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34-心医集 >

第2章

534-心医集-第2章

小说: 534-心医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之,皆验。然终涉有为,不若无生子直捷了当,妙蕴无穷。问道盲者,然无生子之诀不涉语言,难陈纸笔, 
若夫袁葛郭陈诸公,其闭息导引诸法,或旧本所有,或口相授受,予得而编辑之,俾好道者开卷有得,是亦囊 
中妙药延年却病,多服为佳者也。 

静功静功妙药九种
闭息
属性:先将凡虑涤却,择净室静坐,闭目,鸣天鼓三十有六以集神,咽液三十有六以聚气,而阴户可以阴合,使 
众邪不得下居。闭气自一至十,默数九九而止。非闭噎其气也,乃神定气和,绝思忘虑,使鼻之息若有若无。 
诊其脉六动为一息,九九者八十一息,总四百八十六动脉也。常存赤气,自其口出,状如火轮,周其室中,定 
则内想安寝,自然疾病除而阴邪远矣。 
初闭息,经十息至五十息,至百息。气不在上,亦不在下,如游浑沌,不能破散,凡一日一夜,一万三千 
五百息。《太微升玄经》云∶气绝曰死,气闭曰仙,魄留守身,魂游上天。先吹退场门中浊气七口,以手指捏目 
大小 ,按鼻左右,旋耳摩面,乃以舌抵上 ,撩口中内外津液三十六转,满口咽之,如此三止。漱咽灵液, 
灌溉五脏,面乃生光。 
《黄庭篇》曰∶元气者出于下丹田,流注于身,凡昼之午则阳极而阴生,故会合于泥丸,阴阳相推,循环无穷。夫 
能服气固精,得其节符,则灵气凝变。如紫烟白云。充于三田,升为云,降为雨,以之溉灌五脏。而植根者也 
。上纳津液,下勿泄其气,气液充满,如深井之出涌泉,自然洞流无穷,通于鼻门,而入于口,滋于身,如是 
则黄铅紫汞生矣。根据时采而炼之,入于丹田,贯诸百节,自然出暗室而照真阳之门,故曰回紫抱黄,入丹田者 
,此之谓也。 
五气各属一脏,余一气属三焦穴。气者,嘘、呵、 、吹、呼、嘻。嘘属肝,肝主目;呵属心,心主舌; 
属肺,肺主鼻;吹属肾,肾主耳,呼属脾,脾主中宫;嘻属三焦。各脏俱有浊气,人夜睡醒时,口中浊气熏 
蒸,自不闻耳。口则吐之,鼻则纳之。吐之说,不过初吐浊气,尽即止,后皆津液清丹,全在闭口方能咽下, 
若一纳一吐,是随收随散也。 
闭气全要腹空,日间端坐申腰,如坐禅法,以鼻纳气照前。夜间须要睡醒,子时后,正卧侧卧无不妙。 
闭气之法,勤而行之。《火候篇》曰∶闭气二十有四,其数足矣。出则复闭,用赤龙右搅者七,左搅者九 
,漱者十有六、琢齿二,分三咽。先右次左次中。此阴爻也。闭气三十有六,其数足矣。出而复闭,用赤龙左 
搅者七,右搅者九,漱者三十有三,琢齿三,分三咽。先左次右次中,此阳爻也。凡闭气一百九十二,以火二 
八两 之,学人当明水火既济之法。夫火在心为性,水在肾为命,二者实相须以济焉。肾之水,非心之火养之 
则不能上升,心之火,非肾之水藏之则不能下降。夫能长养成就,上际下蟠,旁通曲引于三元九宫、五脏百节 
,斯可以保固而长存也。 
常人每卧时,垂足闭气,舌抵上 ,目视顶,提缩谷道,即咽津一口,共行九遍。热擦肾 穴,九九数 
。少年可御梦 
遗,老人可愈频溺。 

