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脑遇到金钱-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现金分家。赶紧识破他们在数字上经常玩弄的花招吧!想象不到的事情注定要发生,因为如果有人能想象到的话,这件事就不会发生。——卡尔·克劳斯。股市中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伯纳德·巴伦奇
“从哪座大楼上跳下去最好呢?”
2006 年1 月31 日,Google 公司公布了2005 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总收入增长97% ,净利润增长82% 。很难想象,如此巨大的增长率怎么会成为坏消息呢?但华尔街的分析师一直希望Google 能表现得更强劲。最终结果就是“负收益意外”,或者说市场预期和实际结果之间的落差。而这个意外的下一个结果则是市场恐慌。“负收益意外”一经出现,Google 的股价便瞬间下跌了16% ,以至被停牌。恢复交易之后,几分钟前刚下跌到432。66 美元的Google 股票便再受重创,继续下跌至366 美元。结果确实令人不可思议:Google 的收益比华尔街分析人士的预期少了6 500 万美元,而华尔街的复仇竟然让Google 的市值缩水203 亿美元。
在网上一个投资论坛中,投资者们都大惊失色,其中的一个Google 迷气喘吁吁地说:“完了……老天爷呀,太不可思议了!”另一个人则抱怨:“又来了,我还得接着抛。”还有一个网民则欲哭无泪:“我还从来没见过比这更糟糕的事。我已经彻底蒙了,彻底崩溃了……这绝对是最恐怖、最糟糕的一天。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对Google 来说,这绝对是最黑暗的一天。”而一位在字母排列方面颇具天才的投资者“Bodjango2003 “说得更到家:“从哪座大楼上跳下去最好呢?”
每个投资者都应该知道,精确地预测企业收益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在乐此不疲地尝试,而最终的结果无非是一次又一次的意外。
一项研究考察了近20 年内的94 000 多个季度收益预测,研究发现,出现“负收益意外”的次数超过29 000 次。仅在2005 年,就有25 000 多家公司宣布的季度每股收益低于市场预期。根据数字投资者公司的调查,在季度收益报告披露后,这些公司的股价马上又继续下跌,平均跌幅为2% 。
如果投资者不这么恐慌的话,结果也许会更有趣:2006 年1 月,杜松网络公司(Juniper Networks )宣布其每股季度盈利低于市场预期不到0。1 美分,预期的未来增长率也略有降低,但股票市值却瞬间蒸发了21% ,即25 亿美元。
对企业收益来说,最不意外的方面就是它充满意外;而最意外的方面则是它总会让投资者感到意外。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吸取更多的教训呢?是什么让负收益意外如此无处不在呢?区区650 万美元的损失如何招致200 亿美元的血腥屠杀?要回答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钻进你的大脑,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八部分懊悔:理性的思维模式造就正确的投资决策
在购物时,如果广播说“商店5 分钟后停止营业”,那么你很有可能不假思索地从货架上抓下一些平时你根本不会买的商品。当基金公司宣布其将马上“对新投资者停止出售”时,也许会有数百万美元立刻涌入该基金公司的腰包。你想过了吗?仅仅是一个提醒你可能错过某个选择的提示,就足以把你“搞定”。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拿破仑·希尔
捡来的钱:意外之财让你变得阔绰
假设你刚刚得到1 万美元。你是否愿意按不同于获取的方式花掉这笔钱呢?本能或许会告诉你当然不会。但不妨考虑如下三种情况:
1。 假设你每年可以拿到1 万美元红利。你可以按如下方式花掉:
A.购买奢侈品 B.购买生活必需品
C.投资 D.零风险储蓄
2。 假设你最亲的姨妈去世,给你留下1 万美元。你可以按如下方式花掉:
A.购买奢侈品 B.购买生活必需品
C.投资 D.零风险储蓄
3。 假设你通过买彩票中了1 万美元奖金。你可以按如下方式花掉:
A.购买奢侈品 B.购买生活必需品
C.投资 D.零风险储蓄
你的答案也许多种多样,但大多数人通常会作出这样的反应:“问题1”的答案应该是B或C;“问题2”的答案应该是C或D;“问题3”的答案则是A或B。虽然手里的钱数一样,它们给你带来的感觉却不太一样,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情感意愿和心理形象。红利携带的信息是自豪——你是用最古老的方式赚到的,这是你自己的收获;而姨妈留下的钱,则会在你的内心激起一种特殊形象,你会觉得,她的在天之灵会盯着你怎样花掉这笔钱;至于彩票,它的感受则是一种刺激,让你为这笔从没想到拥有的钱而感到沾沾自喜。
“捡来的钱”非常有趣。比如说,你到百货商店寻找一件价值100美元的商品,却意外发现这件商品正在打折销售,价格只有50美元。你迫不及待地买下来,然后又用这刚刚“省下来”的50美元,买了一些你从未想过要买的东西。购物人在超级市场采购时,如果遇到“立刻兑现优惠券”的情况,他们会比在没有优惠的情况下多花12%左右的钱,似乎他们觉得必须要为省下的钱奖励一下自己。
作为布什总统2001年税制改革的一部分,所有美国纳税人均可享受600美元的税收折扣。但把这笔税收返还当作政府赏赐的人,比视作收回自己钱的人多出了3倍。和意料之中的收入相比,意外收入会让你更迫不及待地去消费。比如说,事先告诉一组大学生,出席次日篮球赛可以得到5美元;另一组学生则是在进入赛场后,在没有任何事先说明的情况下每人分得5美元。和事先得到消息的学生相比,拿到意外之财的学生会花费2倍于前者的金额。
