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使比丘-人类手册-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们能了解每天所发生一切问题的根源,可算是有功德和有理智的事,所以我不断的叮咛各位,希望各位能特别留意这件事,尤其是四执取。它明显地让我们知道,虽然所有的事物,本来是不值得执着,不值得拿取,不值得成为,但我们还是沦为它的奴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完全是这四执取罢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习了解这些最危险、最剧烈的毒素。那些像熊熊烈火般显示出其毒性和危害性的事物,我们会很容易认识它们,比如武器和毒药等。但是执取却是那么奥秘,捉摸不住,它存在于津津有味、好痛快、好过瘾的情况下,以好香、好美、好听的现象在引诱着心,当它在这种情形下出现时,必定是很难觉察和控制的。因此就必须要依靠佛陀的觉智来克服这四执取,生活在智慧中,所过的日子就没有苦或仅有一点苦。若能如此,就有相当程度的清净、光明、寂静,在宁静安乐的状态下去履行为人的责任。
今天我总算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让你们看清存在于你们每个人身上的问题,那就是你们相关的“苦”,即“苦”所依靠着的世间和一切与苦有关的事情。时间已到了,在往后的时间里,我将会解释苦是在怎样的情形下把我们和其他事物连缚一起,以便看清后能以最善巧的方法去克服它。四执取是每个身为佛教徒或有志了解佛教的人所必须要明了的问题,因为佛教最终的圣洁梵行就是要使心脱离执取。各位可以每一部巴利文经典后篇宣说阿罗汉的证果中,发现有这么一个句子:“心已从执取中解脱出来。”当我们的心从执取中解脱出来,其含义是再也没有什么可牵引这颗心了,也不能使它陷入世间的陷阱,成为世间的奴隶,或继续不断的在这世间生死轮回。修道证果为的就是这些事情罢了!别无所求,那么一切事情就结束了;或是说已到达出世间的心境,也即是完全脱离充满着苦的世间。脱离执取是佛教的重点,我看时间有限,才选择重要的内容来讲解,希望有心学佛的各位,务必要有恒心去思考、审察,在此我预先向各位有这样的做法表示感激。
第四章 三增上学
戒、定、慧可以解除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的问题,在理论方面是认识执取的方法,在实践方面即是断除执取的方法。
各位法律系同学:
在首次的讲演中,我曾经讲过,若把所有的佛法总结起来,无非是在表明佛教的原则,只是使我们真正看清万物“什么是什么”的真相,直到能正确地实行那些事物罢了!我们也可以用另一个角度来阐明这个题目,每一部三藏经典纯粹是在讲述“什么是什么”。接下来也清楚讲解出这所谓“什么是什么”的主要内容在指出万物都是无常、苦、无我,没有什么值得沉溺、要求或执取的,这即是三法印-三种不变的原理。虽然事物都是“无常、苦、无我”,但无明是让我们去执取的力量,使得我们沉迷、攀缘于事物上,于是产生各式各样的苦,没有办法减轻。前面所提到的,都是佛教中一部分的深奥精华所在,我们必须先要了解这项重要内容,才能了解其他的行持,以便能更轻易地去熄灭掉各式各样以欲望烦恼和执取为根源而产生的“苦”。因此,今天我们就要继续讲述:到底要怎样和用什么方法来断除执取?特别是我们普遍了解,而且时常听闻的三种佛教原则—戒、定、慧。戒、定、慧的重要性是熄灭由四执取所“生起的苦”,是各位的修行要点,它有着固定的层次,次第的增上。至于那些没有足够能力去实行高层次行持的人,也可以先从基本阶段开始,然后才逐步向高层次的修行迈进,这样就能很善巧地断除执取或欲望烦恼,因此必须要有次第的修习阶段或增上学。
这三种层次的行持定名为“三增上学”,最初的层次称为“戒”,原则上是不使别人痛苦的做法,也就是依照着一般正确的原则来修行,它与社会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关系到我们的家和我们使用的各种东西。在不令事物生起害处、弊病和危险的情形下,我们以正确方法来实践人生,对于每个生命来说是很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这个层次的行持称为“戒”,较完整的名词是“戒学”。译为学习和培养有关“戒”的阶段。虽然戒分为五戒、八戒、二百二十七戒或更多,但是把内容汇集起来,只是在身口的行持,是要我们能将身口处于平常、安宁、有秩序的状态,同时对自己、社会或日常生活的一切事物不造成祸害。要更详细了解戒,可以从某些有关戒的经典中学习研究各项戒条。
第二个较高层次的“学”称为“定学”,这主要是培养足够能力去控制自己的心,而且可以随自己的需要来运用,为自己带来最大的益处。希望同学能去思考、审察这个名词的真正含义。相信你们都曾经听说过:“定”就是心坚固而如如不动,使人看起来像是不省人事的木头或死人一样,许多人都认为这是正确的。另一些较为有正确看法旳人却往往喜欢这样说:“定”就是那寂静、清净的心,若只有这两种状态,还不能算是“定”所具有的完整与真正含义,因为还有另一个条件,那就是使心能“适合于执行工作”。是指控制心、训练心、培养心,或什么都好,只要能使心处于适合于各种状况和最有素质的状态下去做事,这就是所谓的真正的定。即佛说的另一种更重要“定”的状态,就是 KAMMANIYA -适合于工作。因此希望各位能明白“定”这名词的作用即是要支配这心,使它处于最能适合工作的状态,这是定心的最后一项任务。控制这个心并把它安置于清净、寂静中,同时也适合于工作的状态,可随时为心做事,而不只是清净、寂静或不省人事罢了!其实“定”译为如如不动的心也是对的,但是必须是在如如不动的同时,也具备了适合于工作的状态,不是那如如不动而又什么都不动的状态,处在无所事事的寂静中。正因为对于这件事,我们以前从开始就误解了,久而久之就执取它。
