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257章

013-本草纲目-第257章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两剂即止。 
喘痰积∶凡天雨便发,坐卧不得,饮食不进,乃肺窍久积冷痰,遇阴气触动则发也。 
用此一服即愈,服至七、八次,即出恶痰数升,药性亦随而出,即断根矣∶用江西淡豆豉一 
两,蒸捣如泥,入砒霜末一钱,枯白矾三钱,丸绿豆大。每用冷茶、冷水送下七丸,甚者九 
丸,小儿五丸,即高枕仰卧。忌食热物等。(《皆效方》)。 
风毒膝挛,骨节痛∶用豉心、五升,九蒸九曝,以酒一斗浸经宿,空心随性温饮。(《食 
医心镜》)。 
手足不随∶豉三升,水九升,煮三升,分三服。又法∶豉一升微熬,囊贮渍三升酒中三 
宿。温服,常令微醉为佳。(《肘后》)。 
头风疼痛∶豉汤洗头,避风取瘥。(孙真人方)。 
卒不得语∶煮豉汁,加入美酒,服之。(《肘后》)。 
喉痹不语∶煮豉汁一升,服,覆取汗,仍着桂末于舌下,渐咽之。(《千金》)。 
咽生息肉∶盐豉和捣涂之。先刺破出血乃用,神效。(《圣济总录》)。 
口舌生疮,胸膈疼痛者∶用焦豉末,含一宿即瘥。(《圣惠方》)。 
舌上血出,如针孔者∶豉三升,水三升,煮沸。服一升,日三服。(葛氏方)。 
堕胎血下烦满∶用豉一升,水三升,煮三沸,调鹿角末服方寸匕。(《子母秘录方》)。 
妊娠动胎∶豉汁服妙。(华佗方也。同上)。 
妇人难产,乃儿枕破与败血裹其子也,以胜金散逐其败血,即顺矣∶用盐豉一两,以旧 
青 
小儿胎毒∶淡豉煎浓汁,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脾气,消乳食。(《圣惠》)。 
小儿 乳∶用咸豉七个(去皮),腻粉一钱,同研,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藿香汤 
下 
小儿丹毒,作疮出水∶豉炒烟尽为末,油调敷之。(姚和众方)。 
小儿头疮∶以黄泥裹,煨熟取研,以 菜油调敷之。(《胜金》)。 
发背痈肿,已溃、未溃∶用香豉三升,入少水捣成泥,照肿处大小作饼,浓三分。疮有 
孔,勿覆孔上。铺豉饼,以艾列于上灸之。但使温温,勿令破肉。如热痛,即急易之,患当 
减 
一切恶疮∶熬豉为末,敷之,不过三、四次。(出杨氏《产乳》)。 
阴茎生疮,痛烂者∶以豉一分,蚯蚓湿泥二分,水研和涂上,干即易之。禁热食、酒、 
蒜、芥菜。(《药性论》)。 
蠼 尿疮∶杵豉敷之。良。(《千金》)。 
虫刺螫人∶豉心嚼敷,少顷见豉中有毛即瘥。不见再敷,昼夜勿绝,见毛为度。(《外 
台》)。 
蹉跌破伤筋骨∶用豉三升,水三升,渍浓汁饮之,止心闷。(《千金》)。 
殴伤瘀聚,腹中闷满∶豉一升,水三升,煮三沸,分服。不瘥再作。(《千金》)。 
解蜀椒毒∶豉汁饮之。(《千金方》)。 
中牛马毒∶豉汁,和人乳频服之,效。(《卫生易简》)。 
小蛤蟆毒,小蛤蟆有毒,食之令人小便秘涩,脐下闷痛,有至死者∶以生豉一合,投新 
汲 
中酒成病∶豉、葱白各半升,水二升,煮一升,顿服。(《千金方》)。 
服药过剂,闷乱者∶豉汁饮之。(《千金》) 
杂物眯目不出∶用豉三、七枚,浸水洗目,视之即出。(《总录方》)。 
刺在肉中∶嚼豉涂之。(《千金方》)。 
小儿病淋∶方见蒸饼发明下。 
肿从脚起∶豉汁饮之,以滓敷之。(《肘后方》)。 