静功静功妙药九种
导引
属性:漱舌下泉咽之,名曰胎食。得道者生六翮于臂,长毛羽于腹,飞无阶之苍天,度无穷之世俗。 
习不唾法,有则含以咽之,使人精气常留,面目光彩。又曰∶津液者吾身之宝,宝聚则为富翁,宝散则为贫客。 
人身中夹脊与规中相对,用鼻息呼吸,呼者呼自己之元气,从中而出;吸者吸天地之正气,从外而入。吸 
要从气海上(肺之上)贯下丹田入命门(丹田脐下,命门脐中),与祖气(穴即下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相 
连,如磁吸铁,同类相亲也。非止救护命宝,抑能添油接命。故修长生者,必固其气,气固则身中元气不随呼 
而出,天地之正气恒随吸而入,久之则胎息定,鄞鄂成。行气在照玄膺(舌下有三窍,中玄膺,左金津,右玉 
液)一窍,以舌折而舐之,少顷则津液满口,微漱数遍,徐徐以意引下,至重楼(咽喉),渐达膻中(胸前)、 
中脘(心间)、神阙(规中),至下气海(谷道前),就从气海分开两路,至左右大腿,从膝至三里(穴在膝 
下),下脚背及大拇指,转涌泉(在脚底心),由脚跟脚弯循大腿而上,至尾闾(谷道后),合为一处,过肾 
堂、夹脊、陶道、大椎、天柱,分送两肩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手掌,一齐旋回,过手腕,由腋至胸旁,历 
腮后,从脑灌顶,复下明堂(脑前眉上),上 ,以舌迎之,至玄膺而止,此为一转。稍停,又照前行动,则 
壅滞疏通,贯穿诸经,通达诸窍,是玉液炼形也。然行气须用眼者,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 
至焉。其用液者,液中有 
气,液气相生,为金液之基,作润身之宝,穿关透节,无处不到。况玄膺乃津液之海,生化之源,灌溉一身, 
皆本于此。以此法行之,无有舛错。坐毕,当于头面散火,理五脏之气。散火先搓两手热,摩面三十六;次须 
周匝,随摩顶门三十六;次摩脑后二十四;次手掩两耳,击二十四次,次摩上元六合穴三九二十七次,此穴在 
两眼梢外陷处,此穴一名攒竹,用两食指按之;又两大指按耳珠旁听会穴,共三九二十七次;次以两手背摩两 
眼二十四次;又以两手中指掐近鼻眼角,转二十四次;随掐眼梢转二十四,又侧两手摩眼眶二十四,又搓两手 
第二指及中指热,夹两耳摩耳前二十四,后二十五,共四十九次,又搓两手中指热,摩鼻两旁三十次;随以手 
托天三次;即以右手摩左手,自肩及臂至指三十六次;左手亦如之,每指屈其节令有声;后搓两手热,摩肾堂 
八十一次,摩遍身三十六次,摩腿膝至足趾三十六次;又以右手摩左足心涌泉穴八十一次;左手摩右足心八十 
一次,然后以意归至丹田,脐下一寸三分际守之,静坐片时而起。坐用《抱中集》神诀法,将左足抵大中极, 
右足盘,两手掐子纹,左手按脐,右手按脐下,静坐凝神,先叩齿三十六通以集神,漱津满口,以意送下丹田 
,运河车正气于丹田中,溯尾闾,透双关,上肾堂,冲夹脊,上陶道,过天柱,至玉枕,住泥丸,少顷下至鹊 
桥,入喉至胸,过玄关至脐,穿后二肾中间玄牝而止。如此三十六通,或八十一通,愈善。功毕复叩齿三十六 
通,咽津液三口,使神不散。后坐床上,两足双并,以目视顶,舌抵上 ,握固,缩谷道,摇 为之,两足如 
气球状,气极即休。如有足痛,日行七八次,平时只转三十六次可也,此乃导引秘法。功毕,以左足下地,默 
祝曰干元亨利贞;右亦祝曰日月保长生。各三祝。 
葛真人曰∶灵龟俊鹄,千岁不食者,善息故也。舌之下有三穴焉,左曰金津,右曰玉液,中曰玄膺,皆涌 
生甘泉,以灌于气海。气海者,命门也,此生死之岸也。神气精,身之三宝也,保之之要有三焉。始以导引百 
骸,通流血脉以安其体;中以勤修百行,抱制魂魄以全万神;终以淘炼本元,飞行日月以复其真精。真精得一 
