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72-一得集 >

第4章

372-一得集-第4章

小说: 372-一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亦待经尽而始愈也。曰。然则五运之盛衰。可用药以调之。如运之失时。则何法以治之耶。余曰。安得无法。病以 
药胜。运以德胜。曰。虽然。不如药之速乎。余曰。德较药而有速曰。何所见耶。余曰。昔有一贵人。马上扬鞭而过。 
一相 
士视之。见其印堂黑暗。法当暴卒。且主恶死。去至半路。见碍石当道。必害人。乃下马去石而返。则相士复见之。面 
上已转红润。非但不死。且主富贵。相士拉马惊问其过。曰。适见君去。色现黑暗。必主暴卒恶死。君今返驾。不但不 
死。且主富贵矣。不有大德。焉能挽天心于顷刻哉。乃告以故。曰。此即救人以自救也。其余如孙叔敖之埋蛇。裴晋 
公之还带。皆能转祸为福。履险如夷。古书所载。斑斑可考。岂非较药而更速乎。客遂唯唯而去。 

卷上诸论
辨术者太素脉论
属性:愚往岁侨寓紫阳山时。有以太素脉能验人之富贵贫贱寿夭。来将一月。就诊者概弗纳焉。细诘其故。则曰择吉 
开张。其实托人。密向城内访雇随丁。打听其素在绅宦之家。往来而熟悉者。虽辛工稍昂。不与计较。其术已可知 
矣。诊费重。奔走踵相接也。今曰弗合。则嘱其明日来。明日弗合。则嘱其教日来。后来终必无不合者。人皆称其奇 
中。迷惑而堕其术中。不数月所获不下千余金。愚谓太素脉内经不载。即有其事。不过按脉而约略计之。如气缓 
脉长。必寿之征。气急脉薄必夭之征。清而有神。则知其贵。浊而无神。则知其贱。断不能预决其何年何月得失祸 
福也。愚在杭阅人多矣。荐绅先生。辄蒙不弃。华贵如朱敏生侍郎。丁松生太守。皆得六阴脉。清要如金苕臣。桑春 
元二观察。李梅生词林。寿考如赵忠甫封翁。陆点青汪良甫诸前辈。皆六阳脉。惟陆点翁六阴脉耳。大都肥盛者 
多六阴、清 者多六阳。今春二月。同善堂董事邀诊。适应敏斋方伯在座。乘便诊脉。愚素不识面。按而起曰。此必 
富浓福泽人也。旁观骇然。疑余何以知之。是亦六阴坤浓之脉耳。敏翁不觉大笑。至术者以富贵贫贱寿夭。决其 
年月。而有前知之明。则非余所敢悉也。徐灵胎谓其必别有术。余以其术亦必若是已矣。 
自世相传有太素脉之说。亦惟于清浊缓急。有神无神。辨其穷达寿夭而已。术者附会穿凿。窃兹名目。相天下 
士。欺弄诡谲。举国若狂。心禅以冷眼觑破之。又能将其心计。曲曲如绘。笔墨之妙。迥非凡手所及。(淞樵评) 

卷上诸论
脉有可凭不可凭论
属性:四诊之法。惟脉最难。然亦惟脉为最可凭也。务必究明夫人迎气口。而求四经十二从。以通贯乎十二原。以达夫 
三百六十五气穴。三百六十五孙络。则凡经所谓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与夫四时之春弦夏钩 
秋毛冬营者。庶乎其得之矣。或曰如君言。若生若死。指下可立决也。余曰。是何难欤。沉微为里寒。浮数为表热。芤 
脉为失血。真藏为不治。皆确可凭信者也。客又曰。庸手俗术。固无论矣。至有当代称为名宿而邀求者。履满户外。 
往往不能决生死于数日之间。脉岂有时不足凭耶。余曰。此又不然。譬如虚劳久病。脉本弦数无神。乃一旦回光 
返照。俗谓还阳。脉象反有起色、其实乃灯尽复明之征。倘前此一手延医。岂有不知之理。此古人所以必再参之 
于望闻问也。至于痛极而厥。脉细且沉。伤寒战汗。肢冷脉伏。室女经闭成干血劳。类乎胎脉。怪凭邪祟。脉必屡更。 
又有素常之脉。别有一体。阴脉反阳。阳脉反阴。苟非悉其素体。虽十全上工。亦不得初诊而即知也。大抵应病之 
脉。按之即知。不应病之脉。又必详晰体认。不可失之毫厘也。或以余言为然耶否耶。 

