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外科伤科汇纂 >

第5章

外科伤科汇纂-第5章

小说: 外科伤科汇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推陈致新,其功甚大。又《千金方》饮人尿治金疮出血,杖疮肿毒,火烧闷绝等症。又刺 
在肉中,人咬手指,金疮中风,蛇犬咬伤,蜂虿螫伤,浸洗得解,乃伤科中之仙药也。周赧 
王四十五年,秦相范雎在魏时,触杵魏齐,令狱卒自辰至未扑打,遍体皆伤,齿折胁断,身 
无完肤,气绝不动,尸卷苇薄之中。魏齐复令宾客便溺其上,勿容为清净之鬼。至晚,范雎 
死而复苏,竟相秦国。又明季一官,贪墨诬害平人,解缓时,被受害人之子夺路报复父仇, 
攒殴已毙,又恨其贪污,灌之以尿,后竟不死。观此两节,人尿实为久传效验之方,今多因 
秽恶而忽之,惜哉!但人命至重,生死在于呼吸之间,有此极便极贱、极效验之药,何不乘 
其昏绝不知而灌之;如灌之不入,急令人溺其头面,使其入于七窍,未有不苏者也。 
《急救方》小注云∶凡跌打缢溺至死,而心头热者,急用活鸡冠血,滴入喉鼻之内,男 
右,男用公鸡,女用母鸡,刻下即苏。又跌打气绝,用仙人柴(即九里香叶)捣自然汁一杯, 
灌下即苏。但心口有微热,能受此药,无有不活,名曰救名丹。 
x眩晕x 
耀山云∶血虚则阴虚,阴虚则发热而渴,腹胀呕吐必兼中气太虚,故用补治如此。若仆 
时晕倒在地,此气逆血晕也。按《急救方》补注∶用血管鹅毛 存性一钱,老酒调服即醒。 
又有真元不足,不能摄气归元而晕者,仍用补剂可也。如失血过多而晕者,用芎归汤亦可。 
x烦躁x 
东垣云∶发热恶寒,大渴不止,其脉大而无力,非白虎汤症,此血虚发躁也,宜用当归 
汤治。裴先生云∶肌热烦躁,目赤面红,其脉洪大而虚,此血虚也,若误服白虎汤,轻则危 
x发喘x 
耀山云∶发喘之因,果多在肺,然按《内经》曰∶有所堕恐,喘出于肝,度水跌仆,喘 
出于肾与骨。是当分别论治。 
x作呕x 
耀山云∶按薛氏以药伤胃而呕者,脉必微细而迟,乃凉药克伐而呕也,急用六君子汤加 
芍、附子。又有胃火作呕者,症必口渴唇褐,系素有积热,复饮辛热药,则火必更盛矣,以 
清胃散加山栀、黄芩、甘草治之顿止。如溃后作呕,仍按出血过多方法调治。若投药稍错,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x口渴x 
东垣云∶发热恶寒,大渴不止,其脉大而无力者,非白虎汤症,此血虚发躁而渴也,宜 
用当归补血汤。 
x不食x 
钟峻云∶江西一盗,肋断呻吟不食,用生精猪肉四两,糯米饭一碗,白糖四两拌食,越 
愈,骨亦完好,想亦秘方也。愚按血闭嗜卧不食,虚者用巴戟汤,即四物加巴戟、大黄,补 
而行之;实者承气、抵当攻之,如气滞不食,必须枳、术、香、砂以开之。 
x秘结x 
耀山云∶按《正体类要》若胸腹胀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者,瘀血停滞也,用当归导 
通之。肚腹作痛,大便不通,按之痛甚者,瘀血在内也,用加味承气汤下之。凡腹停瘀血, 
用大黄等药,其血不下,反加胸膈胀痛,喘促短气,用肉桂、木香末各二钱,热酒调服,即 
下恶血。此因寒药凝滞不行,得辛温而血自行耳,专用苦寒诸剂者察之! 
