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17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17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经。此地现通是一直贯穿下去,这是我们学习不能不了解的。根利的人一看到这个现相,他就明白了,中下根性的人看不出来,一定要有人给我们详细讲解介绍,我们才能明了。菩萨为我们讲解的,说老实话,我们的根很钝,还是没办法懂。这再劳祖师大德,麻烦他们给我们用最浅显的言词教导我们,让我们凡夫也能够认识这个境界。
  第一个是「答佛住」。刹土都有佛,这么多菩萨都来拜佛,佛坐在莲华藏,坐莲华藏就是佛住。所以我们晓得莲花的意思很深,我们在讲席里头也讲过很多。莲生长在池塘里面,根在池底,还是长在池底泥土之中。泥土就代表秽土,代表的是六道,六道染污;泥上面是水,水代表清净,代表四圣法界,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所以,池表十法界,池底是六道,池水是四圣,六凡四圣十法界。莲花,莲花开在水上面,代表什么?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你看它表的意思。这里更深的意思,在六道不染六道,在四圣法界不染四圣,染净两边都不染,叫纯净。纯善纯净,善恶两边都不染,染净两边都不染,这个意思不能不懂。
  你要想真正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你不能不学,在哪里学?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活要不要?要。穿衣吃饭要,不染著。不染著就是决定不起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不染;起一念妄想分别执著,你染了。起个妄想,染了,起一念分别,也染了,起一念执著,那你严重的染了。佛住纯净纯善,不可以染著。我们平常讲的大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要是心里头真正有这个东西,你也染污了;这个五句是「净」,你染了净。怎么样不染这个东西?这五句完全变成自然的。处事待人接物,日常生活确确实实这样。你有没有诚敬念头?没有。有没有清净念头?没有。真诚清净平等尚且没有,虚伪、染污、不平,更没有了。六祖能大师讲「本来无一物」,真的清净,真的不染。
  所以真实话说不出的,凡是能够说得出的,是方便法,不是真实法。因此佛在《般若经》上才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两句话你要真正听清楚,你可不能望文生义。「法尚应舍」,法要不要?法要。要,怎么舍法?舍妄想分别执著,然后这个法就变成无障碍法,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碍在哪里?碍就是在妄想分别执著。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无碍,无障碍,不思议解脱境界,这就是华严境界。华严境界在哪里?就在现前。为什么你不能证得?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不能证得。往后文殊菩萨还有言说答,来跟我们解释。
  「现通放光,是答威德」。现神通,放光到以后六会里面我们就看到了。在本会,本会是第二会,有六品经,往下经文你看到佛讲十信,足指放光,看到十行,膝盖放光,十地,讲十地菩萨,眉间放光。放光在哪里放的,都有表法的,表这个法浅深高下不等;十信是最低的,脚指放光,十地是最高的,眉间放光。所以现神通放光是答威德,佛的威德。威是威仪,德,我们一般讲道德。
  在这里十大段,我们看到佛的名号,东方佛的名号「不动智」,你看这里加个「等」,等就是等其他九方,这是「答法性」。性德不可思议,所以在此地用十个智的佛来表法,统统是表法性。我们在这十段里面所看到的,不动智,无碍智,灭暗智,威仪智,明相智,都是讲的佛性。
  「见佛转法轮,是答说法」。佛转法轮,这个地方经文上没有这一句,意思有。这些十方菩萨来,来了之后在自己那个方位,化现的宝座,坐在那个地方干什么?等著听佛讲经说法。意思含著有佛要为这些菩萨们说法,「答说法」。你看在示相里头,《华严经》上佛代表法性,法性没有话说,所以示相。菩萨来解释,菩萨是觉有情,所以他有话可说。佛代表性体,体哪里说话,没话好说,意思都很深。佛,在二种智里面讲,代表根本智,《般若经》上讲,根本智是什么?无知,「般若无知」,那是根本智。菩萨代表后得智,有话可说,「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依无知而有的。我们今天苦,苦在哪里?没有根本智,所以也没有后得智。
  我们今天在学佛,学习的这些东西,不是智慧。这些东西是什么?佛经里面所讲的世智辩聪。我们把佛经当作世间学问来研究,所以是属於世智辩聪。为什么我们不是研究佛法?我们没有依照佛经上讲的方法去做,所以就不是佛法。佛经上跟我们讲的方法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三皈、五戒、十善我们做了没有?大乘教的心,学习的心是菩提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没有这个心,所以我们今天听经研教是世间学术,世智辩聪。什么好处?阿赖耶识里头落一个佛法的种子,这是好处。
  什么时候我们才真正契入佛法?心行相应就入了。心行不相应,没入,这个道理要懂。佛在教导我们的,我们确确实实具足信、解、行、证,我们真的在学佛了。不论你学哪一部经,你学哪一个法门,你统统要具足这四个字。我现在学一部小乘经,我学《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我对於这部经典信不信?真信,一丝毫疑惑都没有。我能不能理解?我都理解了。有没有做到?字字句句我统统做到了。做到之后,你把你做到的跟你所信所解的对比,相不相应?相应,那就是证。证明你所信的真实,所解的正确。证实!你就入这个境界了。
  学《弥陀经》、学《无量寿经》、学《十善业道经》、学《地藏经》,无论学哪一部经论,不具信解行证,你没学!《吉凶经》一开端就讲得很明白,具足信解行证,你学这部经,吉!学这部经没有信解行证,凶!吉凶,非常明显。我们学《华严》,我们对《华严经》里面所讲的道理,所讲的现象,所讲的境界,所说的方法,我们相不相信?前面在第一会里头,我们念过「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这是讲宇宙的来源。我们对佛有没有信心?还是相信现代科学家所说的?
