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本草述钩元-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香二两。生姜四两。以姜铺砂锅底。次铺连。上铺香。入新汲水三碗煮。焙研。醋调仓米
糊为丸。如常日服五次。变通丸。治赤白下痢日夜无度。及肠风下血。用川黄连去毛。吴萸
汤泡过。各二两。同炒香拣出。各为末。以粟米饭和丸。梧子大。水收。每服三十丸。赤痢。
甘草汤下黄连丸。白痢。姜汤下吴萸丸。赤白痢。各用十五丸。米汤下。姜黄散。用宣连一
两。生姜四两。同以文火炒至姜脆。各自拣出为末。水泄。用姜末。脾泄。用连末。每服二
钱。空心白汤下。甚者不过二服。亦治痢疾。蒜连丸。治脏毒下血。用独囊蒜煨捣。和黄连
末为丸。日日米汤服之。按黄连为痢疾要药。而香连之制。升以佐降。真有妙理。盖痢病概
本于肺气不行。木香能除肺中滞气。夫以寒理热。更调升降。而除其滞气。故此方永利也。
后之或用姜。或用茱。亦自有别。生姜由肺而胃。助苦寒以达气。而热乃行。似于气分居多。
吴萸由肝而脾。助苦燥以除湿。而热乃清。似于血分为多。以湿热固在血分也。至于伏暑用
酒煮。为干于心胞络。胞络主血也。久冷及脏毒下血。并用煨蒜和丸。为其辛热喜散。更能
通五脏而清血分之滞着也。
〔论〕 黄连本寒水至阴气味。而色象与告成之时。俱归中土。(其花黄。六月结黄实。
根亦黄。六七月根紧乃堪采。)盖寒水不假黄婆。则何以得交于火。此天然妙理。在物性亦
有然者也。(离中裕坎。丁壬有合也。肾脉支者注胸中。而脾与肝肾同上行。脾脉注于心中
。)先哲曰。心是天真神机开发之本。胃是谷气充大真气之标。标本相得。则膻中所留宗气。
(即督脉之注于胸中者)乃能流布四脏而不为病。(即真气与谷气并而充身之谓)然则胃中
谷气所以充大宗气。而脾脉之合肾肝以注心者。岂不为心之用欤。心之用病。是即病乎心也。
海藏云。黄连泻心。其实泻脾。丹溪谓黄连治病。在清心胃。皆非臆说。夫人身一水不胜二
火。而六淫七情之与正气戾者。即化为热。从六淫则由肺而胃。(肺阴不降入心。则清中之
浊不能入胃而生血。以还为心病)。从七情则由心而胃。此味主治。皆本于阳中之太阳。不
能合于寒水真阴以为病者。(阳中阴少。则气郁而化热。热郁久则化湿。惟黄连本寒水之化。
以为中土之用。其性味兼得乎燥金。故于郁热湿热之病。最为中的。)抑心之用病。莫先于
中土。而黄连治热之郁。郁而化湿者。亦莫先于中土。正对待以奏功也。能致寒水之化以归
中土。若风木本达寒水之化以上奉者。是以肝病即次及之。而又谓其能浓肠胃者。以燥性即
在苦寒中。而手足阳明皆燥金。同气相求故也。
缪氏云。凡病患血少气虚。脾胃薄弱。泄泻腹痛者。犯之危殆。服时大忌猪肉。惟实热
盛者宜服。若胃中停食受寒。及伤寒下早致痞。俱不可用。除肠红因湿热者固宜。若阴虚下
血。及损脾血下者。俱禁用。
〔修治〕入痢疾药。取真川连折之。中有孔。色如赤金者。去须切片。分开粗细。各置
姜汁透。用绵纸衬。先用山黄土炒干。研细。再炒至将红。以连片隔纸放土上。炒干。再拌
姜汁。切不可用水。纸焦易新者。如是九次为度。若赤痢。则用湿槐花拌炒。至于治本脏之
火。则生用。治肝胆实火。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虚火。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则酒炒。治
中焦火。姜汁炒。治下焦火。盐水炒。朴硝炒。治气分湿热之火。以吴萸汤浸炒。治血分块
中伏火。干漆水炒。诸法不独为之导引。盖辛热能制其苦寒。盐寒能制其燥性。用者详之。
卷七山草部
黄芩
内容:圆者名子芩。新根内实。其直者条芩。破者名宿芩。乃旧根。中空外黄内黝。即今片
