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298章

013-本草纲目-第298章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入治伤寒药,谓之林檎散。 
时珍曰∶林檎,即柰之小而圆者。其味酢者,即楸子也。其类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 
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黑者色似紫柰。有冬月再实者。林檎熟时,晒干研末 
点汤服甚美,谓之林檎 。僧赞宁《物类相感志》云∶林檎树生毛虫,埋蚕蛾于下,或以洗 
鱼水浇之即止。皆物性之妙也。 
【气味】酸、甘,温,无毒。 
思邈曰∶酸、苦,平,涩,无毒。多食令人百脉弱。 
志曰∶多食发热及冷痰涩气,令人好唾,或生疮疖,闭百脉。其子食之,令人烦心。 
【主治】下气消痰,治霍乱肚痛(大明)。消渴者,宜食之(苏颂)。疗水谷痢、泄精(孟 
诜)。小儿闪癖(时珍)。 
【附方】旧三。 
水痢不止∶林檎(半熟者)十枚。水二升,煎一升,并林檎食之。(《食医心镜》) 
小儿下痢∶林檎、构子同杵汁,任意服之。(《子母秘录》) 
小儿闪癖,头发竖黄,瘰 瘦弱者∶干林檎脯研末,和醋敷之。(同上) 
x东行根x 
【主治】白虫、蛔虫,消渴好唾(孟诜)。 

