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岳村政治 >

第68章

岳村政治-第68章

小说: 岳村政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到衡山县城有74公里,经衡阳县境人衡山县店门,过店门人南岳区境,越过南岳镇才到衡山县的师古。10时许,到衡山县城。据史籍相传,衡山县历史久远,中华民族始祖舜曾于此面会诸候,大禹曾在县城南郊的巾紫峰设坛望九嶷祭舜。但此时均未能设治所。三国时吴会稽王太平二年(257年),在今县城西南之沙头老粮仓置衡阳县,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年),改衡阳县为衡山县,始得衡山县名。唐神龙三年(707年)将县城迁定现城关镇(当时称白茅镇),1949年10月6日衡山县全境解放,7日下午中共衡山县委和衡山县人民政府迁至县城办公。现县城人口规模3。5万人,用地面积153。3公顷。
  在衡山县委接待室,见到了已等候多时的衡山县委罗东海副书记和付丹舟副县长。罗、付两人原都在衡阳市工作,都是近年作为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到基层任职的。我在8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后曾在衡阳任过市报编辑,与他们多有交往。我与罗虽有近十年未曾见面,他们也分别成为了衡山县主管党群的副书记和主管政法的副县长,但故友重逢,不用介绍也多了几分信任。特别是陪同我来的朋友与他们都算得上是知己好友,大家就显得随便了许多。这种人际关系,一方面为我到衡山县从事社会调查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又有可能因此而影响到学术研究的客观公正性。为防止后一种情况的发生,我决定从一开始就将这次社会调查的意义和目的同他们讲清楚。于是,等问候完毕,我就“公事公办”地讲明了来意。
  我说,这次到衡山来进行社会调查,属于纯学术研究,主要目的是想搞清楚近百年来中国乡村社会政治结构发生的变化。至于为什么将衡山县作为研究样本,主要理由有五个方面,第一,衡山县建县有1700多年历史。自建县以来,尽管衡山县的辖区多有变化,也相继分离出了衡东县和南岳特区,但衡山县始终作为独立的县级政权而运行。第二,衡山县属于较为典型的农业县。无论是农业人口,还是工农业产值比都说明了这一点。第三,衡山县在民国时期曾是乡村建设实验县。而乡村建设的主题是“改善县政、推进县治”,这对我们研究县政吏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第四,衡山县是革命老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衡山县的农民运动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毛泽东就曾到此进行过考察。第五,我曾在衡阳市工作,对衡山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能听懂衡山后山的方言,这对于调查很有好处。
  我表示,自己只是一位乡村社会的研究者,没有什么政治背景。这次调查也不是为了完成某位领导指定的任务,甚至连任何一级的课题都没有申报,纯粹是私人性质的学术研究。因此,我非常希望能得到真实情况,不管好的或坏的都想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客观而有意义的研究结论。同时,希望能向有关人员说明白,对县政乡情,我只作学术上的客观分析和研究,离开学术的任何文字对我来说可能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还特别强调,我准备长期将衡山县作为观察研究点,调查的时间可能较长,今后来去也就不打招呼了,如有失礼,千万不要见怪。在费用上,不需要任何资助,也不接受任何招待,更不要向下面打招呼减免什么费用。
  罗和付等先生听我此言,都表示认可,并询问了一些具体事宜。根据我的要求,罗指定县委办公室陈琛副主任为这次调查的联络人。随后进行了简单的座谈,主要由罗副书记介绍了衡山政治、经济的基本情况。由于我在第一阶段调查时就对该县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收集和研究,特别是对于目前各种报表有关工农业总产值等数据的虚假性多有分析,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情绪,我也没有详细询问衡山县有关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只是问及民国25年(1936年),衡山县被国民政府定为“乡村建设”实验县之事。罗、付先生均表示不知详情。想来也是,两先生均非衡山本土人士,年纪又都刚过30,对这类历史问题不尽知晓,也在情理之中。为尽快在白果镇确定“合法身份”,罗指示陈以县委办的名义电告白果镇。经陈联络,因白果镇党委彭书记外出未归,约定杨镇长下午在镇政府办公室等候。
  中午,罗和付两人表示要尽地主之谊,私人宴请从衡阳来的各位好友。于是,大家一起到衡山县城外对河的衡东县新塘镇一农户家,品尝当地土产“回渡鱼”。席间大家忆起了许多往事,又相互问及现今生活状况,多有感叹。陪同我来的几位朋友及罗副书记和付副县长都时不时流露一种不解: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你自己花这么多钱跑到湖南农村搞调查,值不值得?到底为了什么?我见他们多有误会,而且一问到底,便解释说,这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写博士学位论文。他们不信,笑言,写一篇博士论文需要这样跑吗?你认为我们大家没有读过书和写过文章?听此言,我只得以沉默对之。
  1。2
  下午2时,诸友留衡山县城。我在县委办陈副主任陪同下,驾车,前往白果镇。
  白果镇位于衡山县西北部,距县城37公里。10月的乡村,秋收已过,马路集市人比较多,加上白果地处南岳后山,沿途多为山路,路况不好又十分复杂,只得小心行驶,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白果镇政府。
  白果镇政府距白果街还在一公里多。房子比较破旧,应该是70年代的建筑。正门挂了五块招牌。其中红色的“中国共产党白果镇委员会”挂在正门最显眼的地方,白底黑字的“衡山县白果镇人民政府”和“衡山县白果镇人民代表主席团”及尺寸略小的“衡山县白果镇人民武装部”和“衡山县国土管理局白果国土所”分别挂在两旁。根据我对乡村社会多年的观察,这些招牌的大小和挂法都是很有讲究的。它能体现各个机构的地位和性质。比如,将“衡山县国土管理局白果国土所”招牌与镇“四大机构”平行地挂在一起,主要理由就在于“国土所”已是县国土管理局的派出机构,与镇政府没有隶属关系了,还多少有点使人感到其与镇“四大机构”平起平坐的意思。
