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14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14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好样子就是此地所说的示色令见,这做好样子给人看,就这一句;一切时一切处,随缘劝导,这就是以声令闻;第三种我们也能做到,一切时一切处我们以善意对一切众生。这个善意对众生就是佛门讲的回向,回向不仅是在早晚课诵。回向真正的意思就是以自己最清净的心,最善的意念,念一切众生,这就是冥冥当中的加持。
  众生再多,差别不同。佛菩萨救护一切众生,我们学习效法佛菩萨救护一类众生也不外这三种。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讲的境界(现在我们讲的范围),不仅是对人,天地鬼神、九法界众生无量无边。如何能把我们的心量拓开?我们身的示现,不仅是给一切人做好样子,还要给一切天地鬼神、一切众生做好样子,这个心量就大!我们的言语,言语里头平常像一般宗教祈祷,但是一般宗教祈祷大概只对一个真神,没有想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华严经》的对象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上诸佛如来,下到地狱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都包括在其中,这境界不可思议。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学把心量拓开。我们吃饭,我们喝一杯水,拿到这杯水,恭恭敬敬,不说出来没关系,我的意念在祈祷。这个意念传遍虚空法界,清净、善好,祝福这杯水,感谢它供养这个身体,感谢它供养一切众生。现在我们明了,这一杯水要在显微镜之下观察,它的结晶多美,这杯水好!不是说这杯水拿到就咕噜咕噜喝下去之后,什么也不知道,心里面还是妄想纷飞,这杯水的结晶不好;结晶不好,养分就不好,结晶好,养分就好。
  由此可知,同样是一杯水,科学家确实证明了,经过善意的资讯,给它善意的资讯,或者经过祈祷,或者是法会,这水结晶不一样。所以我们佛门里面的大悲水为什么会治病,你就懂这个道理。是以大悲心、大悲咒来加持这杯水,使这杯水的结晶变得非常之美,它能治病。宗教徒他们在吃饭的时候,饭前要祈祷,那个饭菜跟没有经过祈祷的不一样,这不是证明了佛在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证明了!另外证明了一桩事情,「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要用清净心、用真诚心、用善意,对待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这个样子不知不觉我们就入了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哪些人?法身菩萨,自己不知不觉入这个境界。《华严经》里面所有的法身菩萨,都是这样的心量,都是纯净纯善,他的清净、他的善意遍虚空法界,我们要学。
  普贤菩萨教我们的,从哪里学起?从诚敬学起。你看看十大愿王第一个「礼敬诸佛」,礼敬诸佛学什么?诚敬,真诚恭敬。对一切人真诚恭敬,对一切事真诚恭敬,对一切物真诚恭敬,对十法界依正庄严真诚恭敬,从这儿学。儒家教人,《礼记》头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完全相同。世出世间大圣人教化众生,从这儿入门。没有诚敬,无论你怎么样用功修学,你的成就有限。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说了多少次!这是有人请教他,佛法从哪里入门?有没有最简单的方法教我入门?印光大师说两个字,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它成正比例。你要是万分诚敬,那你就得万分利益。古德常说「不诚无物」,你要不诚,那什么都没有,全部落空。
  真诚是性德的理体,大菩提心之体就是真诚。佛在《观无量寿经》上讲的菩提心,讲了三句;第一句至诚心,至诚就是真诚到极处,这是菩提心之体。第二个是深心,第三个是回向发愿心。深心跟回向发愿心就是真诚心的作用,起用;深心是对自己,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对别人,他受用。把作用分做自受用跟他受用。
  我是怕初学人对佛学这些名词很难懂,我从它的意思上讲了五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就是至诚心,体;清净、平等、正觉是自受用,就是深心;回向发愿就是大慈悲心,他受用。我这样用这十个字来讲,对於现前同学来讲,方便很多了。念念不离这十个字,菩提心现前。菩提心现前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信位。信位菩萨修什么?修菩提心。菩提心修成功,就是初住菩萨;十信心满,你就入住。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来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讲随类三义,我们看第三。
  「三随疑者所疑异故」。这一句有详细的解释。下面文接著说,「若疑十信,即见如来足轮放光,周乎法界等」。我们一小段一小段的来说。随所疑者,这个疑者他所疑的也不一样,有疑十信的。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说这些人疑虑的,举一个例子,能疑的人未必是十信疑十信,十信也会对十行、十住、十回向产生怀疑。我们一般初学佛的人疑虑更多,如果遇不到善缘,这些疑虑确确实实障碍了我们的信心。尤其在近代,我们看到佛教的形象,不是释迦牟尼佛当时的样子,也不是佛法传到中国那个时候的样子,那个时候是教育!
