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34-心医集 >

第1章

534-心医集-第1章

小说: 534-心医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心医集
作者:祝登元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属性:杪春闻茹穹祝君游于潇水钤山之间,予时病甚,急欲拿舟溯洄相访,逡巡未能也。无何,观察田公投予书 
二帙,急读之而颇悉祝君之提醒静功、心医纪验。作而叹曰∶斯其为寿身寿世之要道,是谓仁者以天地万物为 
一体,岂为方术家呼吸吐纳之 说乎!祝君夏日过章门,予邂逅适愿,获览其所惠诸集,益为向慕。予闻万物 
耗于动而生于静,静者神明之舍,群生芸芸,于此待命,而斟酌不竭者也,惟静能养。孟子云∶苟得其养,无 
物不长。是岂落见闻知解者。武侯志在经世,而曰非宁静无以致远。宋儒绍明圣贤之道统,亦只使人于静中看 
喜怒哀乐未发气象。夫世间声色货利,人我是非,一息而攻取构诱者,百千万状,惟静以照之,如杲日当空, 
氛翳尽扫,是为蟠地际天,继往开来,莫大之功用,故曰静功,祝子之学,盖性命道德之指归,而非神仙方术 
之余唾也。若其医效等于见垣,刀圭立起痼疾,祝君实有一段济世利物之念, 如饥渴,亦犹自任天下之重者 
,引匹夫不被为己辜。吾固谓此仁者万物一体之学,非至诚不能与于斯。宜其守漳之日,痛悯沟瘠,家至而户 
诊,郡篆在前,药囊在后,即以此脱屣五马无悔也。夫天下大矣!负 抱痛者众矣!茹穹不能以一身为风马云 
车,故集方纪验,广布以拯世,而静功之玄妙与之俱传,以俟解人之自悟。 
大司马总制郎公为序以行,而不佞为数语殿其后。夫予 
所言,则犹是儒者主静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旨也。神仙有无何渺茫,茹穹所亲授于无生子李华卿者甚奇,而 
道缘药缘。其所作合,更深更广。异时得从匡庐、云水奉杖履以周旋,茹穹倾筐倒箧以开示愚蒙,当必有进于 
斯者,视予所言,真不啻管窥而蠡测矣。 
x顺治丙申之秋七月既望南州熊文举谨书x 

静功
静功妙药醒语
属性:诸病皆有药,独此心一动,诸患为招,虽百华佗扁鹊在旁,无处下药,识破此疾,一庸医能事也。 
昔陈烈苦质钝,静坐百日,顿开记性,遂一览无遗。夫未来之觉尚可使之有,岂已往之疾不能使之无?《 
坐忘篇》曰∶心者身之主,神之帅也。静则生慧,动则生昏,信然。 
老子云∶出息微微,入息绵绵,深根固蒂。此长生久视之道也,《内观经》曰∶气来入身谓之生,神去于 
形谓之死,通乎生死谓之道。夫能惜精宝神,有闻如不闻,有见如不见,静中讨出消息,则所以长生者也。 
动则顽,恶将归焉,如石然,雨滋露润,流而不存,故常硗瘠;静则虚,善将归焉,如谷然,雨滋露润, 
存而不流,故能为五谷田。 
考古神仙,多因疾病困苦中得之。盖人安乐必好动,好动必至淫欲,而腠理日疏,使有沉 不药之患,人 
疾病必好静,好静必思修养,而澡心求进,即为脱苦成仙之基。 
七情扰扰,隙开疾生,譬之蠹以木生而害木也。苟能默省己愆,心既清净,体亦安泰,虽罪业亦已消除 
,况微 宁不速灭? 
昔程子见人静坐,即叹其善学。朱子又欲以静坐,补国小收放心一段工夫。如种树,静则根深,而畅焉茂 
焉;动则蒂拨,而摧焉折焉。 
动者宁惟造作乖张,凡妄想、妄言、妄行尽是无穷孽障;静者不但神气安养,凡治民、治物、治国无非收 
拾本末。智大者盘桓以山峙,静之谓也,器小者蓬飞而萍浮,动之谓也。对青天而惧,闻雷霆而不惊;履平地 
而恐,涉风波而不疑。惟静有守,惟静有为。 
一切诸有,如梦如幻;一切烦恼,是魔是贼。曷想未生前为空尔,生时为孽尔,死后为灰尔、是则同于兽 
、等于草尔。何计而留性根?老子曰∶生我者神也,死我者心也。故心以神为主,其身安静,其神居之;其身 
躁动,其神去之。是以外其身,存其神,静心守一,则神不出,身与道同,可以长生。 
少言不为人所穷,少行不为人所短,少智不为人所劳,少能不为人所役,人生何事不宜静? 
气静而清者,天之象;心静而宁者,地之象;性静而明者,日月之象;根静而萌者,万物之象。 
昔贤云∶人有一病,便有一治法。如病惊悸,习散忘以平之;忧郁,习欢喜以开之;风湿,习导引以驱之 
;流泄,习提咽以堤之;不足,俭塞以培之;有余,淡薄以伏之。因病发药,即迷起照,静功而已。 
灯非膏不燃,膏溢灯灭;谷非水不成,水淫谷朽。病者前食未化,又加餐焉,病益增。惟动骛乎多,其数必危;惟 
静守乎约,其身乃安。 
鸟逾薄食,翼飞益高,食多如鹅 肥躯,尔害将至。香美烁形,皓齿损精,静功自无兹病。 

