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本草纲目-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
疮溃烂∶《海上方》诗云∶左脚草鞋将棒挑,水中洗净火中烧。细研为末加轻粉,洗
以盐汤敷即消。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屐屉鼻绳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木屐。
时珍曰∶屐乃木履之下有齿者,其施铁者曰 (音局)。刘熙《释名》云∶屐者支也,
支以踏泥也。
志曰∶别本注云∶屐屉,江南以桐木为底,用蒲为鞋,麻穿其鼻,江北不识也。久着断
烂者,乃堪入药。
【主治】哽咽,心痛,胸满,烧灰水服(《唐本》)。
【附方】旧一,新五。
妇人难产∶路旁破草鞋鼻子,烧灰,酒服。(《集玄方》)
睡中尿床∶麻鞋纲带及鼻根等(惟不用底)七两,以水七升,煮二升,分再服。(《外台
秘要》)
尸咽痛痒,声音不出∶履鼻绳烧灰,水服之。(葛洪《肘后方》)
燕口吻疮∶木履尾, 火中煨热,取拄两吻,各二七遍。(《千金方》)
小儿头疮∶草鞋鼻子烧灰,香油调,敷之。(《圣济录》)
手足 疮∶故履系烧灰,敷之。(《千金方》)
狐尿刺疮∶麻鞋纲绳如枣大,妇人内衣(有血者)手大一片,钩头棘针二七枚,并烧研。
以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自经死绳
内容:(《拾遗》)
【主治】卒发颠狂,烧末,水服三指撮。陈蒲煮汁服亦佳(藏器)。
【发明】时珍曰∶按张耒《明道杂志》云∶蕲水一富家子,游倡宅,惊走仆于刑人尸上
,大骇发狂。明医庞安常取绞死囚绳烧灰,和药与服,遂愈。观此则古书所载冷僻之物,无
不可用者,在遇圆机之士耳。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灵床下鞋
内容:(《拾遗》)
【主治】香港脚(藏器)。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死人枕席
内容:(《拾遗》)
【主治】尸疰、石蛔。又治疣目,以枕及席拭之二七遍令烂,去疣(藏器)。疗自汗盗
汗
【发明】藏器曰∶有妪人患冷滞,积年不瘥。宋·徐嗣伯诊之,曰∶此尸疰也。当以死
人枕煮服之,乃愈。于是往古冢中取枕,枕已一边腐缺。妪服之,即瘥。张景声十五岁,患
腹胀面黄,众药不能治,以问嗣伯。嗣伯曰∶此石蛔尔,极难疗,当取死人枕煮服之。得大
蛔虫,头坚如石者五六升,病即瘥。沈僧翼患眼痛,又多见鬼物。
嗣伯曰∶邪气入肝,可觅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于故处。如其言,又愈。王晏问曰∶
三病不同,皆用死人枕而俱瘥,何也?
答曰∶尸疰者,鬼气也,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得死人枕治之,魂气飞越,不复附体
,
故用死人枕煮服之。邪气入肝,则使人眼痛而见魍魉,须邪物以钩之,故用死人枕之气。因
不去之,故令埋于故处也。
时珍曰∶按谢士泰《删繁方》∶治尸疰,或见尸,或闻哭声者。取死人席(斩棺内余
弃路上者)一虎口(长三寸),水三升,煮一升服,立效。此即用死人枕之意也,故附之。
服器之二(器物类五十四种)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纸
内容:(《纲目》)
【释名】时珍曰∶古者编竹炙青书字,谓之汗青,故简策字皆从竹。至秦汉间以缯帛
书事,谓之幡纸,故纸字从糸,或从巾也。从氏,谐声也。刘熙《释名》云∶纸者砥也,
其平如砥也。东汉和帝时,耒阳蔡伦始采树皮、故帛、鱼网、麻缯,煮烂造纸,天下乃通用
之。苏易简《纸谱》云∶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
以麦KT 、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又云∶凡烧药,以墨涂纸裹药,最能拒火。
药品中有闪刀纸,乃折纸之际,一角叠在纸中,匠人不知漏裁者,医人取入药用。今方中未
见用此,何欤?
