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广告媒体电子书 > 三联周刊 随笔集 >

第18章

三联周刊 随笔集-第18章

小说: 三联周刊 随笔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应该额外知道一些大人们的规则。作为一个好小孩,我的童年就这样大功告成。
    我知道科学家是个好东西,但我没有当成,原因也很简单:我的反应越来越
慢。就像我现在的体力和高中比已经差了一大截,跑步的速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我的人生也不像原来那么有进步了。
    越活越差劲了,我应该这么说。就是那幅漫画:“我记得我穿了衬衣,我记
得我打领带,我记和我穿了袜子,我记得我穿了鞋子,可是,我忘记了什么呢”
    关键就是如今总是忘记自己是否穿了裤子。这种尴尬境地让我不敢肯定什么
是对的。我已经失去神童的信心。为了保持一个成年人的自尊,我只好降低自己
行事的速度,以掩盖自己的无知。
    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一眨眼,我已忘记自己堕落的过程了。
    “万岁!我他妈的只喊了一声,胡子就长出来了。”于是我每天拼命刮胡子,
以免它再糟蹋我道貌岸然的脸。

    情书
    2000/04/14三联生活周刊作者:劳乐

    我第一次对情书感兴趣是因为从一本名叫《多情客游记》的小怪书中看到的
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不安分的教士。有一次他绞尽了脑汗也赶制不出一封
写给某贵族夫人的情书,于是他的随从谦恭的提议:他身上正带有一封他们兵团
的鼓手托他带给一个下士老婆的情书,或许能够参考一下。这封信的全文如下:
夫人:我感到很痛苦,又陷入了绝望,因为下士回来,我们今晚绝不可能见面了。
    愿快乐万岁!全身心思念你。
    没有感情,爱情就毫无意义。
    没有爱情,感情就更少。
    人们说,人绝不要绝望。
    人们又说,下士先生星期三上岗,那么,该轮到我了。
    大家都会轮到。
    等到那时——爱情万岁!肉体爱万岁!
    这情书的确写得精彩,因此那位教士只是把其中的“下士”改成了“伯爵”,
没有提星期三上岗的事就原样照抄下来了。也正是这封情书使我开始注意其他的
情书尤其是那些产生于据说当年也曾轰轰烈烈地恋爱过一把的名人笔下的。我倒
不是有什么窥私癖,我只是很单纯地想从“技术”角度了解那些名人是怎么处理
诸如“下士”这类尴尬事的。
    但结果和我想像的并不一样。肖伯纳不年和那位“兰心剧院”的女演员也算
闹得满城风雨,可是他们的情书和看《汉堡剧评》差不多。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
人也只是在没完没了地谈“我们的交响曲”。在缪塞与乔治。桑的情书中倒是提
到了一个颇令为之一振的细节:上岗,但除此以外还是不着边际的话——如果当
年塞的恋情真的如此“柏拉图”,他也不必假充“世纪儿”写什么忏悔。其实我
也没想从这些情书中找什么隐私,让我厌烦的是这些信的作者好像都已经清楚自
己将以何种身份名垂青史,于是在一封普通的情书里剧作家不忘谈戏剧,作曲家
不忘谈音乐,作家不忘谈文学。
    后来我把这解释为“职业病”,但不久后我又有幸被允许看了我认识的一个
人大学时期写的一封情书。信中除感情外还谈到了绘画、音乐、诗歌、哲学、伦
理学乃至历史学。据我所知,那个人到现在为止既不是画家、作曲家、诗人,也
不是哲学家、伦理学家、历史学家。我又被搞糊涂了。
    丢脸的是,迄今为止我没有写过或收到过一封情书。不知道以后经我手的情
书会是什么样子。不过,如果真的谁都不能免俗的话,我倒希望至少能看到一点
爱因斯坦式的气度——以“相对论”出名的名人曾在他的一封同样无聊的情书结
尾处写道:“写信是件蠢事。”



