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270章

013-本草纲目-第270章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似葫芦巴,不均不圆,黄赤色。如此分之,自明白矣。其蔓荆六月种者,根大而叶蠹;八 
月种者,叶美而根小;惟七月初种者,根叶俱良。拟卖者纯种九英,九英根大而味短,削净 
为菹甚佳。今燕京人以瓶腌藏,谓之闭瓮菜。 
x根叶x 
【气味】苦,温,无毒。时珍曰∶辛、甘、苦。 
宗 曰∶多食动气。 
【主治】利五脏,轻身益气,可长食之(《别录》)。 
常食通中,令人肥健(苏颂)。消食,下气治嗽,止消渴,去心腹冷痛,及热毒风肿, 
乳痈妒乳寒热(孟诜)。 
【发明】诜曰∶九英菘出河西,叶大根亦粗长。和羊肉食甚美,常食都不见发病。冬日 
作菹煮羹食,消宿食,下气治嗽。诸家商略其性冷,而《本草》云温,恐误也。 
【附方】旧七,新七。 
预禳时疾∶立春后遇庚子日,温蔓荆汁,合家大小并服之,不限多少,一年可免时疾。 
(《神仙教子法》)。 
鼻中衄血∶诸葛菜,生捣汁饮。(《十便良方》)。 
大醉不堪,连日病困者∶蔓荆菜,入少米煮熟,去滓,冷冻饮料之良。(《肘后方》)。 
饮酒辟气∶干蔓荆根二七枚,蒸三遍,碾末。酒后水服二钱,即无酒气也。(《千金》)。 
一切肿毒∶孙真人食忌∶生蔓荆根一握,入盐花少许,同捣封之,日三易之。《肘后方》∶ 
用蔓荆叶不中水者,烧灰和腊猪脂封之。 
疔肿有根∶用大针刺作孔,削蔓荆根如针大,染铁生衣刺入孔中。再以蔓荆根、铁生衣 
等分,捣涂于上。有脓出即易,须臾根出立瘥。忌油腻、生冷、五辛、粘滑、陈臭。(《肘 
后》)。 
乳痈寒热∶蔓荆根并叶,去土,不用水洗,以盐和捣涂之。热即换,不过三、五次即瘥。 
冬月只用根。此方已救十数人。须避风。(李绛《兵部手集》)。 
女子妒乳∶生蔓荆根捣,和盐、醋、浆水煮汁洗之,五、六度良。又捣∶和鸡子白封之 
亦妙。(《食疗》)。 
阴肿如斗∶生蔓荆根捣封之,治人所不能治者。(《集疗方》) 
豌豆斑疮∶蔓荆根捣汁,挑疮研涂之。三食顷,根出矣。(《肘后方》)。 
犬咬伤疮重发者∶用蔓荆根捣汁服之,佳。(《肘方》)。 
小儿头秃∶芜菁叶烧灰,和脂敷之。(《千金》)。 
飞丝入眼∶蔓荆菜揉烂帕包,滴汁三、两点,即出也。(《普济方》) 
x子x 
【气味】苦、辛,平,无毒。 
【主治】明目(《别录》)。疗黄胆,利小便。水煮汁服,主症瘕积聚。少少饮汁,治霍 
乱心腹胀。末服之,主目暗。为油入面膏,去黑 皱纹(苏恭)。和油敷蜘蛛咬(藏器)。压 
油涂头,能变蒜发(孟诜)。入丸药服,令人肥健,尤宜妇人(萧炳)。 
【发明】藏器曰∶《仙经》言∶蔓荆子,九蒸九曝,捣末长服,可断谷长生。蜘蛛咬者, 
恐毒入内,捣末酒服,亦以油和敷之。蔓荆园中无蜘蛛,是其相畏也。 
时珍曰∶蔓荆子,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下能利小便,又能明目解毒,其功甚伟,而 
世罕知用之何哉?夏初采子,炒过榨油,同麻油炼熟一色无异,西人多食之。点灯甚明,但 
烟亦损目。北魏祖 囚地窖中,因芜菁子油灯伤明,即此也。 
【附方】旧十二,新十。 
明目益气∶芜菁子一升,水九升,煮汁尽,晒干。如此三度,研细。水服方寸匕,日三。 
亦可研水和米煮粥食。(《外台秘要》) 
常服明目,使人洞视充肥∶用芜菁子三升,以苦酒三升,煮熟晒干,研筛末。以井华水 
服方寸匕,日三,无所忌。《抱朴子》云∶服尽一斗,能夜视有所见物。(《千金方》) 
青盲眼障,但瞳子不坏者,十得九愈∶用蔓荆子六升,蒸之气遍,合甑取下,以釜中热 
汤淋之,乃曝干,还淋,如是三遍,即收杵为末。食上清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崔元亮《海 
上方》)。 