静功
静功妙药八懿
属性:静功不生怒。世界两种人,善与恶而已。善人宜敬不宜怒。人恶犹身疾,身有疾,见者重加悲悯,人而恶 
,其疾尤甚,何必怒焉?怒,于气为戾,于德为凶。蜂缘怒螫物,物止于痛,而伤自身。 
静功不生傲。炭在炉,不蒙以灰,转瞬红且灭。方修德而不知处谦,是亦不终日之计也。故静功如贫益富 
,如贱益贵,如愚益智,刚蓄于巽,明养于晦,静中作用。戒人知,尤戒自知;贵能藏,尤贵能忘。 
静功不好诞。语云∶嗜异味者必得异病,挟怪性者必得怪症,习阴谋者必得阴祸,作奇态者必得奇穷。世 
间千能百巧都不济事,惟平平常常,绝无异于人,而人自勿及,斯免异端之害也。 
静功必寡欲。玄门家采战之说,此为大谬。肾为精之府,凡男女交媾必摇其肾,肾动则精血随之而流,外 
虽不泄,精已离宫,未能坚忍者,亦必有真精数点,随阳之萎而溢出,此即病根,是故寡欲为药之最妙者。 
静功必节劳。不独房室之事能损吾精,凡劳于视,精以视耗,劳于听,精以听耗;劳于思,精以思耗。夫 
惟物冥于外,神鉴于中,不求静而愈静,毁誉善恶不入于心,心静则虚,虚则道来属矣。 
静功必慎言。酒戒多入口,酒入舌出;言戒多退场门,言出祸入。人自嚣然议论,而吾静中观看人物,即不 
得已有言,亦天地间不可少之至理也。故惟静功,在寂能惺,在境不乱,可以处心,可以处世。 
静功必戒杀。形殊而性命同,凡物皆然。但人能操生杀之权,物遂听之,莫可谁何。其有声即是怨詈,不 
则以目相视,无限痛切。静中参透一体,活烹生割之事,闻声知苦,触眼心割,是其为众生之系命也,宜福且寿。 
静功必及物。见人饥寒,思拯之;见人疾病,思疗之。随力为人方便,力有不及常劝人为方便。其入手时 
,天地万物同在腔子里,政恐一陴之瑕,万坚无益;一恶之形,万善有缺。既云妙药,必将天下人共尝此味也。 

