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的5种能力-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你愈是多给它记,它便愈能诚实地记住;你愈少给,它便记得愈不诚实。——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第3种能力:记忆力火灾的原因——情景记忆法
牛顿49岁那年,他的书房发生了一起火灾,许多宝贵的论文原稿化成灰烬,牛顿非常沮丧。 那是一个星期天,牛顿要去教堂做礼拜,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吹灭了蜡烛,桌上也没有镜片之类东西。只有一块20厘米长、10厘米宽的一块普通玻璃板。火灾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牛顿询问仆人,仆人说,起火时他正在院里收拾,他保证没有一个人走进这屋子。 两年后的一个星期天早晨,牛顿照例要去教堂,事先得去洗脸、换衣服。洗脸时他正对着镜子看到脸上滴滴水珠时,突然,脑中浮现出失火那天早晨的情景:他在洗脸时突然想到论文中有一点需要补充,连脸上的水滴都顾不上擦干,奔到书桌那边去,补充完毕后,他才用手巾擦干脸,换了件衣服到教堂里去。 “啊,我真笨,怎么一直没有想到!”牛顿终于解开了火警之谜。 原来,当时牛顿脸上的水滴落到了玻璃片上,由于表面张力的关系,水成了半圆形,这就起到了透镜的作用,阳光通过水滴形成焦点,使下面的书稿起火,从而引发了火灾。 电影《恶魔岛》里面有一段有趣的对话。美国联邦调查局要求一个曾经从恶魔岛监狱逃出来的人,画出当初逃亡时所经历的监狱的下水道系统。那个人回答说:“我现在记不起来了,不过没关系,让我再回到岛上,我就可以想起来了。” 也许你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事实上,这是非常科学的。美国心理学家布思曾举过一个古怪的例子:当你学习某一东西时,如果当时你正处在醉酒状态,那么将来某个时候,在酒精的刺激下,你也许会回忆得更好。有些醉酒的人藏过的东西,酒醒时想不起来,一旦回到醉酒状态,则很快找到了。这就是利用过去的情景刺激你的灵感,如果你有意识地用环境的刺激来加深记忆,这就是情景记忆法。 事实上,笔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种感受,有时候,我正跟其他人在谈一件事情,忽然有人叫我去做其他事情,我一起身就往前走,忽然又想起前面一个人跟我说了什么似乎已经没印象了。这时候,我往往很着急。但是,有一次,我却发现了一个秘密。那一次,我忘记了前面那件事,但是我又回到了原来说话的地方。结果,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我居然想起了前面那件事。我有点怀疑,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故意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去,有意思的是,基本上我都能回忆起前面那件事情。原来,这也是情景在起作用。 我们在电影里经常看到,为了使某人恢复记忆,就让他呆在原先呆过的房间里,接触心爱的东西,或者把他最亲近的人找来,这都是在帮助他唤醒记忆。因为记忆必须要有环境的刺激,有时候,光是努力去想是想不起来的,只要加入一点点环境的记忆,你就能够很快想起来。 比如,你突然听到一首很久以前经常听的歌曲,这可能使你回忆起一些情景——听歌时某些活动、和你在一起的某些人、某种饮料的滋味等等。这完全是一种本能的回忆,因为听歌的情景唤醒了这种记忆。 再比如做实验,实验是一种帮助记忆的好手段,在解剖过程中,你手握解剖刀,接触着解剖物的外形,眼睛注视它的内脏,鼻子闻着刺鼻的药水,全身的感官系统都在传送这些信息,从而让这些信息输入你的大脑,储存在大脑中,当你需要时,很快就会想起来。 因此,在记忆过程中,你要有意识地为自己设置情景来帮助自己记忆。 【练一练】 当你想不起一件事,请马上跑到事情发生的地方去感受一下,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小秘诀】 为了更牢固地记住某些内容,不妨在记忆的时候故意设置一种自己喜欢的情景,让记忆在这种情景中生根、发芽,这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哦! 【名人名言】 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培根
第3种能力:记忆力给记忆画上图像——画图记忆法
薛燕老师在第970期《中国中学生报》中曾经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 朱自清的《春》第三段是这么写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我看到一位初一的同学,拿着一个纸片,两分钟就把这65个字的段落背得滚瓜烂熟。 我请他解释,他笑吟吟地说:“我画的小草拦腰有一条横线,代表课文中的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为什么两棵呢?因为这句后面有两个词‘嫩嫩的,绿绿的’。那大小两个圆圈代表书中‘园子里,田野里’,看着圆圈就会想到‘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下面那几个符号,”他一一指着向我说明,“坐着,躺着,打两个滚(两圆圈),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他又指着右边的斜线说:“这代表‘风轻悄悄的’,‘风’下歪着的小草代表‘草软绵绵的’”。 也许你有过这种经验,当把自己需要记忆的东西以图像的形象表示出来后,记忆就会变得非常简单。薛燕老师提到的这个学生就是采用了画图记忆法,他读着描景状物的文章,对文章进行了丰富的想像,并把这种想像以自己的符号给画出来,这样就大大方便了记忆,提高了记忆效果。 