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管理]联想局 >

第20章

[管理]联想局-第20章

小说: [管理]联想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专利公司下属的中国技术公司拉进香港联想。”[3]    
  柳传志找曾茂朝代表联想与父亲谈判,后者认为“没有老子和儿子办公司的”。后来柳传志一干人说服“新华社香港分社表示支持”,最终才使北京联想、导远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各出资30万港币,各占1/3股份组成香港联想。  
  柳传志与柳谷书随即因为总经理人选而产生分歧,后者坚决反对吕谭平出任香港联想总经理。父子二人争得面红耳赤。柳母上前劝道:“你们父子俩……”  
  柳谷书在港工作多年,他知道很多香港人唯利是图不可靠。他怕柳传志不在香港,香港人捣鬼。他坚持张祖祥当总经理,吕谭平做副手。柳传志了解吕谭平,知道吕谭平出身既苦,少年时做苦工挣钱去英国留学,十几年来一直在奋斗。  
  柳传志告诉父亲,吕谭平并非唯利是图的那种人,他们也不是要看住中国技术转让公司的钱而是要开展业务,让钱赚更多的钱。柳谷书诘问他:“你对香港了解多少?你在北京,不在香港。我贷款担保,钱真出了事,谁负这个责任?”  
  父亲的固执让柳传志很沮丧。父亲一向是个固执的人,他因其固执获得成功,后来也因其固执而走向事业低谷。柳传志清晰父亲的性格缺陷,知道多争无益,徒伤感情而已。他当天便想出另一“计谋”,给父亲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长信。    
  他劈头盖脸地夸奖了父亲一通,赞颂自己的家庭民主和睦,兄弟姐妹从未为任何物质利益发生摩擦。他恭维与父亲的不愉快争论,说明父亲的民主作风。但他依然要说服父亲:“你很有经验,在宏观上你都懂,但是在和这个香港人的接触上,你可能没我了解,我已经和他做了很多笔生意……”  
  他说与父亲相比他经验差得很远,但他毕竟已40多岁。“办公司前三年中,吃尽了千辛万苦”,现在对工作有了成熟的了解,希望父亲能够支持其工作。[4]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25节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25节  
作者: 迟宇宙             
  没有人知道是柳传志的声情并茂打动了柳谷书,还是柳谷书舐犊情深,为儿子牺牲了“理智”,总之柳谷书放弃固执,同意吕谭平出任香港联想总经理。  
  毫无疑问,柳谷书对香港联想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亲自出面请香港各界头面人物参观联想,请自己的朋友支持儿子。后来张祖祥出任香港联想副总经理一职,面对港人的傲慢,他最为自傲的是,吕谭平从不敢见柳谷书,因为中国专利公司是大公司,吕谭平有些怕。张祖祥不怕。  
  1988年4月1日,香港联想公司在柴湾的一栋破旧的大楼中诞生,它的英文名字叫Legend,中文的全称是“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这个香港联想诞生之日,后来成为联想新财年开始的日子。  
  6月23日。黄道吉日。吕谭平记得那天他们在香港怡东大酒店举行开业典礼。“当时香港金融界和新闻界的朋友纷纷赶来祝贺,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亲临香港为我们剪彩并发表贺辞。当时仪式隆重,气氛热烈,我感到梦寐以求的事业从此开始起步了,内心十分激动。”    
     三步曲  
  多年来柳传志挣扎着戮力布置一个局。在1988年香港联想的诞生使他的局有了眉目,正是他后来屡屡提及的海外发展三步曲。  
  1989年12月他在人民大会堂做报告时讲起了他的三步曲。第一步就是在海外建立一个贸易公司,进入国际流通领域。他标榜其目的是了解海外市场,探索商业规律,积累资金,找开发外向型产品的突破口。“我们在香港成立了联想电脑有限公司,开业时仅仅投资90万港币。香港联想公司现有102名职工,营业面积达3000平方米。香港联想的发展速度已超过我们的估计。”    
  他的“二步曲”,是要建立一个包括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国际###络的跨国公司,将于1991年完成。他吹嘘联想在处于第二步的中间阶段,其标志性事件乃是1988年8月香港联想并购Quantum公司。Quantum公司与北京联想仅用半年时间就研制出四项“海外新产品”,并在世界计算机博览会上“一炮打响”,“拿回每月4000台订单。”他毫不脸红地说:“现在Quantum公司正以每月3500套的生产量将我们自己设计生产的286机器(注:实为主机板)销往欧美市场……我们在香港正在筹建研究中心,贸易、生产、开发三个部分合为一体,称为香港联想集团。”    
  柳传志的“三步曲”,是联想集团海外上市,“形成规模经济,努力跻身于发达国家计算机产业行列之中”。“三步曲”将于1993年实现。[5]  
  柳传志在1987年曾有“技工贸”一体化之设想,但究其1989年12月的夸张演说,不难发现历史的蛛丝马迹。他提及“贸易、生产、开发三个部分合为一体”,第一次含混地表达了“贸工技”的概念。他的思维发生了转折,这为联想史接下来的铺陈贴补了注解。    
一个局的作为(3)    
  联想的海外战略“三步曲”最终变成打了折扣的现实。可是纵有以上准备,联想还是面临挫折,它要等待机会,才能使自己的军旗在中国电脑市场上四处飘扬。全联想前十年的记录,正是柳传志从自为到自觉布局的纪录。  