芩。
气寒。味苦平。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入手太阴气分。并入手少阴少阳太阳阳明经。亦
入足少阳经。本经治诸热黄胆。肠 泻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凡诸疮痛不可
忍者。宜芩连苦寒之药。详上下。分身梢及引经药用之。)泻肺火。清上部。除天表风热。
皮肤间风热风湿。目中赤肿。利胸中气。消上膈痰热。及头痛。并火逆肺咳肺痿喉腥。并失
血证,瘀血壅盛。非此不除。上部积血。假之消散。(上行用酒炒)疗热毒骨蒸。(肺主气。
终始三焦。三焦以肾与膀胱为气之资始。故有热毒骨蒸之证治也。)寒热往来。除脾经诸湿。
胃中热。肠胃不利。小腹挟热 痛。利小肠。益膀胱寒水。愈五淋。及女子血闭淋露。下血
安胎。(能降上中二焦之火使之下行故也)产后养阴退阳。(诸本草)中空而烂者名腐阳。泻
肺受火邪气逆。消膈上痰热。及胃中湿热黄胆。中破而飘者名宿芩。泻肺利气。除时行风湿。
热邪在表。寒热往来。诸疮乳痈背发。疔肿火疡。用之排脓。一切上部湿热。痰热积血。假
此降散。细实直而坚者名条芩。泻大肠火。逐水消谷。止热泻。下痢脓血。腹痛后重。养阴
退阳。圆而坚者子芩。去膀胱热。利小肠。治五淋小腹绞痛。及女子血闭下血。(门)肺主
气。热伤气。故身体麻木。又五臭入肺为腥。黄芩之苦寒。能泻火补气而利肺。故治喉中辛
臭。(天益)骨蒸发热。肤如火燎。六脉浮洪。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此气分热也。宜泻肺。
用一味黄芩汤。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愈。(濒湖)片芩泻肺火。须用桑白皮佐
之。若肺虚者。多用则伤肺。必先以天冬保定肺气而后用之。(丹溪)得川芎调。平心血。
心平而热自退。血不妄行。得白术。为安胎圣药。俗以黄芩为寒而不敢用。不知胎孕宜清热
凉血。血不妄行。乃得养胎。(丹溪)下痢脓血。腹痛后重。身热久不能止者。与芍药甘草
同用之。(洁古)风热有痰。眉眶作痛。用酒浸黄芩同白芷天麻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
调下。同芍药炙草黄连升麻防风车前子。治湿热作泄。腹痛。同芍药黄连炙草升麻滑石。治
滞下腹痛。同芍药麦冬白术。能安胎清热。
〔论〕 罗天益云。肺主气。热伤气。黄芩能泻火益气而利肺。则其为肺经气分药无疑。
本经首言治诸热。是举其功之大概也。次即承以黄胆肠 泄痢。是就诸热之中。举其病于湿
热者而言也。又次承以逐水下血闭。则其功专于湿热明矣。第湿热与气分之热。是一是二欤。
曰。黄芩专主上焦之阳。阳中之阴药也。人生阴阳生化之机。在下焦阴中有阳而气生。在上
焦阳中有阴而气化。使阳不得阴以化。则热能化湿。是湿热之治。正气化之所以得行耳。惟
从阳实之初证而言。则为气分之热。从阳实阴虚以致气不能化之后证而言。则为湿热。虽治
稍有别。而其病于气者。无二义也。大抵肺热除。则肺阴下降入心。以和于孕坎之离。膻中
(心主之宫城)之气自降而入胃。以和胃阳而与脾阴表里。手太阳小肠。心之腑也。固与肺
同司上焦之气化者。即皆相因以及之。是黄芩治肺气分之热为专功。而大肠即次之。清心胃
之热则由肺而及。(未有肺热而心胃能清者)利小肠膀胱。又由心胃之治而及也。(未有心胃
留热而血能和。血不和而水道能清者。)能治心胃小肠。则并入血分而治血。盖肺阴下降于
心胃。即气之所以化血者。(心主血。而胃阳合于脾阴。鼓煽阴阳。即其使液化血者也。又
小肠为气化之腑。心胃因肺阴降而气中之血赖以资生。能生即能化。小肠之气化。即资之以