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

内容:(音士。《别录》中品) 
【释名】时珍曰∶ 从KT ,音滓,谐声也。俗作 ,非矣。 (音肺),削木片也。 
胡名镇头 
【集解】颂曰∶柿南北皆有之,其种亦多。红柿所在皆有。黄柿生汴、洛诸州。朱柿出 
华山,似红柿而圆小,皮薄可爱,味更甘珍。 柿色青,可生啖。诸柿食之皆美而益人。又 
有一种小柿,谓之软枣,俗呼为牛奶柿。世传柿有七绝∶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 
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宾,七落叶肥滑,可以临书也。 
宗 曰∶柿有数种∶着盖柿,于蒂下别有一重。又有牛心柿,状如牛心。蒸饼柿,状如 
市卖蒸饼。华州朱柿,小而深红。塔柿,大于诸柿,去皮挂木上,风晒干之佳。火干者,味 
不甚佳。其生者,可以温水养去涩味也。 
时珍曰∶柿高树大叶,圆而光泽。四月开小花,黄白色。结实青绿色,八、九月乃熟。 
生柿置器中自红者谓之烘柿,晒干者谓之白柿,火干者谓之乌柿,水浸藏者谓之 柿。其核 
形扁,状如木鳖子仁而硬坚。其根甚固,谓之柿盘。案《事类合璧》云∶柿,朱果也。大者 
如碟,八棱稍扁;其次如拳;小或如鸡子、鸭子、牛心、鹿心之状。一种小而如拆二钱者, 
谓之猴枣。皆以核少者为佳。 
烘柿∶时珍曰∶烘柿,非谓火烘也。即青绿之柿,收置器中,自然红熟如烘成,涩味尽 
去,其甘如蜜。欧阳修《归田录》言∶襄、邓人以 楂或 或橘叶于中则熟,亦不必。 
【气味】甘,寒,涩,无毒。 
弘景曰∶生柿性冷,鹿心柿尤不可食,令人腹痛。 
宗 曰∶凡柿皆凉,不至大寒。食之引痰,为其味甘也。晒干者,食多动风。 
颂曰∶凡柿同蟹食,令人腹痛作泻,二物俱寒也。 
时珍曰∶按∶王 《百一选方》云∶一人食蟹,多食红柿,至夜大吐,继之以血,昏不 
省人。一道者云∶惟木香可解。乃磨汁灌之,即渐苏醒而愈也。 
【主治】通耳鼻气,治肠 不足。解酒毒,压胃间热,止口干(《别录》)。续经脉气( 
诜)。 
【发明】藏器曰∶饮酒食红柿,令人易醉或心痛欲死。《别录》言解酒毒,失之矣 
x白柿、柿霜x 
【修治】时珍曰∶白柿即干柿生霜者。其法用大柿去皮捻扁,日晒夜露至干,内瓮中, 
待生白霜乃取出。今人谓之柿饼,亦曰柿花。其霜谓之柿霜。 
【气味】甘,平,涩,无毒。 
弘景曰∶晒干者性冷,生柿弥冷。火熏者性热。 
【主治】补虚劳不足,消腹中宿血,涩中浓肠,健脾胃气(诜)。开胃涩肠,消痰止渴, 
治吐血,润心肺,疗肺痿心热咳嗽,润声喉,杀虫(大明)。温补。多食,去面 (藏器)。 
治反胃咯血,血淋肠 ,痔漏下血(时珍)。霜∶清上焦心肺热,生津止渴,化痰宁嗽,治 
咽喉 
【发明】震亨曰∶干柿属金而有土,属阴而有收意。故止血治咳,亦可为助也。 
时珍曰∶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 
血之功。盖大肠者,肺之合而胃之子也。真正柿霜,乃其精液,入肺病上焦药尤佳。按∶方 
勺《泊宅编》云∶外兄刘掾云∶病脏毒下血,凡半月,自分必死。得一方,只以干柿烧灰, 
饮服二钱,遂愈。又王 《百一方》云∶曾通判子病下血十年,亦用此方一服而愈。为散 
、为丸皆可,与本草治肠 、消宿血、解热毒之义相合。则柿为太阴血分之药,益可证矣。 
又《经验方》云∶有人三世死于反胃病,至孙得一方∶用干柿饼同干饭日日食之,绝不用水 
饮,如法食之,其病遂愈。此又一证也。 
【附方】旧四,新十二。 
肠风脏毒∶方说见上。 
小便血淋∶叶氏∶用干柿三枚(烧存性),研末。陈米饮服。《经验方》∶用白柿、乌豆、 
盐花煎汤,入墨汁服之。 
热淋涩痛∶干柿、灯心等分。水煎日饮(《朱氏方》) 
小儿秋痢∶以粳米煮粥,熟时入干柿末,再煮三、两沸食之,奶母亦食之。(《食疗》) 
反胃吐食∶干柿三枚,连蒂捣烂,酒服甚效。切勿以他药杂之。 
腹薄食减,凡男女脾虚腹薄,食不消化,面上黑点者∶用干柿三斤,酥一斤,蜜半斤。 
以酥、蜜煎匀,下柿煮十余沸,用不津器贮之。每日空腹食三、五枚,甚良。(孟诜《食疗》) 
痰嗽带血∶青州大柿饼,饭上蒸熟批开。每用一枚,掺真青黛一钱,卧时食之,薄荷汤下 
。(《丹溪纂要》) 
产后咳逆,气乱心烦。用干柿切碎,水煮汁呷。(《产宝》) 
妇人蒜发∶干柿五枚,以茅香(煮熟)、枸杞子(酒浸,焙研)各等分。捣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茅香汤下,日三。(《普济》) 
面生 ∶干柿,日日食之。(《普济方》) 
鼻窒不通∶干柿同粳米煮粥,日食。(《圣济》) 
耳聋鼻塞∶干柿三枚细切,以粳米三合,豆豉少许煮粥,日日空心食之。(《圣惠》) 
痘疮入目∶白柿,日日食之,良。 
胫烂疮∶用柿霜、柿蒂等分烧研,敷之甚效。(笔峰《杂兴》) 
解桐油毒∶干柿饼食之。(《普济》) 
x乌柿x(火熏干者)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杀虫,疗金疮、火疮,生肉止痛(《别录》)。治狗啮疮,断下痢(弘景)。服药 
口苦及呕逆者,食少许即止(藏器)。 
x 柿x(音览) 
【修治】瑞曰∶水藏者性冷,盐藏者有毒。 
时珍曰∶ ,藏柿也。水收、盐浸之外,又有以熟柿用灰汁澡三、四度,令汁尽着器中 
,经十余日即可食,治病非宜。 
【主治】涩下焦,健脾胃,消宿血(诜)。 
x柿糕x 
【修治】时珍曰∶案∶李氏《食经》云∶用糯米(洗净)一斗,大干柿五十个,同 
捣粉蒸食,如干,入煮枣泥和拌之。 
【主治】作饼及糕与小儿食,治秋痢(诜)。黄柿和米粉作糗蒸,与小儿食,止下痢、 
下血有效(《藏器》)。 
x柿蒂x 
【气味】涩,平,无毒。 
【主治】咳逆哕气,煮汁服(诜)。 
【发明】震亨曰∶人之阴气,依胃为养。土伤则木挟相火,直冲清道而上作咳逆。古人 
以 
时珍曰∶咳逆者,气自脐下冲脉直上至咽膈,作呃忒蹇逆之声也。朱肱《南阳书》以哕 
为咳逆,王履《溯洄集》以咳嗽为咳逆,皆误矣。哕者,干呕有声也。咳逆有伤寒吐下后, 
及久病产后,老人虚人,阴气大亏,阳气暴逆,自下焦逆至上焦而不能出者;有伤寒失下, 
及平人痰气抑遏而然者。当视其虚实阴阳,或温或补,或泄热,或降气,或吐或下可也。古 
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济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热,以 
开痰散郁,盖从治之法,而昔人亦常用之收效矣。至易水张氏又益以人参,治病后虚人咳逆 
,亦有功绩。丹溪朱氏但执以寒治热之理,而不及从治之法,矫枉之过矣。若陈氏《三因》 
又加以良姜之类,是真以为胃寒而助其邪火者也。 
【附方】新一。 
咳逆不止∶《济生》柿蒂散∶治咳逆胸满。用柿蒂、丁香各二钱,生姜五片。水煎服。 
或 
》加青皮、陈皮。王氏《易简》加半夏、生姜。 
x木皮x 
【主治】下血。晒焙研末,米饮服二钱,两服可止(颂)。汤火疮,烧灰,油调敷 
(时珍)。 
x根x 
【主治】血崩,血痢,下血(时珍)。 

