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4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45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别执著统统都断了,你才能现前,这是我们没有法子做到的。所以,我们只希望在修学过程当中,心地愈清净愈好。要想清净,那你一定要懂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修清净心。
  清净跟慈悲这当中有没有矛盾?在我们凡夫来讲,肯定是有。慈悲,那你得要去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琐碎的事情可多了,你怎么能清净?但是真正觉悟的人、功夫得力的人没有问题,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同时他又能够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就是慈悲不碍寂静,寂静不碍慈悲,慈悲跟寂静是一不是二,这是法身菩萨们的境界。我们怎么学法?我们帮助一切众生要学不著相。这个不著相从哪里学起?我常常勉励同学们,只要自己不落在名利里头,心就能得清净。我们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远离名闻利养,心就清净了。
  如果心里头沾上名闻利养,那你当然不清净。没有名闻利养,我们事情做得很成功,众生有福;如果事情做得不成功,有障碍,众生没福,我自己没有得失。做成功,我也没有什么得,做失败了,我也没有失,没有得失。没有得失,你心里头才清净。做成功了欢喜,做不成功懊恼,那你就著了相,你被境界转,你不是在转境界。这一点初学人还能办得到,所以我们在这里用功夫。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历事练心,决定不要有执著,不但是身外之物要看破、要放下,就连这个身体、这个臭皮囊你也要看破,也要放下,这个里头修清净,有丝毫的染著就不清净了。清净跟寂灭那个距离还很遥远很遥远,但是什么?它是一个方向,它是一条路,寂灭那是走到目的地,清净是才开始、才起步。方向目标没错,要真修,要真放下。
  所以,佛的名号无量无边,菩萨的名号也是无量无边。前天我带了一套《万佛名经》,是摺叠本的,交给我们图书馆收藏。在这部经里面佛专门介绍十方的佛名,一共讲了一万二千多个佛名,略微介绍一下。佛名是表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自性本具的德能无量无边,佛的名号就无量无边。菩萨表修德,修德,我们常讲八万四千法门,那就八万四千菩萨名号。八万四千是归纳,展开,「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无量无边,菩萨名号无量无边。菩萨名号代表修德,地藏菩萨代表的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见到地藏菩萨的形像,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提醒自己,我对父母有没有尽孝?我对於老师的教诲有没有依教奉行?
  形像跟名号时时刻刻不断的提醒你,为什么?这个世间的众生,此时此处这个阶段,众生健忘,很容易懈怠懒散,没有人提起,忘掉了;如果天天有人跟你讲,提起来,你又嫌他烦,又嫌他讨厌、唠叨。世尊教学的善巧,用菩萨名号,用佛名号,用佛菩萨形像。供养佛菩萨形像什么意思,这就懂了。佛门里面供养佛菩萨形像,乃至於供养天神的形像,不迷信,无一不是表法。换句话说,无一不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观音菩萨提醒我们要大慈大悲,就是把地藏菩萨的孝敬升级。地藏菩萨我们从什么地方修起?「孝」从父母,「敬」从老师,这一扩大,把孝敬父母孝敬一切众生,这个多么伟大。
  佛在《菩萨戒经》里面教导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佛要我们作如是观。这是什么?人生观,大乘佛法的人生观,跟世间不一样。一切众生,我们今天不讲法界虚空界,我们就讲这个地球,地球上所有一切众生跟我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我还能杀他吗?我还能害他吗?我还能欺骗他吗?不可能,自自然然没有任何条件。佛家讲的慈悲,「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没有条件,「同体大悲」,他跟我是一体。儒家没有讲得这么亲切,但是也把一切众生看作五伦之一,儒家常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那个时候讲四海之内就是讲天下,就是讲世界,今天讲的整个地球,地球上所有一切的人皆兄弟也。儒教的心胸也很了不起。
  人与人的关系,「朋友」是一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己是朋友。我们居住的地方,四周的邻居,朋友!我们要常常往来,常常关怀,互助合作。这种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从哪里做起?邻居、街坊。我们住在这条街上的,我邻居的邻居,邻居是好朋友,邻居的邻居,他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朋友;再邻居邻居,扩大到全世界了。没有一个不是好朋友,没有一个不值得尊敬,没有一个不关怀、不爱护。互助合作,互通有无,这样的社会是诸佛菩萨的社会。
  不愿意和一切人往来的,不能到极乐世界去。为什么?到极乐世界,你要晓得极乐世界那个世界很大,人口很多,多到没有办法计算。我们这个世界人口现在还不到七十亿,将近七十亿,不多!极乐世界那是从法界,遍法界十方一切刹土里面去往生的,移民到极乐世界去,人数太多太多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众生,跟我们关系密切,就是儒家所讲的「皆兄弟也」、「皆朋友也」,这五伦里头两伦。佛法里面讲的「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父母,孝道之所系;诸佛,师道之所系。我们不能不懂。