【气味】诸纸∶甘,平,无毒。
【主治】楮纸∶烧灰,止吐血、衄血、血崩、金疮出血(时珍)。
竹纸∶包犬毛烧末,酒服,止疟(《圣惠》)。
藤纸∶烧灰,敷破伤出血,及大人小儿内热,衄血不止。用故藤纸(瓶中烧存性)二钱,
入麝香少许,酒服。仍以纸捻包麝香,烧烟熏鼻(时珍)。
草纸∶作捻, 痈疽,最拔脓。蘸油燃灯,照诸恶疮浸淫湿烂者,出黄水,数次取效(时
珍)。
麻纸∶止诸失血,烧灰用(时珍)。
纸钱∶主痈疽将溃,以筒烧之,乘热吸患处。其灰止血。其烟久嗅,损人肺气
(时珍)。
【附方】旧二,新六。
吐血不止∶白薄纸五张烧灰,水服。效不可言。(《普济方》)
衄血不止∶屏风上故纸烧灰,酒服一钱,即止。(《普济方》)
皮肤血溅出者∶以煮酒坛上纸,扯碎如杨花,摊在出血处,按之即止。(王 《百一选
方》)
血痢不止∶白纸三张,裹盐一匙,烧赤研末。分三服,米饮下。(《圣惠方》)
月经不绝来无时者∶案纸三十张烧灰,清酒半升和服,顿定。冬月用暖酒服之。(刘
锡《传信方》)
产后血晕∶上方服之立验。已毙经一日者,去板齿灌之,亦活。
诸虫入耳∶以纸塞耳鼻,留虫入之耳不塞,闭口勿言,少顷虫当出也。(《集玄方》)
老小尿床∶白纸一张铺席下,待遗于上,取纸晒烧,酒服。(《集简方》)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青纸
内容:(《纲目》)
【主治】妒精疮,以唾粘贴,数日即愈,且护痛也。弥久者良。上有青黛,杀虫解毒(
时珍)。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印纸
内容:(《拾遗》)
【主治】令妇人断产无子,剪有印处烧灰,水服一钱匕效(藏器)。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桐油伞纸
内容:(《纲目》)
【主治】蛀干阴疮。烧灰,出火毒一夜,敷之,便结痂(时珍)。
【附方】新一。
疔疮发汗∶千年锻石(炒)十分,旧黑伞纸烧灰一分。每用一小匙,先以齑水些少,次
倾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历日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太昊始作历日,是有书。《礼记》∶十二月天子颁朔于诸侯。
【主治】邪疟。用隔年全历,端午午时烧灰,糊丸梧子大。发日早用无根水,下五十丸
(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钟馗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逸史》云∶唐高祖时,钟馗应举不第,触阶而死。后明皇梦有小鬼
盗玉笛,一大鬼(破帽蓝袍)捉鬼啖之。上问之。对曰∶臣终南山进士钟馗也。蒙赐袍带之
葬
,誓除天下虚耗之鬼。乃命吴道子图象,传之天下。时珍谨按《尔雅》云∶钟馗,菌名也。
《考工记注》云∶终葵,椎名也。菌似椎形,椎似菌形,故得同称。俗画神执一椎击鬼,
故
【主治】辟邪止疟。(时珍)。
【附方】新二。
妇人难产∶钟馗左脚烧灰,水服。(杨起《简便方》)
鬼疟来去∶画钟馗纸烧灰二钱,阿魏、砒霜、丹砂各一皂子大,为末。寒食面和,丸小
豆大。每服一丸,发时冷水下。正月十五日、五月初五日修合。(《圣济录》)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桃符
内容:(《药性》)
【集解】时珍曰∶《汉旧仪》云∶东海度朔山有大桃,蟠屈千里。其北有鬼门,二神守
之,曰神荼、郁垒,主领众鬼。黄帝因立桃板于门,画二神以御凶鬼。《典术》云∶桃乃西
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厌伏邪气,制百鬼。今人门上用桃符辟邪,以
此也。
【主治】中恶,精魅邪气,煮汁服(甄权)。
【发明】时珍曰∶钱乙《小儿方》有桃符丸,疏取积热及结胸。用巴豆霜、黄柏、大黄
