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郑钦安医书阐释 >

第7章

郑钦安医书阐释-第7章

小说: 郑钦安医书阐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知掌握这六经提纲病情是极为重要的。
六经定法贯解
凡病邪初入,必由太阳。太阳为寒水之区,居坎宫子位,人身之
气机,日日俱从子时发起。子为一阳,故曰太阳。太阳如天之日(日
从东海而出,海为储水之区,水性主寒,故曰太阳寒水),无微不照,阳光自内而
发外,一身上下四旁,莫不毕照焉。所以主皮肤,统营卫,为一身之
纲领。然太阳底面,即是少阴肾经(相为表里也),若太阳病,过发汗,
则伤少阴肾中之真阳,故有亡阳之虞。所以近来医家病家,畏桂麻二
汤发汗,等于砒毒,毫不敢用,由其不知桂麻二汤,非发汗之剂,乃
协和营卫之方也。营卫协和,则向之伏于皮毛肌肉间者,今皆随汗而
尽越于外矣。邪出于外,则表气疏,里气畅,病所以立解矣。至若发
汗而致亡阳者,岂真麻桂之为害哉?不知由其人内本先虚,复感寒邪,
今得桂麻协和阴阳,鼓邪外出,大汗淋漓,而肾中一线之元阳,乘气
机之鼓动,而与汗俱出,实气机势时之使然,非桂麻之必使人亡阳也。
观于气实之人发汗,毫不为害,从可识矣。然则仲景又岂不知内虚之
人不可发汗乎?观于食粥、与不食粥,微发汗、更发汗,中病即止诸
句,仲景已于内虚之人,早为筹画矣。真是步步规矩,处处苦心,惜
乎知之者寡耳。六经当以一贯解之,章旨太多,恐学者易倦,仍将六
经分解,参以附解,〔须〕知分解还是贯解,附解不在分贯之列,分
贯是六经大旨,附解是补六经未发之大意。
附解:按六经以太阳为首,厥阴为终。经者常道也,先天之真阳,
原寄于肾,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为里,膀胱为表),真阳之气机发动,必先
行于太阳经,而后行于诸经,昼夜循环,周而复始。然太阳四面皆水,
寒气布护,故曰“太阳之上,寒气主之”,真阳之气,此刻初生,阳
气甚微,若太阳经病过发汗,则伤肾中之真阳(表阳被夺,里阳立消),故
有亡阳之虞。须知太阳地界主寒,复感外寒之客气所犯,阻其真阳运
行之机,故太阳之经症作。二日阳明,阳明地界主燥,客寒之气,自
太阳而走入燥地,寒邪便化为燥邪,燥邪入阳明经,而阻其真阳运行
之机,则阳明之经症作。馀仿此,学者务宜留心,六经各有表里,即
有病经不病里处,详太阳〔经〕附解。
【阐释】如前所述,《伤寒论》的六经,与《素问·热论》的六经不同,是
区分六区地面(也有说是疾病的六种层次或证候群的)。太阳为寒水之区,阳明
为燥金之区,少阳为相火之区,太阴为湿土之区,少阴为君火之区,厥阴为风木
之区。据《素问·六微旨大论》,六经各有标、本、中三气:即风、寒、湿、热、
燥、火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见者为中气。如太阳与少阴为表里,
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表里相通,则彼此互为中气。太阳一经,
以寒为本,少阴为中气,太阳为标,他经以此类推。故本节特别指出,凡病邪初
入,必由太阳,以太阳为寒水之区,主皮肤,统营卫,为一身之纲领,与少阴为
表里。若太阳病过发汗,则伤少阴肾中之真阳,而有亡阳之虞。一般医家更畏麻
黄、桂枝二汤发汗如砒毒,不敢用,实由不知麻桂二汤是协和营卫之剂。又指出
因发汗而致亡阳,多为内虚之人,故诊断时要特别留意,必须因病人体质而于用
