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本草纲目-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漉出,曝干用。
【气味】苦、涩,大寒,无毒。
曰∶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
之才曰∶贯众、小豆为之使,恶地黄、防葵。
【主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本经》)。除胃中伏热,时
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别录》)
。治小儿壮热骨热,惊痫入心,时疾热黄,痈肿口疮(甄权)。客忤疳气,热病狂语,明目
止烦,治疮疥(大明)。去目中黄及睛赤肿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元素)。退肝经邪热,
除下焦湿热之肿,泻膀胱火(李杲)。疗咽喉痛,风热盗汗(时珍)。
【发明】元素曰∶龙胆味苦性寒,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足厥阴、少阳经气分药也
。其用有四∶除下部风湿,一也;及湿热,二也;脐下至足肿痛,三也;寒湿香港脚,四也。
下行之功与防己同,酒浸则能上行,外行以柴胡为主,龙胆为使治眼中疾必用之药。好古曰
∶益肝胆之气而泄火。时珍曰∶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
泻肝胆之邪热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
义。《别录》久服轻身之说,恐不足信。
【附方】旧四,新六。
伤寒发狂∶草龙胆为末,入鸡子清、白蜜,化凉水服二钱。(《伤寒蕴要》)
四肢疼痛∶山龙胆根,细切,用生姜自然汁浸一宿,去其性,焙干捣末,水煎一钱匕,
温
谷疸劳疸∶谷疸,因食而得;劳疸,因劳而得。用龙胆一两,苦参三两。为末,牛胆汁
和丸梧子大。先食以麦饮服五丸,日三服,不愈稍增。劳疸,加龙胆一两,栀子仁三七枚,
以猪胆和丸。(《删繁方》)
一切盗汗∶妇人、小儿一切盗汗,又治伤寒后盗汗不止。龙胆草研末,每服一钱,猪胆
汁三两,点入温酒少许调服。(《杨氏家藏方》)小儿盗汗身热。龙胆草、防风各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米饮调下。亦可丸服,及水煎
咽喉热痛∶龙胆,擂水服之。(《集简方》)
暑行目涩∶生龙胆(捣汁)一合,黄连(二寸切烂浸汁)一匙,和点之。(危氏《得效
方》)
x眼中漏脓x
龙胆草、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下。(《鸿飞集》)蛔虫攻心刺痛,吐
清水。龙胆一两,去头锉,水二盏,煮一盏,隔宿勿食,平旦顿服之。(《圣惠方》)猝然下
血不止。龙胆一虎口,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五服。(姚僧坦《集验方》)
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细辛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小辛(《本经》)、少辛。
颂曰∶华州真细辛,根细而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
时珍曰∶小辛、少辛,皆此义也。按《山海经》云,浮戏之山多少辛。《管子》云,五
沃之土,群药生少辛,是矣。
【集解】《别录》曰∶细辛,生华阴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弘景曰∶今用东阳临
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用之去其头节。当之曰∶细辛如葵赤黑,一根
一叶相连。颂曰∶今处处有之,皆不及华阴者为真,其根细而极辛。今人多以杜衡为之,杜
衡根似饭帚密闹,细长四、五寸,微黄白色,江淮呼为马蹄香,不可误用。宗 曰∶细辛,