卷上诸论
答何勉亭孝廉书附论令正血蛊痰喘危症因由
属性:衲 昧斟识。于医道略涉崖本。无一长可恃。乃谬荷诸大人先生。格外垂青。殷殷咨询。衲惟殚竭底蕴。聊效土壤 
细流之助去尔。盖平日既不能于黄帝岐伯诸书。窥见隐奥。使临症仍复苟且从事。是辄以人之身命为儿戏。匪 
特负人。实以负己。衲自祝发后。心怀悲悯。断不敢草草塞责。每遇奇难病症。百计图维。夜以继日。必细绎其所以 
受病之故。与夫脏腑之虚实。脉理之平逆。服何药而相宜。服何药而不合。一一详悉。始敢斟酌方剂。今尊壶玉体 
违和。荏苒三载。痰壅于上。血蛊于下。根深蒂固。药非瞑眩。恐难奏功。今据实条辨以闻。 
凡人之一身。吸食水谷之精华。脏腑受之以生气血通十二经脉。达乎毛窍。运用于四肢百骸。而各有所主心焉 
皇极居中。肺如华盖。其位最高。肺之叶下有窍。以受诸脏之气。心之下。左有肝。右有肺。为一升一降之道路。而所 
以司此升降者。权又操于脾肾。故人以肾为先天之根。胃纳水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故又以胃为后天之本。 
水谷入胃。得脾阳之蒸动。清者为津液。浊者为粪溺。其气化而上升。先至于肺。下乃灌注奉心化赤而为血。复由 
胃之大络通于冲任。冲任实为血海。而其脉又肝之所主。故云肝主藏血。究竟藏血并不在肝。而在冲任二脉也。 
男子之血。营运于周身。女子之血。停贮于冲任。其血一月而一下。不愆其期。名为月信。至生产之后。胃中所升之 
津液不复化血。而归冲任。即于胃之大络通于两乳。是以乳妇月信不来。其义甚明。现按尊夫人之病。始于风温 
发疹夫风温之邪。首先犯肺。由肺而传于胃。发疹由于风邪内郁。肺胃热盛。伤其血分。血热于肌肤。则为疹。血热 
内溢。则为衄。此所以先发疹而后吐血也。发疹吐血。本无二致疹发未透。邪热蕴结于中。则吐血。肝胃有热。津液 
得火煎炼。则又生痰。故气升而痰亦升。气即火也。火与元气不两立。邪火进一分。正气即退一分。迨邪火充斥。正 
气日就衰耗。全身经络无处非痰。直与血气混而为一。所以上则气急痰壅。下则血蛊胀满耳。或者谓邪火既极 
盛如此。火能化物。理应易饥。何以不能食。经云。邪热不杀谷。病当不能食而胀满也。且此病数更寒暑。脉象甚虚。 
声音已哑。而面目神气。宛如盛怒。谓非痰火充塞。痰脉类虚之明征耶。何子翁所定之方。 乎其 。原无可议。但 
根本已伤。诸邪蟠据。譬诸治军者。贼踪蔓延山野。孤城失援。危如累卵。四向粮饷。无所接济。而犹日坐堂皇。与士 
卒等讲求大学三章。理虽甚正。其如势所不及何。可知此症痰气塞满经络。血蛊腹胀。其由来者渐。必非一朝一 
夕之故。使不有斩关夺隘之大将。多领精锐而能操必胜之权。以凯旋者。吾不信也。考之古人治痰成法。多用攻 
下鄙意药中拟用巴豆未知有当万一否并请高明裁夺。 
心禅与当代士大夫。往来手扎甚多。予概不采录。惟此书论病论脉。体会入细。实与内经相发明。洵足津逮后 
学。谓之痰壅血蛊治案谁曰不宜。(淞樵评) 
徐淞樵曰。统观诸作。大有根柢之学。故能元元本本。倾笥而出。其知病也由于博涉。其识脉也由于多诊。其达 
药也由于屡用。是以论痰不拘拘于喻氏痰饮。独出机杼。自我作古。论痢主通不主涩。挽澜既倒。砥柱中流。至 
论推摩、针灸。熏蒸、薄贴各法。又皆出自心得。因时制宜。不落前人窠臼。予于虎林僧庐。与之合并数月。其指下 
活人多矣。且性甚谦和。虚怀若谷。日有延医。归必质正于予。赏奇析疑。相得甚欢。临行不胜怅悒。因乞诗留别。 
率成长句二律。以志雪泥鸿爪之印云尔。 
有僧把臂最相宜。况是清谭玉屑时。南海林泉君久住。西湖风月我深知。竺干学浅惭留发。灵素功多易察眉。 
更喜能传元化术。金针要度世人述。 
心灯炯炯洛伽悬。普照群迷世大千。学道只今随意试。逃禅自古藉医传。姓名不落徐王后。謦咳应通孔孟前。 
老我此肱惭未折。校雠却为疲丹铅。 

