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72-一得集 >

第10章

372-一得集-第10章

小说: 372-一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云革脉也。男子则亡血失精。妇人为半产漏下。余曰。察脉审症。当主腹痛亡血。曰然。余曰。此症乃木强土弱。盖 
肝主藏血。脾主统血。今肝木之疏泄太过。则血不内藏而下泄矣。伊芳云下血数年。一日数行。气若注下。后重难忍。 
超时便又溏泄。腰尻酸疼。少腹胀急。行动气逆。坐卧必竖足方快。形如伛偻。余曰。此奇脉为病也。小腹两傍名曰 
少腹。乃冲脉之所循行。督脉行于背膂。其一道络于腰尻。挟脊贯臀。入 中。而带脉又横束于腰间。夫冲脉为病。 
逆气里急。督脉为病。腰溶溶若坐水中。又督脉虚则脊不能挺。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诸病形状如绘。凡奇经之脉。 
皆丽于肝肾。方用归、芍、川断、山药、枸杞、鹿角胶、熟地、龟版、牡蛎、寄生、小茴、木香、防风。煎送济生乌梅 
丸三钱。数剂血止。后重亦减。乃去木香、防风、乌梅丸、加血肉之品。以峻固奇经。或为汤。或为膏。多方图治。诸 
恙渐安。惟肾气从小腹上冲。如贲豚状。后灸中脘。关元、石门。调理两月而愈。凡奇脉亏损。必多用血肉有情。乃克 
有效。内经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也。至于灸法。则尤宜三致意焉。 

卷下医案
转胞症治验
属性:杭垣万安桥天和烟店伙。年近七旬。平日体极健壮。身躯丰伟。戊子冬患小便不通。半载有余。久而愈闭。点滴难 
出。气常下注。胀急欲死。不得已至西医处用吸水管吸出始安。凡一日数次。以为常也。延余延医。两寸关脉俱极 
虚大。两尺细涩不调。余曰此症乃中虚清阳下陷。初则不过如癃闭。医者以熟地、桂、附、漫补。则清阳愈陷。下窍 
填塞。遂致胞系了戾。膀胱之下口与溺管不相顺接。故溺难出。病名转胞。治之极易。何以半年之久。无有识此病者。 
真属可笑。与补中益气汤。黄 重用至一两。加木通三钱。肉桂三分。两剂而便稍通。四剂其病如失。后以补中益 
气全方。不加利水之药。更嘱其每日淡食猪脬数枚。取以胞补胞。同类相感而安。其从前之扰乱半月。后胃强体 
健。渠以为神奇。其实亦是按症施治。何奇之有。噫。是症金匮诸书。凿凿具载。省垣甚大。何知医者之寥寥也。诚可 
叹已。 

卷下医案
孙太太香港脚入腹治验
属性:杭垣水沟巷孙太太。两足自 至跗皆肿。热痛甚。皮色光亮。至晚发厥。延余诊之。脉沉而弦。余曰。此名香港脚入 
腹。亦危症也。冲心即死。其足上有诸络现者。尽刺出血。并刺委中。遂与鸡鸣散。令五更鸡鸣时服。外以蚕矢汤熏洗。 
次晚果不厥而热痛仍然。乃用槟榔、蚕沙、海桐皮、木瓜、片子姜黄、黄芩、滑石、薏仁等而愈。 

卷下医案
汪良翁误汗阳越治验
属性:汪良翁。年七十七。患下体沉重。酸痛不能行。己丑十月。召余诊之。其脉六部皆大而空。余谓此乃阳寒湿相乘之 
症。治当固本理虚。不得过于渗利其湿。乃用参、苓、术、草、归、芍、牛膝、木瓜、薏苡、防己等。服数剂。病无进 
退。一医谓当发汗。投以麻黄、羌活、川芎等。汗大出如雨。其夜合眼即惊。觉心中空空。如无物然。次日又觉身轻。 
如两腋生翼。欲飞翔状。且常欲跳跃高处。其家惊惶不知所为。医亦如之复召余诊手足乱舞。力大甚有逾垣上屋之势须。 
两三人掖之始可。诊脉寸关二部俱浮数侵上两尺尤躁动。余曰。此误汗阳并于上不急固补必发癫狂。元气亦因之 
而即脱。方用人参、附子、炙甘草各三钱、五味子一钱、生白芍、麦冬各八钱、熟地四两、生铁落二两。煎汤代水煎药。 
服后睡三四时之久。及醒脉敛神清而下体仍重痛。余曰。此病难以痊好。但可望迁延岁月耳。昔徐洄溪以病不 
愈不死。愈则必死。即此类也。乃检其医论示之。彼方信从。后与调养气血。胃气渐旺。脉亦安和。而下体之病。终不 
能瘥。 