  科学家用精密的仪器观察,高深的数学理论来推断,现在很多科学家说,宇宙的起源是大爆炸。但是佛在《华严经》里没有讲到大爆炸,我们到底信哪一个?是不是把这一部分的经文当作神话来看,释迦牟尼佛编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我们要有这个疑心,我们就不是在学《华严经》了,我们对佛没有信心。释迦牟尼佛极高明之处,他不武断,他不主观,不是要求你一定要信我的,我说的就是真的。佛不是这个意思,佛讲:我所讲的这个,你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了不起!你只要依照他的方法去学习,通过学习之后,你就有能力证明,他讲的这个境界你能见到。表法是表法的意思,不能说表法,它没有事实,它有事,它真有事。这个十方菩萨云集,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凭空想像用这个东西来表法,不是,真有事实。确确实实十方世界有这些佛,有这些上首菩萨,有无量无边这些菩萨跟著他们的上首(上首就好像是班长),来参加世尊的法会,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学佛,我是在很早年了,好像我出家的第二年还是第三年,四十多年前。有一年农历年,我在高雄兴隆寺,天乙法师的道场。我记得在那里住了几天,每天两个小时给他们大众讲讲佛法。天乙法师问到我学经的方法,我写了一个「内典修学要领」,在兴隆寺写的,文字不多,好像讲了三天六个小时。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讲学习的态度,我是分四段;第一段是学习的目的,第二段是学习的态度,第三段是学习的方法,第四段是学习的果用,学了有什么用处。分成四个段落来讲的,最重要是第二段,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学习。很多人著重在方法,方法固然重要,成功失败的关键在心态,不在方法,我说得很清楚。照比例来说,心态要占百分之九十,方法顶多占百分之十而已。你用什么心来学,你会有什么成就。大乘经上不是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用什么心想?许多人学佛,他著重方法,偏重在方法,把心态疏忽了,所以他不能成就。即使有一点小小的成就,非常有限。有很多人一生都不知道错在哪里?
  佛确实慈悲、真诚、平等、有智慧,讲得详细,讲得透彻。什么样的心态?菩提心就是心态。你学大乘法,你没有菩提心,你学什么?你修小乘法,小乘法是四谛心;大乘菩萨是六度心,六度四摄大乘法;一乘法是普贤菩萨的十愿,愿心;人天小果,十善心;色界、无色界,还要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你才能够生上天,二十八层天你生在上层。
  「佛成正觉」,这是「答菩提」。佛成正觉,这一段文没有,前面有,都是与始成正觉有关系。成正觉之后才能现通,不成正觉拿什么来现神通?所以初成正觉是答菩提问。「文虽在下,义皆此具」,答覆的文在后面,那个答覆的意思,这个地方圆满具足,只是我们凡夫业障烦恼深重,看不出来。清凉大师后面有这么一句,「光明觉现,即现此故」。光明觉是这一会里面的第三品,现相答十种问。
  佛成正觉,怎么成的?我们要明了、要清楚。在这个大单元,最后一品「如来出现品」,佛跟我们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话是如来世尊给遍法界一切刹土里面的众生普遍授记,把事实真相全说出来了。这句话里包括我,包括你,我们都包括在其中,一切众生。我们统统都有如来的智慧,就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诸佛如来有,我们也有。德是什么?德是能力,万德万能。我们常讲,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是智慧,无所不能是能力,现在人讲技能,这个能力是本来具足的。相,德相,相就是相好,我们一般人讲福报,无量的相好。
  这个经上给我们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经上常讲劣应身。我们这个世间人心量很小,认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满足了,够了。所以小气,气量不大!实实在在讲无量的福报!为什么失掉了,现在搞成这个样子?佛说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说得清楚一点,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跟诸佛如来一样的智慧德相障碍住了。现在我们要想恢复,怎么办?就要把这个障碍去掉!妄想,大乘经上常讲的无明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跟大乘经上讲意思一样,名词不一样,但是《华严经》讲的好懂。我们讲见思、尘沙、无明真的还不好懂,还要解释。
  如果我们把执著放下,一切法当中我都不执著了。只要你不执著,你就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心里头没有烦恼了。果然断尽了,佛就说了,正觉现前,你觉悟了。这个障碍去掉,你觉悟了,这个觉悟是正确的,不是邪知邪觉,正觉。正觉之人,佛门里面称他作阿罗汉,阿罗汉是正觉,三种障碍去了一种,正觉了。六道里头,人天聪明、有智慧,尤其是天人,佛不说他是正觉,为什么?纵然是非想非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