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华西:中国村庄创业传奇-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西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村务公开
在华西,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向村民公开。特别是村级财务公开,这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有多少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这是财务公开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华西村全部公开,花的每一笔钱,每一个预算都全部公开。
第二章 赢之道:一个村庄的“中央处理器”(8)
◇厂务公开
首先是抓审计监督,对下属企业、主要领导进行走向性、周期性财务审计,从而在机制上杜绝权力的“真空”,根除腐败的温床。
◇定期测评
对党员干部,实行定期测评,既有党内测评,还有全民测评,每年定期组织全体村民进行打分并无记名投票,再根据评分计票,对先进表彰奖励,对后进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撤职查办。
◇“三角监督”
各个不同的权力结构之间的监督和制衡,也是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华西村采用了“三角监督”方式,也就是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和村委会之间是一种监督和制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一种监督和制衡,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和村党支部也是一种监督和制衡。
合并:“一分五统”
《孟子?尽心上》中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吴仁宝脱贫时不是孤胆英雄,致富后,也没有只顾自家。财富越多,责任也就越大。致富后的华西村没有忘记周边的兄弟村,吴仁宝也不能眼看着周围的乡亲们受穷。
早在1988年,华西主动伸手出资帮助周边几个村办厂,虽然也使这些村的生活得以改善,但好景不长,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周边几个村的好日子并没有节节上升,有的甚至出现了下滑。这让吴仁宝对帮扶问题有了重新思考:过去总讲船小好掉头,其实在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只有大船才能抗风浪。华西村之所以能够乘风破浪、效益越来越好,正是因为它的企业集团有着较强的竞争能力。
于是一个打破中国五十余年农村行政格局的大胆设想——“一分五统”在他脑海里形成,随即吴仁宝把自己的想法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上级部门做了汇报。
“好啊!我们认为这‘一分五统’行!有创新,也有可操作性!我们全力支持!”上级部门的态度,给了吴仁宝极大鼓舞。
所谓“一分五统”就是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
“村企分开”,就是村与企业分开,周边村与华西合并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产生。
“经济统一管理”,就是各村的经济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在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以华西集团这把巨伞直面市场,可以抵御不少市场风险。
“干部统一使用”,就是华西根据各村干部的特点,进行灵活的岗位调配,发挥各自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这再一次显示了吴仁宝对精英人才培育和使用的重视,而这正是华西成功实现高效管理的一大秘诀。
“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就是华西根据村民的意愿和特长,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平等、统一使用,发挥出村民的最大作用。
“福利统一发放”,就是对大华西基本福利统一发放,表达了华西村人对“并村”农民的社区共享情怀。周边村的老年人,每月享受保养金120元;村民享受口粮补贴,平均每人每年850元。
“村建统一规划”,就是华西对合并后的周边村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充分发挥各村的特点和优势。吴仁宝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对大华西进行了发展设想:中心村和一村、二村为生活区;三、四、五村为工业区;六、七、八、九村,一般不办工厂,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观光旅游区。例如,新并入的九村,地势比较低洼,下一场雨就到处是积水,如果是暴雨,很多道路都被淹没,到处是黄泥和黄水,根本无法走人。吴仁宝慧眼识珠,认为在九村发展养殖业比较好,而华西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实行“一分五统”的时候,吴仁宝要求,凡想加入大华西的周边村子,村干部必须征求村民的自愿签字,请求“并入华西”,而且签字率必须达到100%,99%都不行。而在华西的“一分五统”进程中,村民的签字率还真的达到了100%。原因就是:通过“一分五统”,大华西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生活环境好,三守促勤劳,小康步步高”。
“基本生活包”让大华西每一个村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老残有依靠”就是为了关照老人和残疾人,为他们提供保养金。
第二章 赢之道:一个村的“中央处理器”(9)
一向十分重视教育的吴仁宝自然不会忽视对下一代的培养,华西制定了相应的资助政策,保证在华西周边村没有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孩子。吴仁宝还表示,由他牵头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立“吴仁宝助学基金”。这笔资金,专门用于关心、资助大华西的个别收入较少家庭的子女入学。
“生活环境好”更是大华西实行“一分五统”后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原来一些周边村没有自来水,华西村免费给他们接通自来水。一些周边村连路也没有,下雨天自行车要扛进村,华西出资把路修好,还在村内开通了两路公交车。如今,周边村1000多户村民喜迁新居,住进了华西村为他们新建的A式、C式别墅和公寓房。
“三守促勤劳”,就是要“守法、守约、守信誉”,要勤劳地参加工作才不会穷。华西讲究民主和法制建设,做到凶的不怕,善的不欺。大华西不允许吵闹,更不允许打架。大华西要营造一个公正、公平、文明、和谐的社会。
