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16-临症验舌法 >

第1章

516-临症验舌法-第1章

小说: 516-临症验舌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临症验舌法
作者:杨云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917年  

上卷
临症以验舌为准统论
属性: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 
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 
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何从前以医名家者俱略焉,而仅 
于伤寒见诸金镜耶?余自弱冠,敬承家学,殚心医理,间尝从金镜三十六舌,逐一体验,其法殊多未合,疑而 
质诸先君子。先君子曰∶东庄不有云乎,金镜三十六舌,当参其意而勿泥其法,更有三十六舌之所未及者,须 
以意通之。予领先君子训,退而绎其所以其意当参,其法勿泥者,乃见东庄所云,真实获我心也。于是临症 
之下,于舌必看其形、审其色、合诸脉症,而有心得其秘焉。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 
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瘥、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症无可参,脉无可按, 
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是以阴阳虚实,见之悉得其真;补 
泻寒暄,投之辄神其应。人以见之无不真、投之无不应也,未有不称以为奇者。不知余于四诊之中,于舌更有 
独得之秘也。然独得之秘,究何秘哉,不过同得之理耳。临症者诚潜心而有会焉,则分之而脏腑各一阴阳也, 
阴阳各一虚实也,理周而法到,可以补金镜之所未及,而正不止三十六舌也;合之而脏腑同此阴阳也,阴阳同 
此虚实也,理圆而法活,可以裁金镜之所未合,而并不必三十六舌也。分而分之,其法不出乎五行;合而合之, 
其理总原于太极。准此以临症,则诸病之变现,纵使万叶千枝,而一望之神明,自可搜根拔本,尚何无者生之、 
有者甚之,以干致邪失正,绝人长命之咎哉?兹将验舌诸法,备述之下,惟识者参之。 

上卷
验舌分虚实法
属性:经云∶“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又云∶“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窃谓虚实两字,是搅病机之 
领;补泻两字,是提治法之纲。盖以人之有病,不出一虚一实,医之治病;不过一补一泻。如虚实稍有疑心, 
则补泻无从下手。其参症切脉以审虚实,固临症第一要着也,乃有症似实而脉则虚,脉似实而症则虚者。如舍 
脉从症,既难信以为真,而舍从脉,又惟恐其是假,则且奈之何哉。不知凡物之理,实则其形坚敛、其色苍老; 
虚则其体浮胖、其色娇嫩。而病之现于舌也,其形与色亦然。(故凡病属实者,其舌必坚敛而兼苍老;病属虚者, 
其舌必浮胖而兼娇嫩。如此分别,则为虚为实、是假是真,虽未参症切脉,而一目先了然矣。) 

上卷
验舌分阴阳法
属性:虚实既分,补泻固有定见。然虚实各有阴阳,而阴阳迭为虚实,则于虚实分阴阳,临症者又不可混也。 
而分之不得其法,则有以阴盛为阳盛、阳虚为阴虚,而不能无误者。且有症本阳虚,而经训曰阴虚,令人错解, 
贻害不浅者。如云∶“阴虚出盗汗”。阴言手太阴也,虚言肺气虚也。又云∶“阴虚发夜热”。阴言足太阴也, 
虚言脾气虚也。同曰阴虚,而其中有手 
足太阴之分。名曰阴虚,而其实是脾肺气虚之症。无如历代医师,从未注明其义,误以脾肺气虚认为肾水不足, 
而用滋阴降火之剂,朝夕重阴下逼,逼至土困金败,便溏声嘶,置之死地而不悟者,只此两个阴字,拘义牵文, 
以讹传讹。自古迄今,普天之大,不知日杀凡几,良可痛也。况如此类者,经中未易枚举,总缘阴阳混杂,虚 
实模糊,但凭脉症,分晰难清耳。(讵知阴虚阳盛者,其舌必干;阳虚阴盛者,其舌必滑;阴虚阳盛而火旺者, 
其舌必干而燥;阳虚阴盛而火衰者,其舌必滑而湿。)如此分别,则为阴为阳,谁实谁虚,显然可见,更何似阴 
似阳之疑,以致重阴重阳之误,贻人夭殃耶? 

