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财经:中国古人的财富智慧与劣-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何一开始和刘邦是同事,都是秦帝国巨大行政架构下,最基层、最不起眼的两个小公务员。
从平民时代起,萧何就经常扮演账房的角色,刘邦去吕公家白蹭酒那次,吕公酒宴就是萧何管帐的。这一点可以看出,社会舆论对萧何这个人的人品还是比较放心的,敢把银子托付给他管,同时也说明,萧何还是很精明的,没听说过大家放手让傻子管帐的。
刘邦、萧何两个人的私交也不错,刘邦出差,其他同事给刘邦搭份子,都搭三文钱,只有萧何搭了五文。这情谊,让刘邦记了一辈子。
楚汉争霸时,萧何坐镇巴蜀、汉中、关中,稳定大后方的经济,建立汉朝的统治秩序和统治机构,修建宫廷、县城等等。另外又开放了原来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等等。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按现在的角度看,这就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经济发展,调控、鼓励农业增长,有效地搞活了经济。
平定天下后,奉刘邦令,萧何全面负责营建长安,中国历史上最灿烂夺目的历史名城就在萧何的主持下、设计下,出现在了三秦大地上。
可以说,萧何终其一生,承担了帝国总管家、总账房的角色,生平过手钱财,那真是无法统计。
大型公建的价值争论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纷纷上马、动工,一些项目造价昂贵、成本惊人,引发了“节俭”的呼声,关于这种大型项目的节俭、高造价理念冲突,其实古已有之。
萧何营造长安时,那就是花了大力气、大成本的。
建成后,刘邦觉得修的太华丽了,光未央宫周围就有二三十里,东西两方,阙门最广,殿宇规模,亦皆高敞,尤以前殿最为豪华壮丽。武库、太仓,分建殿旁,气象巍峨。
刘邦责备萧何道:“朕之起义,原为救民。现今天下初定,民穷财尽,怎将这座宫殿造得如此奢华?”
萧何则回答:非壮丽无以重威。
这个对答很有意思,刘邦考虑的是经济问题,而萧何回答的是政治答案,讲的是政治效果,最后刘邦也就不言语了,长乐未央去了。
熬尽心力 守得亿万家财
管了将近十年的粮草、军需,给偌大个帝国建了个新的首都,这种肥差在手,家里会没钱吗?呵呵。
萧相国家里那钱,很是不少啊。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财富,萧何费尽了苦心。
楚汉争霸的时候,刘邦在前线、萧何在后方,有一阵刘邦经常刁难萧何,萧何很纳闷,这老板怎么老挑事啊,一人给萧何建议说:王数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兄弟能参军者,悉赴军所,上必益信君。萧何从其计,刘邦大悦。
在此后数次大小战役、政治斗争中,刘邦还多次把怀疑、审视的目光投到了萧何身上,比如诛杀韩信之后,刘邦赏萧何食邑五千户,派了五百将士做相国卫队,在高人的提点下,萧何认识到这种封赏、以及五百人卫队的出现,背后隐含着杀气,于是拒领封赏,同时还把家私拿出来给刘邦支军,刘邦看了萧何的行动后,又是大喜。这种给公司贴钱的经理,哪个老板不喜欢啊。
拿出部分家私,就能够支援部队的,想象下人这家产规模,呵呵。
在刘邦的不断猜疑下,萧何在高人的指点下,开始自污,强买老百姓的田地、住宅。
刘邦出征回长安时,民遮道上书(能遮道,说明涉及的百姓数量不小),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看看萧何自污的这个财产数量级,出手就是“数千万”!排除政治斗争的因素,单从经济角度审视,仅从支军、强买民宅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萧何家的财富级别。尽管司马迁笔下春秋,没有直接点明萧何的财富数量,但支军、强买民宅千万这两件事需要多少财富才能做出来啊?而这不过是萧何家族财富的冰山一角。
萧何经济问题大爆发
对萧何的财产问题,刘邦早是一肚子不满,早看出了这位老同志这钱赚的轻松啊。
在公元前195年,刘邦、萧何拉杆子、造反十五年之后、在汉十二年,刘邦在位的最后一年,就萧何的经济问题,刘邦来了一次大爆发、大发作。
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而皇家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萧何便上奏,请刘邦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收了庄稼留下禾杆照样可以供养皇家养的野兽。
刘邦听后大怒,“相国多受商人财物,为这个才来盘算我那块地的。”随后,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刘邦认为萧何与商人官商勾结、意图借老百姓的名义,占用皇家园林,好似现在那些勾结一些开发商圈地的腐败官员。
后来,在人的劝说下,刘邦才把萧何放了。萧何出狱后,蓬头赤足的,先来谢恩。刘邦则说: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无道昏君罢了,而你却是贤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闻吾过也。
看看刘邦最后说的这话,似宽恕、似埋怨、似了解,但又象是留了一堆尾巴。
当时,萧何是政坛上,仅剩的能对刘邦地位进行冲击的显赫人物,对待这种具备冲击自己地位的潜在实力人物,很多政客的标准都是宁可错杀、不能放过,刘邦的此次发难,在政治斗争史上并不少见。
但刘邦之所以给萧何冠以“多受商人财物”的罪名,怕平时对萧何所作所为也是有所耳闻,不是空口白牙的胡言乱语。最后平反时,对受贿这个主要指控罪名,刘邦竟然毫不提及,就把人放了,萧何对此也毫不敢申辩,内里大有玄机啊。究其根本,刘邦此次借经济问题发难,主要是为了敲打萧何,要的是政治效果,家国天下,那点受贿的钱,对老百姓是巨款,是天文数字,对皇帝老子不过是个小小的次要问题。
萧何经济问题的背后
尽管现存的史书中,都没有完整、明确记载萧何财富数额的纪录,但从司马迁的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出萧何是非常富有的。
按正式的纪录,萧何的正规财产来源,应该是封邑两千户。这当然是笔大收入,开国第一功臣嘛,自然受赏丰厚。但封邑两千户能支持起拨家私支军吗?能支持数千万资金强买民宅吗?刘邦在走向生命终点前,对萧何的经济问题大问责,完全是空穴来风吗?
