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广告媒体电子书 > 小强广告100招 >

第14章

小强广告100招-第14章

小说: 小强广告100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不少创意人来说,奖项就是他们的唯一本钱,奖项的多少就等于他们价值的高低。有
些广告公司把拿奖的客户与养生的客户分得很清楚,某些客户的存在价值只是金钱,用他们
的钱来帮他们替其他客户做“飞机稿”。另一些客户的目的只在拿奖,能否赚钱不是问题,
甚至赔上金钱亦在所不惜。这些公司的创意人也分两类,一类是毫无创意的,每天像工厂工
人般做些满足客户要求的广告。另一些创意人则不食人间烟火,无须为客户工作,每年的工
作就是替公司做一两套可以拿奖的广告。这种二分法简化了公司的双重压力,就是既要拿奖,
又要拿钱。不过,这种二分法亦很易分化公司。试想,这边厢我努力为公司赚钱,每天却要
面对毫无创意的客户;那边厢他却轻轻松松做“飞机稿”,反而名成利就。最终这些公司只
会钱又拿不到、奖也拿不到,名利双失。 

 

 我听说有些创意人为了稳固自己的身价,经?常会把“飞机稿”储起来,每年只拿一套


出来,以免江?郎才尽。在面试的时候就拿一两套“飞机稿”出来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甫
一到任就即刻让旧作面世,以确保能为新公司带来一定的奖项进账。近日,就有广告奖揭发
新到任的创意总监用未正式投放的广告参赛,结果在颁奖礼举行前被褫夺奖项,不单不成功,
更换来同行的窃笑。我认为创意人把自己的价值与奖项画?上等号,实在是一个可悲的现象。
广告奖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软性毒品,令创意人慢慢上瘾,直至不能自拔。今年你拿到10
个奖,明年就至少要11个;今年拿的是本地奖,明年就要是区域奖,甚至国际奖。哪年一
无所有,哪年就一沉百踩,这样的生活委实辛苦。 

 

 我庆幸入行之时无缘各大广告奖。那时的作品其实亦不太差,却偏偏连番失利。记得头
三年无缘所有广告奖,失望得很,慢慢地就把广告奖颁奖礼变为一年一度的广告界聚餐,趁
机与同行欢聚,也乘机看看“首映”,吸收一些灵感。经?过三年的训练,开始对奖项没那么
在意,反正自己仍会努力地创作,作品仍能得到一些同行的认同,甚至有些执行创意总监找
我面试。我开始发现人家欣赏的是我的创意,而不是那些奖项。那年之后,我开始在各大广
告奖中得到一些奖项。第一次踏上台阶,感觉真的很兴奋,强烈的水银灯打在脸上,根本看
不清前路,台下掌声雷动,令你听不清声音,然后拿着奖座返回座位,沿途享受同行艳羡的
目光。不过,之后上台多了,发现原?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对我来说,奖项犹如年终奖金,
有没有我也足以养家。有年终奖金当然会开心一点,但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我的价值是在
我的创意,而不在奖项,拿不到奖项不代表我没创意,只代表我所做的不合评审口味。当年
我们创作SUNDAY就故意与广告奖唱反调,虽然拿不到奖,但早已赢得大家的喝彩。如果当
年BBDO背负着拿奖的压力,我敢说做不出今日的成果。SUNDAY广告就在毫无压力之下,
“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为广告奖的大赢家。其实,大家不妨问问自己,若没有拿过任何奖
项,自己的作品仍然受人欣赏吗?还有没有执行创意总监愿意找你做他的下属呢?你还会被
同行尊敬吗?你的下属还会把你奉若神明吗?相信答案早已在你的心中。 

 有没有想过全球每年有多少广告奖欢迎?大家参加?国际性的有戛纳奖、克里奥奖、
D&AD、金铅笔奖、New York Festivals(纽约广告节) 、London International Awards(伦敦国
际广告奖) 、NYADC、Andy,s (安迪奖)等等;亚洲区的则有Asian Advertising Awards(亚洲
广告奖)、AdFest(亚洲广告节) 、时报亚太广告奖等等;内地的有中国广告节、香港有4As
广告奖、新加坡有Creative Circle Awards、泰国有BAD Awards、日本有Tokyo Art Director Club(东京美术指导奖)等;至于纯粹华文的亦有时报华文广告奖及龙玺全球华文广告奖。每年
全球大大小小的广告奖估计超过一百个。 

 

 不过,不是每个广告奖都受广告公司重视的。广告奖之间亦有级数之分,有些是全球注
目,有些则是可有可无。所以,广告公司拿奖多少,不一定代表广告公司创意之高低,还要
视乎拿的是什么广告奖。一般来说,全球最认可的广告奖只有四个,分别为戛纳奖、克里奥
奖、D&AD及金铅笔奖。在戛纳拿个金奖就等于在克里奥奖及金铅笔奖拿金奖,亦等如在
D&AD拿到银奖 (D&AD的金奖是百年难得一见的)。近年,广告界出现了一个全球性的广告
排名榜:The Gunn Report。 

 

 The Gunn Report的创办人是Donald Gunn,1962年剑桥大学毕业后就加盟李奥贝纳伦敦
分公司,从客户服务、文案、创意总监、董?事总经?理做到全球创意资源中心总监,退休后
曾于1998及1999年担任戛纳奖主席,并开始推出The Gunn Report。The Gunn Report主要
按照每年全球32大电视广告奖及20大平面广告奖之成绩为标准,至于是哪些广告奖,Donald 
Gunn却一直没有公开,据称是避免得罪各大奖项。The Gunn Report共分7大项目,分别是
全年最佳国家(Country of the Year)、全年最佳品牌(Brand of the Year)、全年最佳制作公司