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
豆黄
内容:(《食疗》) 
【校正】原附大豆下,今分出。 
【释名】时珍曰∶造法∶用黑豆一斗蒸熟,铺席上,以蒿覆之,如 酱法,待上黄,取 
出晒干,捣末收用。 
【气味】甘,温,无毒。 
诜曰∶忌猪肉。 
【主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气,胃气结积,壮气力,润肌肤,益颜色,填骨髓,补虚 
损,能食,肥健人。以炼猪脂和丸,每服百丸,神验秘方也。肥人勿服(诜。出《延年秘录 
》方)。生嚼涂阴痒汗出(时珍)。 
【附方】新二。 
脾弱不食,饵此当食∶大豆黄二升,大麻子三升。熬香,为末。每服一合,饮下,日四、 
五服,任意。(《千金方》)。 
打击青肿∶大豆黄为末,水和涂之。(《外台秘要》)。 

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
豆腐
内容:(《日用》) 
【集解】时珍曰∶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 
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 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酸浆、醋淀就 
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尔。其面上凝 
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入馔甚佳也。 
【气味】甘、咸,寒,有小毒。原曰∶性平。 
颂曰∶寒而动气。 
瑞曰∶发肾气、疮疥、头风,杏仁可解。 
时珍曰∶按∶《延寿书》云∶有人好食豆腐中毒,医不能治。作腐家言∶莱菔入汤中则 
腐不成。遂以莱菔汤下药而愈。大抵暑月恐有人汗,尤宜慎之。 
【主治】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宁原)。清热散血(时珍)。 
【附方】新五。 
休息久痢∶白豆腐,醋煎食之,即愈。(《普济方》)。 
赤眼肿痛有数种,皆肝热血凝也∶用消风热药服之。夜用盐收豆腐片贴之,酸浆者勿用 
。(《证治要诀》)。 
杖疮青肿∶豆腐切片贴之,频易。一法∶以烧酒煮贴之,色红即易,不红乃已。(《拔萃 
方》)。 
烧酒醉死,心头热者∶用热豆腐细切片,遍身贴之,贴冷即换之,苏省乃止。 

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
陈廪米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陈仓米(古名)、老米(俗名)、火米。 
时珍∶有屋曰廪,无屋曰仓,皆官积也。方曰仓,圆曰 ,皆私积也。老亦陈也。火米 
有三∶有火蒸治成者,有火烧治成者,又有 田火米,与此不同。 
【集解】弘景曰∶陈廪米即粳米久入仓陈赤者。以廪军人,故曰廪尔。方中多用之。 
人以作醋,胜于新粳米也。 
藏器曰∶廪米,吴人以粟为良,汉地以粳为善。亦犹吴 郑缟,贵远贱近之意。确论 
其功,粟当居前。 
宗 曰∶诸家注说不言是粳是粟,然二米陈者性皆冷,煎煮亦无膏腻,频食令人自利 
,与经说稍戾。 
时珍曰∶廪米,北人多用粟,南人多用粳及 ,并水浸蒸晒为之,亦有火烧过治成者。 
入仓陈久,皆气过色变,故古人谓之红粟红腐,陈陈相因也。 
【气味】咸、酸,温,无毒。 
藏器曰∶廪米热食即热,冷食即冷,假以火气也,体自温平。同马肉飧,发痼疾。 
时珍曰∶廪米年久,其性多凉,但炒食则温尔,岂有热食即热者乎? 
【主治】下气,除烦渴,调胃止泄(《别录》)。补五脏,涩肠胃(《日华》)。暖脾,去 
惫气,宜作汤食(士良)。炊饭食,止痢,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以饭和酢 
捣 
封毒肿恶疮,立瘥。北人以饭置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研取汁服,去卒 
心痛(孟诜)。宽中消食。多食易饥(宁原)。调肠胃,利小便,止渴除热(时珍)。 
【发明】时珍曰∶陈仓米煮汁不浑,初时气味俱尽,故冲淡可以养胃。古人多以煮汁煎 
药,亦取其调肠胃、利小便、去湿热之功也。《千金方》治洞注下利,炒此米研末饮服者, 
亦取此义。《日华子》谓其涩肠胃,寇氏谓其冷利,皆非中论。 
【附方】新五。 
霍乱大渴,能杀人∶以黄仓米三升,水一斗,煮汁澄清饮,良。(《永类钤方》)。 
反胃膈气,不下食者∶太仓散∶用仓米或白米,日西时以水微拌湿,自想日气如在米中。 
次日晒干,袋盛挂风处。每以一撮,水煎,和汁饮之,即时便下。又方∶陈仓米炊饭焙研。 
每五两入沉香末半两,和匀。每米饮服二、三钱。(《普济方》)。 
诸般积聚∶太仓丸∶治脾胃饥饱不时生病,及诸般积聚,百物所伤。陈仓米四两,以巴 
豆 
梧子大。每姜汤服五丸,日二服。(《百一选方》)。 
暑月吐泻∶陈仓米二升,麦芽四两,黄连四两(切),同蒸熟焙研为末,水丸梧子大。 
每 

