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四书五经合集之礼记-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妖孽殿堂』社区制作
『社区地址』yaoniediantang/
『制作人』海沙蓝蓝
=
礼记
目录
《礼记》简介
敖不可长 ——做人治学的准则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生命与孝道之间的选择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 ——引咎自责的敬业精神
曾子寝疾 ——事于小处见精神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 ——劝诫忠告是爱心的体现
子柳之母死 ——君子不取不义之财
成子高寝疾 ——生死都要对人有益
晋献公之丧 ——非礼不听是君子
吴侵陈 ——师出必须有名目
知悼子卒 ——进谏规劝的艺术
陈子车死于卫 ——制止殉葬的“黑色幽默”
卫献公出奔(1) ——一碗水难以端平
战于郎 ——规则也有灵活用时
孔子过泰山侧 ——从镜子中照见人类的丑恶
鲁人有周丰也者 ——身教重于言教
齐大饥 ——做人不食嗟来之食
晋献文之成室 ——以子之矛,陷子以盾
季孙之母死 ——借外包装通行天下
阳门之介夫死 ——最难对付是同仇敌忾
赵文子与叔誉观平九原 ——为官清廉者有几多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 ——圣人的能耐有多大
发虑宪 ——使人们变聪明的利弊
玉不琢 不成器 ——学习是为了开发潜能
虽有嘉肴 ——实践出真知
古之教者 ——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
大学始教 ——做官从上学开始
大学之教也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今之教者 ——对症下药治弊端
大学之法 ——方法是成功的保证
学者有四失 ——心理状态是过失的根源
善歌者 ——鼓动性来自魅力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 ——选择师长必须慎重
凡学之道 ——师道何日再尊严
善学者 ——响鼓不用重捶
记问之学 ——读死书者不配为师
良冶之子 ——循序渐进才匝得下根
古之学者 ——于平易中见深刻
大德不官 ——立足根本才可随心所欲
凡音之起 ——音乐以情感为中心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音乐表现情感而不是形象
礼以道其志 ——音乐是治国安邦的工具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音乐可以察知世事人心
乐者,通伦理者也 ——文艺是一种工具
乐由中出 ——以礼约取代兵刑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礼乐当随时代而变化
乐者,天地之和也 ——以礼乐维护秩序与和谐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 ——乐是论功行赏的奖品
天地之道 ——教化如同春风化雨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 ——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 ——音乐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土敝则草木不长 ——淫乐如洪水猛兽
德者,性之端也 ——不可尽信“乐为心声”
钟声铿,铿以立号 ——君子听音与众不同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君子以礼乐安身立命
夫乐者乐也 ——中正和谐是乐的准则
《礼记》简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据传,《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我们这里选录的原文依据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则广泛参阅了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易懂。选录的篇章由作者加上标题(原文只有篇名,每篇原文都较长),原则上采用选文的首句作标题,注释中只说明选自某篇。
《礼记》简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据传,《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我们这里选录的原文依据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则广泛参阅了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易懂。选录的篇章由作者加上标题(原文只有篇名,每篇原文都较长),原则上采用选文的首句作标题,注释中只说明选自某篇。
敖不可长①
——做人治学的准则
【原文】
敖不可长②,欲不可从③,志不可满,乐不可极(4)。贤者狎而敬之(5),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迁(6)。临财毋苟得(7),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8),分毋求多。疑事毋质(9);直而勿有(10)。
【注释】
①本节选自《曲礼》上。《曲礼》记录了先秦儒家关于各种礼仪制度的言论,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礼教,使人们的言行符合礼教的规范。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讲做人和治学的态度。②敖:同“傲”,傲慢。③从:同“纵”,放纵。④极:达到顶点。⑤狎(xia):亲近。(6)安安:满足于平安的境遇。迁:改变。(7)临:遇上,面对。苟:苟且。(8)很:争论,争执。(9)质:判定,证明。(10)直:明白。
【译文】
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达到极点。对于贤能的人要亲近并敬重,要敬畏并爱戴。对于所爱的人要了解他的恶德,对于憎恨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能积聚财富,但又能分派济贫;能适应平安稳定,又能适应变化不定。遇到财物不要随便获得,遇到危难不应苟且逃避。争执不要求胜,分派不要求多。不懂的事不要下断语,已明白的事不要自夸知道。
【读解】
古代儒家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凡事保持中间态度:既不能不及,又不能太过。这种态度叫作“中庸”。
做人,保持中庸尤其重要,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也是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内心要庄重矜持,但又不能过分,过分便成了傲慢。欲望可以得到正当的满足,过分则走向放纵。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达到顶点,不能走向极端。这样,才能在上下左右的关系中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有所作为。
这种观念体现了儒家对人生的基本态度。它是积极的、现实的、进取的,同时又是谨慎的、保守的。千百年来,它对塑造我们民族的人格心理起过重要作用,产生过深远影响,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思想资源。
无论我们现在如何来评价这种人生态度,事实上它已深入到了我们人格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我们已习惯于按这种方式来待人接物,习惯于寻找历史的和现实的例证来证明傲慢、纵欲、自满、享乐的有害,以及保持中间状态的成功。我们也习惯于以此来品评他人,要求他人。这种传统,恐怕难以改变。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生命与孝道之间的选择
【原文】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2)。公子重耳谓之曰③:“子盖言子之志 于公乎(4)?”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 “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5)。天下岂有无 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6)?”使人辞于狐突曰(7):“申生有罪,不念 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 少(8),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9)。伯氏苟出而图吾君(10),申生 受赐而死(11)。”再拜稽首(12),乃卒(13)。是以为恭世子也(14)。
【注释】
①本节选自《檀弓》上。“檀弓”是前首人物的姓名,编者用作篇名。全 篇内容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讨论丧礼的言论,富有文学色彩,风格独 特.②晋献公: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晋国国君,姓姬,名诡诸。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