    名言
    2000/04/14三联生活周刊作者:赵小帅

    小时候我总爱在一个小本子上记下我听到或看到的“名人名言”比如罗素说
什么什么,林肯说什么什么,这样做没什么目的。后来,有位语文老师教我们怎
么写,他说:“字数不够,名言来凑”,我一下子茅塞顿开,再不为写作文写不
够字数发愁了。现在,我记录下什么名言、在作文中引用过什么名言都忘了,倒
是都是老师那句“字数不够,名言来凑”
    至今未忘。
    还有些名言是我爸教给我的,我小时候吃饭总是边吃边出,我爸就说:“吃
饭出,一辈子白干。”我那时雄心壮志,不愿意一辈子白干,就在吃饭时格外小
心,独要,就先停下来。我还有个毛病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我爸又说了:“乡
下佬儿不存财,吃完饭屎就来”,他这么一说,我又害怕我像个乡下佬儿似的存
不住财,所以吃完饭不敢立刻去上厕所。多年来,终于修炼成早上空腹排便的习
惯。
    我上大学时老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小饭馆吃东西,那儿的老板叫“三哥”。有
一次,我要了一碗酸辣汤,只喝了三分之一,要结账时,三哥“不干,他说你得
把这碗汤全喝下,我说我喝不了,”三“说那你也得喝,不许剩。我在他的逼近
之下喝那碗辣汤,”三哥“在旁边又教了我一句名言,他说:钱难挣,难吃”,
不许浪费粮食,不许浪费钱,我喝完汤,肚子胀得很鼓,但记住了“钱难挣,屎
难吃”这句话,而且一想起这句名言,就能回想起喝下那一大碗酸辣激发的感觉。
    后来我还学郐了一些名言,比如“别拿窝头不当粮食”等等,这些东西远比
我当年记在本子上的名言印象深刻。
    当然,我学到的名言并不总是如此粗鄙。有一次我对一位朋友感慨生活不容
易生活很痛苦,他说“痛苦好啊!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理智,而理智使人长
寿。”我问他这句话是哪儿来的,他告诉我这是“火星叔叔马丁”说的。
    从现实生活中,从电视剧和小说里,我学到的名言都不启发是住,别的就难
说了。比如我曾经读过,论语》,想看看孔老哪九思哪三畏我看过就忘,当然为,
学而时习之亦乐乎、一日当三省吾身这几句我是知道的,可总觉得“钱难挣、屎
难吃”等来得痛快。

    吃饭
    2000/04/13三联生活周刊作者:杜比

    选择的无奈和生活的无趣在吃饭这件事情上能得到最好的体验。
    每天下班,同事们就商量,今天要去哪儿吃饭,附近的几十个餐馆已被吃遍,
其中能经常去的不过10家,看起来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大,可实际上当你选定了一
家,你能吃到什么味道的菜已了然于胸,吃饭已等同于填满肚子的过程。
    尝试些新菜?可饭桌上点菜是件最无聊的事,吃得惯的就那么十来种,所以
点来点去也不过如此,你吃烦了水煮肉,吃腻了豆花,就点个麻辣豆花牛肉吧,
吃烦了麻辣豆花牛肉呢,再点水煮肉吧。
    当然,你可以尝试去远一点儿的忱找点儿新鲜的东西,比如北京有数十家饭
馆号称涮羊肉相当了得,你如果有兴趣一一尝遍,品评到底谁家的涮羊肉最棒—
—但这不是吃饭的问题,这是美食的问题。
    美食有时候显得更无聊,比如一家特色饭馆,号称“鞭馆”拿手菜自然是骗
鞭、牛鞭乃至鹿鞭之类,恐怕还有全鞭席,可我一想到一晚上要吃几种十几根动
物的生殖器就恶心得要命。我在电视上还看过一个名叫《八方食圣》的节目,其
中一期让厨师用西瓜做菜,四菜一汤,主料是西瓜,我看他们折腾半天弄出来的
菜,还不如一块西瓜开胃,这让我对美食主义颇为怀疑。再说,我讨论的是吃饭
问题,而不是鱼翅鲍鱼法国大餐的问题。我要说的核心并不是什么菜都不好吃了,
而是觉得每天都要吃饭是件无聊的事。
    曾经看过报纸介绍,说国外科学家正在研究用药片代替饮食,每天吃两片药,
就不用再为去哪家菜馆点什么菜操心了,这样的药片越早问世越好。
    其实,一个人对待吃饭的态度很可能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早些年,我曾经
为炒出正宗的鱼香肉丝专门泡了一坛子辣椒,为弄好一份烧茄子用去几十年色拉
油,而今早没兴致下厨,甚至连去饭馆都感到厌倦了,这可能是因为我洞悉了一
个灰色的真理:生活本身没什么趣味,你可以选择的机会看起来很多,但每一个
选择都会让你感到无可奈何。如果哪一天我不这么想了,我一定会胃口大开。