卷下医案
赵老太太阳虚发热治验
属性:赵忠翁老太太。今年八十有二。长忠翁二岁。玉体稍有违和。即召余延医。每一二剂而辄愈。忽一夕身大热而喘。 
又召余诊。脉两寸关俱浮大而数。两尺极虚。余谓阳气浮越。真元将离。若加大汗一出。顷刻即有暴脱之虑。乃用 
大剂生脉饮加朱拌茯神、当归各四钱。石斛、龙齿各三钱。牡蛎一两服之即热退而安。次日复诊。脉气顿敛。两尺 
亦有根。惟两胁牵引而痛。乃改用养血疏肝和络之轻剂。方用苏梗、橘络各八分。香附、柴胡各五分。桂枝三分。归 
须、丹参、丝瓜络各二钱、石斛、蒺藜各三钱。服二剂而愈。忠翁每谓余方太重。似吴越非所宜者。余曰。方剂之大小 
轻重。当度其病势。审其体质。不可一例而论也。即如是症。昨日真元将离。脉已无根。制剂若小。何能热退而安。今 
日肝络不和。法宜轻宣。如重用柴胡、桂枝等。则真阳复升。而气又将上越矣。是昨不得不重。今不得不轻也。且余 
在杭。医治之症。往往遇有危险者。而方亦不得不然。总之实事求是。能中病即为合法。如惯用轻方。或遇重病。将 
苟且姑息。知之而不用耶。抑任人讪谤以尽吾之心耶。昔苏长公文章经济。出人头地。一肚皮不合时宜。无如何 
也。余于医理粗涉藩篱。本无华扁之术。其克于讪谤者几希。古人云。岂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卷下医案
又次年体虚患感治验
属性:又次年。患血虚痰多。四肢腰背疼痛。身体难于转侧。至偶感微寒。即气急神昏。家人无不骇甚。二月间。因更衣 
受寒。召余诊视。身壮热而神昏。口开气急。脉六部俱浑浑然。洪大而数。余因深知其平日体气。月黄 、当归、川芎、 
苏叶、杏仁、葱白、山栀、郁金、贝母、连翘、竹茹等轻散。兼以固表之药。令其服后。助以锅巴汤。盖覆取微汗而解。 
如法服之一剂果愈。此乃弃脉弃症。从平日之体气以治也。余尝见虚人患感其邪本轻。医每发散太过。即漏汗不止气 
升于上。胸膈窒塞而死者。不可胜数。如前所载汪良翁之案。以体虚误汗。辄致危症蜂起。而如癫狂。亦此类也。书 
之以为虚人不可发汗之戒。 

卷下医案
某太太冬温暴脱症
属性:鄂记绸庄内。某太太。十月间患冬温。十余日不解。医或发表。或温燥。失于清理。以致邪传阳明。大热气喘。身 
发白 。与疹夹杂。诊其脉浑浑然。模糊不清。余主阳明透达清解之方。用羚羊角、人中黄、连翘、山栀、贝母、银花 
等轻剂。次日早晨。追请甚急。余即往视。疹 已退。大便已解。热清而喘逆特甚。诊其脉大而空。面赤如装。余曰。 
此邪去而正欲与之俱脱也。书人参、生附子各三钱。炙甘草、干姜各一钱。五味子五分。急令煎服勿迟。嘱其嗣君曰。 
至申酉时大汗一出。当即亡阳矣。趁此未汗。尚可挽救。彼与一医商之。不以为然。交申时汗果大出。始信余言不谬。 
急去兑参。已暴脱矣。合家懊悔复何及耶。 

