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382章

013-本草纲目-第382章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蛤蟆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 蟆( 音惊,又音加)。 
时珍曰∶按王荆公《字说》云∶俗言∶虾蟆怀土,取置远处,一夕复还其所。虽或遐 
之,常慕而返,故名虾蟆。或作蛤 ,蛤言其声, 
【集解】 
藏器曰∶《别录》,蛤蟆一名蟾蜍,误矣。蛤蟆、蟾蜍,二物各别。陶氏以蟾蜍注蛤蟆, 
遂 
作呷呷声,举动极急。蟾蜍在人家湿处,身大,背黑无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声,行 
动迟缓。又有蛙蛤、蝼蝈、长肱、石榜、蠼子之类,或在水田中,或在沟渠侧,未见别功。 
《周礼 
曰∶蛤蟆有多般,勿误用。有黑虎,身小黑,嘴脚小斑。有 黄,前脚大,后腿小, 
斑色,有尾子一条。有黄KT ,遍身黄色,腹下有脐带 
汁出。有蝼蝈,即夜鸣,腰细口大,皮苍黑色者。有蟾,即黄斑,头上有肉角。其蛤蟆,皮 
上腹下有斑点,脚短,即不鸣叫者是也。 
时珍曰∶蛤蟆亦能化鹑,出《淮南子》。蛤蟆、青蛙畏蛇,而制蜈蚣。三物相值,彼此 
皆不能动。故关尹子云∶ 蛆食蛇,蛇食蛙,蛙食 蛆。或云∶《月令》“蝼蝈鸣,反舌无声 
”,皆谓蛤蟆也。 
吴瑞曰∶长肱,石鸡也,一名锦袄子,六、七月山谷间有之,性味同水鸡。 
【修治】 
曰∶凡使蛤蟆,先去皮并肠及爪子,阴干。每个用真牛酥一分涂,炙干。若使黑虎, 
即连头、尾、皮、爪并阴干,酒浸三日,漉出焙用。 
【气味】辛,寒,有毒。 
大明曰∶冷,无毒。 
【主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本经》)。主辟百邪鬼魅,涂痈 
肿及 
【发明】 
颂曰∶蛤蟆、蟾蜍,二物虽同一类,而功用小别,亦当分而用之。 
时珍曰∶古方多用蛤蟆,近方多用蟾蜍,盖古人通称蟾为蛤蟆耳。今考二物功用亦不甚 
远,则古人所用多是蟾蜍,且今人亦只用蟾蜍有效,而蛤蟆不复入药矣。按张杲《医说》载 
《摭 
草上,惹蛇交遗沥,疮中有蛇儿,冬伏夏出故也。以生蛤蟆捣敷之,日三四换。凡三日,一 
小蛇自疮中出,以铁钳取之。其病遂愈。 
朱震亨曰∶蛤蟆属土与水,味甘性寒,南人喜食之。本草言服之不患热病,由是病患亦 
煮食之。本草之意,或炙、或干、或烧,入药用之。非若世人煮羹入椒盐而啜其汤也。此物 
本湿化,大能发湿,久则湿化热。此乃土气浓,自然生火也。 
【附方】旧三,新三。 
风邪为病∶蛤蟆(烧灰)、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调下,日三四服,甚有神验。 
(《圣惠方》)。 
狂言鬼语猝死∶用蛤蟆烧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外台秘要》)。 
噎膈吐食∶用蛇含蛤蟆,泥包, 存性,研末。每服一钱,酒下。(《寿域方》) 
瘰 溃烂∶用黑色蛤蟆一枚,去肠焙研,油调敷之。忌铁器。 
头上软疖∶蛤蟆,剥皮,贴之,收毒即愈。(《活幼全书》) 
蝮蛇螫伤∶生蛤蟆一枚,捣烂敷之。(《圣惠方》) 
x肝x 
【主治】蛇螫人,牙入肉中,痛不可堪。捣敷之,立出(时珍。出《肘后》)。 
x胆x 
【主治】小儿失音不语,取汁点舌上,立愈 
x脑x 
【主治】青盲,明目(《别录》)。 