    疯子
    2000/04/13三联生活周刊作者:加菲

    也许是我傻,我总是分不太清疯子与傻子的区别。词典上给“疯子”的定义
是“患严重精神病的人”,“傻子”的定义是“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但
在我看来,傻子不过是另一种类型的疯子。
    不知道为什么,从小时到现在,我住的地方附近总是徘徊着一两个疯子。他
们通常是一些整天无所事事的大胖男孩或是大胖女孩,每天沿着固定的路线一边
溜达一边摇头。我妈妈告诉我不要招惹他们,尤其不能丰他们看。
    刚上小学的那阵,我们家里装修,每天都有几个工作在屋里干活。我总是跑
过去看热闹,慢慢就和其中的一个工人混熟了。在我印象中他个子很高,总是戴
着一个翻毛的帽子,很爱笔。我们经常在一起叠纸飞机玩。后来这件事被家里人
发现了,于是有一天我被叫到一边,他们神秘地告诉我不要和那个工人一起玩儿,
因为他是个疯子。我相信了,逐渐疏远了那个工人,并且开始用看待疯子的眼光
看待他,害怕他会突然扑上来卡我的脖子。现在回想起来,我倒有些怀疑他是否
真的是疯子。
    如今我住的地方附近当然也有个疯子。他是个中年男人,每天像我们院中的
治安联防队长似的四处巡视,但他从不摇头而是喜欢点头。想避开他嵊乎是不可
能的,而且他酷爱聊天。有时他会问:“上班去?”不管你是否回答都自己说声
“噢”
    ,然后点点头。或者问你“我花一万七买架钢琴值不值?”他的问题有时他
会颇为“高深”,“德语中的‘再见’除了‘踹死’(tschvs)还有哪种说法来
着?”在他所有的絮叨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次。那天我正在擦自行车,他
突然走过来一本正经地问我:“你觉得我神经正常吗?”我愣了一下,说:“当
然。”他回答一声“噢”,然后若有所思地点着头走开了。
    我愿意把“傻子”称为“疯子”的另一个原因是“疯子”这种称谓中带有某
种敬意。狄金森说过:“许多疯狂是非凡的见识。”我不知道这个一辈子没嫁人,
只会坐在家里写诗的女诗人算不算一个疯子,但的确有不少搞艺术或哲学的人是
疯子。尼采是疯子,荷尔德林是疯子。伦勃朗晚年自画像中的眼神和席里柯笔下
疯子的眼神没有什么不同。奥尔夫大半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不是疯狂地作曲就是
在疯人院里折腾。说到疯人院,斯蒂文森年轻时曾捐资盖了一座,结果晚年时自
己住了进去。本身也患有抑郁症的克尔凯格尔将此事概括为:“青年时期的工作,
老年得到收获。”
    不过,了解这些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要用感伤的眼光看待我周围的这结疯子。
我知道我并不真正了解疯子的内心,而且能被允许在大街上活动的还不是真正
“地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