  杨镇长早就在会议室等待。简单问候毕,我讲了这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基本思路。杨即代表镇党委和镇政府表示“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接着杨详细地介绍了白果镇的基本情况。从杨准备的各种数据和材料来看,他对我的到来是很重视的。只是我对这些报表式的数据早就有所了解。但为了表示礼貌,还是认真地听杨说了一遍。从杨的讲述中,我感到他对这些数据很熟悉,有许多数据他信口说来,却与我从有关档案资料抄录的数据一致。但他在讲述白果镇的发展问题时,却显得有点拿不准了。
  这时,杨拿出其在1998年白果镇第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时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他是在这次人大会议上当选为镇长的。在这份报告中,对这届政府的工作有一个基本设想。其中有关今后三年白果镇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每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7%,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5%,乡镇企业增长20%以上,农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00元以上,镇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千分之12以下,继续适应保持教育投入,足额征收用好教育附加”。当我问及这些指标落实情况时,杨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经过一年多的工作,看来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特别是乡镇企业,现在基本上处于停业状况,要想有大的发展很难。主要原因是目前经济环境不好,市场经济太难把握,而且,现在乡镇政府“无钱无势”,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和手段来促使乡镇的经济发展。
  我特别注意到了杨镇长对乡镇政府“无钱无势”的评价,因此,决定将话题引到乡镇政府财政状况和政治能力这一问题上。
  我说,根据现代公共财政理论,财政是国家政权实现对社会治理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财政体制和财政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权力的性质和能力。在这种意义上,布坎南才说,财政制度是经济制度,也是政治制度。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国家关于农业和农村的许多政策和规定,最终需要由乡镇政府去落实。这些施政行为,需要有一定的财政支持。刚才杨镇长说,现在乡镇政府处于“无钱无势”的状况,而所谓“无钱”是不是说乡镇财政方面的限度,而“无势”也就是镇政权的政治能力问题。那么,造成乡镇政府这种“无钱无势”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长期在县委从事政策研究的陈副主任对此较有研究。他介绍说,清代至民国,衡山县没有建立县级财政,只有在1939年国家行政权力下沉到乡镇之后,衡山等地始建县级地方财政。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普遍建立了县级财政。但区、乡两级行政权力组织都不是一级完整的独立核算单位。随着乡村集体化,特别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实现了集体经济组织与政权组织的合一,公社虽然掌握了乡村社会最主要的政治和经济资源,但国家还是实行了严格的财政政策,在制度上将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与国家的财政收入区分开来,建立了严格的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即财政收入全额上交县财政,有关公社政务方面的支出均由县财政审核拨付,公社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财政体制。改革开放后,对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也就成为了乡村改革的重要内容。198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衡山县根据这一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其中对公社财政实行“定收定支,收入上缴,支出下拨,增收分成,超支不补,一年一定”。1984年,衡山县实行“定额上交,递增包干,超收全留”的新体制,各乡镇实行了财政包干制,拥有了一定的财权。到1989年,衡山县对下属单位制订了七种财政管理办法,其中对乡镇实行“定收定支,收入上交,支出下拨,超支不补,增收分成,减收分担”的政策,乡镇财权进一步明确。1991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乡(镇)财政管理办法》规定,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乡财政的基本任务是管理乡财政收支、对行政、事业和企业进行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事业服务,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服务,并要求乡镇建立与其任务相适应的财政机关。这年底,衡山县各乡镇都建立了受乡镇政府和县财政机关双重领导镇财政所,依法行使执法权和处罚权。这标志着乡镇财政体制正式建立。
  我问:朱总理在人大会议上说,现在中国各级财政是“吃饭财政”。白果镇的财政状况是否如此?
  可能这个问题过于敏感,杨镇长有点不想回答,沉默了许久。我只得将这一问题重复了一次。杨还是看着陈琛,好像在向陈求援。陈见状,便说:“你就实话实说吧。我来的时候,罗书记说过:这次社会调查是学术研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然没有意义。镇党和政府及各部门都要尽量满足调查者的要求。”这样,杨镇长才从办公室拿出了白果镇1997年度财政决算和1998年度财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