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本草纲目-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之六
内容:(杂木类七种,附录一十九种)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六
淮木
内容:(《本经》下品)
【校正】并入《别录》有名未用城里赤柱。
【释名】百岁城中木(《本经》)、城里赤柱。
《别录》曰∶淮木生晋阳平泽。又云∶城里赤柱生晋·平阳。
时珍曰∶按∶《吴普本草》∶淮木生晋·平阳、河东平泽,与《别录》城里赤柱出处及
主治相同,乃一物也。即古城中之木,晋人用之,故云生晋·平阳及河东。今并为一,但淮
木字恐有差讹耳。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辛。
普曰∶神农、雷公∶无毒。
【主治】久咳上气,伤中虚羸。女子阴蚀漏
漏血,白沃阴蚀,湿痹邪气,补中益气(并《别录》)。煮汤服,主难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六
城东腐木
内容:(《别录》有名未用)
【校正】并入《拾遗》腐木、地主二条。
【释名】地主。
藏器曰∶城东腐木,即城东古木在土中腐烂者,一名地主。城东者,犹东墙土之义也。
《杜正伦》方∶用古城柱木煮汤服,治难产。即其类也。
【气味】咸,温,无毒。藏器曰∶平。
【主治】心腹痛,止泄、便脓血(《别录》)。主鬼气
腐木渍汁涂之,亦可研末和醋敷之(藏器)。凡手足掣痛,不仁不随者,朽木煮汤,热渍痛
处,甚良(时珍)。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六
东家鸡栖木
内容:(《拾遗》)
【释名】时珍曰∶《酉阳杂俎》作东门鸡栖木。
【主治】无毒。主失音不语,烧灰,水服,尽一升效(藏器)。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六
古厕木
内容:(《拾遗》。厕筹附)
【主治】鬼魅传尸温疫,魍魉神祟,以太岁所在日时,当户烧熏。又熏杖疮,令冷风不
入(藏器)。
【附录】厕筹 见服器部器物类。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六
古榇板
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此古冢中棺木也。弥古者佳,杉材最良。千岁者通神,宜作琴底。《尔
雅注》云∶杉木作棺,埋之不腐。
【主治】无毒。主鬼气注忤中恶,心腹痛,背急气喘,恶梦悸,常为鬼神所祟挠者。水
及酒和东引桃枝煎服,当得吐下(藏器)。
【附方】新一。
小儿夜啼∶死人朽棺木,烧明照之,即止。(《圣济》)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六
震烧木
内容:(《拾遗》)
【释名】霹雳木。
时珍曰∶此雷所击之木也。方士取刻符印,以召鬼神。周日用注《博物志》云∶用击鸟
影,其鸟必自堕也。
【主治】火惊失心,煮汁服之。又挂门户,大厌火灾(藏器)。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六
河边木
内容:(《拾遗》)
【主治】令人饮酒不醉。五月五日,取七寸投酒中二遍,饮之,必能饮也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六
附录诸木一十九种
内容:x新雉木x
《别录》曰∶味苦,香,温,无毒。主风眩痛,可作沐药。
x合新木x
《别录》曰∶味辛,平,无毒。解心烦,止疮痛。生辽东。
x俳蒲木x
《别录》曰∶味甘,平,无毒。主少气,止烦。生陵谷。叶
