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传别讲-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与”就是拥护的群众,跟随你、同情你、拥护你、支持你的,都是“与”。所以在做人做事方面如果是“莫之与”,就没有人听你的,没有人同情你。做事业没有伙伴,没有真正的知己,“则伤之”!为想成功很难很难。要成功就为靠朋国讲朋友之道有两个原则:
一、朋友有通财之谊。朋友就是社会,社会上彼此有困难为互相帮助,就是通财之谊。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
二、朋友为劝善规过。我有过错,你能指出来,忠告我。所以孔子谈朋友之道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什么是益者三友?对你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友直,对你讲实话的人;友谅,能够包容你、包涵你的人;友多闻,学问见识比你广的人。这三种是好朋友。
这是我们讲益卦所引伸到的。大家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通财之谊的朋友,没有劝善规过的朋友,也没有群众,那么你人生便很艰难了。
我们中国朋友之道还包括了老师。在中国文化中,往往师友并称,所以说师友同道,古人称弟子为师友之间。友道就是社会关系,比五伦还重为。人有许多上不可对父母讲的话,下不可对妻子儿女讲的话,只能对朋友讲。这就是朋友之道,也可.见友道的重要。
益卦的道理包括了这么多,孔子这一段是发挥,下面是引证益卦上九爻的爻辞说:
“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这点是现在朋友之道的写实,不但不能帮助他,背过来还为打击他。尤其是利害关系的朋友,政治上的朋友,像这一类作风的人特别的多,都是“莫益之,或击之”,就是这个样子。
“立心勿恒”,“立心”就是动机,“勿恒”就是没有恒久的,这就不是朋友了,最后当然是“凶”。譬如男女间题,有位学生问我,男女之间,难道没有纯粹的友谊存在吗?我说:几乎没有。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不过很难有。因为男女之间就是我爱你,如果我爱你,你不爱我,你就会“莫益之,或击之”了。很多女生为我讲恋爱哲学,我说我不懂,因为恋爱哲学就是:我爱你时就爱你,我不爱你时就不爱你,完全以“我”为中心。每个人都是为“我”,为“自己”,不会真正去爱人;有时即使做到爱人,也是为了“我”的需要而爱。所以说,这个爱的逻辑都是以“我”为中心,由“我”而来。假使真做到了无“我”,那个爱不叫爱,就是仁,是慈悲。这种爱社会很少见,或者有两个人能做到,一个人已经死了,一个还没有出生。
世界上的交情不是“莫益之”,就是“或击之”。无益于自己的,便打击。由这一方面看这个社会人生,也是很痛苦的。我们过去说过用人的故事,最初是感激你,后来变成你应该,最后变成了仇人,就恨你了。所以道家的《阴符经》就说,“恩里生害”,恩太多,对他太爱了,就会成冤家。教育孩子,教育人,都是一样。现在实施所谓爱的教育,只有“恩里生害”,因为这个社会已经不对了。社会上恩爱、利害、善恶、是非本来都是相对的,但今天的人只想抓住恩爱、利益,忽略了利害相对、相生的道理。
所以益卦说:“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这就是不知所立。如果这个样子,无论做人做事都不会全始全终的,所以结果是“凶”。
第六章 乾坤其易之门邪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
象,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故撰,以通神明故德;筮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易》之门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这七八十年来,许多学者研究《易经》,常提出来说,《易经》是我们老祖宗们的性心理学。他们的理由认为阳卦是代表男性的性器官,阴卦是代表女性的性器官。像顾领刚、章太炎等都主张这个说法,甚至我的一位老朋友也写了一篇有关《易经》的文章来看我。我很不客气地痛骂了他一顿。实际上他的年龄比我大,但我毫不留情地说他,为什么跟章太炎学?他胡说你也胡说?他说章太炎有根据呀!根据就是“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这是孔子讲的嘛!实际上我那位朋友是章太炎的女婿,也是章太炎的得意门生,年纪比我大不少。当时他写了那篇《易经》文章来给我看,被我摔在地上,他就拿孔子这里的话跟我辩。其实大家都几十岁了,他也不生气,问我说哪里不对。我说你一开始就不对。不错,孔子是那么说的,但你研究中华文化,哪一本秦汉以前的书上把男人性器叫“阳物”的?你找出来,或者你把你老丈人从棺材里拉出来,让我跟!谈一谈!你能找出来我就投降。孔子说的“阳物”、“阴物”,等于老子所讲到的物,不是我们现在唯物的物,而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东西”。“乾,阳物也”,就是说乾卦代表了阳性的东西。后来在宋朝以后的医书上.才出现把男性的性器叫阳物,女性的叫阴户的说法。这是宋朝的医书上说的,汉朝以前连医书都没有,哪个地方把男性性器叫阳物啊?这是你根本上搞错了,所以才这样说。