虚劳目暗∶方同上法。(《普济方》)。 
补肝明目∶芜菁子淘过一斤,黄精二斤同和,九蒸九晒为末。每空心米饮服二钱,日再 
服。又方∶蔓荆子二升,决明子一升和匀,以酒五升煮干,曝为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 
日二。(并《圣惠》)。 
风邪攻目,视物不明,肝气虚者∶用蔓荆子四两(入瓷瓶中烧黑,无声取出),入蛇蜕 
二两(又烧成灰)。为末。每服半钱,食后酒下,日三服。(《圣济总录》)。 
服食辟谷∶芜菁子,熟时采之,水煮三过,令苦味尽,曝捣为末。每服二钱,温水下, 
日三次。久可辟谷。(苏颂《图经本草》)。 
黄汗染衣,涕唾皆黄∶用蔓荆子捣末,平旦以井华水服一匙,日再服。 
加至两匙,以知为度。每夜以帛浸小便,逐日看之,渐白则瘥,不过服五升已来也。(《外 
台秘要》)。 
黄胆如金,睛黄,小便赤∶用生蔓荆子末,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孙真人食忌》)。 
急黄黄胆及内黄,腹结不通∶用蔓荆子捣末,水绞汁服。当得嚏,鼻中出黄水,及下利 
则愈。以子压油,每服一盏更佳。(陈藏器《本草拾遗》)。 
热黄便结∶用芜菁子捣末,水和绞汁服。少顷当泻一切恶物,沙、石、草、发并出。(孟 
诜《食疗本草》)。 
二便关格,胀闷欲绝∶蔓荆子油一合,空腹服之即通。通后汗出勿怪。(《圣惠方》)。 
心腹作胀∶蔓荆子一大合,拣净捣烂,水一升和研,滤汁一盏,顿服。少顷自利,或自 
吐,或得汗,即愈。(《外台秘要》)。 
霍乱胀痛∶芜菁子,水煮汁,饮之。(《濒湖集简方》)。 
妊娠溺涩∶芜菁子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子母秘录》)。 
风疹入腹,身体强,舌干硬∶用蔓荆子三两。为末。每温酒服一钱。(《圣惠方》)。 
瘭疽发热,疽着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复发热∶用芜菁子熟 
捣帛裹,展转其上,日夜勿止。(《肘后方》)。 
骨疽不愈∶愈而复发,骨从孔中出者。芜菁子,捣敷之,用帛裹定,日一易之。(《千 
金方》)。 
小儿头秃∶蔓荆子末,和酢敷之。一日三上。(《千金方》)。 
眉毛脱落∶蔓荆子四两。炒研,醋和涂之。(《圣惠》)。 
面 痣点∶蔓荆子研末,入面脂中,夜夜涂之。亦去面皱。(《圣惠方》)。 
x花x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三月三日采花,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空心 
井华水下(慎微)。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莱菔
内容:(音来北。《唐本草》) 
【释名】芦 (郭璞云∶芦音罗。 ,音北,与菔同。萝卜(音罗北)、雹突(《尔雅注》)、 
紫花菘(同上)、温菘(同上)、土酥。 
保升曰∶莱菔俗名萝卜。按∶《尔雅》云∶突,芦 。孙炎注云∶紫花菘也,俗呼温菘。 
似芜菁,大根。俗名雹突,一名芦菔是矣。 
颂曰∶紫花菘、温菘,皆南人所呼。吴人呼楚菘。广南人呼秦菘。 
时珍曰∶按∶孙 《广韵》言∶鲁人名 (音拉答)。秦人名萝卜。王祯《农书》言∶ 
北人萝卜,一种四名∶春曰破地锥,夏曰夏生,秋曰萝卜,冬曰土酥,谓其洁白如酥也。珍 
按∶菘乃菜名,因其耐冬如松、柏也。莱菔乃根名,上古谓之芦 ,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 
为萝卜,南人呼为萝 ,与雹同,见晋灼《汉书注》中。陆佃乃言莱菔能制面毒,是来 
之所服,以菔音服,盖亦就文起义耳。王氏《博济方》称干萝卜为仙人骨,亦方土谬名也。 
【集解】 
弘景曰∶芦菔是今温菘,其根可食。俗人蒸其根及作菹食,但小熏臭尔。叶不中啖。又 