各一钱一字,轻粉、 砂各半钱,为末,面糊丸粟米大。量大小,用桃符汤下。无则以桃枝
代之。盖桃性快利大肠,兼取厌伏邪恶之义耳。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桃橛
内容:(《拾遗》)
【释名】桃 。
时珍曰∶橛音厥,即 也。人多削桃木钉于地上,以镇家宅。三载者尤良。许慎云∶
羿死于桃 。 ,杖也。故鬼畏桃,而今人以桃梗作 橛,以辟鬼也。《礼记》云∶王吊则
巫祝以桃 前引,以辟不祥。 者,桃枝作帚也。《博物志》云∶桃根为印,可以召鬼。《
甄异传》云∶鬼但畏东南桃枝尔。观诸说,则桃之辟鬼祟疰忤,其来有由矣。
【主治】卒心腹痛,鬼疰,破血,辟邪恶气,腹满,煮汁服之,与桃符同功(藏器)。
风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救月杖
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即月食时,救月,击物木也。
【主治】月蚀疮及月割耳,烧为灰,油和敷之(藏器)。乃治 之神药(思邈)。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拨火杖
内容:(《拾遗》)
【释名】火槽头(《拾遗》)、火柴头。
时珍曰∶拨火之杖,烧残之柴,同一理。
【主治】蝎螫,以横井上立愈。其上立炭,刮敷金疮,止血生肉。带之,辟邪恶鬼。带
火纳水底,取得水银着出(藏器)。止小儿惊忤夜啼(时珍)。
【附方】新一。
客忤夜啼∶用本家厨下烧残火柴头一个,削平焦处。向上朱砂书云∶拨火杖!拨火杖!
天
上五雷公,差来作神将。捉住夜啼鬼,打杀不要放。急急如律令。书毕,勿令人知,安立床
前脚下,男左女右。(《岣嵝神书》)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吹火筒
内容:(《纲目》)
【主治】小儿阴,被蚯蚓呵肿,令妇人以筒吹其肿处,即消(时珍)。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凿柄木
内容:(《拾遗》)
【释名】千椎草《纲目》。
【主治】难产。取入铁孔中木,烧末酒服(藏器)。刺在肉中,烧末,酒服二方寸匕(思
邈)。
【发明】时珍曰∶女科有千椎草散∶用凿柄承斧处打卷者,烧灰,淋汁饮。李魁甫言其
有验,此亦取下往之义耳。
【附方】新一。
反胃吐食∶千槌花一枚烧研,酒服。(《卫生易简方》)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铁椎柄
内容:(《拾遗》)
【主治】鬼打,及强鬼排突人中恶者,和桃奴、鬼箭等,作丸服之(藏器。时珍曰∶务
成子治瘟疾鬼病,萤火丸中亦用之)。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铳楔
内容:(《纲目》)
【主治】难产,烧灰酒服。又辟忤恶邪气(时珍)。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刀鞘
内容:(《拾遗》)
【主治】鬼打卒得,取二三寸烧末,水服。腰刀者弥佳(藏器)。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马鞭
内容:(《纲目》)
【释名】马策。
时珍曰∶竹柄编革为之。故鞭从革便,策从竹 ,会意。
【主治】马汗气入疮或马毛入疮,肿痛烦热,入腹杀人,烧鞭皮末,和膏敷之。又治狐
尿刺疮肿痛,取鞭稍二寸,鼠屎二七枚,烧研,和膏敷之(时珍)。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箭及镞
内容:(《拾遗》)
【释名】时珍曰∶扬雄《方言》云∶自关而东谓之矢,自关而西谓之
箭,江淮之间谓之镞。刘熙《释名》云∶矢又谓之镝。本曰足,末曰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