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存在主义现象学疗法 >

第1章

存在主义现象学疗法-第1章

小说: 存在主义现象学疗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存在主义现象学疗法
             
            醒悟心理操作疗法研究会  李兵



             
            心理疗法实践中最后一种方法或许是最现代的,即它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种越来越流书的哲学。现在是一个“放任的时代”(Aze of 
            Permissiveness),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做自己的事”据说都是正当的。这种理论有某种存在主义基础,虽然并不是所有存在主义者都赞同这种观点。存在主义信念中有一条更普通的原理是:人类对其生活中发生的东西总是起主要作用。从这一点看,存在主义与阿德勒的观点是并行不悖的。但是,比个体心理学家更为尤甚的是,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一切行为决定的现时性。这种现时性以现象经验为基础,人则总是通过这种经验“取得”生活并赋予生活以康德模型意义上的含义。
            存在主义心理学对精神分析持批判态度,认为它过分注重人的童年;它也否定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因为后者把过去置于未来之上以作为行为的首要决定因素。作为一个人生活中“变化”之流的“现在”对行为的决定是最重要的。那些偏爱存在主义主题的历史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如克尔凯郭尔。尼采、布伦塔诺、伯格森和胡塞尔等,也同样喜欢把人看成生活在个人现象经验之中,以独一无二的方式把意义主观地加于现实之上,而不单是感性现实输入的工具,胡塞尔甚至试图找出一种现象研究的方法与较为客观的科学方法相匹敌,但他的努力并没有真正取得成功。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精神上生活在一个主观规定的、但却是我们的个人现实的现象王国里,那么,我们就要为自己的生活承担个人责任,抓住每一个机会来丰富我们的经验。克尔凯郭尔曾从精神上要求我们对上帝作出承诺时要有生动活泼的个人意义[象征」,而不要让有组织宗教的空洞仪式耗尽我们的精神资源。尼采则直接了当地要求我们每天“跃”入生活中。正是这种自决精神被“二战”以来的群众运动所普及推广,如垮了的一代、嬉皮土现象等,现在又渗透到现代精神之中。
            在心理疗法中,存在主义理论最早和最坚定的卫道士之一是罗杰斯。他把自己的方法称作顾客中心疗法。在疗法的名称中用上“顾客”一词是很重要的,因为罗杰斯认为,如果我们把治疗过程的共同参与者称为“病员”,他们就会像病人一样被动而耐心地等待施治,而不是生动地采取行动。他甚至不喜欢使用“治疗医生”一词,而喜欢把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按其辅助关系称为促进者。在顾客中心疗法中受到促进的是顾客的一致性,即一个人独有的感觉与他在生活中理智上的信仰、价值和希冀目标的连贯性。很多人长大以后表现出来的是父母、师长和朋友的价值,尽管他们自己没有认真考虑和肯定过这些选择。他们的自我概念是如此薄弱,以致他们在自己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上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觉。这样,他们就不一致了。他们的现象领域不断受到压迫和扭曲,与他们的真实感觉完全失去连贯性,就像一个胡乱拼凑起来的字谜游戏,各条线索被牵强地凑合成一个不知所云的总体。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尽管很喜欢学习历史,却选修了一门医学预科课程。这反映了他的父母的价值观,因为他的父母总是梦想他有朝一日能成为医生。无论他是否能如父母之愿取得成功,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个人在生活中身不由己。随着这种不一致的因素增加,这个人也就变得越来越失调了。
            为了矫治这些畸形的现象性存在,罗杰斯与他的顾客建立了一种完全放任的关系。他绝不要求顾客干些什么,但对每位顾客本人却表现出一种无条件的、正面的尊重和认可。这并不是说罗杰斯赞成他的顾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顾客把自己对经验的每一种想法(更重要的是每一种情绪)都表露出来,以便进行公开的检查。罗杰斯这样做时不作任何指导,只是抓住治疗期间的每一个机会让顾客主动领头,鼓励他承担起变化的责任。在顾客说了些什么后,罗杰斯常常一边对顾客的话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边含糊地说几声“嗯嗯”以作回答,就像向顾客表示“明白了,说下去”一样。批评这种疗法的人各色各样,有的称之为无所作为疗法。而罗杰斯则认为自己含糊地说出的“强化物”暗中操纵着顾客的行为。
            可是,如果一位操作条件作用论者在顾客的一些话之后说“嗯,嗯”,别的时候则保持沉默并试图以此法使顾客在心理治疗期间所说的东西定型,他是无法取得取得的结果的。现在我们体会到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是:在治疗过程中,顾客不是在那里猜测实验者的游戏计划,而是在表达个人的心情和疑难。而且,如上所述,缠结在他的问题中的各种价值是根本无法加以机械地塑造的。正如罗杰斯在很多经验实验中显示的,当促进者为顾客创造出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使顾客能说他想说的任何东西,能表露他想表露的任何感觉时,改变就最有把握发生。这样把所有东西表露出来以后,他就可以把自己现象方面的宇谜游戏线索重新整理,更有一致性地将它们拼排起来。这样他就取得了协调,就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成了一个感觉深沉的人,就不再会害怕成为他自己所感觉到的人了。用表目的的术语说,他已经重新构想了自己的生活断言,自此以后,他的行为就为着他本人认为正确的现象发出。他承认自己的存在,也承认别人的存在。
            存在心理疗法被称为存在分析法(Daseinsanalysis)。它来自德语词dasein,意为“存在”,或指现象经历中的即时性。弗洛伊德和容格的朋友宾斯方格是这一方法的创立人之一。他坚持认为,人类存在意识的形成时期甚至比阿德勒所认为的还要早;但是,人类所运用的不是有全局意义的生活计划,而是称为世事构想(world 
            desisns)的公认假设。阿德勒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就有意地选定了一个生活计划,而宾斯方格则说儿童实际上从第一次觉知到经验时起就已产生了有关世界的断言没想。这并不是说带来神经机能障碍的是早期生活本身。当人们的现象界(dasein)过分狭窄或其根据过于刻板时,他们就会陷入神经机能障碍之中。然而这可以在生活中任何时候发生。宾斯万格觉得,精神分析学家过于热衷于这种情况,即:有关生活的这些断言假设在人生的最早年月就表现出来了。
            例如,一个人可以认为世间事物都是正确和错误、干净和肮脏、可爱和丑陋等“非此即彼”的堆积,并把这种假设作为构想。人们不必给孩子灌输这种观念,也不必塑造他对经验具有这种假想。他当初甚至没有词语表达这种一分为二的假设,可他最终还是学会了对一切事物作这种僵化的辩证对立划分。这种人在他的世事构想给他造成障碍之前可能会在生活中度过很多年,或者在孩提时代就会出现障碍。具有这种设想的孩子的行为可能会坏透了,因为他无法成为一个完人。他的存在规定得如此狭窄,以致他必须走这个极端或那个极端。具有这种世界观的成年人可能在某个时候形成对细菌产生一种顽固而无法摆脱的恐惧。在此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一个人的年龄,而是他的生活断言。新的生活断言就会产生,这个人就肯定会行使他的自由意志对他本人作出更健康的调整。
             
             

      版权所有©;2005 衡水市醒悟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0…2005 XINGWU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