有突,根细而过辛,不宜服之。 
恭曰∶莱菔,即芦菔也。嫩叶为生菜食,大叶可熟啖。陶氏言不中食,理丧其真也。江 
北、河北、秦、晋最多,登、莱亦好。 
颂曰∶莱菔,南北通有,北土尤多。有大、小二种∶大者肉坚,宜蒸食;小者白而脆, 
宜生啖。 
河朔极有大者,而江南、安州、洪州、信阳者甚大,重至五、六斤,或近一秤,亦一时 
种莳之力也。 
瑞曰∶夏月复种者,名夏萝卜。形小而长者,名蔓荆萝卜。 
时珍曰∶莱菔,今天下通有之。昔人以芜菁、莱菔二物混注,已见蔓荆条下。圃人种莱 
菔,六月下种,秋采苗,冬掘根。春末抽高苔,开小花紫碧色。夏初结角。其子大如大麻子, 
圆长不等,黄赤色。五月亦可再种。其叶有大者如芜菁,细者如花芥,皆有细柔毛。其根有 
红、白二色,其状有长、圆二类。大抵生沙壤者脆而甘,生瘠地者坚而辣。根、叶皆可生可 
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而古人不深详之,岂因 
其贱而忽之耶?抑未谙其利耶? 
【气味】根辛、甘,叶辛、苦,温,无毒。 
诜曰∶性冷。 
思邈曰∶平。不可与地黄同食,令人发白,为其涩营卫也。 
时珍曰∶多食莱菔动气,惟生姜能制其毒。又伏 砂。 
【主治】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肥健人;生捣汁服,止消渴, 
试大有验(《唐本》)。利关节,理颜色,练五脏恶气,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萧炳)。 
利五脏,轻身,令人白净肌细(孟诜)。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同羊肉、银 
鱼 
煮食,治劳瘦咳嗽(《日华》)。同猪肉食,益人。生捣服,治禁口痢(汪颖)。捣汁服,治吐 
血衄血(吴瑞)。宽胸膈,利大小便。生食,止渴宽中;煮食,化痰消导(宁原)。杀鱼腥气, 
治豆腐积(汪机)。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 
浊。煎汤,洗香港脚。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时珍)。 
【发明】颂曰∶莱菔功同芜菁,然力猛更出其右。断下方亦用其根,烧熟入药。尤能制 
面毒。昔有婆罗门僧东来,见食麦面者,惊云∶此大热,何以食之?又见食中有芦菔,乃云∶ 
赖有此以解其性。自此相传,食面必啖芦菔。 
炳曰∶捣烂制面,作 食之最佳,饱食亦不发热。酥煎食之,下气。凡人饮食过度, 
生嚼咽之便消。 
慎微曰∶按∶杨亿《谈苑》云∶江东居民言种芋三十亩,计省米三十斛;种萝卜三十亩 
,计益米三十斛。则知萝卜果能消食也。 
宗 曰∶服地黄、何首乌人食莱菔,则令人髭发白。世皆以为此物味辛、下气速也。然 
生姜、芥子更辛,何止能散而已。盖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所以散气用 
生姜,下气用莱菔。 
震亨曰∶莱菔根属土,有金与水。寇氏言其下气速。人往往煮食过多,停滞成溢饮,岂 
非甘多而辛少乎? 
时珍曰∶莱菔,根、叶同功,生食升气,熟食降气。苏、寇二氏止言其下气速,孙真人 
言久食涩营卫,亦不知其生则噫气,熟则泄气,升降之不同也。大抵入太阴、阳明、少阳气 
分,故所主皆肺、脾、肠、胃、三焦之病。李九华云∶莱菔多食渗人血。则其白人髭发,盖 
亦由此,非独因其下气、涩营卫也。按∶《洞微志》云∶齐州有人病狂,云梦中见红裳女子 
引入宫殿中,小姑令歌,每日遂歌云∶五灵楼阁晓玲珑,天府由来是此中。惆怅闷怀言不尽, 
一丸萝卜火吾宫。有一道士云∶此犯大麦毒也。少女心神,小姑脾神。《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