x遂阳木x
《别录》曰∶味甘,无毒。主益气。生山中。如白杨叶。三月实,十月熟赤可食。
x学木核x
《别录》曰∶味甘,寒,无毒。主胁下留饮,胃气不平,除热。如蕤核。五月采,阴干。
x (音荀)核x
《别录》曰∶味苦。疗水,身面痈肿。五月采。
x木核x
《别录》曰∶疗肠 。花∶疗不足。子∶疗伤中。根∶疗心腹逆气,止渴。十月采。
x荻皮x
《别录》曰∶味苦。止消渴白虫,益气。生江南。如松叶,有
x闸极木皮x
曰∶味苦,温,无毒。主霍乱吐泻,小儿吐乳,暖胃正气,并宜水煎服。按∶《广志》
云∶生广南山野。其树如桑。
x干陀木皮x
曰∶按∶《西域记》云∶生西国。彼人用染僧褐,故名。干陀,褐色也。树大皮浓,
叶如樱桃。安南亦有。温,平,无毒。主症瘕气块,温腹暖胃,止呕逆,并良。破宿血,妇
人血闭,腹内血块,酒煎服之。马疡木根皮 藏器曰∶有小毒。主恶疮,疥癣有虫。为末,
和油涂之。出江南山谷。树如枥也。角落木皮 藏器曰∶味苦,温,无毒。主赤白痢,煮汁
服之。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独茎也。 树 藏器曰∶有大毒。主风痹偏枯,筋骨挛缩瘫缓,
皮肤不仁疼冷等。取枝叶捣碎,大甑蒸热,铺床上卧之,冷更易。骨节间风尽出,当得大汗。
用补药及羹粥食之。慎风冷劳复。生江南深山。叶长浓,冬月不凋。山人识之。
x白马骨x
藏器曰∶无毒。主恶疮。和黄连、细辛、白调、牛膝、鸡桑皮、黄荆等,烧末淋汁。取
治瘰 恶疮,蚀息肉,白癜风,揩破涂之。又单取茎叶煮汁服,止水痢。生江东。似石榴而
短小,对节。慈母枝叶 藏器曰∶炙香作饭,下气止渴,令人不睡。主小儿痰痞。生山林间。
叶如樱桃而小,树高丈余。山人并识之。黄屑 藏器曰∶味苦,寒,无毒。主心腹痛,霍乱
破血,酒煎服之。酒疸目黄,及野鸡病,热痢下血,并水煮服之。从西南来者,并作屑,染
黄用之。树如檀。
那耆悉 藏器曰∶味苦,寒,无毒。主结热热黄,大小便涩赤,丹毒诸热,明目。取汁
洗目,主赤烂热障。生西南诸国。一名龙花。帝休 藏器曰∶主不愁,带之愁自销。生少室
山、嵩高山。《山海经》云∶少室山有木名帝休,其枝五衢,黄花黑实,服之不愁。今嵩山
应有此木,人未识,固宜求之,亦如萱草之忘忧也。大木皮 颂曰∶生施州。四时有叶无花,
树之高下大小不定。其皮味苦涩,性温,无毒。采无时。土人与苦桃皮、樱桃皮,三皮刮洗
净,焙干,等分捣罗,酒服一钱,治一切热毒瓦斯。服食无忌。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
内容:李时珍曰∶敝帷敝盖,圣人不遗,木屑竹头,贤者注意,无弃物也。中流之壶拯溺,雪
窖之毡救危,无微贱也。服帛器物,虽属尾琐,而仓猝值用,亦奏奇功,岂可藐视而漫不经
神耶?旧本散见草、木、玉石、虫鱼、人部。今集其可备医用者,凡七十九种,为服器部。
分为二部∶曰服帛,曰器物。草部十六种,木部十九种,玉石部二种,虫鱼部五种,人部一
种,共四十三种。
《名医别录》四种(梁陶弘景注) 《唐本草》三种(唐苏恭) 《本草拾遗》三十四
种(
草》一种(
【附注】∶魏《吴普本草》 唐李 《海药》 蜀韩保升《重注》 宋苏颂《图经》宋
唐慎微《证类》 寇宗 《衍义》 元朱震亨《补遗》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
服器之一
内容:(服帛类二十五种)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锦
内容:(《拾遗》)
【释名】时珍曰∶锦以五色丝织成文章,故字从帛,从金,谐声,且贵之也。禹贡·兖
州
【主治】故锦∶煮汁服,疗蛊毒。烧灰,敷小儿口中热疮(藏器)。烧灰,主失血、下
血
【附方】新二。
吐血不止∶红锦三寸烧灰,水服。(《圣惠方》)
上气喘急∶故锦一寸烧灰,茶服神效。(《普济方》)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绢