  就在柳传志洋洋自得的时候,联想遭遇一系列的困顿,先是“孙宏斌事件”,接着是“黑色风暴”和大亏损。开启联想史另一条线索的离奇人物倪光南也从一个侧面向柳传志发动了攻击。倪光南的攻击持续了多年,最终没有成功,却好几次差点毁灭了柳传志开创的大好局面。  
     郭为和杨元庆到来  
  1988年,联想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郭为、杨元庆和孙宏斌都在那时候出现联想。他们后来或者成为一时风云人物,或者最终赢得了权力。  
  郭为比杨元庆他们到来得稍早了几个月,后来联想确立“创业基金”人选,郭为此变成1988年6月1日前到联想工作的“###”。    
  席克是杨元庆进入联想的主要审核人之一,联想招聘时他也入局联想不久。“柳总要人事部门招一批素质好、学历高的人进公司,”他说,“几个人组成招聘组,因为我懂专业便主持了一下。”那是联想历史上第一次对外招聘,时间跨越了1988年的3月和4月。很多应聘者尚未毕业,杨元庆也是如此。  
  招聘委员会面试后对杨元庆评价极高,说此人系自动化所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专业好,谈吐也不错。但杨元庆说话总是磕巴的毛病直到今天都未改变,这不免教人想像他当年如何骗过了联想的面试官。  
  席克似乎尤其钟情于杨元庆,传说柳传志当时授命他组建编制4人的技术支持部,他考虑到公司的整体平衡并未邀请杨元庆加入,但他对其印象非常好。15年后席克的爱人袁保玑回忆起面试结束后,席克因为没有看到杨元庆出现在公司,就找了一个女孩子给杨元庆捎话:“杨元庆,你到哪儿去了?”若她未尝出现差错,那么杨元庆找到席克说:“你如果叫我到联想来,我就来。”    
  郭为高调加盟与杨元庆平淡入局,这些戏剧化情节,只是联想史的注脚,这样的故事,无乃一种幻觉,不过昙花一现。此时历史的成分,尚不能展现郭为和杨元庆的能量,等到联想遭遇多次挫折,发现文化的冲突已经剧烈,新老的交替不可避免,他们才真正获得机会,赢得权力和尊重,也为联想赢得了年轻的未来。  
  但我们今天回顾联想史,不难发现:1988年春天的这次招聘,是联想局的另一个侧翼,这种大幅度的进出,超过了联想###院的想像。  
  从这个历史侧翼出发,我们便易于得到一些戏剧化细节,其中之一便是“郭为追奖”。话说郭为甫一出场便受重用,跟随柳传志身边。当日国家评选科技进步奖,联想得到线报说联想汉字微机系统仅获了二等奖。柳传志大为不悦。当日获一等奖之项目,市场化程度既低,又无甚经济效益。联想汉卡市场反应极为热烈,其又代表最新技术,为何不能获一等奖?他便派郭为前去追讨。    
  评选已经结束,名单业已内部公布,想更改结果可谓艰难。郭为逐个评委公关,居然获得成功。最终公布的名单中,联想汉字系统也捞到一个一等奖。  
  “郭为追奖”的成功,使柳传志发现了郭为的才华,也使联想自此有了“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之典故。联想稍后组建公关部,毕显林成为首任经理,郭为则负责日常事务,他在联想青云直上的日子到来了。那年12月30日,郭为为《联想世界》(即《联想报》)上写下《“联想”的呐喊》,又激动了一次:  
  “当我向公司的全体同仁报告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联想汉字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时,我不得不说这是联想的呐喊!在经历了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道路之后,我们终于把5%的希望变成了100%的现实……”  
  少年意气的背后,是他强烈的自负。当日追奖成功的郭为可谓“双喜临门”。7月30日的《联想世界》刊登了一篇《广而告之》:“公司将于8月6日晚6:30在颐宾楼舞厅为四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婚礼上我公司将有三位小伙子成为新郎,有位姑娘成为新娘。他们是公关部的郭为、李华、办公室的王帮楚,16室的李晔。总经理将主持婚礼。”    
  写这篇文章的“本报记者”叫李岚,他成为分拆后联想集团的助理总裁。  
     扯出马雪征的线索  
  1988年6月,中科院院长周光召访问香港,马雪征是其特别助理。柳传志获知后便吩咐王晓琴:“你的任务是盯住马雪征,让周院长给咱们剪彩。”  
  王晓琴是联想的外事负责人,如今业已亡故。“这个人的韧性就是联想的特点,”马雪征说,“她请我们去剪彩时,我还不想去。”马比香港人清楚,联想只是一家小公司,而非外界纷传的大集团;在等级森严的科学院中,联想总经理也顶多算个处级干部,离部级的周院长隔着遥远距离。  
  周光召在见了威尔逊总督后,就开始见各大学校长,然后见贸易发展局局长。行程安排既满,联想名气又小,马雪征不愿周光召去为柳传志的小公司剪彩。  
  王晓琴黏糊在那里,她不理会马雪征“行程安排很满”和“没时间”的借口。她笑眯眯地站在门口不走,马雪征拿她没辙,只好让她坐下。王晓琴坐下后就开始诉说联想现在怎么困难但前景如何光明。马雪征居然被她说动了。      
一个局的作为(4)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26节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26节  
作者: 迟宇宙             
  多年后,马雪征回忆说,王晓琴当时饭都不吃地坐在她的办公室里,整整坐了一天。她看到王晓琴,觉得自己脑袋都大了,最后只好安排。“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