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167章

013-本草纲目-第167章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南陂池间。五月取汁,可制雄、硫,煮雌炼砂。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思子
内容:曰∶思莫子、鼠细子,二件真似青葙子,只是味不同。思 子味粗,煎之有涎。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鸡冠
内容:(宋《嘉 》) 
【释名】时珍曰∶以花状命名。 
【集解】时珍曰∶鸡冠处处有之。三月生苗,入夏高者五、六尺;矬者,才数寸。其叶 
青柔,颇似白苋菜而窄,梢有赤脉。其茎赤色,或圆、或扁,有筋起。六、七月梢间开花, 
有红、白、黄三色。其穗圆长而尖者,俨如青葙之穗;扁卷而平者,俨如雄鸡之冠。花大有 
围一、二尺者,层层卷出可爱。子在穗中,黑细光滑,与苋实一样。其穗如秕麦状。花最耐 
久,霜后始蔫。 
x苗x 
【气味】甘,凉,无毒。 
【主治】疮痔及血病(时珍)。 
x子x 
【气味】甘,凉,无毒。 
【主治】止肠风泻血,赤白痢(藏器)。崩中带下,入药炒用 
x花x 
【气味】同上。 
【主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崩中赤白带下,分赤白用(时珍)。 
【附方】新十一。 
吐血不止∶白鸡冠花,醋浸煮七次,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下。(《经验方》) 
结阴便血∶鸡冠花、椿根白皮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黄 汤下,日 
二服。(《圣济总录》)粪后下血∶白鸡冠花并子(炒),煎服。(《圣惠方》) 
五痔肛肿久不愈,变成 疮∶用鸡冠花、凤眼草各一两。水二碗,煎汤频洗。(《卫生宝 
鉴》) 
下血脱肛∶白鸡冠花、防风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空心米饮每服七十丸。一方∶白 
鸡冠花(炒)、棕榈灰、羌活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永类钤方》) 
经水不止∶红鸡冠花一味,晒干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下。忌鱼腥、猪肉。(孙氏 
《集效方》)产后血痛∶白鸡冠花,酒煎服之。(《李楼奇方》) 
妇人白带∶白鸡冠花晒干,为末。每旦空心酒服三钱。赤带,用红者。(孙氏《集效方》) 
白带沙淋∶白鸡冠花、苦壶卢等分,烧存性,空心火酒服之。(《摘玄》) 
赤白下痢∶鸡冠花,煎酒服。赤,用红;白,用白。(《集简方》)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红蓝花
内容:(宋《开宝》) 
【释名】红花(《开宝》)、黄蓝颂曰∶其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 
【集解】志曰∶红蓝花,即红花也,生梁汉及西域。《博物志》云∶张骞得种于西域。 
今魏地亦种之。 
花下作 多刺,花出 
大。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 
时珍曰∶红花,二月、八月、十二月皆可以下种,雨后布子,如种麻法。初生嫩叶、苗, 
亦可食。其叶如小蓟叶。至五月开花,如大蓟花而红色。侵晨采花捣熟,以水淘,布袋绞去 
黄汁又捣,以酸粟米泔清又淘,又绞袋去汁,以青蒿覆一宿,晒干。或捏成薄饼,阴干收之。 
入药搓碎用。其子五月收采,淘净捣碎煎汁,入醋,拌蔬食,极肥美。又可为车脂及烛。 
x花x 
【气味】辛,温,无毒。 
元素曰∶入心养血,谓其苦温,阴中之阳,故入心。佐当归,生新血。 
好古曰∶辛而甘苦温,肝经血分药也。入酒,良。 
【主治】产后血晕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开宝》)。 
多用破留血,少用养血(震亨)。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时 
【发明】时珍曰∶血生于心包,藏于肝,属于冲任。红花汁与之同类,故能行男子血脉, 
通女子经水。多则行血,少则养血。按《养 漫笔》云∶新昌徐氏妇,病产晕已死,但胸膈 