行。如所治上部瘀积。及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固皆气化之自应者。盖阳中阴化。而气化乃行。
气化行而水道乃畅。水与血是二是一。斯义固可参也。其又能疗失血诸证者。总因阴得育于
阳中耳。)又足三阴并至于肺。肺阴下降。即是还返其真阴之元。故能滋化原而补膀胱寒水
。但此味惟治三焦之实热。若三焦火郁而为病。则以升为治。不宜投苦寒降剂。即肺热属气
虚者。亦未可妄投。以气属阳。阳主升。若奉上者微而反降之。是虚其虚也。(是以老人慎
用)夫人身湿热之症。类居强半。芩与连虽俱治湿热。而黄芩治由热而化湿者。黄连则治由
湿而化热者。内经谓治病必求其本。是芩连两味未可滚同而施用也。至于芩之治湿热。又云
疗风湿者。以其味苦寒而色乃黄。本由胃至肺之用。且黄中有绿。实寓震坤相见妙理。合于
由胃至肺。而肝实达之。(后天之气。本于胃中谷气以至肺。而谷气能合于膻中宗气以至肺
者。乃属于肝。此正所谓元气。胃气。风升之气。合而为一者。)又虽苦多甘少。实则自苦
归甘。胃资于肝。举其苦寒者。上而效用于肺。以清其气分之热。是在中土中而有风木之用。
故谓其能除表热。又曰除风热。且曰除风湿也。试参小柴胡汤之除寒热。芩岂专属胆药者。
固为胆之至于胃以上达肺者。热郁而不清耳。肝胆清热之剂。须分气血。如栀子为血分药。
入厥阴肝。薛立斋每同丹皮用之。犹黄芩之入胆而并柴胡。其义正可相参尔。
缪氏云。能损胃气而伤脾阴。脾肺虚热者忌。凡中寒泄泻腹痛。法并禁用。
〔修治〕寻常生用。或水炒去寒性亦可。上行。酒浸切炒。下行。便浸炒。除肝胆火。
猪胆汁拌炒。更有用吴萸制芩者。欲其入肝散滞火也。
卷七山草部
秦艽
内容:产于秦中。根长尺余。粗细不等。土黄色而相交纠。故名。春秋采根。阴干用。右列
者不堪入药。令人发香港脚病也。气微温。味苦平兼辛。阴中微阳。可升可降。降多于升。入
手足阳明经。菖蒲为之使。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疗风无问久
新。通身挛急。除阳明风湿及热。手足不遂。口噤。养血荣筋。益胆气。泄热。除虚劳发热
骨蒸。酒疸黄胆。肠风泻血。(诸本草)入手足阳明兼入肝胆。故手足不遂。黄胆烦渴之病
须之。取其去阳明之湿热。阳明有湿则身体酸疼烦热。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所以圣惠方俱
用艽。(濒湖)胸中热结。宜前胡。经络热结。宜秦艽。(阆风)人身直者为经。横者为络。
络之下注者为孙。肌腠之邪多从孙入。次薄于络。复溜于经。渐传腑脏。秦艽罗纹错综如织。
象形。从治法也。(复)根有罗纹左旋者入药。盖天道左旋。而人生气从之。邪气伤人。逆
乎天道。以致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是以本经用治寒热邪气。或风寒湿痹。致骨
节水道反从地道右旋者。别录诸家。用治转胞口噤。目暗耳鸣。即九窍内闭也。痈疽黄胆。
传尸骨蒸。即肌肉外壅也。手足不遂。通身挛急。即卫气散解也。(之颐)奏艽为风药中润
剂。散药中补剂。故养血有功。而中风恒用之。同干葛黄连茵陈五味扁豆木香苜蓿。治酒疸。
同薏仁
附方 急劳烦热。身体酸疼。用秦艽柴胡各一两。甘草五钱。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
送下。小儿骨蒸潮热。减食瘦弱。用秦艽炙甘草各一两。每用一二钱。水煎服之。钱乙加薄
荷五钱。上二方俱用甘草。俾合之化血。而前有柴胡。后加薄荷。不离风木以行湿土之用。
相助为理也。黄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