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 第一辑-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苗苗表弟:难受。
柴静:难受怎么办?
这时,男孩已经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下去。
柴静的提问善于把一些比较大的问题分解开来,从小处入手。在提问时,记者不妨运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兼顾采访对象的性格特点,巧妙地打开话题并使谈话延续下去。一般来说,采访对象的性格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人善于与人交谈,但要注意不要被过多的闲散分散了主题;另一类人比较内向,需要不断启发。因此记者应当根据事先掌握的材料,把问题细化,尽量使之具体,这样才不使问题过多地游离于主题或是无法展开。采访前再多的准备都不为过,充分的准备不只是一般性的资料阅读,最好还要有艰苦的案头工作,这既要记者集中精力对某一问题有专题性研究,更包括记者日常各种知识积累的结晶。辛苦付出的结果是,记者能绕开枝蔓,抓住主干;同时记者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各种资料和线索,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
关于提问,我们还可以在本文最后来分享柴静的采访体会:
南方周末:你有多年“两会”报道经验。“两会”上,台湾、香港、内地媒体采访官员时,提问风格、问题类型有何明显不同?
柴静:我没太注意过。对我来说,竞争是同一条红线;拉在那里,各有各的服务对象,我只关心我自己的受众。如果有交集,那就看谁的功课准备得充分,谁对现实了解得扎实,谁有一手资料,谁的提问形成自己的逻辑。我不是去采访明星官员的,也不是在采访权力者,我在采访的是一个权力者能决定何种现实,和这个现实背后千万人的生活。这一点,我认为内地的记者扎根于此,应该是有优势的。
南方周末:对较高层级的官员提问时,有无感到压力;或有话不能直说?
柴静:没有。我能否问得准确是我自己惟一需要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