微热。有名医陆氏曰∶血闷也。得红花数十斤,乃可活。遂亟购得,以大锅煮汤,盛三桶于 
窗格之下,舁妇寝其上熏之,汤冷再加。有顷指动,半日乃苏。按此亦得唐许胤宗,以黄 
汤熏柳太后风病之法也。 
【附方】旧四,新四。 
六十二种风,张仲景治六十二种风,兼腹内血气刺痛∶用红花 
一大两,分为四分。以酒一大升,煎钟半,顿服之。不止再服。(《图经本草》) 
一切肿疾∶红花,熟,捣,取汁,服。不过三服,便瘥。(《外台秘要》) 
喉痹壅塞不通者∶红蓝花捣,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瘥为度。如冬月无生花,以干者浸 
湿绞汁,煎 
热病胎死∶红花,酒煮汁,饮二、三盏。(《熊氏补遗》) 
胎衣不下∶方同上。(《杨氏产乳》) 
产后血晕,心闷气绝∶红花一两,为末,分作二服,酒二盏,煎一盏,连服。如口噤, 
斡开灌之,或入小便尤妙。(《子母秘录》) 
耳出水 红蓝花三钱半,枯矾五钱。为 
方去矾。(《圣惠方》) 
噎膈拒食∶端午采头次红花(无灰酒拌,焙干)、血竭(瓜子样者)等分为末。无灰酒 
一盏,隔汤顿热,徐咽。初服二分;次日,四分;三日,五分。(杨起《简便方》) 
x子x 
【主治】天行疮痘,水吞数颗(《开宝》)。 
功与花同(苏颂)。 
【附方】旧二,新一。 
血气刺痛∶红蓝子一升。捣碎,以无灰酒一大升拌子,曝干,重捣筛,蜜丸梧子大,空 
心酒下四十丸。(张仲景方) 
疮疽不出∶红花子、紫草茸各半两,蝉蜕二钱半,水酒钟半,煎减半,量大小加减服。 
(庞安常《伤寒论》) 
女子中风,血热烦渴∶以红蓝子五合。熬捣,旦日取半大匙,以水一升 
渣,细细咽之。(《贞元广利方》) 
x苗x 
【主治】生捣,涂游肿(《开宝》)。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番红花
内容:(《纲目》) 
【释名】洎夫蓝(《纲目》)、撒法郎。 
【集解】时珍曰∶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 
元时,以入食馔用。按∶张华《博物志》言∶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则此即一种,或方 
域地气稍有异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时珍)。 
【附方】新一。 
人所传。(王玺《医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燕脂
内容:(《纲目》) 
【释名】 赦。 
时珍曰∶按伏候《中华古今注》云∶燕脂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之。调脂饰女面,产 
于燕地,故曰燕脂。或作 赦。匈奴人名妻为阏氏,音同燕脂,谓其颜色可爱如燕脂也。俗 
作胭肢、胭支者,并谬也。 
【集解】时珍曰∶燕脂有四种∶一种以红蓝花汁染胡粉而成,乃《苏鹗演义》所谓 
燕脂叶似蓟,花似蒲,出西方,中国谓之红蓝,以染粉为妇人面色者也。一种以山燕脂花汁 
染粉而成,乃《段公路北户录》所谓端州山间有花丛生,叶类蓝,正月开花似蓼,土人采含 
苞者为燕脂粉,亦可染帛,如红蓝者也。一种以山榴花汁作成者,郑虔《胡本草》中载之。 
一种以紫矿染绵而成者,谓之胡燕脂,李 《南海药 
紫梗是也。大抵皆可入血病药用。又落葵子亦可取汁和粉饰面,亦谓之胡燕脂,见菜部。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小儿 耳,浸汁滴之(《开宝》)。活血,解痘毒(时珍)。 
【附方】新五。 
婴孩鹅口,白浓如纸∶用坯子燕脂,以乳汁调涂之,一宿效。男用女乳,女用男乳。(《集 
简方》) 
漏疮肿痛∶猪胆七个,绵燕脂十个洗水,和匀,搽七次即可。(《救急方》) 
防痘入目∶燕脂嚼汁点之。(《集简方》) 
痘疮倒陷∶干燕脂三钱,胡桃(烧存性)一个,研末,用胡荽煎酒服一钱,再服取效。 
(《救急方》)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大蓟、小蓟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虎蓟(弘景)、马蓟(《范 
华》)、鸡项草(《图经》)、 
小蓟是猫蓟,叶并多刺,相似。田野甚多,方药少用。 
虎、曰猫,因其苗状狰狞也。曰马者,大也。牛蒡,因其根似牛蒡根也。鸡项,因其茎似鸡 
之项也。千针、红花,皆其花状也。郑樵《通志》谓《尔雅》之KT ,曰狗毒者即此,未 
知是否? 