《可法良规》云∶凡伤损之症,小便不利,若因出血,或平素阴虚火燥,而渗泄之令不 
,宜滋膀胱之阴。若因疼痛,或平素肺经气虚,不能生化肾水,而小便短小者,当补脾肺之 
气,滋其化源,则小便自生。若误用分利之剂,复损其阴,祸在反掌。经云∶气化则小便出 
焉。又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亦有汗出不止而小便短小者,汗止便自利, 
尤忌分利渗泄之剂。 
x瘀滞x 
《可法良规》云∶凡伤损之症,若棍仆重者,患处虽不破,其肉则死矣。盖内肉糜烂, 
血相和,如皮囊盛糊然。其轻者,瘀血必深蓄于内,急宜砭刺,即投大补之剂。否则大热烦 
躁,头目胀痛,牙关紧急,殊类破伤风症,此瘀秽内作而然也,急刺之,诸症悉退。 
又云∶若不砭刺发泄,为患匪轻,是不知伤重而内有瘀秽者也,须急去之,即服补益之 
以固根本,庶保无虞。古人谓瘀秽恶于野狼虎,毒于蛇虿,去之稍缓,则戕性命,非虚言也, 
医者三复之! 
耀山云∶按《薛氏医案》伤损肿痛不消,有瘀血在内,急宜砭之;否则瘥后数年,但遇 
天阴,仍作痛也,血属阴,从其类也。 
x血虚x 
《可法良规》云∶凡伤损筋糜肉烂,脓血大泻,阳亦随阴而走,元气丧败,理势必然, 
气血不虚者鲜矣。智者审之! 
又云∶凡伤损之症,遍身作痒,或搔破如疮疥,此血不营于肌腠,当作血虚治之;不应 
补其气。亦有愈后身起白屑,落而又起,或有如布帛一层,隔于肌肤,乃气血俱虚,不能营 
于腠理,宜大补气血为主;若作风邪治之,误矣。 
又云∶凡伤损之症,肢体麻木,若口眼如常,腰背如故,而肢体麻木者,气虚也。盖血 
气虚,故血虚之人,肢体多麻木,此是阴虚火动而变症,实非风也,当用升阳滋阴之剂;若 
作风治,凶在反掌。 
又云∶凡伤损之症,贵乎大补气血,则腐肉易于溃烂,疮口易于生肌。每见治者,不知 
亏损,往往多用十宣散,又以方内参、 、芎、归为补益之剂,嫌其中满,多用不过钱许; 
以浓朴、防己为清毒之药,因其行散,动辄倍加。此何益于气血,而欲责其速溃、速敛、速 
生肌乎。无怪其烦躁作渴,饮食益少,因之不起者众矣。 
又云∶凡伤损之症,不可轻服乌附等味,盖其性味辛热,恐助火以益其患。其平素有失血 
虚之人,虽在冬令,决不宜用,缘滞血得火而益伤,阴血得火而益耗,运血得火而妄行,患 
肉得火而益坏。若人平素虚寒,或因病而阳气脱陷者,则用之不在此例。 
x作痛x 
《正体类要》曰∶肌肉间作痛者,营卫之气滞也,用复元通气散。筋骨作痛者,肝肾之 
也,用六味地黄丸。内伤下血作痛者,脾胃之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外伤出血作痛者, 
脾肺之气虚也,用八珍汤。大凡下血不止,脾胃之气脱也,吐泻不食,脾胃之气败也,苟预 
为调补脾胃,则无此患矣。 
又云∶伤处作痛,若痛至四、五日不减,或一、二日方痛,欲作脓也,用托里散。若以 
指按不复起者,脓已成也,刺去脓,痛自止也。 
《可法良规》云∶凡伤损之症,多有患处作痛。若出血过多而痛者,血虚火盛也,宜甘 
降虚火,甘温以养脾气。若汗出多而痛者,肝木火盛也,宜辛凉以清肝火;甘寒以生肝血。 
若筋骨伤而作痛者,正而治之。肌肉伤而作痛者,调而补之。气血逆而作痛者,顺而补之。气血虚 
而作痛者,温而补之。热而痛者清之,寒而痛者温之 
,用补脾之剂。作脓而痛者托之,脓 而痛者开 
x筋挛x 
《可法良规》曰∶凡伤损之症,脓血大溃,血出太多,兼之恶寒发热, 痛口干,肝血 
自然 
。宜圣愈汤加柴胡、木瓜、山栀、麦冬、五味子治之;如作风证治,筋愈燥而血愈涸,挛岂能伸乎。 
耀山云∶人生两肘、两腋、两髀、两 ,谓之八虚。《内经》云∶凡此八虚者,皆机关 
,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经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 
故病挛也。倘有一处脱臼出 ,筋骨两伤,岂无恶血邪气乘虚而入耶。必须察其脏腑,利其 
节,调其气血,毋谓仅治其外,而忽其内也。又云∶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考肺脉自胸 