上卷
验舌分脏腑配主方法
属性:虚实不爽,而后补泻无不应;阴阳不谬,而后寒暄无不投。然必脏腑不瘥,而后补泻寒喧悉对其病,以拔 
其根而主方无不谛,则就虚实阴阳,以分夫脏腑而定以主方,临症者尤不可混也。而脏腑之分,不越青黄黑白, 
主方之配,须合酸苦辛甘。爰按内经分脏别腑,并检成方,酌定主治,条例如下。 
一、舌见青色,肝胆病也。(紫色同)不拘所见何症,但看青而舌坚敛苍老,肝胆两经邪气盛也,泻火清 
肝饮;青而浮胖娇嫩者,肝胆两经精气虚也,滋水生肝饮;青而干燥者,非胆腑阴虚火郁,即肝脏血虚火旺也, 
(但干而不燥者,专责阴虚,如干而且燥,则阴虚而火旺矣。各脏腑仿此)胆腑阴虚者逍遥散,火郁加生地、 
薄荷;肝脏血虚者逍遥散,火旺,加丹皮、山栀。 
郁是气抑,抑则气不透,不透则热而为火也。第从来俱以郁火属之肝,而余独责之胆者,盖胆属少阳,其 
气尚稚,胆为甲木,其质尚嫩,所以最易被抑,一抑则其气闷而不舒矣。若肝则为厥阴,于木 
属乙,其气已盛,其质已坚,而其火易动而易旺,一有所触,则即发而不可遏,其发而不可遏者,怒也非郁也。 
郁主凝滞于中,而怒则发扬于外者也。本方统治肝胆阴虚,而于胆腑火郁,则加薄荷、生地者,以木喜风摇, 
而郁火非生地不能凉也。于肝脏火旺,则加丹皮、山栀者,盖肝血既虚,则肝火易旺,则肝血益虚,自非泻其 
火,难以滋其阴,非借屈曲下行以通之,无以泻其火也。惟是血为火迫,变成燥症,则当重加熟地,以润其燥, 
丹山两味,固可不必,而亦非宜矣。 
青而滑润者,非胆腑气怯,即肝脏气虚也。胆腑气怯者,十味温胆汤,去枳实,加酒煎服,其应更捷。盖 
以酒入胆经,而最壮胆气也。 
肝脏气弱者,当归建中汤去胶饴。 
建中之所以异于桂枝者,在加胶饴一味耳。今恐甘先入脾,而去胶饴,则仍与桂枝无别。故用当归建中, 
则与肝脏气虚乃合。 
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肝胆阴阳两虚也。七味饮倍肉桂,滑润而形色不兼胖嫩者,肝胆木气虚寒也, 
养荣汤加枸杞。 
凡左关脉细紧如刀口者,其舌不拘何色,必胖而滑;其病不拘何症,心虚而寒。予每投以养荣,无不立应。 
临症者切勿畏之,重生者切勿疑之。 
一、舌见黄色,脾胃病也。不拘所见何症,但看黄而坚敛苍老者,脾胃两经邪气盛也,泻黄散。 
如有浓苔,或焦黄、或焦黑,而糙刺燥裂,其症痞满燥实坚敛悉具者,实症也。须急下之,以存津液, 
大承气汤主之。但此是真正阳明里症,北方伤寒,间或有此。然舌若胖大,即在北方,亦非承气的症,切不可 
妄用硝黄,杀人于顷刻也。 
黄而浮胖娇嫩者,脾胃两经精气虚也,益黄散。黄而干燥 
者,非胃腑阴亏火旺,即脾脏血虚火盛也。胃腑阴亏者,左归饮去茯苓;火旺加花粉、归、地;脾脏血虚者, 
归脾汤去木香;火盛加白芍、丹、山。 
如干燥而有浓苔者,宿食滞于肠胃,而燥结不出也。其脉必牢实,神思必昏沉,面必拥热通红,鼻必气粗, 
胸前按之必微痛,须逍遥散倍加熟地,润而下之。 
黄而滑润者,非胃气虚弱,即脾气亏损也。胃气虚弱者,七味白术散加半夏,脾气亏损者,五味异功散 
加白芍。 
如其舌后半截滑腻而有微苔者,乃脾胃虚气下陷也,须补中益气汤。 
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脾胃气血两虚也,参 八珍汤。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脾胃中气虚寒也,姜 
桂养荣汤。 
一、舌见赤色,心与小肠病也。不拘所见何症,但看赤而坚敛苍老者,心与小肠邪气盛也,泻心汤。 