“小康步步高”,就是大华西生活水平朝着“小康”、“中康”、“大康”一步一步地发展。中心村的“三化三园”早就实现了,绝大部分村民实现了“小康”,一部分人实现了“中康”,还有少部分人实现了“大康”。小华西建设大华西,中心村带动周边村,目标是要让周边村的村民奔向“三康”。
合并后的大华西面积从096平方公里,扩大到超35平方公里;人口从1500多人,扩大到35万人,再包括25万名外来职工,组成了一个6万人规模的大华西。在中国农村,村与村进行合并是常有的事情,但很多村庄都是越并越穷,而华西的“一分五统”却是越并越富,究其原因,关键还是华西的“一分五统”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个得到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一分五统”是农村发展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通过“一分五统”,华西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日益强大、美满和谐、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日本九州大学人间环境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小川全夫,了解到华西通过“一分五统”方式,统入周边10个村共同发展的富裕理念时,十分感兴趣,他说:“日本现在也正在进行行政区域调整,但群众情绪比较大,我要把华西的经验带到日本去。”
第三节斯巴达克方阵
看过电影《斯巴达克》的人们可能会被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所感动,会被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所震撼,其实,留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这支能够与当时欧陆最强大的罗马军队相抗衡并取得一系列胜利的军队就是斯巴达克方阵。一个组织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建立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斯巴达克方阵”,所有成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目标明确,团结协作,步调一致。
从某种角度上讲,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国家。再伟大的领导者也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推动一个万人集团全速前进。华西能有今天,吴仁宝的功劳首屈一指,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花费了近半个世纪,建设了一个既能讲政治,又能讲正气;既能搞经济,又能管经济;既能廉洁自律,又能致富人民的强班子、硬班子。
第二章 赢之道:一个村的“中央处理器”(10)
斯巴达克方阵:华西“朝阳”班子
吴仁宝说,“培养某一个人接班是不成功的,只有培养一个好群体,才能一代胜一代,一代强一代,一代精一代。在华西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亲手培养了一批有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党员干部,实际上就是造就了一个发展经济、成就事业的好群体。”
农村班子,不像国家干部那样可以相互调配组成,只能靠自己建设、培养。华西实行党政企合一的领导班子,即中共华西党委会、村委会与江苏华西集团公司的领导班子相互兼职、统一领导,并相互渗透。华西领导班子能力、经验、知识、年龄结构互补,配置合理。有长期从事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决策能力强、有威信的老同志,也有一批二三十岁朝气蓬勃的青年骨干。老中青三结合,各文化层次都有,从而保证了班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坎坷历程,华西领导班子积累了丰富经验,增长了才干,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带领华西人创造了一个“天下第一村”的神话,他们在华西村民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新一代领军人物:新书记吴协恩
吴仁宝曾这样评价过新书记吴协恩:“新书记接班三年来,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各方面的评价都很好,是一个有能力、有办法、有水平驾驭各种复杂情况的好班长,德才兼备。”
1995年,村党委决定在黑龙江建立“华西村”。由谁去挑这副艰苦而又繁重的担子呢?吴协恩第一个报了名。他打点行李,告别妻儿,来到仅有55户人家,800亩耕地,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黑龙江省肇东市五站镇南小山屯村。在这个贫困小山村里,白天,他带领群众一起改田造地、筑渠修路;晚上,他召开村党员干部会、村民大会,宣传、推广、贯彻“华西精神”和“华西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规划。他们将一片沼泽地开发成2500亩良田,1500亩水面,筑起10公里长的主干渠;办起一个产销两旺的企业;还创造了“东北大米”的品牌。使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不足1000元,提高到了2002年的4000多元。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建成了人心一致、社会安定、文明富裕的“北国第一村”。
2001年,吴协恩开始筹划以“一分五统”方式将周边16个村并入大华西,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02年11月,吴协恩接任华西集团总经理。2003年7月,吴协恩全票当选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2004年吴协恩荣获“中国十大杰出村官”、“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第二章 赢之道:一个村的“中央处理器”(11)
办厂神手:党委副书记李满良
李满良,现任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宝昌化纤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化纤厂厂长、华西村股份公司总经理。他在部队入党,荣立过三等功,从部队复员回乡后,开长途车跑运输,成为当时华西青年中爱岗敬业的标兵。
1991年3月,他受命创建华西精毛纺厂,一切从头学起,建厂房、安装机器、经营管理,他摸了个遍,当年7月,3000锭的精毛纺厂投产,翌年11月,万锭精毛纺全面开工。
他南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