卷下医案
孙某偏枯症治验
属性:武林云栖梅家坞孙某。形体肥硕。平素喜啖肥甘。年近六旬。患偏枯症。左手不能展动。足亦如之。将及一载。时 
或神昏气急。大便不通。头目眩晕。如发痧状。邀余诊之。脉右三部滑大而数。左三部俱涩小。尺部微如蛛丝。余曰。 
右 
脉滑大。因痰食积滞。以致气道不能流通。左脉涩小。乃高年气血两虚。无以荣养经络。濡润筋骨也。左不升则右 
不降。其气血归并一边。而为偏枯之疾。时或神昏气急。大便秘结者。实由痰随气涌。肺气不克下降耳。法当去积 
化痰。从左引右。从右引左。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俾气血流转。周身无滞。方用丹参、归、芍、柴胡、升麻。助其气 
血升于左。莱菔子、槟榔、木香、半夏、枳实。消其痰食降于右。服三剂而手足举。大便解。饮食亦进。眩晕不作矣。 
继用参、苓、归 
芍、半夏、陈皮、丹参、升麻、柴胡、麻仁、桑枝等以调之。嘱其午前进食。午后减食。忌油腻浓味。以养胃中清静之 
气。乃 
不助浊阴以碍气也。服四五剂。居然下楼晋接。步履如常矣。后用参、 、归、芍等大补气血。佐以消痰活络之品。三 
十剂以善将来。半载之疾。脱然而愈。快哉。 
梅家坞离杭三十余里。心禅朝去夕返。余时与同寓。据述其病危甚。数日后伊芳婿来寓改方。不胜欣喜。备言诊 
后大有起色。无复半体偏枯之苦。足见高手指下。生趣盎然。令人有羹墙黄帝之想。(淞樵评) 

卷下医案
陆姓子脱血筋挛治验
属性:宁郡月湖陆姓子。夏随群儿下河捕鱼。右足心涌泉穴。被触出血盈斗。日久自膝至跗。其冷如冰。筋脉挛急。是足 
既废已行动需杖。其戚友为余邻。商治于余。余曰。足废两载有余。何能为也。然细思起病之由。因于血出过多。而 
筋脉失养。其穴乃肾经所属。又为寒湿乘之。遂以阳和汤去白芥子。加附子。薏苡、牛膝、木瓜、当归。姑令试之。嘱 
其守服四十剂。不必更方。亦未敢云必效也。乃服十五剂而足温。三十剂而筋舒。步履渐如常矣。盖阳和汤原为治 
阴疽之方。此则借以通经养血。而复加舒筋逐湿之品。夙疾顿瘳。凡天下事总须据理推测。不可拘泥如是。 

卷下医案
真心痛
属性:何某年三十余。忽患心痛。甚则昏厥。急召余诊。唇面俱青。以手紧按胸膛。痛剧不能言脉之左关尺紧。寸口如循 
刀刃。右手不克诊。以紧按胸膛故也。余曰。此真心痛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虽卢扁复生。不能救也。超时果卒。 

卷下医案
赵忠翁高年亢阳症治验
属性:赵忠翁前患左颊及耳前后经络不时抽掣。余为治愈。相安三载。间有小发。调理辄效。己丑冬诊其脉两尺弦滑 
而芤。小便频数。溺管涩痛。夜不能寐。余曰。此高年亢阳为患也。翁天禀甚浓。年逾八旬。傍无媵外家。以致相火时动。 
而小便淋沥。由是而起。内经云。思想无穷。所愿不遂。意淫于外。乃发白淫。因用甘凉育阴之药。佐以知、柏、车前 
等以泻肾火。服数剂渐安。今言正月亦复如是。余直言明告其故。曰。此症非药能治。如火动时惟默念六字经以制 
之。是即无上上药。翁大笑而不答病遂寻愈。 
此为心病以心药治也。年高福浓元气淋漓趣语令人解颐。(淞樵评) 

卷下医案
详论李封翁阳脉变阴为真元暴衰之征
属性:李荔生封翁。素有痰火。发必召诊。试辄幸中。己丑九月前疾复作。愚按其脉。向来滑大。今忽损小。浮部奄奄至 
数不明。且气来又不连续。愕然谓其世兄梅生太史曰。尊甫之脉。何以反常之至此。梅翁医道甚精。并深信愚之脉 
理。乃惊疑久久。始作声曰。无大害乎。愚知其素性纯孝。不敢直告。为定清疏上焦之方。加金匮肾气丸。服之颇安。 
越数日复诊。封翁问脉息如何。愚勉强慰之。不得已私谓梅翁曰。脉象已现真脏。如雀啄食。每五六至。或十余至 
一止。恐是元阳暴衰之征。为之奈何。梅翁嘱为定方。用桂苓甘术汤加龙牡以镇摄之。又拟两方治上焦之痰。用 
陈皮八两。苍术、半夏各二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