药的轻重缓急上化裁,始不致误。附解中又指出太阳地界主寒,复感外寒之客气
所犯,阻其真阳运行之机,则太阳之经症作。此寒邪如走入阳明地界,即化为燥
邪;走入少阳地界,即化为火邪;走入太阴地界,即化为湿邪;走入少阴地界,
即化为热邪;走入厥阴地界,即化为风邪。此即后面所说:“六经所主气机乃为
本,客气所生乃为病,客气往往随主气而化为病,故一经一经病形不同。”常表
现为种种热性病以至诸般杂证,而多可用伤寒方治之。故有人谓《伤寒论》不止
为伤寒立法,善用之一方可以推广治疗多种病症。
太阳经证解
按太阳一经,以寒为本(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故也)。少阴为中气(肾
与膀胱为表里),太阳为标(主外,是本经之标、本、中三气也)。太阳一经为病,
有经病(本经自病),有伤风症(经症中之兼证),有伤寒症(经症中之兼症),
有两感症(经症中之兼症),有腑症(太阳中之里症)。腑症之中,又有蓄尿
郑钦安医书阐释·30·
症、蓄热症、蓄血症、癃闭症(腑症中恒有之病也)。不可不知也。经症者
何?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是也。(经病情形)兼自汗而恶风者,
则为伤风症,是太阳之卫分为风邪所伤也,主以桂枝汤,协和营卫,
驱风邪外出,浅一层立法也,服此方而若解则病愈(此刻节令之气寒,客
风亦寒,故曰风寒。寒气即是风气,风气即是寒气。仲景以风寒冠旨(旨字应是首字、校正),
一示厥阴循环之意,一示风轮主持大世界之意,风字宜活看)。经症而兼无汗者,则
为伤寒症,是太阳之营分为寒邪所伤也,主以麻黄汤,大开腠里,俾
营分之寒邪,尽从汗出,深一层立法也。服此方而若解,则病愈(此
际若不知发汗,则病进从实;若过发汗,则症变从虚;若妄下,则症变从误)。经症而兼
壮热烦躁脉浮紧者,则为两感症,是太阳之营卫,为风邪寒邪所伤也。
主以大青龙汤,营卫两解,风寒并驱,又深一层立法也。服此方而若
解,则病愈(两感症,又有一日太阳,而与少阳同病,亦名两感症。三阳症与三阴症同
见,亦名两感,用药即当解表温经,再看表里重轻。以上兼症三法,系本经恒有之候,非传
经之谓也。传经法详附解)。设若不解,不传经则必传腑(传经则现经症,传腑则
现腑症)。腑症者何?口渴而小便不利是也。是邪由太阳之经,而转入
太阳之腑也,主以五苓散,化太阳之气。气化一行,小便亦利,邪亦
可从此而出,病亦可从此解矣(此处便是太阳首尾界限)。至于腑症之中,
另有蓄尿一症(病形小腹满,便短赤不利,口渴),盖膀胱乃储水之区,今为
寒气所束,太阳之气微,不足以胜其寒邪之气,气机于是乎不运矣,
气机一刻不运,则所储之水,即不能出,势必上涌,而小腹作满,故
名之曰蓄尿,主以五苓倍桂。桂本辛温,力能化太阳之寒气,气化一
行,小便得出,病亦立解,此法中之法也。另有蓄热一症(病形小腹不
满,口渴溺赤),由寒邪入腑,从太阳之标阳而化为热。热甚则必涸其所
注之水,故小腹不满而便不利,故名之曰蓄热,主以五苓去桂,加滑
石以清利其热。热邪一去,腑自立安,亦法中之法也。另有蓄血一症
(病形小腹硬满),缘由寒邪入腑,阻其太阳之气机,而循行本经之血液,
失其常度,不得归经,流入腑中,聚而不散,少腹硬满,故名之曰蓄
血,主以五苓散中,加桃仁、红花、当归、万年霜之类,从小便以逐
其瘀,即可移危为安,皆不易之法也。另有癃闭一症,与热结膀胱不
同。热结者,尿常可出一二点,此则胀翻出窍,尿不得出,由三焦气
机不运,水道壅塞太甚,法宜升提,俾壅者立开(此下陷从上治法也),尿
医理真传卷一·31·
即得出,病亦可解,此皆不易之法也(此太阳一经,经腑症形如是,至于传经,
详附解)。