  在中国,中国确实传来的是大乘法,以四大菩萨为代表,「观音」代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文殊」代表智慧,代表理智,不是感情用事,感情是靠不住的。为什么?它不是真的,它从妄识里面生的,它或有或无。世间人这个爱心,又常常变化无常,爱会变成恨,恨也会变成爱;换句话说,它不稳定。慈悲就是爱心,慈悲是从文殊(我们在此地念的就懂了)妙慧里面生出来的,妙慧不会变。
  如果我们用世间的话,用一般宗教里面的话,宗教里面常讲的「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我们套这个话来说,佛爱世人,菩萨爱世人,这个爱是永恒不变的。你就是叛逆佛菩萨,佛菩萨对你那个爱一丝毫没有打折扣;你毁谤佛菩萨,破坏佛菩萨,甚至於用极恶的心,我要消灭佛菩萨,佛菩萨对你那个爱心没有变。为什么没变?佛菩萨清楚明了,你那个是烦恼习气在起现行,在造恶业,於佛菩萨有没有丝毫的损害?跟诸位说,没有。佛菩萨永远如如不动,他没有生灭,他没有来去,他不常不断、不一不异。
  所以一切九界六道的众生,要想对佛菩萨加毫分的伤害,不可得。如果你念过《金刚经》你就懂得了,佛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你怎么样伤害他?伤这身,身是化身,身根本了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有智慧,高度的智慧。所以众生那些烦恼习气加诸佛菩萨,佛菩萨笑笑,就像看两、三岁的小孩一样,不会跟你当真的,他的爱心永远不断。
  所以,我们要修文殊的妙慧,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在这地方读到的,我们的立足处不动智佛,六根根性。要学,学不像还是要学,不能说学不像我就不学了,那你就错了。好好的学,认真努力的学,学看破,学放下,学用根不用识。在这个里头你一定要知道,根跟识决定同时起作用,它两个决定分不开。怎么样舍识用根?舍识用根这句话,你要懂得它的意思,不是说识真的舍掉了。识舍掉了,根也没有了,因为真妄一体,你怎么能舍?这个舍里头就是宾主要分清楚,哪个是主,哪个是宾。这个搞清楚之后,你就晓得,你就会了,舍识用根你就会了。真的,我的根性做主,八识五十一心所替我办事的;办事的要,不能不要,不要,没人办事。它是办事的,它不能当家做主,当家做主是根中之性,这个样子一转过来的时候,你就是佛菩萨,你就得大自在,真解脱了。
  下面长者这几句话讲得很好,「非他佛号,非他菩萨,而立其名」。所以诸佛菩萨名号,说实在话就是自己自性的德号,本性的德号是佛,修学的德号是菩萨,全归自性。真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释迦牟尼佛是我自性里头的仁慈博爱,是我自性里面本来的寂静,不是从外头得来的。地藏、观音、文殊、普贤是我修德当中的名号,一修一切修,怎么说?我孝亲,孝养父母,孝亲里头有没有敬?有没有敬事?当然有敬,这还是地藏菩萨表的。有没有真诚不变的爱心?真诚不变爱心观音代表的;敬爱里面充满了智慧,文殊代表的;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普贤菩萨代表的。在一切法当中,随拈一法都是圆满的,所以《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
  我们初学,初学如果没有具体的学习科目,我们很不容易体会,无从下手。所以佛教导我们,初学从哪里做起?十善、三皈、五戒,这里面也是随便举一个科目,圆满包括其他一切科目,它是圆满的。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都念得很熟,每一愿一定圆满包括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此,少了一愿你这一愿不圆满,有亏欠;「十善业道」,每一条里头一定具足其余的九条,一条不能缺;「六波罗蜜」里头也是的,每一条一定具足其他的五条,才能称为波罗蜜,少了一条就不能称波罗蜜。波罗蜜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圆满,布施圆满,布施里头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这个布施是圆满的,少一条不能称圆满。
  我们讲菩提心,这更明显了,菩提心怎么能称三心?心只有一个,怎么会分成三个?这我们晓得,说三心是说它的体、用,菩提心的体,菩提心作用;作用里面又分两类,一类是自受用,一类是他受用,所以一而三,三而一。我们现在把它说成五个,「真诚心」是体,「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慈悲」他受用。《起信论》里面只讲三个:直心、深心,大悲心。深心很不好懂,所以我们把「深心」说三个,「清净、平等、正觉」,深心,自受用。你在起作用的时候,你对他,对他慈悲,慈悲里头有没有真诚?有没有清净?有没有平等?有没有正觉?当然有!任何一条都要圆满具足其他的四条,这个道理要懂。所以没有一法不归自性,宇宙之间一切、一一法都从自性流出来,最后还归自性。这个你真的觉悟了,真的明了了,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长者的开示下文:
  「随智佛果,随其行果,五位之上,因果各有五十,共为一百,通本五位,有五个因果,共为一百一十城之法门故」。善财童子参学经历了一百一十个城。诸位晓得一百一十个城什么意思?这里就点出来了,全是表法。长者这两句话我们要记住,随智是佛果,随其行果,前面一句随顺根本智,随顺自性性德名号称佛。随著你的修行,不同的果位,不同的法门,立的号叫菩萨。所以菩萨表修德,佛表果德,差别在这里。但是你要晓得,性修不二,修德圆满就是佛果。观世音称菩萨,观世音也称佛,你懂得这个道理了,将来在经教里面你就明了了。而且你要晓得,这里头确确实实一丝毫迷信都没有。
  所以有人说这佛教,佛菩萨太多了,多神教,那是对於佛法不了解产生的误会。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