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代,多灾多难,无论是贵贱贫富,你仔细观察都苦不堪言。我见过贵人,做总统的、做总理的,那是从前的帝王;见过很多贫贱的人,做乞丐的,哪个不苦?穷人有穷人的苦处,富人有富人的苦处。在我心目当中,我的感受,富贵人比贫穷人更苦!贫穷人之苦,只是衣食缺乏而已;富贵人之苦,是我们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没有一个不苦!
所以,佛给我们讲怎样离苦得乐,这就叫做出世间,出世间就是出苦得乐。乐是什么?寂静是乐,谁懂得?梵语称为涅盘,涅盘翻成中国的意思就翻作灭。中国人看到这个字不喜欢,认为这个字不吉祥,灭了,实际上我们懂得不多,这个灭是什么?灭烦恼,灭业,灭烦恼、灭迷惑!如果我们用三皈依的意思来讲,那就是灭迷,迷灭了,不就觉悟了吗?邪灭了,不就正知正见了吗?染污灭了,不就清净了吗?灭这个。你懂得这个意思,这个灭好,灭烦恼。用《华严经》里的话更好懂,灭妄想、灭分别、灭执著,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掉,这叫大涅盘。如果这三样东西只灭执著,叫偏真涅盘,阿罗汉所证的。你能把一切执著放下,对於世出世间法统统不执著,六道就没有了,得到一个小的果报,佛讲这是小果。为什么?你没有出十法界。你要出十法界,必须要把分别放下,把妄想也要放下,这样才证得一真法界,就是宗门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所以这个灭,我们用《华严》来说,就是灭妄想、灭分别、灭执著,这个东西完全没有了,彻底放下了,这是果,没有了。为什么会没有?真如本性里头本来没有。佛家讲自性,自性里头本来没有这个东西。那自性里头有什么?自性里头,前面跟诸位也提到过,自性有本能,自性有德,都是本来具足的,这不是学得来的。自性有德有能,能是什么?能是见闻觉知,德是什么?德就是觉正净,就是佛经里讲的涅盘,觉正净。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中国古人讲的孝悌忠信,佛法里面常讲的清净慈悲,这是本有的,这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德行,不是学来的。现在这德行为什么没有了?就是因为你起了妄想分别执著,把你自性的德跟能都障碍掉了。能虽然还有一点,像光明一样,自性的光明像太阳,现在我们变成阴暗的天气,太阳没有了,浓云密布,但是还能够看得见,光线是大幅度的减弱了。
在十法界里面,愈往下光明就愈少。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古人笔记小说里头常常写,描写饿鬼道,饿鬼道永远是浓云密布,见不到日月星光,我们讲三光,日月星光,在饿鬼道里头永远见不到。他们的天气就像阴天、下雨天一样,永远是这个天气。地狱道,那个天是黑的,黑暗的,像夜晚一样,这是什么?这是性德被烦恼、业障碍了。如果我们修善,能够升到天上,天上的光明比我们这个世界要殊胜太多了,愈往上去愈明亮,愈往下愈黑暗,这个原因就是业习烦恼起的作用。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跟诸佛如来一样,证得大涅盘。大涅盘就是把烦恼习气统统灭尽,恢复到自己,宗门常讲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面目是佛。《华严》、《圆觉》佛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话真的。现在还是成佛,只是自己不知道,迷惑颠倒的佛,被业习缠缚住,是这么一个佛。佛眼睛里看的,一点不错,是真的。你说真性,真如本性在不在?在,你并没有丧失掉,你只是迷而不觉而已。真性在哪里?世尊在楞严会上讲得清楚明了,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的就是,这我们现在很清楚。什么是本性?见闻觉知,我眼能见,耳能听,鼻舌身能觉,意能知,见闻觉知是本性,是真性,是真正自己。现在怎么样?现在我们的见闻觉知上加上了妄想分别执著,附加这么多东西在里头,这坏了。诸佛菩萨不附加,没有这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叫做大涅盘;有这些东西叫做生死,就是你附加上,见闻觉知,你附加上妄想分别执著,就叫做生死,那个相就有生死轮回。
你要把你附加的这些东西去掉,这些你本来没有,把这个东西去掉,你就是诸佛如来,你就叫菩萨。这个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是法身菩萨,你自在了,你解脱了。解脱人看这个世间,看到事实真相。世间许许多多造罪业的人,要不要帮助他?诸佛菩萨帮助,从来没有舍弃,但是不像我们这样。我们想帮助,我们这里头还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夹杂这个念头发的慈悲心想帮助,说实在话帮不上忙,有的时候还帮了倒忙,愈帮愈忙,这些事实真相要明了。为什么会帮倒忙?那个时节因缘我们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方法帮,不晓得。往往我们用错了,心是善心,方法搞错了,这个要学佛、要学菩萨;他们来帮忙,那个时节因缘是恰到好处。
所以佛菩萨说法,常常用海潮音来形容,为什么说为海潮音?海水涨潮有一定时候,每天几分几秒,一点也不会错,到那个时候潮涨了;到几秒钟的时候,几分几秒,潮落下去,就是说有一定的时节因缘,不能错。错了,那就造成灾难。这个比喻,比喻得好,很值得我们深深的去反省。我们今天没有诸佛如来的能力,我们怎么样帮助一切众生?佛教导我们一个总纲领、总原则,那是决定不会错的。佛在一切经上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好。释迦牟尼佛一生,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一生是不是这样的?可以说从他出生到他最后入般涅盘,住世八十年,八十年是示现,做样子给我们看。他十九岁离开家,出外求学,寻师访道,三十岁成功了。我们世间人讲他是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成佛了,证道了,三十岁证道的。