按四明心法∶凡舌见灰色,指甲刮下无渣汁者,方是火症,乃芩连之对症也。味其语意,可见阳邪燔灼, 
则其阴液未有不干枯者。然以予验之,又必其形坚敛、其色苍老,方是真正芩连对症。若一见胖嫩,即使苔浓 
而焦干燥裂,非寒水侮土,即肾气凌心。寒水凌土,当用附子理中;肾气凌心,当用人参八味。倘误用芩连, 
则舌上现出人字纹必死。予诊莘墅沈彝仲症,辞以不治者,因其得此舌也,有论验在医案中可参。又按火色本 
红,火症而舌见灰色者,如炭火通红于内,而浮灰翳蔽于外也。顾据理论之,则舌见灰色,其症当更甚于舌黑 
如炭何也,盖火燃薪尽,则是木成炭,是草成灰,故曰炭曰灰,皆火极之变象也。而木本质坚,甫着火燃,未 
成炭也。必火极似水,乃变黑而为炭,然其性犹甚烈也。至于久经火 ,则热极必寒,乃返白而成灰,然其心 
犹未灰也。若草本则其体弱,着火一过,即灰矣。一灰即不可复燃矣。然则就物理以察病机,彼见舌灰 
色者,无论一火即灰,与由炭而灰,不皆更甚于舌黑如炭者乎? 
赤而浮胖矫嫩者,心与小肠精气虚也,养心汤。赤而干燥者,非小肠阴亏火旺,即心脏血虚火盛也。小肠 
阴亏者,滋水清肝饮去柴胡。 
欲润其下,不欲其就燥也。 
火旺加生地、木通。 
合导赤散以泻其火气。 
心脏血虚者,济生归脾汤去木香。 
恐其血燥,反动肝火而燥血液。火盛加丹皮、山栀。 
凡本经之阴血既亏,则本经之阳火必旺,一负则一胜也。加丹皮、山栀者,欲其引心火下行,以直达于膀胱耳。 
赤而滑润者,非小肠阳虚气坠,即心脏阳虚气弱也。小肠阳虚气坠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 
气虚则滞,气滞则坠,方中参、 、术、草,补其虚也;川乌、陈皮,破其滞也;升麻、柴胡,举其坠也。 
加山栀,借其屈曲下行,以引至小肠耳。 
心脏阳虚气弱者,嘘血归脾汤加丹皮、肉桂。 
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本方加肉桂复加丹皮,欲其引入心经以补心气也。 
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心与小肠气血两虚也,枣仁养营汤。滑润而形色又见胖嫩者,心与小肠火气大 
亏也,附子养营汤。 
一、舌见白色,肺与大肠病也。不拘所见何症,但看白而坚敛苍老者,肺与大肠邪气盛也,泻白散。白 
而浮胖娇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也,补肺汤。白而干燥者,非大肠血虚火盛, 
即肺脏阴虚火盛也。大肠血虚者,润肠滋水饮,火盛加生地、当归。 
凡大便燥结,努力责不出者,本方神应。 
如兼气虚而推送无力者,间以补中,或竟用八珍汤加桃仁、杏仁,养气补阴,亦无不应。 
肺脏阴虚者,生金滋水饮,火燥加百合、沙参。白而滑润者,非大肠阳虚气陷,即肺脏阳虚气弱也。大 
肠阳虚气陷者,补中益气汤送固肠散。 
大肠小肠俱属下焦之腑,何以亦配中脏之方?则以肠胃相连,其气本一贯也。 
肺脏阳虚气弱者,补中益气汤合参附汤。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肺与大肠气血两虚也,十全大补汤去 
肉桂,加炮姜。滑润而形色又见兼胖嫩者,肺与大肠金气虚寒也,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 
一、舌见黑色,肾与膀胱病也。(命门水火附,左右两肾同治)不拘所见何症,但看黑而坚敛苍老者,肾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