半夏。食积块加神曲。痰块加海浮石、瓜蒌去山查。瘦人加人参少许。

溃坚丸

即溃坚汤加海石、瓦楞子、鳖甲,共为细末,另将阿魏用醋煮化和入药中,生姜汁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黄酒送下。

琥珀膏

用大黄、芒硝等分为末,以独头大蒜捣膏贴之。以线束住,鼻闻臭气则效。

三圣膏

用未化石灰半斤为末,瓦器中炒令淡红色,撤火,候热少减入大黄末一两,在炉外拌炒。候热减,再下桂心末五钱,略微一炒,人米醋同熬,搅匀成黑膏。调药厚摊。烘热贴。

五劳六极皆是火烁乎天真

五劳者,五脏劳伤也。六极者,皮焦、肉脱,筋痿、骨重、津枯、脉数也。大抵劳怯之人有此症。皆因二火①无制,煎烁天真,气血精神日渐衰弱,遂成六极。

凡治劳之法,须当辨其何脏虚、何脏实、气虚、血虚、气热、血热,真知灼见,治始无差。脏之虚者,其脏之脉,必虚而小。脏之实者,其脏之脉,必实而大。气虚者,面白而无神。血虚者,面黑而枯

瘦。气热者面红而光,声确而清,病甚于昼,脉浮而数。血热者面赤而黯,声确而浊,病甚于夜,脉沉而数。气血俱热者,病则昼夜俱甚,气急而津枯。依此辨之,无不中的。

气虚用四君汤。血虚则用四物汤。气血俱虚者用八珍汤。清气用麦冬、竹叶、银花、柴胡、知母之类。凉血用天冬、生地、胡黄连、黄柏、黄芩之类。安心神用茯神、远志、酸枣仁之类。壮筋骨用牛膝、杜仲、虎骨之类。补阳用鹿茸、枸杞子、锁阳、肉苁蓉、菟丝子之类。补阴用山药、丹皮、龟板、柏子仁之类。降相火用黄柏、知母。涩精用龙骨、牡蛎粉、鹿角霜、山茱萸、楮实子、赤石脂之类。

四君汤见5页

四物汤见6页

八珍汤见6页



①二火:君火、相火。

吐血出于胃腑

吐血出于胃也。其因:有饮酒过伤者,有负重损伤者,有跌扑损伤者,有因劳损伤者,有劳心过多者,有大怒气逆者,种种不同。必须诊脉问明,方可施治、以犀角地黄汤为主。酒伤加葛根、黄连、茅根、藕汁。内伤加当归、桃仁、红花、韭汁。房劳加当归、熟地、知母、黄柏、桅子、竹沥。劳心伤加酸枣仁、茯神、玄参、当归。怒伤加青黛、黄芩。如精神壮健,大便燥结,吐血不止者,加炒黑大黄、桃仁泥、童便。如吐血过多,形容脱色,脉微欲绝者,以独参汤饮之,乃血脱益气之法,气旺则能生血也。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丹皮赤芍襄,能医诸失血,加减服之良。

衄血本乎肺经

衄血者,血出于鼻也。鼻为肺之窍,故曰本乎肺经。治用犀角地黄汤加枯芩、茅根、柏叶、藕节。或用荷叶蒂、藕节各七个捣碎,水煎服。

痰涎血属于脾脏

脾生痰,痰中带血出于脾也。犀角地黄汤加白芍药、茯苓、瓜蒌仁、竹沥。血色紫黑者,加桃仁泥、韭汁、当归。

咯唾血属于肾经

咯血者,咯出血屑也。唾血者,鲜血随唾而出也。惧属肾经。犀角地黄汤加知母、黄柏、元参、熟地治之。

牙宣者阳明之热极

齿缝中出血谓之牙宣,乃阳明经之热也。足阳明之脉,贯于上龈;手阳明之脉,贯于下龈。阳明湿热上蒸,则齿龈腐烂出血。用黄芩、连翘、薄荷、栀子、甘草,水煎服。外用百草霜、龙骨、炒盐为末,

敷之。

舌衄者少阴之火生

舌上出血,名曰舌衄。用槐花炒为末擦之。有舌长出口者,用冰片敷之即效。

腹中窄狭而痰火各别

肥人自觉腹中窄狭,是湿痰流注胃腑,用苍术、香附以燥饮行气。瘦人自觉腹中窄狭,是热气熏蒸胃腑,用苍术、黄连以开郁清热。

胸中烦热而虚实可分

胸中烦热,实热者须用栀子仁。若虚烦须用人参、白术、茯苓、黄芩、白芍、麦冬。

惊悸痰迷恐惧所致

惊悸者,痰迷心窍也,多因恐惧所致,治用二陈汤加茯神、远志、当归、柏子仁、酸枣仁、人参。或用八物定志丸、补心丹。

二陈汤见7页

八物定志丸

八物定志安心神,镇惊补气牛黄(人)参,远志茯神菖(蒲)(茯)苓(白)术,麦冬蜜丸朱(砂)衣吞。

补心丹

前人遗下补心丹,善治惊悸睡眠难.(当)归(生)地(天麦)二冬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丹人元)三参(茯)苓桔(梗)(五)味(子)为丸。