在中国看孔老夫子,十五岁开始求学,十五有志於学,释迦牟尼佛是十九岁外出参学。两个人都是示现三十成功的,孔老夫子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三十成道。然后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他给我们表演的,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接受什么?接受道。什么道?在佛法里面讲,真如自性,性德,绝不违背性德。性德是什么?最简单的说法,这是佛最常说的:觉、正、净,就是三宝,佛法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受持的是觉正净,读诵的是觉正净,为人演说的是觉正净,觉正净是佛法总纲领。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在三藏里面,觉是论藏,正是经藏,净是律藏,经律论三藏。
所以,《无量寿经》的经题很不可思议,你看经题上就有「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净,平等是定,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就是三藏。你看到这个名词,你才晓得这个经典不可思议,这个经典是大圆满。特别是在我们末法时期,人的根性劣,修学环境不好。无论在物质生活、在精神生活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去学习大部经论。《无量寿经》的分量适中,不长,也不算短。如果有时间,那真的是你有这个福报、有这个缘分,《华严》最好了,《华严》讲得详细、讲得透彻。《华严》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的精华。这个话是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讲的。
我们要想得到清净寂灭,清净寂灭就是反璞归真,就是回归自然。要知道自然是寂静的,是清净寂灭的,佛法里面称之为法身如来,真正是不生不灭,永离一切迷邪染。这是诸佛果地上的果报,我们学佛的人不知道。你今天学佛,我要问你,你求的是什么?你说不出来,大多数人是什么?求富贵,求升官发财,求一家老小平安,求这个。再说学了一点佛法的,我要求涅盘,涅盘什么意思?不知道。这叫什么?这叫迷信。所以,涅盘的意思我们要懂得,涅盘就是永远离开迷邪染,永远常住在觉正净。自性本来就是觉正净,决定没有迷邪染。我用这个话讲,大家好懂,古人的注解不好懂。要怎样获得,达到这个目的?那就得修道,道是什么?出离名道。
下面也举个例子,「谓止观等」。「等」是等无量无边的法门,但是止观是无量法门的总纲领。止跟观,我要再用两句话来讲,你也好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就是看破放下。我一生非常怀念、感激章嘉大师,不是没有道理,我要遇不到他,没有今天的成就。得他老人家的指导,他教我看破放下,我以后学佛,学了十几二十年,我才真正明了,这是佛法菩萨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就这么一个方法。你看破一分,你就能放下一分,放下一分,你又会多看破一分;你看破两分,你就能放下两分,它就是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学佛功夫是放下,你要不肯放下;放下就是今天讲落实,你把你所学的,要变成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落实;你要不落实,你学这东西没有用处。学以致用!你学,这是学问,开智慧,放下是功夫!解跟行要相应,解帮助行,解是看破,行是放下;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解行相应,相辅相成,一直到无上道。所以,止观是行门里面总纲领、总原则。
「等」就是讲方法。五十二年前,我二十六岁见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把这个方法教给我,我接著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这很重要,我从哪里做起?老人教我布施,教我从布施下手。我原本很吝啬,有严重的分别执著,慢慢从布施里面,一下放下是不容易,做不到,逐渐逐渐的。所以我走的路子,一生走的路子,像孔老夫子。孔老夫子表演的渐进,释迦牟尼佛表演的是顿超,那个我们做不到,惠能大师能做到,我们实在是做不到。但是我们学孔老夫子,我们行,没有问题,年年有进步。夫子自己叙说他修学的进展,「四十不惑」,三十到四十,十年,到四十岁不迷惑,也就是我们现在讲不会被外面境界干扰了,这是真功夫,不被外境干扰。「五十知天命」,知天命,用大家好懂的话来说就是真正明了因果报应,也就是《地藏经》上讲的「知苦乐法」,孔老夫子五十岁。「六十耳顺」,功夫逐渐成熟,耳顺就是不为外面音声所动摇了,不管什么样的音声,心地保持清净,如如不动,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音响忍,他得这个境界,这是很深的禅定功夫。「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入华严境界了,无障碍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这个境界,这就是此地用一个「等」字。
所以你要真修,要真干!这个修叫做道。这是一条道路,佛菩萨为我们指出来,我们要真正肯学习。走这个道路,你就能够通涅盘,就能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叫出世间法。诸位必须要记住,世出世间没有界限,不要真的搞个世间、出世间,那你麻烦大了,你永远不能超越,没界限。「出离」,是错误念头,从错误念头超出,走向正知正见,是这么一个意思。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的《疏》文:
「此约相说,通大小乘」。就是上面清凉大师为我们解释的苦集灭道四谛的说法,这个解释通大小乘。下面引用《大智度论》上的话说,「智论云,小乘三是有相,灭是无相,大乘四谛,皆是无相」。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