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长股(《别录》)、田鸡(《纲目》)、 
宗 曰∶蛙后脚长,故善跃。大其声则曰蛙,小其声则曰蛤。 
时珍曰∶蛙好鸣,其声自呼。南人食之,呼为田鸡,云肉味如鸡也。又曰坐鱼,其性好 
坐也。按《尔雅》蟾、蛙俱列鱼类,而《东方朔传》云∶长安水多蛙鱼,得以家给人足。则 
古昔关中已常食之如鱼,不独南人也。蛙亦作 字。 
【集解】 
《别录》曰∶蛙生水中,取无时。 
弘景曰∶凡蜂、蚁、蛙、蝉,其类最多。大而青脊者,俗名土鸭,其鸣甚壮。一种黑色 
者,南人名蛤子,食之至美。一种小形善鸣者,名蛙子,即此也。 
保升曰∶蛙,蛤蟆之属,居陆地,青脊善鸣,声作蛙者,是也。 
颂曰∶今处处有之。似蛤蟆而背青绿色,尖嘴细腹,俗谓之青蛙。亦有背作黄路者,谓 
之金线蛙。陶氏所谓土鸭,即《尔雅》所谓“在水曰黾”者,是也,俗名石鸭。所谓蛤子, 
即今水鸡是也,闽、蜀、浙东人以为佳馔。 
时珍曰∶田鸡、水鸡、土鸭,形称虽异,功用则一也。四月食之最美,五月渐老,可采 
入药。《考工记》云∶以 鸣者,蛙黾之属。农人占其声之早晚大小,以卜丰 
孝标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蛙亦能化为 ,见《列子》。 
【气味】甘,寒,无毒。 
宗 曰∶平。 
时珍曰∶按∶《延寿书》云∶蛙骨热,食之小便苦淋。妊娠食蛙,令子寿夭。小蛙食多 
,令人尿闭。脐下酸痛,有至死者。擂车前水饮可解。 
吴瑞曰∶正月出者名黄蛤,不可食。 
【主治】小儿赤气,肌疮脐伤,止痛,气不足(《别录》)。 
小儿热疮,杀尸疰病虫,去劳劣,解热毒(《日华》)。食之解劳 
烧灰,涂月蚀疮(时珍)。 
【发明】 
颂曰∶南人食蛙蛤,云补虚损,尤宜产妇。 
时珍曰∶蛙产于水,与螺、蚌同性,故能解热毒,利水气。但系湿化之物,其骨性复热 
,而今人食者,每同辛辣及脂油煎炸,是抱薪救火矣,安能求其益哉?按∶戴原礼《证治要 
诀》 
嘉谟曰∶时行面赤项肿,名蛤蟆瘟。以金线蛙捣汁,水调,空腹顿饮,极效,曾活数人 
【附方】新六。 
蛤馔∶治水肿。用活蛙三个,每个口内安铜钱一个,上着胡黄连末少许。以雄猪肚一个, 
茶油洗净,包蛙扎定,煮一宿,取出,去皮、肠,食肉并猪肚,以酒送下。忌酸、咸、鱼、 
面、鸡、鹅、羊肉,宜食猪、鸭。(《寿域神方》) 
水蛊腹大∶动摇有水声,皮肤黑色。用干青蛙二枚(以酥炒),干蝼蛄七枚(炒),苦壶 
芦 
半两(炒)。上为末。每空心温酒服二钱,不过三服。(《圣惠 
毒痢噤口∶水蛙一个,并肠肚捣碎,瓦烘热,入麝香五分,作饼,贴脐上,气通即能进 
食也。 
诸痔疼痛∶青蛙丸∶用青色蛙长脚者一个,烧存性,为末,雪糕和,丸如梧子大。每空 
心先吃饭二匙,次以枳壳汤下十五丸。(《直指方》)。 
虫蚀肛门,虫蚀肾腑,肛尽肠穿∶用青蛙一枚,鸡骨一分,烧灰吹入,数用大效。(《外 
台》) 
癌疮如眼∶上高下深,颗颗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带青,头上各露一舌,毒孔透里者, 
是也。用生井蛙皮,烧存性为末掺,或蜜水调敷之。(《 

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蝌斗
内容:(《拾遗》) 
【释名】活师(《山海经》)、活东(《尔雅》) 
子 
时珍曰∶蝌斗,一作蛞斗(音阔)。按∶罗愿《尔雅翼》云∶其状如鱼,其尾如针,又 
并 
【集解】藏器曰∶活师即蛤蟆儿,生水中,有尾如 
时珍曰∶蝌斗生水中,蛤蟆、青蛙之子也。二、三月蛙、蟆曳肠于水际草上,缠缴如索 
,日见黑点渐深,至春水时,鸣以聒之,则蝌斗皆出,谓之聒子,所谓“蛤蟆声抱”是矣。 
蝌 
未必然。陆农师云∶月大尽则先生前两足,小尽则先生后两足。 
【主治】火飙热疮及疥疮,并捣碎敷之。又染髭发,取青胡桃子上皮,和捣为泥染之, 
一染 
【发明】时珍曰∶俚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斗以水吞之,云不生疮,亦解毒治疮之意也。 
按∶危氏《得效》方∶染髭发,用蝌斗、黑桑椹各半斤,瓶密封,悬屋 
发,永黑如漆也。又《岣嵝神书》云∶三月三日,取蝌斗一合阴干,候椹熟时取汁一升浸, 
埋东壁下, 
x卵x 
【主治】明目(藏器)。 

