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医书阐释-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钦安医书阐释 1
火神颂 11
医理真传 12
郑钦安著 唐步琪阐释 12
医理真传卷一 12
乾坤大旨 12
坎卦诗 13
坎卦解 13
离卦诗 15
离卦解 15
* 气、血两字作一卦解 16
君、相二火解 16
真龙约言 18
五行总括图 18
三焦部位〔说〕 25
五运所化 25
五行本体受病相传为病 27
论气血盛衰篇 27
辨认一切阳虚证法 28
辨认一切阴虚证法 30
外感说 30
内伤说 31
望色 32
闻声 33
问症 34
切脉 34
伤寒六经提纲病情 36
六经定法贯解 36
太阳经证解 38
阳明经证解 39
少阳经证解 41
太阴经证解 43
少阴经证解 45
附解: 45
厥阴经证解 46
医理真传卷二 47
阳虚症门问答 48
用药意解 48
桂枝汤 49
麻黄汤 49
黄芪建中汤 49
附子甘草汤 50
附伏火说 50
潜阳丹 52
理中汤 53
封髓丹 54
四逆汤 55
白通汤 56
姜桂汤 58
附子理中汤 59
姜附茯半汤 61
滋肾丸 63
桂苓术甘汤 64
吴茱萸汤 68
肾着汤 70
麻黄附子细辛汤 70
客疑篇 74
医理真传卷三 76
阴虚症门问答 76
导赤散 76
人参白虎汤 77
小柴胡汤 78
大承气汤 80
黄连阿胶汤 81
当归补血汤 82
甘草干姜汤 84
栀豉汤 84
独参汤 85
葛根黄连黄芩汤 88
麻仁丸 89
六味地黄汤 90
甘桔汤 91
芍药甘草汤 93
参枣汤 93
大黄黄连泻心汤 94
五苓散 95
附子泻心汤 95
用药意解 95
杏冬二皮甘桔白蜜汤 100
大黄木香汤 100
补水汤 102
医理真传卷四 104
杂问 104
问曰:吐血一症,其阳虚乎?其阴虚乎? 104
葛根汤 105
黄土汤 106
赤小豆当归散 106
问曰:反胃之病,起于何因? 108
问曰:三消症起于何因? 109
问曰:吐蛔之症,起于何因? 110
乌梅丸 110
问曰:癫痫起于何因? 111
桂枝龙骨牡蛎汤 112
十枣汤 112
小青龙汤 112
问曰:外科工专金、疮诸症,其故何也? 119
切脉约言 120
三指说 121
拙见解 122
气机循环图 123
再解古脉说 123
五行说 124
认病捷要总诀 127
发热类 127
疟疾 127
鼓胀 128
积聚 128
痰饮 128
咳嗽 128
喘 129
呕吐 129
霍乱 129
呃逆 129
痢症 130
头痛 130
耳、目、口、鼻、唇、齿、喉 130
心痛 130
二便病 131
辨认脉法 131
辨认诸症法 131
辨认疮法 131
辨认痘法 132
辨认目疾法 132
辨色法 132
辨舌法 132
辨口气 132
辨口流涎水 132
辨二便 133
辨皮毛肌肤 133
辨饮食 133
辨起居性情 133
钦安用药金针 133
寒邪外入图 134
寒邪内生图 135
附:禳久病不愈,一切怪症奇疮善法小神作祟亦同 136
医法圆通 137
郑钦安原序 137
敬知非原序 138
沈古斋原序 139
前言 141
医法圆通卷一 144
用药弊端说 144
各症辩认阴阳用药法眼 146
心病不安俗云:心跳心慌 146
补坎益离丹89 147
肺病咳嗽 150
肺痿肺痈 152
胃病不食 153
各症辩认阴阳用药法眼 156
心病不安俗云:心跳心慌 156
补坎益离丹89 156
肺病咳嗽 159
肺痿肺痈 161
胃病不食 162
各症辨辩认阴阳用药法眼 164
心病不安俗云:心跳心慌 164
补坎益离丹89 165
肺病咳嗽 167
肺痿肺痈 170
胃病不食 171
脾病呕吐泄泻 173
肝病筋挛(一) 175
肾病腰痛 176
头痛 178
脾病呕吐泄泻 181
肝病筋挛(一) 184
肾病腰痛 185
头痛 187
目病 189
耳病肿痛(一) 191
鼻流清涕(一) 193
鼻孔煽动 195
唇口红肿(一) 195
齿牙肿痛(一) 196
口臭附口苦、口酸、口辛、口甘、口淡、口糜 197
目病 199
耳病肿痛(一) 201
鼻流清涕(一) 203
鼻孔煽动 204
唇口红肿(一) 205
齿牙肿痛(一) 206
口臭附口苦、口酸、口辛、口甘、口淡、口糜 207
目病 208
耳病肿痛(一) 210
鼻流清涕(一) 212
鼻孔煽动 214
唇口红肿(一) 214
齿牙肿痛(一) 215
口臭附口苦、口酸、口辛、口甘、口淡、口糜 216
舌肿、舌痛、重舌、舌强、舌麻、舌木、舌缩 218