卷中医案
郑姓子哮吼症治验
属性:宁人郑姓子。甫七岁。患哮吼症。脉形俱实。结喉两旁。青筋突起如笔管。喉中作牛马声。此系果饵杂进。痰浊壅 
塞。 
始用苏子降气汤加减。服六七剂。不效。余思病重药轻。遂以苏梗八钱。易本方之苏子。余药分量加重。连服三剂。 
青筋隐而不露。脉亦和软。鸣声不作矣。凡治病。虽用药不误。而分量不足。药不及病。往往不效。 

卷中医案
陈姓妇虚喘暴脱症治验
属性:定海陈姓妇。年四十许。患气喘倚息不得卧。延余诊之。面色光亮。两颧发赤。舌上无胎。其脉浮部空大。沉部细 
如 
蛛丝。寻之若失。余出谓其女曰。此症甚危。决不能治。因再三求方。遂勉写医案曰。阴虚于下。格阳于上。面色戴阳。 
脉象无根。真元将绝。若大汗一出。顷刻阴阳脱离矣。姑拟二加龙骨汤。婉辞而去。他医辄谓不妨。进旋复代赭汤。 
下咽即毙。 

卷中医案
虚喘治验
属性:广东盐大使汪公。回杭途次。偶感微邪。又加忿怒。遂致喘逆倚息不卧。余因治桑观察之症。乘便召诊。其息甚促。 
音不接续。面色黧黑。中有油光。脉浮部豁大。中部空芤。沉部细弱。不相联贯。余曰。此症邪少虚多。勿误用表散。 
进二加龙牡汤二剂而安。 

卷中医案
陈信良肺虚喘咳治验
属性:宁波蓬莱宫羽士陈信良。患虚喘。咳逆无痰。动喘乏力。脉虚自汗。症属肺脾两虚。与西洋参、冬虫夏草、川贝、 
青盐陈皮、阿胶、当归、杞子、枇杷叶、蒺藜、牡蛎等。土金相生。服二十余剂而愈。 

卷中医案
尹季藩风热咳喘治验
属性:尹季藩素好豪饮。癸未春患风温咳嗽。气喘。微有寒热。脉浮而数。此温邪犯肺。肺失清肃之令。与连翘、杏仁、 
牛蒡子、条芩、桔梗、枳壳、竹茹、羚羊角等。一剂而愈。 

卷中医案
寒邪挟饮喘咳治验
属性:郭姓年四十许。素有痰饮。每值严寒。病必举发。喘咳不卧。十余年来。大为所苦。甲申冬。因感寒而病复作。背 
上觉冷者如掌大。喉间作水鸡声。寸口脉浮而紧。与小青龙汤。二剂即安。至冬乃灸肺俞大椎中脘等穴。以后不复发 
矣。凡饮邪深伏脏腑之俞。逢病发作。用灸法必能除根。惜人多不信。致延终身之疾。可慨也。 

卷中医案
马姓妇暑热气喘治验
属性:马姓妇。夏月患气喘呕吐。头汗如雨。粒食不进。已二日矣。乃邀余诊。其脉大而数。舌苔微白。中心黄而四旁带 
赤。余曰此暑邪充斥肺胃气失肃降成喘乃以葶苈子知母南花粉枇杷叶碧玉散川连一剂而愈。 

卷中医案
虚伤风治验
属性:郭绍翁年四十许。经营米业。劳顿实甚。癸酉秋。患伤风咳嗽。就诊于余。脉浮部虚大。寸口涩小。自汗淋漓。余 
曰。伤风症也。但脉象极虚。寸口脉应大反小。是内伤而微有外感。若服发散之药。汗必漏而不止。虚阳浮越矣。法宜 
补益。与玉屏风散二剂而瘳。 

卷中医案
元虚受暑治验
属性:冯某年四十许。素质本虚。更患暑邪。脉极虚大而数。近人至。舌绛目赤。面色戴阳。头汗淋漓。目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