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决定你未来15年的世界 下一轮全球趋势 >

第8章

决定你未来15年的世界 下一轮全球趋势-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型乡镇企业,开始对国有企业形成有效补充。10年不到,中国就把不计其数的农民转移到其他行业,而欧美国家花了两代人的时间才完成这个进程。到20世纪80年代末,乡镇企业已经成为中国GDP贡献最大、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经济成分。

苏联解体,中国实现了更大飞跃。20世纪90年代,中国彻底抛弃了阻碍苏联几代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识形态。中国领导人重拾列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质量与国家本身的经济能力成正比,国家比企业更重要,因此开始把给国有企业的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并要求企业上缴利润,以支持公共财政。这项改革雷厉风行,影响深远,结果就是,今天中国政府公共管理部门规模比任何欧洲国家都小,而仅比美国和日本大一些。中国共产党甚至悄然放弃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通过修改党章,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代表广大人民而不只是工人阶级的利益。当一些欧洲知识分子依然坚持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时,###已经发出信号:党已张开怀抱,迎接作为资本主义人力要素的新一代企业家,一道推进现代化进程。在俄罗斯,政府把国有企业卖给管理层,换取毫无价值的股份,把自然资源卖给少数寡头资本家,作为短期政府贷款。而中国政府对大多数国有企业依然紧抓不放,但是鼓励千千万万年轻人自己创业,一展身手。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早已今非昔比:明确宣示鼓励私营业主加入。

中国领导人推动一波又一波的快速改革,目标就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国内,他们放弃了限制农民自由迁徙到城市的户籍制度。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经济面向外贸、外资完全开放,中国新兴企业家因此得以与急切向中国转移资本和技术的外国公司创立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大量涌现,削弱了10年前在中国市场上冲锋陷阵的乡镇企业的地位。到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的市场处境急剧恶化,先是被外资企业压倒,后来又被内资企业超过。截至2005年,将近50 000家中国企业有了外资合作伙伴,合资企业的外商投资规模超过1 250亿美元,其中900亿集中在制造业。

第一章 全球大蓝图 人口变迁、全球化及地缘政治变化的汇聚效应(…

    西方国家经常批评中国,在其快速现代化进程中,一直没有真正实现任何形式的政治自由,而这正是中国现代化得以快速推进的奥秘所在。在多数欧洲国家,工会、农民及传统行业组织都极力坚持原有的管制政策,拼命维护已经极不适应全球化要求的现行体制。与此不同,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大规模的社会改革不会遭到任何形式的公开抵制。未来10~15年,中国模式将会接受真正考验。到目前为止,推动中国经济力量日益增强的改革还是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与19世纪前半叶的美国十分相似,由于幅员辽阔,革命性的改革进程在远离沿海的广大中国内陆地区依然有待推进。

未来10年左右,这些改革会离亿万中国家庭将会越来越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中国必须建立完善西方发达国家花了半个多世纪才完成的精密复杂的社会、金融制度。迄今为止,中国仍然没有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私营化的银行、保险及抵押贷款机构。在中国现行金融制度下,几个规模庞大的国有银行吸收亿万居民的小额储蓄,然后向国有企业发放贷款,这些企业一旦倒闭,数以千万亿计的银行呆账就不得不一笔勾销。就像制造业一样,中国的金融业也得实现现代化。除非爆发经济危机——比如石油价格涨到每桶150美元——否则,外资一定乐见这些大型国有银行破产倒闭。根据当前时间安排,到2010年,中国将会向支撑发达国家金融制度的西方及亚洲银行巨头开放市场。实际上,这一进程已经通过合资企业悄然启动,中国市场上很快就会出现本土银行及保险企业与外资银行及保险企业同台竞争的局面。金融业放开之后,中国真正面临的将是政治挑战:商业银行再也不愿向依然雇用大量工人的没落国企发放贷款。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情形与此类似。未来10年,中国将要兴建大量的公路、桥梁、光缆、机场、地铁、高速铁路及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超过欧美各国的总和。正如中国领导人满心希望的那样,西方公司一定会争取拿到大多数电信与交通运输领域的项目订单。截至2005年,在电信及交通运输领域,中国已经有将近600个工程项目吸引外商参与,外资投入达到60亿美元。以快速增长的财税收入为依托,中国也会投入上千万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兴建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

中国大兴土木,建设现代化公路、铁路、机场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仅出于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考虑,尽管这在发达国家是理所当然的,而在中国,还要考虑全国各地共同发展这个因素。沿海与内地之间巨大的发展差距已经显现无遗,不平衡现象有目共睹。如果这种差距持续扩大,就会带来严重社会问题,而中国迄今未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在中西部地区成百上千的小城镇,兴建现代化基础设施,展望繁荣发展的经济前景,成为中国政府平息当地民怨的主要途径。

未来10年,中国政府还要建立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提供养老、医疗保险及社会保险等保障。在急剧的社会变革浪潮中,有了基本的社会保障,那些随波漂流、茫然无助的平民百姓才会拥护、支持国家主导的改革进程。根据以往经验,用不了多长时间,中国就会寻求西方咨询服务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帮助,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就有4 500多个社会服务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项目在中国开展,外资投入超过80亿美元。此外,近10年来,中国还邀请了社会保障领域的大批西方官员到中国参观访问、传授经验。

