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村政治-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缁峄『突勖裰骰际醯谋缶椋⑹构愦笙绱寰用窬芤淮握嬲庖宓拿裰飨蠢瘢裰骱头ㄖ频墓勰钫诔晌苯裰泄绱逭挝幕闹髁饕馐丁U馐且桓鑫按蟮睦沸越健�
1童庐、吴从环:《组织重构:乡村现代化的社会基础》,载《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2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3页。
3 '英'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96页。
4蒋先福:《契约文明:法治文明的源与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5郑杭生等:《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7页。
6 '英'拉尔夫。达仁道夫:《现代社会冲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页。
7刘作翔:《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8 '美'V。奥斯特罗姆等:《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商务印书年版,第345页。
后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徐勇
我将这篇博士学位论文献给湖南省衡山县白果镇绍庄村的乡亲们。我所描述和研究的正是他们近100年来走过的可歌可泣而又艰辛无比的历史。真切地理解他们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劳动群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我对自己生命的承诺。为此,我还将长期地关注他们,并将他们的幸福和安宁作为自己研究的最主要的精神动力。
这篇博士学位论文是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完成的。三年来,我在这个优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接受了中心主任徐勇教授严格而系统的学术训练,并得到了科社所的李会滨教授、张厚安教授、徐育苗教授、俞思念教授、聂运麟教授、杨宏禹教授的悉心指导,及肖友英书记、程又中博士、项继权博士和吴毅、唐鸣、王敬尧、陈伟东、石秀莲、胡玲玲、邵云华、张煜、刘金海、徐增阳等老师的帮助。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会为自己曾是这里的博士研究生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篇博士学位论文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吉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陆学艺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研究员、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谢庆奎教授、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院长谭君久教授、湖北政治学会副会长萧斌研究员等专家和学者的评阅和赞赏。他们深刻而富有远见的学术观点及对后学者的宽容和鼓励,都将对我今后的研究产生影响。
这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完成与许多机构和人士的帮助分不开的。特别是衡山县及白果镇党委和政府、衡阳市档案馆和衡山县档案馆以及我的好友罗东海、付丹舟、陈琛、陈昭武、张国庆、刘庆连、王立成,他们为我从事社会调查提供了各种方便;我的同学刘街生、康永久、周泉、陈继胜、阮成发、陈述、王春生、沈德理、曹天禄、严亚明在完成自己博士学业的同时,对我的研究予以了极大的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景跃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静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樊平副研究员对我完成这项研究给予了支持;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唐君成、院长古祖雪教授、副院长许金生教授、刘沛林教授及法学院院长张齐政教授不仅在船山文化圣地为我提供了思想交流的讲台,还动员其法学院的师生帮助我从事了许多调查及统计工作;这项研究作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承担项目“中国农村村级治理模式跟踪调查与乡村治理关系研究”的组成部分,在调查中还得到课题组的支持。在此,我真诚地感谢他们。
这篇博士学位论文能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我的荣幸。他们卓越而有成效的工作应该是我学习的榜样。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与正式出版物的《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除删除了一些不宜公开发表的资料和观点外,在内容上并没有差异。没有进行修改的原因,是我想让读者更加真实地审察我已有的独立思考。
于建嵘
2001年10月8日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
5。《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9。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0。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费孝通、张三毅:《云南三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2。费孝通、吴晗等:《皇权与绅权》,上海观察社1948年版。
13。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14。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徐勇:《徐勇自选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徐扬杰:《家族制度与前期封建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7。徐扬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论》,中华书局1995年版。
18。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9。张厚安、徐勇主笔:《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
20。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中国农村村级治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张厚安、白益华主编:《中国农村基层建制的历史演变》,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2。张厚安、白益华、吴志龙编:《中国乡镇政权建设》,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3。张晓山:《走向市场:农村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24。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5。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6。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27。张鸣:《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28。张全在、贺晨:《镇政府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29。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30。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1。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庭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2。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3。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版。
34。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5。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三联书店1997年版。
36。王延中:《经济组织与城乡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37。王先明:《近代绅士——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8。王颖:《新集体主义:乡村社会的再组织》,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39。王颖、折晓叶、孙炳耀:《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
40。王振耀:《中国村民自治理论与实践探索》,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41。王春光:《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2。王春光:《社会流动和社会重构——京城“浙江村”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3。陈吉元、胡必亮主编:《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44。陈吉元、韩俊:《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上海远东出版杜1987年版。
45。陈吉元、陈家骥、杨勋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46。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7。陈光金:《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48。陈家骥主编:《中国农民的分化与流动》,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年版。
49。陆学艺、王春光、张其仔:《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0。陆学艺主编:《改革中的农村与农民——对大寨、刘庄、华西等13个村庄的实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
51。陆学艺:《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52。郑杭生主编:《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3。郑杭生、李强、李路路等:《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4。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1994——19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5。郑学檬:《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6。郑大华:《民国的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57。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三联书店1989年版。
58。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版。
59。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60。林语堂:《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1。林虹:《20世纪中国农民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
62。毛寿龙:《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版。
63。毛丹:《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关于尖山下村的单位化的观察和阐释》,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64。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65。刘永佶:《中国现代化导论》,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6。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7。刘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8。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9。邓伟志:《近代中国家庭的变革),上海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