,可以仙矣。治身之要,在乎存想,闭目内视,而使神识气,气识神,于是气为神胎,神为气主,神气相合而 
自然,此真想也。日月既足,可以出入其壳矣。肺,主气者也,是为华盖,下通于命关,上贯乎神庐,气或不 
通,则鼻塞矣。于是存其白元,静调六气( 嘘呵吹呼嘻),可以革壅滞者矣。白元者,肺之真气也。治身莫 
先乎行气,气活则血荣,血荣则精实,精实则神灵,而四海内丰矣。四海者,气血精髓也,其要在乎戒五伤焉 
。咸多心伤,苦多肺伤,酸多脾伤,辛多肝伤,甘多肾伤。不特此也,久视血伤,久卧气伤,久立骨伤,久坐 
肉伤,久行筋伤,知此者血气调理,上穷七返,下究九还,炼真元,服金液,于是血成乳,气成云,骨成金, 
髓凝霜矣。肝,藏魂者也。忍怒可以制阴,抑喜可以养阳。一阳起于子,而至于 
巳,则六阳极矣;常人之真气,遇极则飞散,达生之士观其极,则内生一阴;自午 
至亥,则六阴极矣,内生一阳。阴阳相推,生生不已,故得神全精复,与天地相久 
。此何道乎?用七日来复之候,以摄魂还魄、炼丹结胎者也。肾堂者,玄关 
也。心肾合为一脉,其白如线,其联如环,中广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是为 
九天真一灵和之妙气,至精活命之深根者也。常能存固,则二部之海水,应刻定 
候,其潮自生,至于生门矣。生门者,幽关之户也,水之运也,及冬至则王气 
极,夫能实其肾则凝为白金,得乎离火,则为还丹矣。脾 
者,元气之根也,能消谷分气,其脉下贯于命门(脐下一寸三分),是为下丹田。命门者,性命之门,非独右 
肾已也。常温养脾火,使土气充盈,则体强而本固矣。胆者,六府之精也,主诸气为外,应乎目瞳鼻柱,炼三 
元之气既久,则五脏之灵光夜烛矣。鼻之气出清入玄者也,夫存想发火,运载 
河车,不离乎呼吸而已。于是炼其津液,而入于玄宫,肾之铅汞飞出于上道,乃上下关键而 
不泄,圣胎斯成矣。舌之吐缩,漱津咽液,当如江河之注五内,源源不绝可也。善治生 
者,先治其心,将躁则安之,将邪则止之,将求则舍而抑之,将浊则清而澄之。行止于是 
,造次于是,久之则物冥于外,神鉴于中,不求静而愈静,于是动寂俱忘,天真自适 
矣。语曰∶子欲不死,肠中无滓;子欲长生,肠中当清。故宜食太和之精气焉。夫欲实其 
腹,先虚其心。心主静者也,气主动者也。通乎道者,翱翔海宇之外而心常宁焉,休息毫 
厘之间而气常运焉。静然后能契至虚,虚极则莹,天地之大,莫能逃乎方寸矣。 
《精景按摩经》曰∶卧起平气正坐,先叉左右手度以掩其颈后,因仰面视上而举其颈,使颈与左右手争,为之三四 
止,使人精和血通,风气不入。已复屈动其身体,伸手四极,反张侧掣,宣摇百关,为之各三焉。已乃咽液二十过,以 
导内液。常行之则体不垢,邪气不干矣。 
《太素丹经》曰∶一面之上,常以左右手摩拭之,使热,高下随形,皆使极匝,使皱斑不生,光泽如少女,所谓山 
泽通气者也。耳目者,寻真之梯级,总灵之门户也。以手按眉后之穴三九过,是上元六合之府也。以手心及指摩其目颧 
上,以手旋两耳,行三十过,其摩数数然无时也。既已,则以手逆乘额上三九过,从眉中而复上,行入发际,咽液无数, 
常行之,目清明矣。目之下、颧之上是决明之津也。以手旋其耳,采明HT 膜之道也。夫人之老,鲜不始于耳目者也。 
以手乘其额,而内存赤子,则日月双明,上元喜矣。于是三九之数,是为手朝三元,固脑坚发者也。首之四面,以左右 
手乘之,顺发就结令多,则首血流散,风湿不凝矣。以手按目二九过,是为检目神;耳数按抑则聪彻,名曰管治城廓, 
名书皇籍,鼻数按其左右则气平,名曰灌溉中岳,名书帝 。目欲瞑而内视,以见其五脏则肠胃明彻。 
杜广平授玄白之道于介先生,尝旦旦坐卧,任意存于泥丸,其中有黑气焉,次存于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