第一章 全球大蓝图 人口变迁、全球化及地缘政治变化的汇聚效应(…

    对此,我有切身经历。1991年,我担任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获邀随同克林顿总统经济事务顾问委员会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女士和美联储副主席罗杰·弗格森(Roger Ferguson)先生访问北京。我们花了三天时间,在灰暗的政府大楼之间来回穿梭,讨论政府向退休及失业人员提供帮助的不同途径。在中国官方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冠冕堂皇的说法背后,一个接一个的政府官员,向我们提出了许许多多西方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公共财政方面的基本问题。不能工作或不想工作人员的退休金如何管理?经济不景气时,如何保证这些开支?地方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后来,###总理在中南海金碧辉煌的会客厅接见我们一行,这次访问随之达到高潮。会见时,首席贵宾耶伦博士与###总理坐在高处,我们依次就座,穿着丝绸制服的年轻姑娘不时添茶倒水,朱总理大谈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面临的艰巨任务。

完成这些艰巨任务,中国具有两个不可估量的优势。第一个就是一直在讨论的全球化优势,正在不断推进的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好处。英、德、法、美等国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化挑战时,因为国内没有成例可循,国外也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几乎个个都是束手无措,一切都得从头学起。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可谓生逢其时,因为影响深远的全球商务网络和精致有效的国际关系网络已经建立。今后15年,中国可以选择西方最好的跨国公司,参与国内现代化建设,并能从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本土企业可以为作为跨国公司的供应商而发展壮大,最终发展成为它们的竞争对手。

中国还有一个不可估量的优势。与大多数民主国家不同,不仅中国领导人矢志改革,而且改革也是几乎所有成败攸关的全体中国人的共识。这比其他国家经常因为反对党和利益集团横加阻挠而难以推行大的改革要好得多。到目前为止,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风驰电掣般的现代化进程中,面对艰巨任务,在共产党的强力领导下,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勇往直前。

到2020年,美国依然会是全球唯一军事超级大国,不会出现实力相近的对手。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土崩瓦解,各成员国积极争取加入北约和欧盟;中国致力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无暇他顾;欧洲各国面临经济困难,发展军事会遇到强大阻力;美国则一如既往,继续打算以相当于甚至高于其他国家总和的军费预算,支持武器开发和军力建设,并随时准备以强大武力主导国际政治。综合以上因素可见,到2020年,国际政治格局中,除了美国保持唯一军事超级大国的地位,别无其他可能。不过,全球化进程也会帮助中国取得地缘政治主导地位,原因不仅在于全球化可以带来中国发展现代化军事力量所需要的经济基础,而且在于全球化使得中国的影响力波及所有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这些国家的政治人物当然会对影响本国经济发展的国家给予足够尊重。

未来15年,在地缘政治的游戏场上,中国手上还有一张王牌:无可匹敌的唯一超级大国总是会让其他国家紧张不安。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世界上一旦出现可能影响自身利益的冲突和麻烦,从巴黎到德里,从莫斯科到东京,都会问一问华盛顿作何反应,自己如何应对才能发挥本国影响力。一个国家单枪匹马,很难对美国产生实质影响。但是,由于美中两国对于彼此经济发展影响甚深,欧洲与中国、俄国与中国或日本与中国如果能够统一立场,共同施加压力,至少美国不能不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因此,未来15年地缘政治发展的核心就是美中关系的演变。今后世界上,石油产区动荡不安,核武恐怖阴云不散,资本市场危机四伏,诸如此类全球性问题似乎在所难免。为解决这些问题,欧洲、日本和俄国定会竞相展现自己的影响力,美国依然会扮演监视人的角色,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既会团结合作,也会围堵牵制。某些情况下,美国肯定还会把中国视作威胁力量,在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部署就明白无误地说明了美国的这种态度。不管作为竞争对手,还是作为合作伙伴,随着中国经济及军事实力的持续增长,美国这个唯一超级大国将会付出最沉重的代价,这就是必须承认中国的影响与诉求,至少在亚洲地区会是这样。

我们无法绕开未来。人口变迁、全球化与地缘政治新格局,绝不会仅仅因为哪个国家不喜欢,就不会发生。今日世界无法回避这些变化,正如当年这个世界无法回避大规模工业化与德国军国主义崛起一样。面对这些强大力量,每个国家也会像当年一样,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最终找到顺应发展潮流的正确途径。未来任何一种发展变化,都不可能为了欧洲、日本甚至美国的亿万民众,而随时准备放缓脚步,以改变或者抵消这些根本性力量。未来15年,在各大发展中国家,受过良好教育、被来自欧美及日本跨国公司的资本与技术武装起来的劳动力规模将会迅速扩大,不管什么决议,无论什么事件,都无法逆转这一发展趋势。同一时期,除非发生极端历史性事件,否则,美国继续拥有军事、经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