静功
静功妙药前珍
属性:是集考古名论,出以心裁。如七返九还、飞升蝉脱之说,削去以杜疑玄;如清心寡欲、养修得道之章,奉 
之有同珍宝。或得诸旧编,或得诸记闻,勿谓陈筌,是真妙药。 
朱子《调息铭》云∶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 
蛰,其蜇无朕。调息者须似之,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调之 
不废,真气滋生。药物之老嫩浮沉、火候之文武进退,胥在此中。 
静功随乎四时。春食朝霞者,日始出赤气也;夏食三阳者,南方日中气也;秋食瀹汉者,日没后赤黄气也;冬食沆 
瀣者,北方夜半气也。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得此道也,可以却病;勤而行 
之,可以辟谷。 
静功之法,垂帘塞充,心顿于息,随息而入,随息而出,凝住念头不在上下,不在左右中间,良久喘息渐 
微,绵绵归元,自然虚豁之地。倘如念起,再顿再凝,念止而胎息自应。 
《阴符》云∶人有三要,曰耳目口。耳目者神之牖,口者气液之门。若夫六识皆空,湛然虚寂,遗形忘物 
,慧照通神者,至静也。吐纳以导五脏,导引以开百关,持诵宝章以怡神,吸引二景以集明,炼金精以固形, 
餐玉英以保身者,至动也。是为动不离静,《太上》曰∶静者性也,动者气也。动静如一,内外和顺,非至人 
安能至于斯。 
形以食味,神以食气,若以时而食其气,则百体顺理。吾之身,有精光之神,形影之神,毛孔之神,各万 
有二千,五脏六腑三元九宫亦皆有神。惟吾不见其神则不知其能祸福,故不务敬畏。至于狠躁凶虐、贪淫阴险 
,是曰贼其神,妄言绮语,以为人不知不见,是曰昧其神。吾之神上通于天,贼神者犯天,昧神者欺天,犯天 
欺天所以取夭折者也。夫能守中抱一,以阳炼阴,则尸亡魂丧,而神明旺矣。神明既旺,则策辔八晨,飞舆五 
岳,升九玄,斩玉关,可与天地等年。 
《九皇丹经》曰∶昼咽灵液,夜服真气,久则气轮自运于三宫,如波涛之声,所以心合于气,气合于神, 
融而且和,泯泯澄湛,不逐于物,入于不动之境。故曰神能御气,则鼻不失息,如婴儿之在胎。是以胎息者, 
上至于气关(肺也),下至于气海(脐下一寸三分),非若口鼻之劳也。真人之息以踵,何也?气伏于下元, 
则其息长而邃矣。 
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生也;情欲出于胸臆,精散神或死也。 
精从下流,气从上散,水火各背,不得凝结,皆是此心使然。爱念不生,此精必不下流;忿念不生,此气 
必不上炎。一念不生万澄寂,则水火自然相见。 

静功
静功妙药九种
属性:予幼年习八股业,工夫只在夜间,披华振秀,屡试辄冠军。揣摩既久,觉八股无甚用处,究心医理、地理 
、诸传。自趋庭传授而外,游名山大川,访高人异士,读已见书,并读未见书,名师剖晰,秘诀始多。医理、 
地理确乎有验,着有《天文秘占》、《地理确义》。先师真本诸刊,久已行世。因欲步三大干龙,未及其一, 
而足疲矣。偶一日入高巅深林,十数里无人烟。日已暮,远望平坡,有小草篷,急往投之。见一老者,询其年 
不答,叩以薪火借炊,曰无有。心私异之,此必高人也。下拜求教,云与予有夙缘,授以坐功。至半夜,忽然 
骨节俱响,遍体快畅,如婴孩胎中,不可名状,此身在羲皇以上,竟不知有今世境。老者曰∶此开关也。数日 
登山劳倦、筋骨疼痛至此俱释,津液满口,腹不知饥,心又异之,此殆却病休粮秘诀也。后复访,则并草篷不 
复见矣。至丙子科,寓湖南净寺,见一道者在寺前静坐,视其概与予无异。请入寓,因语予以草篷即予师无生 
子也。予前所传,止有手诀心诀,此即吾儒正心诚意、心斋坐忘真旨,一切语言文本、见解造作皆无所着。道 
者始详语四戒、五进、六不传诸则。阅三日,而道者不知何往。嗟乎!其即向草篷者哉? 
予何缘之浅而觌面失也!嗣后与葛屺瞻先生、郭丹葵先生、冯茂远先生、九十四岁翁陈白也先生相参秘旨,诸 
公自以向者闭息、导引、十六字、八段锦,与夫三字、六字、十二字、七转九还及袁了凡先生禅印坐功,诸法 
行之,皆验。然终涉有为,不若无生子直捷了当,妙蕴无穷。问道盲者,然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