  儒释道三家教导中国社会广大的群众,佛教教学的内容是什么?佛经里头《般若经》上常讲「诸法实相」,佛经一切经所说的,诸位想想,是不是给我们说明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之间万事万法的真相,这哪有迷信!对於这个事实真相通达明了,究竟圆满,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陀;他很通达、很明了,但是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换句话说,他还有疑,我们称他作菩萨。佛、菩萨差别就在此地,都是对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明了,菩萨没有圆满,佛究竟圆满。所以佛教是教育。
  可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佛教,今天在这个社会上,我常常讲有四种不同的形象。第一种就是宗教,它不是宗教,但是现在已经变成宗教了,你不能够否定它不是宗教,变质了。第二种它变成学术,它变成哲学。世界上许多大学里面研究佛教经典,把它当作哲学来研究,我是从这儿入门的。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说得好,他有一篇非常精采的讲演,在第四中山大学讲的。当时的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南京师范大学。在抗战之前这个学校称为金陵女子大学,现在改成南京师范大学,这学校我去过。他在民国十二年在这里发表一篇讲演,题目是「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这篇讲演当时震撼了佛教界,他的讲词,讲演的时候王恩洋居士是他的学生,当时听讲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写成了笔记。这篇讲演发表了,有单行小册子流通,我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看到了。我读了之后跟我的看法、想法非常接近。
  我学佛一出家,当时就跟中国佛教会提出了一份建议,首先我提到是正名,孔老夫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人喜欢简单,简要详明,所以佛陀教育称佛教,但是现在一说佛教人家都想到这是宗教。所以我就建议说现在不能不麻烦一点,让大家了解佛教究竟是什么,我提出了正名,佛陀教育。加两个字,佛教,佛后面加陀,教后面加育,佛陀教育,这个大家一看就很清楚、就很明了,不至於误会。我的建议佛教会确实是经过讨论,讨论之后,好像也没有把佛陀教育这样一个称谓通知各个寺院庵堂,没有。后来这个案大概也就不了了之。
  不管他们是怎么个想法,我这一生是本著佛陀教育这个理念,我来做,我来学习。所以我在台湾相当不容易,很辛苦,讲经讲到第二十年,我才有一个小道场。我这个道场不叫寺院庵堂,不用这个名称,我这个道场用的是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我过去学佛的时候,在李老师创办的慈光图书馆,我在那里住了十年,所以我有一个道场,我用图书馆。为什么用华藏?华藏从《华严经》来的。方东美先生把这部经介绍给我,我非常欢喜,所以我这个图书馆用华藏。在那个时候美国有些同学希望请我到纽约去讲经,我说没有时间,实在没有办法去。最后他们想一个方法,能不能录相,把录相带寄到美国去。我说我没有这个设备,如果有这个设备的话可以,他们就送一套设备来,所以我们的图书馆就加上视听。这是我们头一个道场。
  过了五年,第二个道场出现了,简丰文居士供养一个场所,提供给我讲经弘法。这个场所就是现在的佛陀教育基金会,我正式用佛陀教育,肯定佛教是教育。释迦牟尼佛教了一辈子,经上讲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办了三百多次学习的活动;像我们现在办的佛学讲座,办这种活动。我们现在一年办四次,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当中办了三百多次。说法四十九年,说法是教学,教学四十九年。一生,用现在的话来讲,他搞的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
  我们要肯定释迦牟尼佛他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地位,他是从事於哪一个行业。他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效法,一生忠於职守,务必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不仅有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我们在此地看到的,除言教、身教,有意教,意念,我们今天讲精神的加持。所以用我们今天眼光来看,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是个教育家,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一生所做的事业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义务工作者,他做了一辈子,没有收人家学费。
  他的生活每天出去托钵,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这么样简单的生活,身教。不仅是言教,身教!做榜样来给我们看,确实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贪瞋痴慢疑,他统统断掉了。给我们做出崇高的道德德行,慈悲的教诲。当时、后世如果对释迦牟尼佛认识了解,尊敬的心真的是油然而生,不能不尊敬,不能不佩服,接著会发心想向他学习。
  《华严》里面所说的现神通,就是表演,你一定要懂得他表法的意思。所以若疑十信,佛放光,「即见如来足轮放光,周乎法界」。足是什么?立足处!这是说的根本,像盖房子一样,地基。中国圣人也说「人无信则不立」。释迦牟尼佛足轮放光代表十信,你有信心你就有立足之处,你没有信心,你没有立足之处。十信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十信心满,就是菩提心。菩提心里面,菩提心是怎么样修成的?首先有信心。《华严经》上经文,清凉、李长者为我们讲解,这是一乘大法。信心从什么地方建立的?依什么?前面我们读过,它所依的跟普通不一样,是依自性根本智,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所以经上举十方诸佛根本智,凡圣共有之果,信心从这里建立的。
  我们信了,信了但是自己毕竟还是凡夫,烦恼习气没断,修行依这个信心。所以信了之后,第二个是念心,念念不忘;第三起精进不懈,要恢复我的真心,真心是什么?灵知。佛在楞严会上讲的「见闻觉知」,见闻觉知之体就是根本智;中峰禅师讲的灵知。要精进不懈,把现在真心上面的染污业障,要把它淘汰干净,使灵知的真心恢复。这个心就是经上讲的大菩提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讲了十个,十个是一个心,真心,真诚心。真诚心里面有这么多德用,也称之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