其实,当你对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想像的思维活动时,你已经在开始记忆了,当你在琢磨用什么符号代表需要记忆的材料的意思时,记忆就更加牢固了。画图记忆法其实就是形象记忆法的一种,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这都是记忆的法则。 当你在记笔记的时候,或者学习过程中做摘要的时候,不妨在旁边用图案或者图像把这些内容画出来,这样,你不仅能够很好地记住记在本子上的内容,当在考试或者需要的时候,你就能够通过这个图像轻松地回忆起写在图像边上的知识。 画图像的时候,可以根据知识的内容来画,比如写景的,就画个景色;表示时间的,画个日历;表现心情的,画个表情等。画的时候,可以适当夸张,这样有利于记忆,对于内容比较多的,可以运用不同颜色的笔来画,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练一练】 1、下面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请你运用画图记忆法,一边记忆一边在头脑中画图,看是否能够想像出美丽的图画以增加记忆。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在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小秘诀】 只要你在记忆的过程中想像一些自己喜欢的图像,你就很容易把这些内容记住了!而且,你会发现,记忆是件多少愉快的事情! 【名人名言】 只要集中注意力,不论是文章、数学或者故事,都不难记忆。——茅以升
第3种能力:记忆力化繁为简——分段记忆法
心理学家米罗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证明: 每人平均一次记忆的最大限量在7个左右的数字或单词。当记忆的数字从7个提高到8个时,记忆的错误率则有一个很大的上升。因此他把这个数字称为不可思议的数字——7。 依米罗认为,在数字上3、9、2、5、4、6、8等7个一位数,和26、37、64、89、16、13、27等7个两位数,对记忆而言都是相同的。在记忆上它们都是“7个”数字而已。当然,一位数字要比两位数容易记忆。 当你面对许多需要记忆的材料时,你是不是会有一种“不知从何记起”的感觉,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你要记住的是,重要的不是记多少,而是怎样去记住。面对大堆要记的材料时,千万不要对自己缺乏信心,只要你把这些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去记忆,其实并不是想像的那么难。 你一定知道我国的中国古诗多五言、七言,而很少有八言的,有些词偶然出现八个字的,就会让人觉得很难记忆。可见,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事物的记忆量是有限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很难记忆。我们把要记的东西分开来记忆,即采用分段记忆法,就不会使头脑的负担过重,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分段记忆法就是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分成若干部分,把大段化成小段,把小段再化成一小段,只到那一小段能让自己记住的记忆方法,即的把学习的材料分为一段落,记熟了一段后,再去记另一段。分段记忆法的好处是化整为零,能让你在记忆的时候树立信心。 比如,在你需要背诵一篇长文章时,不要急于背整篇文章,而是先看第一段有几句话,再把几句话分成几个层次,一层层地背,很快便攻下了第一段。接下来的段落也是先看全段几句,再按意义分三或四层,一层层地背,又很快背了下来。这样分段推进、步步为营,心情越来越好,背得也越来越快。 【练一练】 1、运用分段记忆法来记忆下面的内容: 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对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表示尊重。要尽可能地这样说:“我同意约翰的观点,同时我也感到……”“我不同意莎拉的看法,尽管她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但是我觉得……”或者“我认为维克多的观察真是太精彩了,它让我意识到……” 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我觉得应该把它应用于每一间会议室、每一场会议、每一个工作单位,以及每一个家庭的饭桌上。这种情况太常见了:我们不同意别人的观点,可又苦于没有一种很轻松的氛围,能让我们把脑子里的想法自由地表达出来。同样常见的事是:人们担心一旦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别人会怎么看,自己会不会遭到嘲笑、贬低和忽略。我猜测,在一间房子里,每天可能有数百个好主意没人听得到,或者根本就没说出来。 我明白这一点,所以不希望我的教室也是这么个环境,因此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开发了一个系统,就是我们要创造一个相互支持、没有畏惧的氛围。我想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教室里随意发表见解。我想让这些思想和主张发展成一种讨论,让所有的观点都能得到大伙儿的关注。为达到这一目的,我需要一步步地引导孩子们用一种充满尊重和支持的表达方式,对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赞同或否定的意见。 首先,我告诉学生们,永远不要嘲笑别人的发言或拿别人的发言开玩笑。每个人都应该为班集体作贡献,为了让我们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