(Production pany of the Year)、全年最佳导演(Director of the Year)、全年最佳广告公司
(Agency of the Year)、全年最佳广告公司网络(Agency Network of the Year)及全年最佳电视与平
面广告(mercial of the Year, Print of the Year)。The Gunn Report不但会列出每项目全年
最佳表现的得奖者,还会把前50名一同列出。The Gunn Report成为近年广告界的焦点所在,
有了较客观的评分标准,这场游戏将会变得更有趣味。 

 至于亚洲区,近年亦新兴了一个亚洲创意排名榜。亚洲创意排名榜 (Creative Rankings) 
是由一本近年在亚洲区十分流行的广告杂志《Campaign Brief Asia》所负责的。亚洲创意排
名榜每年公布一次,以全球及亚洲几个广告奖及The Work所取录的作品为评分标准。 

 

 从正面来说这些排名榜可起鼓励作用,从反面来说就令广告公司及创意人被广告奖牵着
鼻子走路。创意人只要获得排名,立刻一登龙门,升价十倍,成为各大广告公司网罗的对象。
哪有创意人不对广告奖趋之若鹜?广告公司为求名列前茅就唯有对创意人施压,做“飞机稿”
就成为指定动作。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愿广告公司与创意人能正面地看待这些
排名榜。 

 我认为广告奖是用钱买回来的。这不是说牵涉到贿赂的问题,而是参加广告奖就是一个
很奢侈的行动。假设你在2008年做了一套很满意的电视广告系列,打算分别以三个个别及
一个系列参加戛纳奖、克里奥奖、D&AD、金铅笔奖、亚洲广告奖、亚太广告节、时报亚太
奖、时报华文奖及龙玺全球华文奖,费用就约需146 887元人民币。 

 

 一家广告公司每年参赛的作品当然不止一套,偶有失手,那广告公司的执行创意总监就
随时会被换掉。所以为保安全,每家公司每年有三套平面广告及三套电视广告参赛并不为过。
这样计算每年就需约881 322元人民币。这些费用还不包括制作U…Matic或Betacam所需之
费用及邮费在内。当然,若公司要做“飞机稿”或“飞机片”,所牵涉的摄影、修图、拍摄、
后期制作费等等就更难以估计。以881 322元人民币去聘请一位月薪4 000元人民币的文案,
约可支付他18年零3个月的工资。无奈广告公司每年都要向总公司来个交代,没有一定的
奖项在手,总公司必定诸多意见,执行创意总监就得受罪了。 

 

 广告奖其实是一门很赚钱的生意,试想每年世界各地多少广告公司愿意花上述的费用参
赛?每年各大国际奖都有上万件作品参赛,以戛纳奖每件作品6 578元人民币计算,1万件
作品就有6 578万元人民币收入。还有每年的颁奖礼入场费、奖杯?、年鉴等等,绝对有利
可图。一个戛纳奖大奖的奖座要20 000元人民币,金狮9 700元人民币,银狮9 000元人民
币,大?狮 

 

 8 300元人民币,奖状也要1 000元人民币三张。基本上,大会只会送一个奖座给得奖
广告公司,创意总监、文案、美术指导等想要拥有,就得自掏腰包了。没有钱真的不要拿奖! 

 《世界是平的》一书谈到碾平世界的十大动力,我不禁问自己,中国广告界又如何?有
哪些动力正在碾平中国广告界的“柏林围墙”呢? 

 

 20年前,中国广告界可能只有三种人:北京人、上海人及广州人。当时的中国,只有
北京、上海及广州这三大城市经?济水平较高,因着市场的需求,广告应运而生。那时一切
土法炼钢,没有受到外界影响。他们没法想象20年后,中国广告界会变成联合国,世界各
地的精英都荟萃于此。在因特网上,我们不时看到呼吁把外人赶走的帖子。但在我们真正要
“赶尽杀绝”之前,先让我们回顾外人“入侵”的三大时期。最早“入侵”大陆广告界的应
该是台湾人。15年前,大陆开始改革开放,台胞一窝蜂地认祖归宗,纷纷回乡省亲。在探


亲之余,他们也看到了一片商机。第二浪应是10年前,这一次主要是香港人。香港人面对
“九七回归”,民心不定,经?济混乱,很多人因而丢了工作,于是又一窝蜂地北上。第三浪
是“SARS”之后,这一次主要是星马华侨。大家发现中国大陆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对兼懂汉
语及外语的广告人需求越来越大,于是又引发另一次广告人移民潮。以我所任职的广告公司
而言,120人中就包括了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加拿大人、新加坡人、马来西
亚人、印尼人、中国台湾人、中国香港人,还有上海人、北京人、广州人、黑龙江?人、新
疆人、山东人、山西人、四川人、湖南人、河南人、江?苏人、安徽人、浙江?人…?…?整家
公司有1/3是外国人,1/3是外地人,只有1/3是上海人。大陆广告已变得越来越平,不管你
是什么人,只要有才能,谁?都可以分一杯?羹。 

 

 《世界是平的》有一个很好的小故事。“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的父母像他们那一代
的无数美国父母一样,常常对我说:‘汤姆,把你碗里的饭吃干净,别忘了中国人(或印度人)
正在挨饿。’我对你要说的是:‘孩子,去做你的作业,别忘了中国人或印度人正对你的工作
岗位虎视眈眈。’”在平坦的中国广告界何尝不是?若你不进步,你的工作岗位随时会被人取
代。这不单是本地人会被外地人取代,也包括滥竽充数的外地人会被更高水平的外地人,或
本地人取代。不过,我得补充一点,《世界是平的》一书也讨论到,在全球化冲击下美国人
应该如何是好,到底是消极抵制,还是自我增值呢?作者认为美国在全球化下仍能拥有优势,
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消极地抵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