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溪狗
内容:(《拾遗》) 
【集解】 
藏器曰∶溪狗生南方溪涧中。状似蛤蟆,尾长三、四寸。 
【气味】有小毒。 
【主治】溪毒及游蛊,烧末,水服一、二钱匕(藏器)。 

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山蛤
内容:(宋《图经》) 
【校正】原附蛤蟆下,今分出。 
【集解】 
颂曰∶山蛤在山石中藏蛰,似蛤蟆而大,黄色。能吞气,饮风露,不食杂虫。山人亦食 
之。 
【主治】小儿劳瘦,及疳疾,最良(苏颂)。 

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田父
内容:(宋《图经》) 
【校正】原附蛤蟆下,今分出。 
【释名】 (音论)。 
【集解】 
颂曰∶按∶《洽闻记》云∶蛤蟆大者名田父,能食蛇。蛇行被逐,殆不能去。因衔其尾, 
久 
也。 
时珍曰∶按《文本集略》云∶ ,蛤蟆也 
而有食蛇之鼠;蛇制豹,而有啖蛇之貘。则田父伏蛇,亦此类耳,非怪也。 
【主治】蚕咬,取脊背上白汁,和蚁子灰,涂之(苏颂。出韦宙《 

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蜈蚣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蒺藜(《尔雅》)、 蛆 
弘景曰∶《庄子》∶ 蛆甘带。《淮南子》云∶ 蛇游雾而殆于 
能制蛇。见大蛇,便缘上啖其脑。 
恭曰∶山东人呼蜘蛛一名 蛆,亦能制蛇,而蜘蛛条无制蛇 
谓蜈蚣也。 
颂曰∶按∶《尔雅》∶蒺藜, 蛆也。郭注云∶似蝗 
时珍曰∶按∶张揖《广雅》及《淮南子注》,皆谓 蛆为 
为蟋蟀,能制蛇。又以 
【集解】《别录》曰∶蜈蚣生大吴川谷及江南。头、足赤者良。 
弘景曰∶今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于腐烂积草处得之,勿令伤,曝 
干 
《蜀图》曰∶生山南川谷,及出安、襄、邓、随、唐等州土石间,人家屋壁中亦有。形似马 
陆,身扁而长。黑头赤足者良。七八月采之。 
宗 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黄。有被毒者,以乌鸡屎,或大蒜涂之,效。性畏 
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即死,故蛞蝓能治蜈蚣毒。 
时珍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歧尾。性畏蜘蛛,以溺射之, 
即断烂也。南方有极大者,而本草失载。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绥定县蜈蚣,大者能 
以气 
者长丈余 
南方蜈蚣大者长 
岐亭有拘罗山,出大 
谈》云∶峤南蜈蚣大者 
而食之。故被蜈蚣伤者,捣虫涂之,痛立止也。珍按∶托胎虫即蛞蝓也。蜈蚣能制龙、蛇、 
蜴蜥,而畏蛤蟆、蛞 
也”。 
【修治】 曰∶凡使勿用千足虫,真相似,只是头上有白肉,面并嘴 
着,腥臭气入顶,能致死也。凡治蜈蚣,先以蜈蚣木末(或柳蛀末)于土器中炒。令木末焦 
黑,去木末, 
时珍曰∶蜈蚣木不知是何木也。今人惟以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叶火煨 
用之。 
【气味】辛,温,有毒。 
时珍曰∶畏蛞蝓、蜘蛛、鸡屎、桑皮、白盐。 
【主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本经》)。疗心腹 
寒热积聚,堕胎,去恶血(《别录》)。 
治症癖(《日华》)。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 
蛇伤(时珍)。 
【发明】 
颂曰∶《本经》云“疗鬼疰”,故《胡洽方》治尸疰、恶气、痰嗽诸方多用之。今医家治 
小儿口噤不开、不能乳者,以赤足蜈蚣,去足,炙研,用猪乳二合调半钱,分三、四服,温 
灌之,有 
时珍曰∶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