健忘血少忧郁而成

健忘之病,因忧思过度,损伤心包,以致神舍不清,故令人转眼遗忘。宜归脾汤、八物定志丸。

归脾汤

归脾汤四君①,(木)香(炙)芪远(志)枣仁,元肉(当)归姜枣,健忘效如神。



①四君:即四君汤。


癫狂者分心肝之热极

心热极则癫;肝热极则狂。癫多喜;狂多怒。脉浮大者吉,沉细者凶。癫宜清心养神,宁志化痰汤主之。狂宜去风除热,防风通圣散主之。

宁志化痰汤

宁志化痰(汤)(人)参,天麻(黄)连胆星,茯苓陈(皮)半夏,枣仁菖蒲根。

开迷散

妇人患癫狂,桃仁赤芍当(归),柴(胡)(茯)苓甘(草)远(志)(白)术,苏(木)(生)地合一方。

防风通圣散见19页

痫症者寻痰火之重轻

痫症大抵属痰火与惊,不必分五等治法。大率行痰为主,用黄连、南星、瓜蒌、半夏。寻痰、寻火,分多少治之,无不愈者。有热者,以凉药清其心。有疾者,必用吐药,吐后用安神丸及平肝之剂,如柴胡、青黛、川芎之类。

安神丸

安神丸朱砂,甘草当归加,黄连生地黄,痫症效堪夸。

便浊有赤白之异

便浊者,小肠经之热,膀胱之结也。血热则赤;气热则白。治用清心莲子饮,赤加木通、黄柏;白加赤苓、滑石。

清心莲子饮

清心(石)莲子(黄)芩,车(前子)柴(胡)地骨(皮)(人)参,麦(冬)

(赤茯)苓(黄)芪甘草,便浊服之清。

萆薢分清饮

萆薢分清饮,乌药与菖蒲;草梢兼益智,茯苓必同居。

汗出有自盗之名

自汗者,时常无故濈濈①汗出,动则更甚,属于阳虚。盗汗者,寐②中汗出,醒后汗止,属于阴虚。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自汗用补中益气汤加麻黄根、浮小麦。虚甚者加熟附子一二片。方中升麻、柴胡俱用蜜水炒,以制其升发之性。然非升麻、柴胡不能领参芪至于肌表,故用之耳。盗汗用当归六黄汤。



①濈:ji1(音吉)。濈濈:汗出和缓的样子。

②寐:mei4(音妹)。寐中:睡眠当中。

当归六黄汤

盗汗六黄汤,当归二地黄,(黄)柏(黄)连(黄)芩酒炒,黄芪七味良。

独圣散

独圣散五倍(子),为末津调配,脐中敷一宵.汗出登时退。

补中益气汤见17页

九种心疼痛在胃脘

心疼,即胃脘疼也。古云心痛有九种:一虫、二疰、三风、四悸、五饮、六食、七寒、八热、九去来痛。予考其言,虽有其名,而无其注,故医者认治不真。子既知之,敢不开示后学。

夫虫疼者,懊憹(右边是简体的农)不安、口吐清水、面多蟹爪纹路,用白矾、雄黄、槟榔为末,汤水调下。疰病者,平日无心痛之症,忽然作痛,妄言谵语,脉来乍大乍小,用银花一两水煎服。风痛者,因暑天露卧,风邪入于脾中,脾痛连心,上下不定,多兼呕吐,用藿香正气散。悸痛者,其痛不甚,但觉胸中隐隐然如痛之状,此因惊风乘心也,治用二陈汤加茯神、远志、黄连、积实、当归。饮痛者,因痰饮留于胃脘,阻塞气逆,故作痛也,其人眼下必如灰烟之染,胸中常如冰水之停,甚者以滚痰丸下之,轻者以导痰汤加苍术、香附、川芎。食痛者,胸中痞满,或嗳气吞酸,恶闻食气,用平胃散加枳实、山查、莱菔子、神曲、

麦芽之类。寒痛者,客寒犯胃,其痛大作,四肢清冷,六脉沉迟,蟠葱散主之。热病者,积热在胃,心烦身热,大小便不利,二陈汤加栀子、黄连、川芎、香附。去来疼者,时作时止,面赤口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