行肘之侠白等穴,心脉自腋行肘之少海等穴。又云∶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考肝脉布胁肋 
,行腋下期门等穴。又云∶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髀者,髀枢也,考脾脉上循阴股,结于 
髀。又云∶肾有邪,其气留于两 。 者,膝后曲处也,考肾脉上 ,出 内廉。此皆患生 
于里而达于表,如外伤既成,五内皆连,知此八虚者,用药有所指归矣。陈藏器曰∶虚而劳 
者,其弊万端,宜应随病增减。如肺气不足,加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心气不足,加上 
党参、茯神、菖蒲;肝气不足,加天麻、川芎;脾气不足,加白术、白芍、益智;肾气不足 
,加熟地黄、远志、牡丹皮。此又不可不知也。 
按舒筋法,治破伤后,筋挛缩不能伸者,用大竹管长尺余,两头各钻一窍,系以绳,挂 
间,一坐即举足衮挫之,勿计工程,久当有效。《医说》载∶有人坠马折胫,筋挛缩不能行 
步,遇一道人,教以此法,数日便愈如常。又《经验全书》云∶有人四肢无故节脱,但有皮 
连,不能举动,名曰筋解,用黄柏酒浸一宿,焙为末,酒下三钱,多服方安。 
x骨痛x 
耀山云∶按《内经》曰∶久立伤骨。又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又按薛氏云∶骨痛之证, 
服和血定痛丸,日间用健脾胃生气血之药调理。若肿痛发热,切不可服流气等药,外用葱熨 
法,内服六君加黄 、柴胡、桔梗、续断、骨碎补之类,或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治之, 
气血和而热自退矣。《救急方》治浑身骨痛,用破草鞋烧灰,香油和,贴痛处即止。然外熨 
不若贴膏为当,虽骨痛至重,亦能缓之。 
x湿痰x 
《可法良规》云∶凡伤损之症,其患已愈而腿作痛,乃受患太重,脓血过多,疮虽愈而 
气血尚未充也,故湿热乘之,因虚而袭,以致作痛,非风证也,故用养血祛湿之剂以止痛。 
又云∶肾水足,则肝气充溢,经脉强健,虽有伤损,气血不亏,而溃敛以时,气路不至于上 
逆,痰涎何由而上壅。使肾气一虚,水不能生木,则肝气奔腾,逆而不下,痰气亦随之以升 
,非风痰也,乃水泛为痰也,宜六味地黄丸,或六味地黄汤加清肝之剂。 
耀山云∶此症作痛,分湿痰、湿热、痰火、痰气四症,总之痰因湿化,湿居其多,惟下 
部湿先受之,故多用下部药也。 
x头痛x 
《可法良规》云∶若头目所伤作脓, 赤作痛,脓出痛亦自止。其或头痛而时作时止者 
血虚而痛也,非伤也。若头痛而兼眩者,火也,痰也,气虚也,木旺也,不可作寒治也。 
《医学入门》云∶血虚头痛,自鱼尾上攻而为痛,宜当归补血汤、加味四物汤。眉尖后 
、近发际,曰鱼尾。若气血俱虚头痛,宜用加味调中益气汤或安神汤皆效。 
李东垣云∶痰厥头痛,每发时两颊青黄,眩晕目不欲开,懒于言语,身体沉重,兀兀欲 
吐,此厥阴太阴合病也,宜服局方玉壶丸及半夏白术天麻汤。 
x胸痛x 
《丹溪心法》云∶心痛脉涩者,有死血也。又云∶作时饮汤水下作痛者有死血,桃仁承 
下之。又云∶如平日喜饮热物,以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桃仁承气汤下之,轻者韭汁、桔梗 
耀山云∶按丹溪所论,乃瘀血在胃脘而作痛也。伤损之症,偶有血留胃脘,故引此以备 
参考。然手按仍痛,总以脉涩为据耳。 
《医林集要》∶治血气心痛,用没药末二钱,水一盏,酒一盏煎服。 
《斗门方》∶治血气攻心不可忍者。用蓼根洗锉,浸酒饮。 
x胁痛x 
《丹溪心法》云∶恶血停留于肝,居于胁下而痛,按之则痛益甚。 
《可法良规》云∶盖打扑坠堕恶血,宜砭不宜留。况十二经络之血,生于心,藏于肝, 
脾。小腹与胁皆肝经部位,恶血蓄而不行,必生胀满,疼痛自汗。法当破血生血,清厥阴肝 
《医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