【集解】《别录》曰∶大小蓟,五月采。 
恭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消肿, 
而俱能破血。 
颂曰∶小蓟处处有之,俗名青刺蓟。二月生苗,二、三寸时,并根作菜,茹食甚美。四 
月高尺余,多刺,心中出花,头如红蓝花而青紫色,北人呼为千针草。四月采苗,九月采根, 
并阴干用。大蓟苗根与此相似,但肥大尔。 
宗 曰∶大、小蓟皆相似,花如髻。但大蓟高三四尺,叶皱;小蓟高一尺许,叶不皱, 
以此为异。作菜虽有微芒,不害人。 
x大蓟根叶x(同) 
【气味】甘,温,无毒。弘景曰∶有毒。权曰∶苦,平。 
大明曰∶叶凉。 
【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别录》)。 
捣根绞汁服半升,主崩中血下立瘥(甄权)。叶∶治肠痈,腹脏瘀血, 
作晕扑损,生研,酒并小便任服。又恶疮疥癣,同盐研 之(大明)。 
小蓟根(苗同) 
【气味】甘,温,无毒。大明 
曰∶凉。 
【主治】养精保血(《别录》)。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疮出血,呕血等,绞 
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藏器)。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 
苗∶去烦热,生研汁服(并大明)。作菜食,除风热。夏月热烦 
瘥(孟诜)。 
【发明】大明曰∶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健养下气也。 
恭曰∶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肿也。 
【附方】旧六,新九。 
心热吐血口干∶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圣惠方》) 
舌硬出血不止∶刺蓟捣汁,和酒服。干者为末,冷水服。(《普济方》) 
九窍出血∶方同上。(《简要济众》) 
卒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一升。(《梅师方》) 
崩中下血∶大、小蓟根一升,酒一斗,渍五宿,任饮。亦可酒煎服,或生捣汁。温服。 
又方∶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生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千金方》) 
堕胎下血∶小蓟根叶、益母草五两。水二大碗,煮汁一碗,再煎至一盏,分二服,一日 
服尽。(《圣济总录》) 
金疮出血不止∶小蓟苗捣烂涂之。(孟诜《食疗本草》) 
小便热淋∶马蓟根,捣汁服。(《圣惠方》) 
鼻塞不通∶小蓟一把,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外台秘要》方) 
小儿浸淫,疮痛不可忍,发寒热者∶刺蓟叶新水调敷疮上,干即易之。(《简要济众方》) 
癣疮作痒∶刺蓟叶,捣汁服之。(《千金方》) 
妇人阴痒∶小蓟煮汤,日洗三次。(《普济方》) 
诸 不合∶虎蓟根、猫蓟根、酸枣根、枳根、杜衡各一把,斑蝥三分。炒为末,蜜丸枣 
大。 
疔疮恶肿∶千针草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为末。酒服二钱,出汗为度。(《普济 
方》)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续断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属折(《本经》)、接骨(《别录》)、龙豆(《本经》)、南草(《别录》)。 
时珍曰∶续断、属折、接骨,皆 
以功命名也。 
【集解】《别录》曰∶续断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