内容:(《纲目》)
【释名】时珍曰∶绢,疏帛也。生曰绢,熟曰练。入药用黄丝绢,乃蚕吐黄丝所织,非
染色也。
【主治】黄丝绢∶煮汁服,止消渴,产妇脬损,洗痘疮溃烂。烧灰,止血痢、下血、吐
血、血崩。(时珍)
绯绢∶烧灰,入疟药。(时珍)
【附方】新三。
妇人血崩∶黄绢灰五分,棕榈灰一钱,贯众灰、京墨灰、荷叶灰各五分,水、酒调服,
即止。(《集简方》)
产妇脬损∶小便淋沥不断。黄丝绢三尺,以炭灰淋汁,煮至极烂,清水洗净。入黄蜡半
两
效,名固脬散。又方∶产时伤脬,终日不小便,只淋湿不断。用生丝黄绢一尺,白牡丹根皮
末、白芨末各一钱,水二碗,煮至绢烂如饧,服之。不宜作声。(《妇人良方》)。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帛
内容:(《拾遗》)
【释名】时珍曰∶素丝所织,长狭如巾,故字从白巾。浓者曰缯,双丝者曰缣。后人
以染丝造之,有五色帛。
【主治】绯帛∶烧研,敷初生儿脐未落时肿痛,又疗恶疮疔肿,诸疮有根者,入膏用为
上。仍以掌大一片,同露蜂房、棘刺钩、烂草节、乱发等分烧研,空腹服,饮下方寸匕(藏
器)。主坠马及一切筋骨损(好古)。烧研,疗血崩,金疮出血,白驳风(时珍)。
五色帛∶主盗汗,拭干讫,弃道头(藏器)。
【附方】新一。肥脉瘾疹∶曹姓帛拭之愈。(《千金方》)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布
内容:(《拾遗》)
【释名】时珍曰∶布有麻布、丝布、木绵布。字从手,从巾,会意也。
【主治】新麻布∶能逐瘀血,妇人血闭腹痛、产后血痛。以数重包白盐一合, 研,温
酒服之。旧麻布∶同旱莲草等分,瓶内泥固 研。日用揩齿,能固牙乌须(时珍)。
白布∶治口唇紧小,不能开合饮食。不治杀人。作大炷安刀斧上,烧令汗出,拭涂之,
日三五度。仍以青布烧灰,酒服(时珍)。青布∶解诸物毒,天行烦毒,小儿寒热丹毒,并
水渍取汁饮之。浸汁和生姜汁服,止霍乱。烧灰,敷恶疮经年不瘥者,及灸疮止血,令不伤
风、水。烧烟,熏嗽,杀虫,熏虎野狼咬疮,能出水毒。入诸膏药,疗疔肿、狐尿等恶疮(藏
器)。烧灰酒服,主唇裂生疮口臭。仍和脂涂之,与蓝靛同功(时珍)。
【附方】旧二,新六。
恶疮防水∶青布和蜡烧烟筒中熏之,入水不烂。(陈藏器《本草》)
疮伤风水∶青布烧烟于器中,以器口熏疮,得恶汁出,知痛痒,瘥。(陈藏器《本草》)
疮溃烂∶陈艾五钱,雄黄二钱,青布卷作大炷,点火熏之。热水流数次愈。(邓笔峰
《杂兴方》。
霍乱转筋∶入腹,无可奈何者。以酢煮青布,拓之。冷则易。(《千金方》)
伤寒阳毒狂乱甚者∶青布一尺,浸冷水,贴其胸前。(《活人书》)
目痛碜涩不得瞑∶用青布炙热,以时熨之,仍蒸大豆作枕。(《千金方》)
病后目赤有方同上∶《千金方》∶用冷水渍青布掩之,数易。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服器之一
绵
内容:(《拾遗》)
【集解】时珍曰∶古之绵絮,乃茧丝缠延,不可纺织者。今之绵絮,则多木绵也。入药
仍用丝绵。
【主治】新绵∶烧灰,治五野鸡病,每服酒二钱。衣中故绵絮∶主下血,及金疮出血不
止,以一握煮汁服(藏器)。绵灰∶主吐血衄血,下血崩中,赤白带下,疳疮脐疮, 耳(时
珍)。
【附方】新十。
霍乱转筋腹痛∶以苦酒煮絮裹之。(《圣惠方》)
吐血咯血∶新绵一两(烧灰),白胶(切片,炙黄)一两。每服一钱,米饮下。(《普济
方》)
吐血衄血∶好绵烧灰,打面糊,入清酒调服之。(《普济方》)
肠风泻血∶破絮(烧灰)、枳壳(麸炒)等分,麝香少许,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圣
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