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112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112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好的意念,「我要把它消灭,我要把它杀掉」,这种意念它立刻也呈反应,是很不好的结晶。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给我们做了证明。现在时间到了,这一句没讲完。
  
  诸位同学,请看密训世界名号最后一个:
  【或名无等智。】
  这名号前面说过很多了,最重要的意思,佛提醒我们一定要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孔夫子以一生学习的心得告诉我们,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比不上向圣贤人学习,「不如学也」。这经验非常宝贵,我们应当要记取。学问的成就、智慧的成就是真实的成就,佛门里头常讲这个可以带得走,其他的成就带不走的。为什么说这个能带得走?这个能够带到来生来世,提升你自己的境界,决定不会堕落。菩萨求智慧,不断的把他的境界向上面提升,一直提升到『无等智』,究竟圆满,圆满之后广度众生。我们在这经上看到,「如来於彼」,那就是说证得无等智之后,在一切世间做种种示现。我们看下面总结:
  【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
  这一句跟前面就不一样,前面是讲十千,这地方是百亿万。
  【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两句话跟前面讲法完全相同,这是说明他的目的无非是帮助众生,成就众生。众生知见不相同,根性不相同,所以众生见佛、闻法、闻名,每个人得利益有浅深广狭的差别,『各别知见』。请看第二段丰溢世界,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南。】
  这不是我们地球的南面,是娑婆世界的南面。
  【次有世界,名曰丰溢。】
  这世界好,一看名称就好,跟娑婆大不相同。现在我们看到地球上灾难很多,天灾人祸,许许多多众生过著非常困苦的生活,我们没有亲眼去看看。前个月,我有一个机缘去访问新几内亚,在澳洲的北面,看到这地方人民的生活,我们用苦不堪言来形容绝不过分。但是,这世间还有不少地区比他们生活还要困苦。他们没有粮食吃,没有衣服穿,没有鞋子穿,居住的地方自己搭个茅蓬,非常简陋,好在这地区是热带。现在我们说这世间到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有相当的成就,人民生活很富裕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地方照顾不到。所以佛法里面讲,天台家所说的「百界千如」,经论上常讲的十法界,天台大师说每一个法界里面都有十法界。我们人法界里头,我们看到很多落后的地区,那是人法界里面的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他是人,但是过的生活,是饿鬼地狱的生活。多接触,人才有警觉心、才有知足心,知足则常乐。
  我们在这世间每天三餐饭能吃饱,衣服能穿得暖,居住的房舍足以能够遮蔽风雨,而且已经感到相当舒适,这是人间天堂!但是几个人满足?满足就能修道,就能提高境界;不满足,一味还在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追求名闻利养,甚至於不择手段干一些损人利己,果报不得了。我常常听人家讲,这社会很流行的话,什么话?「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我常常听到有人讲这两句话,后面还有两句话他不知道,后面是哪两句话?「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纵然这一生生活很清苦,也甘心接受。为什么?过去生中没有修福,这一生哪来的福报?过去生中已经修福了,这一生不要造业;中国人不讲造业,叫造孽,享福而造孽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看这世界『丰溢』,你就知道这世界的众生福报大。这福报是共业,没有这么大的福报就不会生到这地方来。这世界是有福报人居住的,他们住在这地方享福。我们看如来在这地方现身说法:
  【如来於彼,或名本性,或名勤意,或名无上尊,或名大智炬,或名无所依,或名光明藏,或名智慧藏,或名福德藏,或名天中天,或名大自在。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我们仔细来看佛名号表法的义趣,当然最重要的我们现前应当怎样学习,这是最重要的。第一个名号本性,『或名本性』,加上通号,本性佛,本性如来;佛跟如来都是通名,这是别名。世尊也是通名,加上别名,本性世尊,像我们称释迦牟尼佛,释迦如来,释迦佛,释迦世尊,这称号要清楚,它的作用是表法,释迦是仁慈的意思。「本性」是什么意思?这意思就太多了,无量无边说之不尽,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从本性里流出来的,哪里能说得尽!我们要怎么学法?宗门常讲「明心见性」,这性就是本性,本是根本。用上这个词就是说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能生虚空法界的,能现虚空法界的,虚空法界是从这里来的,这我们就称之为本性。
  本性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精神物质都是它所现、所生的,它什么都不是,不能给它加任何名字。不能加名字,还说了个本性,这是如来说法的善巧方便。所以名字相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执著你就迷了。你能够体会到意思,不执著言说,不执著名相,你才有悟处。「本性」我们很不容易理解,本性起用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本性现相那就更容易理解了。本性起用我们今天学术里头讲,精神的一部分,本性现相是物质的一部分,所以精神物质都是从本性变现出来的。《华严经出现品》里面讲「唯心所现」,这心就是性,就是这地方讲的本性。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哪一样不是本性所现的?今天一般人讲细菌,细菌是本性现的;原子、电子、粒子本性现的;佛经上讲「世界微尘」,世界是讲大的,微尘是讲最小的,不管大小都是本性现的。既然是本性现的,它不是本性谁是本性?