1988 年的一天,我匆匆忙忙地穿过纽约市的格林威治,准备和一群朋友共进午餐。路上,不经意之间,我瞥见人行道上的一团钞票。我走过去,站在这些钞票旁边呆了几分钟,看失主会不会回来寻找。看没人归来,我迅速拾起钱,一溜小跑去见朋友。在餐厅里,我点了一下这笔意外之财300 美元。对于像我这样一个为生活而奔忙的青年作家来说,这绝对是一笔从天而降的大财。我是怎么处理这笔钱的呢?首先,我美美地招待朋友们一顿午餐(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做才算公平)。之后,我又买了几本书,几张唱片和2 条漂亮的领带。晚上,我又请女朋友享用了一顿大餐。等到一切结束的时候,捡来的300 美元已经不见踪迹:我花了430 美元。不过我一点也不觉得后悔。
另外,如果一股脑花掉一笔金额巨大的意外之财,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你绝对会对自己挥霍掉这笔本可以消遣终身的财富感到懊恼无穷。遗憾的是这也正是很多买彩票中大奖的人,到头来穷困潦倒、抑郁寡欢的原因所在。
一笔意外的横财还能带来另一种感受。就在我见到那300 美元的前一年,一位来自华尔街著名公司的顶级投资人,不妨称他为X 先生,拿到了当时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现金红利:约1 亿美元。X 先生出身于一个贫苦的移民家庭。现在他突然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座从未梦想过的金山上。X 先生已经习惯于随意摆弄别人的数百万美元,就像我们随手甩出的纸牌一样。那么,这位专业选股大师是怎样投资自己的这笔钱的呢?他把全部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这也是收益率最低、同时也是风险最小的投资工具。多年以来,他也曾想过,把一部分资金转移到股票上,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尽管今天的X 先生依然富有,但对未来的顾虑还是让他错过很多发财的机会。后来,他以前的一位同学回忆说,“如果他用这笔钱投资于股票,他现在早已经是亿万富翁了。”
这里的教训是:横财的感觉到底有多好,取决于是你控制它,还是它控制你。
第九部分快乐:让金钱给你生金蛋
聪明的投资者绝不会让自己钻进死胡同,一条路跑到黑。相反他们会睁大眼睛,不放过身边的任何蛛丝马迹,只要有可能的话,他们就会冷静出击,坚持到底。万物中最渺小的莫过于人。所以,只要细看平凡之物,我们就能体味冷暖人间的甘与苦,把玩平凡人生的悲与乐。——萨缪尔·约翰逊。投资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娱乐。我喜欢通过寻找好的猎物来“捕获稀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沃伦·巴菲特
金钱与快乐:蛋与鸡的逻辑
在传统上,当你问美国人什么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时,最常见的回答一直是“钱越多,就越快乐”。尽管大多数人也承认,很多快乐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但几乎所有人还是希望自己能更有钱。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们更喜欢过一种“富足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有意义的生活。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David Myers )认为,现代美国人的梦想就是“生活、自由以及用钱换取幸福”。当然,甲壳虫乐队(还有其他几个乐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金钱”歌。
遗憾的是,即使你已经赚到足以衣食无忧的金钱,但仅仅拥有更多的金钱就能让你更快乐的概率几乎等于零。而幸运的是,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情节。其实你需要多少钱以及怎么花掉这些钱,要比你赚到多少钱更有意义。此外不管你有多少钱,只要你知道这笔钱最多能给你带来什么,以及你在自身能力控制范围内,能赋予它们的最大能量,那么你都能用这笔钱快乐地生活。
尽管人们对金钱购买幸福的观点不置可否,但快乐确实能买来金钱,这一点则毋庸置疑这就是说,很多人对金钱和幸福的体验,源于挣钱的过程。我们越是勤奋地去赚钱,花在锻炼身体和体育运动上的时间就越少,就越没有空闲去享受业余爱好或宗教信仰的魅力,去给我们的朋友和家庭创造美好的回忆。而真正能带来永恒快乐的,恰恰是这些不赚钱的活动。
因此不应该屈服于再多挣点钱就能再快乐一点的错觉,这会让我们沦为金钱的奴隶,而是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不朽的事实:再多花点时间享受生活的快乐,我们的手里也许就会出现更多的钱。
假如我是大富翁
每个父母都知道,婴儿最早学会的一句话就是“还要”。金钱和牛奶以及苹果汁没什么区别,只要品尝到它的美味,就会让我们说“还要”。研究人员对个人财产超过50 万美元的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9% 的人同意如下说法太多的钱一直让我麻烦不断。但是在那些财产超过1 000 万美元的人当中,有33% 的人对此深有同感。不知何故,烦恼的增长速度似乎要超过财富的增长速度。在这些富人当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因为我手里已经有了足够的钱,所以我已经够幸福的了。
1957 年,美国人均收入约为1 万美元(已考虑通货膨胀影响),那时,洗碗机、干衣机、电视或空调还没有进入平常百姓家。但当时接受调查的人中有35% 的人说,他们的生活“非常幸福”。到了2004 年,扣除通货膨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