另一个使我们产生混淆,或者更加喜欢执取定的状态为寂静。这是由于当我们的心定下来同时没有什么东西来骚扰后,所产生的寂静,在那个时候,必然会感受到极大的妙乐。人们对这种乐产生欢喜,感到心满意足,因而贪爱上这种“定”,便不喜欢那种能调和心识、能适合于观察、并能继续探索的“定”。因此大多数的“修定专家”都被这寂静所起妙乐的力量所控制,而只是停留在那所生起之妙乐的阶段里,不能使“定”提升到成为慧增上的基础和进入涅槃。甚至还跌入那迷失状态中,更迷失地把定所产生的妙乐视为涅槃,如胶般地黏于那满意的感觉而不能自拔,不能前进,不能进入断除欲望烦恼和执取的智慧中。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地了解“定”。所谓的定,可另译为学习或训练控制心;或学习如何处理与心有关的一切事物,这被归纳为第二种增上学—定增上学。
至于第三种“学”称为“慧增上学”,“学”在这里的定义是学习、培养、训练自己,从而产生最正确而又圆满的知识,并“依据真理”去了解万物,在这里最主要的是“依据真理”这个名词。一般来说,人类都不能正确地“依据真理”去了解一些什么,只是正确且善巧地依据自己的意思或世间法的解释,而不是“依据真理”来了解,这叫做不圆满。因此慧学是佛教最后一部分的修持法则,称为“慧增上学”,专门“依据真理”来学习和训练,以圆满地看清万物。
● 何谓:“明白”和“看清”?
希望大家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明白”和“看清”(洞察) 这两个名词,在佛法上的含义并不是一样的。所谓“明白”意思是有时需要依靠数字的原理,有时依靠逻辑的原理去思考推算,或者有时依据哲理的方式,随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推论引证。至于“看清”(洞察) 的含义则较为深入,那就是我们亲身而且深刻体验过的事物,或以那关联、牵涉到我们的事物来薰陶心识。由于运用这审察观照而使内心真正产生厌倦状态,真正地感到不愿再沉溺于那事物,而不是利用道理来解释。因此,依据佛教法则的真正慧学,就不是像现代学术界中,依道理所获得的知识。事实上,它们是两回事,佛教的“慧”必须是真正出自内心的“看清真相”,或体证某种事情。这“已经体验过事物”的定义是我们常爱用的 Experience,这是真正的以内心的感受去体验事物,它坚定不移地埋藏在心头,难以忘怀。因此在思考“慧”这个问题时,应随着这“学”的要点,运用我们自己的各种亲身体体验向内反照,以所体验的各种事物来做为亲身观照对象,或最少也得利用那有份量的事物,足够使我们的心真正在无常、苦、无我的事物中有所感触、惊愕,而生起厌离,不要了!如果依据任何理论或方式来推理、研究那无常、苦、无我的状态,无论如何,也只不过停留在那“明白”的阶段,是没有办法对这个世界或所有事物产生苦受,进而厌离!希望各位能了解:内心对自己曾经迷爱着的事物,所产生的不想要的厌离的状态,即是那所谓的“看清”的真实面目。依据法则,早已经有着很清楚的记载,如此宣说:如果已真正地“看清”,就必须是厌倦离欲,不可能只停留在那“看清”的阶段里。世界上任何的一种“行”-因缘和合法,如果我们对它的“明白”是契合“看清”的话,则厌倦离欲感,将瞬即生起,这“看清”和“厌倦离欲”就不必分开来说,因为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旦有感受到厌倦离欲的成果,我们才称为“看清”了,这一刻的智慧也可称为“依据真理”而又完善地明了和认识那事物。
由于这原因,那些依据佛法而在智慧方面修持的人,就不必太过注重道理,不像现代各式各样的学术界。我们应注意最近曾经拥有的、曾经做过的、或曾经体验过的内心感受。若以道理来对照,则利用最近所体验的事物为理由而作对照,不是用数学方面的推论,或其他种类的理由。这种因“看清”而形成的智慧将会立刻在内心出现,且能对事物有正确的判断和结论,而不是收藏和累积知识,却不拿来应用,直到收藏久了,对本身所持的理由概念已模糊不清,甚至忘记。若仍持有或多或少旧有的理由,它依然是无常、苦、无我,因为理由本身也是在不断地流转变化,一旦道理发生变化,那个人的知识、明白,也随即无止境变动。因此,我们就不能只依靠这“明白”来脱离苦,要脱离苦就必须要用“看清”这智慧。如此,才有真实的法来审察观照和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感受,这就是所谓的“慧”。当我们有了这种状态的智慧,就能真正依据真理去明了万物,以上总称为慧学。
● “戒”─使心安住在清净中,是修“定”的基础
总而言之,共有三学:“戒学”意为使我们的德行有良好的训练与发展,包括关系密切的社会、家庭和无情众生。“定学”是心的训练和培育,使我们能够主宰心,要心清净、寂静、安乐、有力都可以。而且能随时准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