附解:太阳经,有经症初见,不传本经之腑,而传阳明、少阳,
三阳经症同见者,名三阳并病,即以三阳之法治之,如桂枝汤加葛根、
柴胡是也。有经症初见,传阳明而不传少阳者,名二阳为病,即以二
阳之法治之,如桂枝加葛根汤是也。又有三阳经症同见,而见太阴之
腹满自利,即于三阳表药中,合理中之法治之。有经症初见,转瞬而
见少阴之身重欲寐者,肾与膀胱为表里,表病而及里也,当从少阴之
法治之,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也。至于当汗而不汗,表里不通,壮热
烦躁者,大青龙是也。经症误下遂利者,桂枝加葛根汤是也(误下邪陷
于内,故加葛根以举之)。过汗而至汗不止者,桂枝加附子汤是也。下后而
至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是也。仲景之法,总在活法圆通,并无
死法,方方皆有妙义,轻重大有经权,学者先将六经提纲病情熟记于
心,方能见病知源。六经所主气机乃为本,客气所生乃为病,客气往
往随主气而化为病,故一经一经病形不同,虽云伤寒二字冠首,因寒
在子,故也。
【阐释】本节所论太阳经症中之伤风症、伤寒症、两感症,腑症中之蓄尿症、
蓄热症、蓄血症及癃闭症,对其病机、病象及处方用药,论述均极切当。惟癃闭
症只说法宜升提,未有处方,宜用补中益气汤治之。癃闭还有由于湿热下注,或
瘀血内结,膀胱气化不利而致之实症;亦有因肾气亏损、膀胱气化无权,水液不
能下注之虚症。实症小便量少、热赤、频急、而滴沥不畅,甚至尿闭不通,小腹
胀满,或疼痛、口渴、便秘、苔黄腻、脉滑、数,宜清利湿热,宜猪苓汤或八正
散加减治之。虚症小便滴沥不爽,排出无力,甚或不通,面白、腰冷、舌质淡、
脉沉细,宜补肾温阳通窍,以济生肾气丸加减治之。
附解中论及二阳并病,三阳并病,及兼见太阴、少阴病症,与汗下失宜的诸
种变症,俱选用伤寒论方而各得其当。归结为“仲景之法,总在活法圆通,并无
死法,方方皆有妙义,轻重大有经权。”这是郑氏最得力处,故于《医理真传》
之后,更著《医法圆通》一书,详加阐发,这里只示其要点。
郑钦安医书阐释·32·
阳明经证解
按阳明一经,以燥为本(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故也),太阴为中气(脾
与胃为表里),阳明为标(主外,是本经之标、本、中三气也)。有经症,有里症、
有腑症,不可不知也。(以下承接上太阳经)太阳之寒邪未尽,势必传于阳
明,则治阳明,必兼治太阳,若全不见太阳之经症、腑症病情,独见
阳明之经症、腑症,则专治阳明,方为合法。当知寒邪走入燥地,即
从燥而化为燥邪,乃气机势时之使然也(寒邪化燥,乃本经病机主脑)。经症
者何?前额连眼眶胀痛,鼻筑气而流清,发热不恶寒,此际寒邪初入
阳明之经,寒气尚有一线未化尽,故还见筑气流清涕之寒形,渐渐发
热不恶寒(不恶寒三字,便是寒邪俱化为热也)。邪在经尚可解肌,故用葛根
汤以解肌,俾邪从肌肉而出(阳明主肌肉,故也),此本经浅一层立法也。
服此方而邪若解,则病愈。设若不解,有传少阳之经,而不传本经之
腑,有传本经之腑,而不传少阳之经者出矣(便是分途处)。若本经经症,
合少阳之经症,名二阳合病,即以二阳之法治之,如葛根汤合柴胡汤
是也。若本经经症,而传入本经之里,则现口燥心烦,汗出恶热,渴
欲饮冷(这便是里症情形)。此刻全无一点寒形,尽是一团燥热之邪气,
盘据胃中,兼之胃乃多气多血之府,邪热之气,又合胃中之气,二火
交煽于中,则邪热炽矣。热甚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