叶如葵,赤黑色,非此则杜衡也。杜衡叶如马蹄之下,故俗名马蹄香。盖根似白前,又似细
辛。按∶沈括《梦溪笔谈》云∶细辛出华山,极细而直,柔韧,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
如椒而更甚于椒。本草云∶细辛水渍令直,是以杜衡伪为之也。东南所用细辛,皆杜衡也。
杜衡黄白色,拳曲而脆,干则作团,又谓之马蹄。襄汉间又有一种细辛,极细而直,色黄白
,乃是鬼督邮,亦非细辛也。时珍曰∶《博物志》言杜衡乱细辛,自古已然矣。沈氏所说甚
详。大抵能乱细辛者,不止杜衡,皆当以根苗色味细辨之。叶似小葵,柔茎细根,直而色紫
,味极辛者,细辛也。叶似马蹄,茎微粗,根曲而黄白色,味亦辛者,杜衡也。一茎直上,
茎端生叶如伞,根似细辛,微粗直而黄白色,味辛微苦者,鬼督邮也。似鬼督邮而色黑者,
及己也。叶似小桑,根似细辛,微粗长而黄色,味辛而有臊气者,徐长卿也。叶似柳而根似
细辛,粗长黄白色而味苦者,白薇也。似白薇而白直味甘者,白前也。
x根x
【修治】 曰∶凡使细辛,切去头、土了,以瓜水浸一宿,曝干用。须拣去双叶者,服
之害人。
【气味】辛,温,无毒。普曰∶神农、黄帝、雷公、桐君∶辛,小温;岐伯∶无毒
;李当之∶小寒。权曰∶苦、辛。之才曰∶曾青、枣根为之使。得当归、芍药、白芷、芎
、牡丹、 本、甘草,共疗妇人;得决明、鲤鱼胆、青羊肝,共疗目痛。恶黄 、野狼毒、山
茱萸,忌生菜、狸肉,畏硝石、滑石,反藜芦。
【主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本经》)。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滞结,除喉痹 鼻不闻香臭,风痫癫疾,下乳
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别录》)。添胆气、治嗽,去皮风湿痒,
风眼泪下,除齿痛,血闭,妇人血沥腰痛(甄权)。含之,去口臭(弘景)。润肝燥,治督脉
为病,脊强而厥(好古)。治口舌
【发明】宗 曰∶治头面风痛,不可缺此。元素曰∶细辛气温,味大辛,气浓于味,
阳也,升也,入足厥阴、少阴血分,为手少阴引经之药。香味俱细,故入少阴,与独活相类
。以独活为使,治少阴头痛如神。亦止诸阳头痛,诸风通用之。味辛而热,温少阴之经,散
水气以去内寒。成无己曰∶水停心下不行,则肾气燥,宜辛以润之。细辛之辛,以行水气而
润燥。杲曰∶胆气不足,细辛补之。又治邪气自里之表,故仲景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时珍曰∶气之浓者能发热,阳中之阳也。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
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 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
。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补肝,故胆气不足,惊痫眼目诸病,宜用之
。辛能润燥,故通少阴及耳窍,便涩者宜用之。承曰∶细辛非华阴者不得为真。若单用末,
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近年开平狱中尝治此,不可不记。非本有毒
,但不识多寡耳。
【附方】旧二,新六。暗风猝倒,不省人事。细辛末,吹入鼻中。(危氏《得效方》)虚
寒呕哕,饮食不下。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下。小儿客
忤口不能言。细辛、桂心末等分,以少许纳口中。(《外台秘要》)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
贴脐上。(《卫生家宝方》)口舌生疮∶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掺之,漱涎甚效,名兼金散。
一方用细辛、黄柏。(《三因方》)口臭 齿肿痛。细辛煮浓汁,热含冷吐,取瘥。(《圣惠
方》)鼻中息肉∶细辛末,时时吹之。(《圣惠方》)诸般耳聋∶细辛末,溶黄蜡丸鼠屎大,
绵裹一丸塞之,一、二次即愈。须戒怒气,名聪耳丸。(龚氏《经验方》)