也有人以为《易经》是性史,还有人以为《易经》是情报学,卦是秘密通讯的号码……这类说法的书,在台湾都有出版。所以研究《易经》非常有意思,各方面的著作很多。但自己若没有主见,很容易走上歧路。尤其是近八十年大学间家的著作,像梁启超、章太炎等一讲出来,大家都不敢反对,一般人都是先人为主的。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学间,往往会碰到刚才所说的这种差误,所以说治学问很难。前辈名人的话不一定是对的,大家必须留意。
这里孔子说,学《易经》必须先要把乾坤两卦研究透彻,乾坤两卦研究透彻了,然后再研究《易经》,这样,这一门学问的中心就可以抓往了。所以,“乾坤其易之门邪”!是研究《易经》的人门,是一把钥匙。
“乾,阳物也”,是说乾代表阳性的东西,换句话说,阳性的东西就叫“乾”;《说卦传》最后的一章说:“乾为天、为圆”。天是乾;乾代表皇帝为君,也代表了父亲,玉也是乾,天气冷也是乾,冰块也是乾,赤色也是乾,好马是乾,老马是乾,瘦马是乾,花马也是乾,木瓜也是乾,木上的果,不只是木瓜,树上的果也是乾……
坤代表阴性的东西,代表地,代表妈妈,代表布,代表饭锅,代表吝啬,以及古代可以用的大车等……
龚定庵的影响
所以“乾”这个符号代表阳性的东西,“坤”代表阴性的东西。这是物理的法则、人事的法则、阴阳的法则,“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所以,“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易经》的道理就在这里。宇宙万物相对的组合,相对的矛盾组合,也可以说矛盾就是中和。矛盾并不一定是不好的,或者是不对的,譬如男人与女人两者绝对是矛盾的,但他们组合在一起,便是一个很好的家庭,还会生出小孩来。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头跟脚也是矛盾,脑子会想,脚会走路,这就是矛盾组合。从文字表而看,好像矛盾就是不对的,可是矛盾并不是不好,矛盾也并不是非要反对不可!
大家研究近代史,近代的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包括孙中山先生,一路下来,没有不受龚定庵思想影响的。龚定庵学问大,读书多。他的儿子叫龚半伦,五伦之中他只有半伦,连父亲他都不大理。龚半伦读他父亲的文章、诗词的时候,供一个父亲的牌位在那里,手中拿一挂鞭子,读到不对时,一鞭子打了!龚半伦除了母亲这半伦外,其他都不承认。他是个狂人,但他学问也真好。龚半伦真是半吊子,八国联军瓦德西是他带进宫来的,后来沦落在上海,很惨。这是题外的话。总之龚定庵的思想影响了我们中国一百多年。
刚才为什么又扯到别处去了?就是在说明“阴阳合德”的道理,矛盾不一定是坏,也不一定是相反,矛盾有时候是中和,所以要“阴阳合德”,因为这个宇宙都是相对的。阴阳不和便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那是没有用的。所以在宇宙间一切都是相对的组合,无论物理世界及人事,都离不开中和,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是从这个道理产生的。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有体才有用,“以体天地之撰”,“体”就是体会,有这个矛盾中间的组合,才可以体会。体会什么?体会“天地之撰”,“撰”就是造就。谁在造就?没有人在造就!也没有人能造就!只有阴阳两个力量。“阴阳合德、刚柔有体”,这样才能“以通神明之德”。“神明’,是不可知的,最高明的,上帝也好,鬼也好。上帝是阳的,鬼是阴的。
大家读古书,对这个“德”字要特别注意,这个“德”在古书里边所代表的意义,并不完全是我们后人观念中道德的“德”。“德”就是成果,所以古人的解释说“德者,得也”,“德”就是得到,“以通神明之德”,就是这个意思。
《春秋》言三世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这一段开始,是讲写文章的方法。我以前常告诉新闻界的朋友,写社论就要“杂而不越”,尤其是写大文章的道理,取材的角度,下笔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学问。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名”的意思,在这时可以说是“用字遣辞”。一个名词、一个小掌故、或者讲道理、理论,引证得很准确。“杂”是很广泛,包罗很广,能照顾全面;“不越”是不会过分,没有超过范围,没有不得体、不离谱,等等。
“于稽其类”,引用资料的.正确性,说话要有根据,不能乱讲,在写同类的东西时,似是而非的关键之处,要能辨别,能剖析。
这是孔子研究《易经》,及研究文王周公著作的心得。
“其衰世之意邪?”孔子的《春秋》言三世,就是太平世、升平世、衰世。衰世就是乱世,就像是我们所处个时代。如果按孔子所定三世的标准,大同世界就是太平盛世,但是很难做到。西洋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孔子的太平盛世,恐怕永远是人类挂在那里的一个目标。所以我经常比它为驴子的红萝卜。一个赶驴车的乡下人,因为驴子不肯走,他便在前面吊一个红萝卜,驴子为了吃那个红萝卜,就只好拚命向前走。但是,这个红萝卜目标很难追求得到。
普通历史上的小升平,如果十年二十年没有战争,人民的生活就能获得安定。但是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三十年不变乱的,要想安定很难。十二年是一纪,三十年是一世,这是古代的观念。现在把一百年叫一个世纪,这是西方人的观念翻译过来的。
讲到衰世,钱穆先生曾说庄子、老子、《易经》的“三玄之学”是衰世之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