历史没有答案。不过此次问责,到给后代留下了一个恶劣的操作模式。
那就是在政治斗争中,这种以经济问题发难,以政治效果为实际诉求,明经济、暗政治的斗争策略,为后世无数次的继承。
这种斗争模式虽然效果奇佳,可以毁灭性的打击对手,但混淆了经济、政治的界线,往往在政治因素的干扰下,很难给出一个经济问题的真实答案,在萧何、刘邦的此次问责事件中,就可以看到萧何最后是否受贿毫无定论,如果有人真去探求受贿真相,还可能会被这些政客们看作是傻子。
但这种政治斗争模式,实际上极大的伤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混淆了法律、经济、政治的界线,虽然政治上有了交代、有了结果;但法律上没结果,公众权力是否受损没结果,该模式的堪称贻害千年。
傍款姐出头的陈平
当然了,汉初开国人物中,也有一开始就身家富裕、不靠抢劫致富的,比如贵族出身的张良,比如傍款姐出头的陈平。
陈平家里一开始也是比较穷的,有三十亩地,从小和兄长一起生活,兄长对他很好,耕地供他读书。陈平长的很帅,史记的记载是“长大美色”。
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富人家嫌陈平家穷,看不上陈平,而陈平还看不上穷人家,不高不低,高不成、低不就,婚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陈平家乡有个名叫张负的富人,张负的孙女嫁了五次了,“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好女十八嫁》是港片恶搞,《白鹿原》里“白嘉轩死了六个老婆”那是小说家虚构,张负家这可是真人真事。
陈平当时在一户人家的葬礼上帮忙,被张负看上了,随后,张负又偷偷跟踪陈平到了陈家,看陈平家非常穷,住的地方差,穷的连门都没有,就挂了一个席子充当大门,但门外有不少“长者车辙”。
张负回来就和儿子商量,准备把孙女嫁给陈平,儿子当然有意见了,“陈平不但穷,还不务正业,天天游手好闲的,全县的人都笑话他,怎么能把孩子嫁给这种人呢?”结果,张负回答: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感叹下,长的帅还是有用啊。
在张负的坚持下,张家搭上钱,把孙女嫁过去了,结婚后,陈平手头一下子阔起来了。
贪污无罪第一人
别看陈平的第一桶金来的好像不那样硬气,但这个人非常非常聪明、有奇谋。
一年,正逢社祭,人们推举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主持祭社神,为大家分肉。陈平把肉一块块分得十分均匀。为此,地方上的父老乡亲们纷纷赞扬他说;“陈平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称职了!”
城市里生活的朋友或许不了解这种分配有多难,农村的朋友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前阵,有个朋友支援地震灾区回来,回来就感叹,在村子里,分配救灾物资可真不好弄,分不平均,那村里人闹的没完没了。想想也是,一村人,本来就鸡零狗碎纠缠多少年了,大冲突不多,小摩擦不少,分东西就容易闹出厚此薄彼,跟前又都是父老乡亲,给其他人多了,我家的为什么就少点?欺负我们家?真佩服两千年前,陈平就把这工作做的炉火纯青了。
陈平一开始在项羽手下打工,后来投奔了刘邦。在投奔刘邦的路上,经过黄河时,船夫看陈平“美丈夫独行,疑其有金玉宝器,欲杀平”,陈平为人机灵,一看氛围不对,马上脱了衣服,扔在船上,光着上身来帮船夫划船。船夫看他腰间什么也没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没有什么声音,知道他身上什么贵重东西都没有,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一场凶险,竟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这应变能力,非常人能比。
等跟刘邦混以后,很多人都跟刘邦说,“陈平受贿,拿谁钱了,就替谁说话、办事,大王小心。”
一听手下出了贪污犯,刘邦起了怀疑,质问陈平这是怎么回事。陈平回答: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来的时候,什么都没带,没有钱,就没法生活。如果大王不打算用我,那我收下的那些钱还没有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让我辞职回家。
听了陈平的真情告白后,刘邦不但没生气,还赏了陈平一大笔钱,升了他的官。
看人这贪污水平,面临正式指控,毫无畏惧,把贪污问题和生计问题直接挂勾在一起了,不过也多亏刘邦赏识他,这才成就了这个贪污无罪的典型案例。
具有拉登风范的张良
张良是韩国贵族、名臣之后,其祖上“五世相韩”,真正的显赫人家。韩国灭亡后,张良家还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