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杜衡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杜葵(《纲目》)、马蹄香(《唐本》)、土卤(《尔雅》)、土细辛(《纲目》)。
恭曰∶杜衡,叶似葵,形似马蹄,故俗名马蹄香。颂曰∶《尔雅》杜又名土卤,然杜若
亦名杜衡,或疑是杜若。而郭璞注云∶似葵,当是杜衡也。
【集解】《别录》曰∶杜衡生山谷,三月三日采根,熟洗曝干。弘景曰∶根叶都似细辛,
惟气小异尔。处处有之。方药少用,惟道家服之。令人身衣香。恭曰∶生山之阴,水泽下湿
地。叶似葵,形如马蹄。根似细辛、白前等。今俗以及己代之,谬矣。及己独茎,茎端四叶,
叶间白花,殊无芳气。有毒,服之令人吐,惟疗疮疥,不可乱杜衡也。颂曰∶今江淮间皆有
之。春初于宿根上生苗,叶似马蹄下状,高二、三寸,茎如麦稿粗细,每窠上有五七叶,或
八九叶,别无枝蔓。又于茎叶间罅内芦头上贴地生紫花,其花似见不见,暗结实如豆大,窠
内有碎子,似天仙子。苗叶俱青,经霜即枯,其根成空,有似饭帚密闹,细长四五寸,粗于
细辛,微黄白色,味辛,江淮俗呼为马蹄香。谨按《山海经》云∶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状如
葵,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郭璞注云∶带之可以走马。或曰∶马得
之而健走也。宗 曰∶杜衡用根似细辛,但根色白,叶如马蹄之下。市人往往以乱细辛,将
二物相对,便见真伪。况细辛惟出华州者良。杜衡色黄,拳局而脆,干则作团。详细辛下。
时珍曰∶按《土宿本草》云∶杜细辛,叶圆如马蹄,紫背者良,江南、荆、湖、川、陕、闽、
广俱有之。取自然汁,可伏硫、砒,制汞。
x根x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风寒咳逆。作浴汤,香人衣体(《别录》)。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项
间瘿瘤之疾(甄权)。下气杀虫(时珍)。
【发明】时珍曰∶古方吐药往往用杜衡者,非杜衡也,乃及己也。及己似细辛而有毒,
吐人。昔人多以及己当杜衡,杜衡当细辛,故尔错误也。杜衡则无毒,不吐人,功虽不及细
辛,而亦能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也。
【附方】新六。风寒头痛∶伤风伤寒,头痛发热,初觉者。马蹄香为末,每服一钱,热
酒调下,少顷饮热茶一碗,催之出汗即愈,名香汗散。(王英《杏林摘要》)饮水停滞∶大热
行极,及食热饼后,饮冷水过多不消,停滞在胸不利,呼吸喘息者。杜衡三分,瓜蒂二分,
人参一分。为末。汤服一钱,日二服,取吐为度。(《肘后方》)痰气哮喘∶马蹄香焙研,每
服二、三钱,正发时淡醋调下,少顷吐出痰涎为验。(《普济方》)噎食膈气∶马蹄香四两。
为末,好酒三升,熬膏。每服二匙,好酒调下,日三服。(孙氏《集效方》)吐血瘀聚∶凡吐
血后,心中不闷者必止;若烦躁闷乱刺胀者,尚有瘀血在胃,宜吐之。方同饮水停滞。喉闭
肿痛∶草药金锁匙,即马蹄草,以根捣,井华水调下即效。(《救急方》)
【附录】木细辛 藏器曰∶味苦,温,有毒。主腹内结聚症瘕,大便不利,推陈去恶,
破冷气。未可轻服,令人利下至困。生终南山,冬月不凋,苗如大戟,根似细辛。
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及己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獐耳细辛。时珍曰∶及己名义未详。二月生苗,先开白花,后方生叶三片,状
如獐耳,根如细辛,故名獐耳细辛。
【集解】恭曰∶及己生山谷阴虚软地。其草一茎,茎头四叶,隙着白花。根似细辛而黑,
有
x根x
【气味】苦,平,有毒。恭曰∶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诸恶疮疥痂 蚀,及牛马诸疮(《唐本》)。头疮白秃风瘙,皮肤虫痒,可煎汁
浸并敷之(大明)。杀虫(时珍)。
【发明】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