  本性前面讲了,它有本能,本能是什么?见闻觉知,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上讲的。见闻觉知是本能,它所现的一切相统统具足这本能,就好比古大德常常用的比喻,以金作器,用黄金做成几千种、几万种不同的器皿,每一种都具足黄金的特性。这现象我们能够理解,不难懂。本性所变现的万物,万事万物,无论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无论是大是小,情与无情,当然具足本性的特性,我们叫它做本能;当然具足它的特性本能,这本能是见闻觉知。
  在无情众生,我们讲物质,无情的众生;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今天我们讲的植物、矿物,还包括自然现象,统统具足本性里面的本能本质。所以它有觉,它有知,它没有妄想,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著。有情众生里面这是讲动物,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分两类:一类觉、一类迷。觉的,他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有见闻觉知,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迷的人呢?迷的人就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诸佛菩萨眼目之中,「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现在这科学逐渐逐渐在实验当中,精密观察实验当中发现了,发现这物质的世界,真的它有知觉。植物有知觉,有一些人觉察到了;矿物有知觉,没有人想到,最近也被一些科学家探测出来了。
  我们在这名号里头,要觉悟到宇宙万有的本体,这是真正的自己,这里头本来就具足常乐我净,本来具足法身般若解脱;法身是相,般若是智慧,解脱是自在,法身是相好。我们学佛,学佛的目的就是求明心见性,真正的目的。这目的一般人不懂,学佛的人很多,学佛人里面这里头有在家、有出家的,几个人把目标定在明心见性上?如果把目标定在明心见性上,这人有成就了。古时候有,古时候是真的,特别是宗门常常讲「向上一著」,向上一著就是见性。
  现在人学佛不讲见性,连这心性是什么他也搞不清楚,名词的定义都搞不清楚,他对这怎么会产生兴趣?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桩事情。他想的是什么?开智慧、求福报,甚至於现在连开智慧也不是重要,求福报最重要。福报现前,纵情享受,享尽了,苦报就现前,所谓是乐极生悲,这古人常讲的。我们看看现在学佛的都是走这路子,乐极生悲。修苦行的否极泰来,少,很少很少修苦行的;自己一生当中,过著低水平的生活,过得去就很快乐了,决定不求奢侈,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这样的人他肯定向上提升,所以否极泰来,这是有觉悟的人。他上升到哪一个层次,哪一个等级?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
  我们学习方向目标要正确,说实实在在的话,明心见性是大乘佛法共同的方向目标。大乘宗派很多,法门就更多了,法是修行的方法,门是入道的门径。我们常常听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读《华严》就知道了,你看这名号代表的就是法门。每一个世界「百亿万种种名号」,有种种法门,世界无量无边,所以法门无量。无量无边的法门修什么?共同的方向目标,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超越十法界,你看圆教初住菩萨不是常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见一分自性」。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持名念佛的方法。我们近程的目标是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用意何在?就是明心见性,这一点同学们决定不能够疏忽。
  所以,我们把明心见性这桩事情,放在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办。为什么?在现前这世间我们做不到,这是老实话,现前在这世间能做到当然更好,为什么?你做到了,将来你往生到哪里去?华藏世界。你的地位最低是初住菩萨,发心住。我们想想能做到吗?发心,发的什么心?菩提心。我们讲得很浅,标准讲得很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心都是周遍虚空法界,这大乘经上常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什么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都是包虚空法界,圆教初住菩萨。
  诸位想想看,这心果然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想想,你在这世间会不会有一个冤家对头?会不会有一个人一桩事情看到不满意、不高兴?没有。这是什么?从现象上来看,你就晓得圆教初住菩萨没有,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他没有妄想,所以他的心包虚空,他的量周法界。我们怎么学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练这功夫。每天生活当中面对一切人事物,还有欢喜,还有不高兴的,不行。真正修行在这地方修,修到对一切人事物绝对不会起一个恶念,决定不会有一个恶的行为,心地纯净纯善,平等对待一切众生。
  平等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诸佛如来。我们修净土,我们的本尊是阿弥陀佛,我们最尊敬的、最崇拜的,怎样能看所有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只有我一个是凡夫,你就入了佛境界。大乘经里头,佛常讲「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的冤亲债主亦复如是,情与无情没有例外,一切众生;无情,它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所以叫众生。哪一样不是众生?有情无情都是众生。
  一切众生包括无情,都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些话我们听得耳熟,我们自己在讲台上也会说,但是怎么样?它不起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一切人事物根本就想不起来这句话。这《金刚经》上说「应作如是观」,我们就老是把这忘掉。一切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宇宙观;「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