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

内容:(音卑士。宋《开宝》) 
【释名】漆柿(《日华》)、绿柿(《日用》)、青 (《广志》)、乌 (《开宝》)、花 
(《日用》)、赤棠 。 
时珍曰∶ 乃柿之小而卑者,故谓之 。他柿至熟则黄赤,惟此虽熟亦青黑色。捣碎浸 
汁谓之柿漆,可以染罾、扇诸物,故有漆柿之名。 
【集解】志曰∶ 柿生江淮以南,似柿而青黑。潘岳《闲居赋》所谓“梁侯乌 之柿” 
是也。 
颂曰∶ 柿出宣歙、荆襄、闽广诸州。柿大如杏,惟堪生啖,不可为干也。 
【气味】甘,寒,涩,无毒。 
弘景曰∶ 生啖性冷,服石家宜之,不入药用。不可与蟹同食。 
【主治】压丹石药发热,利水,解酒毒,去胃中热。久食,令人寒中(《开宝》)。止烦 
渴,润心肺,除腹脏冷热(《日华》)。 

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
君迁子
内容:(《拾遗》) 
【释名】KT 枣(《千金》作软枣)、 枣(《广志》。音逞)、牛奶柿(《名苑》)、丁香 
柿 
时珍曰∶君迁之名,始见于左思《吴都赋》,而着其状于刘欣期《交州记》,名义莫详 
。KT 枣,其形似枣而软也。司马光《名苑》云∶君迁子似马奶,即今牛奶柿也,以形得 
名。崔豹《古今注》云∶牛奶柿即KT 枣,叶如柿,子亦如柿而小。唐宋诸家,不知君迁、 
KT枣 
【集解】藏器曰∶君迁子生海南,树高丈余,子中有汁,如乳汁甜美。《吴都赋》 
平仲君迁是也。 
时珍曰∶君迁即KT 枣,其木类柿而叶长。但结实小而长,状如牛奶,干熟则紫黑色。 
一种小圆如指顶大者,名丁香柿,味尤美。《救荒本草》以为羊矢枣,误矣。其树接大柿最 
佳。《广志》云∶KT 枣,小柿也。肌细而浓,少核,可以供御。即此。 
【气味】甘、涩,平,无毒。 
【主治】止消渴,去烦热,令人润泽(《藏器》)。镇心。久服,悦人颜色,令人轻健( 
)。 

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
安石榴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若榴(《广雅》)、丹若(《古今注》)、金罂。 
时珍曰∶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也。《博物志》云∶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 
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又按∶《齐民要术》云∶凡植榴者须安僵石枯骨于根下,即花 
实繁茂。则安石之名义或取此也。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 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傅玄 
《榴赋》所谓“灼若旭日栖扶桑”者是矣。《笔衡》云∶五代吴越王钱 改榴为金罂。《酉阳 
杂 
俎》言∶榴甜者名天浆。道家书谓榴为三尸酒,言三尸虫得此果则醉也。故范成大诗云∶玉 
池咽清肥,三彭迹如扫。 
【集解】弘景曰∶石榴花赤可爱,故人多植之,尤为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