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

内容:(《拾遗》) 
【释名】 
【集解】时珍曰∶饭食,诸谷皆可为之,各随米性,详见本条。然有入药诸饭,不可类 
从者,应当别出。大抵皆取粳、 、粟米者尔。 
x新炊饭x 
【主治】人尿床,以热饭一盏,倾尿床处,拌与食之,勿令病者知。又乘热敷肿毒,良 
(时珍)。 
x寒食饭x 
饭也。 
【主治】灭瘢痕及杂疮,研末敷之(藏器)。烧灰酒服,治食本米饮成积,黄瘦腹痛者, 
甚效(孙思邈)。伤寒食复,用此饭烧研,米饮服二、三钱,效(时珍)。 
x祀灶饭x 
【主治】卒噎,取一粒食之,即下。烧研,搽鼻中疮(时珍)。 
x盆边零饭x 
【主治】鼻中生疮,烧研敷之(时珍)。 
x齿中残饭x 
【主治】蝎咬毒痛,敷之即止(时珍)。 
x飧饭x 
飧音孙,即水饭也。 
【主治】热食,解渴除烦(时珍)。 
x荷叶烧饭x 
【主治】浓脾胃,通三焦,资助生发之气(时珍)。 
【发明】李杲曰∶易水张洁古枳术丸,用荷叶裹烧饭为丸。盖荷之为物,色青中空,象 
乎震卦风木。在人为足少阳胆同手少阳三焦,为生化万物之根蒂。用此物以成其化,胃气何 
由不上升乎?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谷气,令胃浓不致再伤,其利广矣大矣。 
时珍曰∶按∶韩 《医通》云∶东南人不识北方炊饭无甑,类呼为烧,如烧菜之意,遂 
讹以荷叶包饭入灰火烧煨,虽丹溪亦未之辩。但以新荷叶煮汤,入粳米造饭,气味亦全也。 
凡粳米造饭,用荷叶汤者宽中,芥叶汤者豁痰,紫苏汤者行气解肌,薄荷汤者去热,淡竹叶 
汤者辟暑,皆可类推也。 

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
青精干石饭
内容:(宋《图经》) 
【释名】乌饭。 
颂曰∶按∶陶隐居《登真隐诀》载∶太极真人青精干石 饭法。 音信。 之为言飧也 
,谓以酒、蜜、药草辈溲而曝之也。亦作 。凡内外诸书并无此字,惟施于此饭之名耳。陈 
藏器《本草》名乌饭。 
【集解】颂曰∶《登真隐诀》载南烛草木名状,注见木部本条下。其作饭法∶以生白粳 
米一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用南烛木叶五斤,燥者三斤亦可,杂茎皮煮取汁,极令清 
冷,以溲米,米释炊之。从四月至八月末,用新生叶,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叶,色皆 
浅,可随时进退其斤两。又采软枝茎皮,于石臼中捣碎。假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许斤熟 
舂,以斛二斗汤浸染得一斛也。比来只以水渍一、二宿,不必用汤,漉而炊之,初米正作绿 
色,蒸过便如绀色。若色不好,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洒KT 皆用此汁,惟令饭作正 
青色乃止。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一燥辄以青汁溲令 。每日可服二升,勿复血食。填 
胃 
此之谓也。 
今茅山道士亦作此饭,或以寄远。重蒸过食之,甚香甘也。 
藏器曰∶乌饭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 珠 
,袋盛,可以适远方也。 
时珍曰∶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之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耳。造者又入柿 
叶、白杨叶数十枝以助色,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