喉蛾(一) 219
两手膀(背)〔臂〕痛 220
心痛(一) 221
胃痛 223
脐痛(一) 224
疝证 225
遗精 227
舌肿、舌痛、重舌、舌强、舌麻、舌木、舌缩 228
喉蛾(一) 229
两手膀(背)〔臂〕痛 231
心痛(一) 232
胃痛 233
脐痛(一) 234
疝证 236
遗精 237
舌肿、舌痛、重舌、舌强、舌麻、舌木、舌缩 239
喉蛾(一) 240
两手膀(背)〔臂〕痛 241
心痛(一) 242
胃痛 244
脐痛(一) 245
疝证 246
遗精 248
医法圆通卷二 249
大便不利(一) 249
小便不利(一) 251
淋证(一) 252
膝肿痛(一) 254
脚气 255
喘证(一) 256
汗证(一) 257
健忘 259
惊悸(一) 260
不卧(一) 261
痢证 263
呃逆(一) 264
反胃 265
颠狂 267
胀满 268
小儿抽掣俗作惊风 270
中风 272
中痰(一) 274
中食(一) 275
脱肛(一) 275
医法圆通卷三 276
伤寒溯源解 276
辨温约言 280
辩认邪盛热炽血伤病情 281
干呕不止 281
张目谵语 281
口渴饮冷不止 281
大汗如雨 282
舌苔干黄烦躁不宁 282
狂叫不避亲疏 282
二便不利 282
鼻如煤烟 282
肛门似烙 282
小便涓滴作痛 283
食入即吐 283
昏沉不省人事 283
日晡发热饮冷,妄言鬼神 283
呃逆不止 283
鼻血如注 284
斑疹频发 284
干咳无痰,吐涎胶粘 284
喉痛厥逆 284
脓血下行不止 284
皮毛干粗 284
筋挛拘急 285
阴囊如斗 285
周身红块 285
身冷如冰,形如死人 285
头面肿痛 285
辩认阴盛阳衰及阳脱病情 286
头痛如劈 286
目痛如裂 286
耳痒欲死 287
印堂如镜 287
唇赤如朱 287
两颧发赤 287
鼻涕如注 287
口张气出 287
眼胞下陷 288
白眼轮青 288
目肿如桃 288
目常直视 288
目光如华 288
面色光彩 288
面如枯骨 289
面赤(沭)如朱赤如瘀,面白如纸,面黑如煤,面青如枯草 289
齿牙血出 289
牙肿如茄 289
耳肿不痛 289
喉痛饮滚 290
咳嗽不已 290
气喘唇青 290
心痛欲死 290
腹痛欲绝 290
肠鸣泻泄 291
大便下血 291
小便下血 291
精滴不已 291
午后面赤 291
身痒欲死 292
大汗如雨 292
大汗呃逆 292
身热无神 293
吐血身热 293
大吐身热 293
大泄身热 293
午后身热 293
皮毛出血 294
阴囊缩入 294
两脚大烧 294
两手肿热 294
两乳忽肿 295
疮口不敛 295
痘疮平塌 295
肛脱不收 295
小便不止 295
腹痛即泄 295
身疼无热 296
身热无疼 296
身冷内热 296
身热内冷 296
身重畏冷 297
身强不用 297
脚轻头重 297
脚麻身软 297
气喘脉劲 297
吐血脉大(一) 297
虚劳脉动 298
辩脉切要 300
切脉金针 301
相舌切要 302
舌上白苔 302
舌上黄苔 302
舌上黑苔 302
万病一气说 303
胎元图说 306
用药须知 307
外感风寒忌收纳也 307
内伤虚损忌发散也 307
阳虚吐血忌滋阴也 308
阴虚吐血忌温补也 308
阳虚一切病证忌滋阴也 308
阴虚一切病证忌温补也 308
病有宜汗者 309
病有不宜汗者 309
病有宜吐者 311
病有不宜吐者 311
病有宜下者 311
病有不宜下者 312
服药须知 315
失血破疑说 316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辩解 317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辨解 318
申明阴盛扶阳阳盛扶阴的确宗旨 319
邪正论 320
客问参芪归地辨论 321
分脾肾为先后二天(解)〔辩论〕 323
六客辨解 324
胎前忌服药品解 325
食气篇 326
一气分为六气图说 327
桂枝汤圆通应用法 328
麻黄汤五苓散圆通就用法 331
葛根汤圆通应用法 334
白虎汤圆通应用法 336
大承气汤圆通应用法 338
2、治食入即吐。(原文无“。”) 338
小柴胡汤圆通应用法 339
理中汤圆通应用法 342
2、治四肢浮肿。(同上) 342
3、治心下嘈杂吐水。(同上) 342
4、治咳嗽吐清水。(同上) 342
5、治唾水不休。(同上) 342
6、治呃逆不休。(同上) 342
7、治手足微冷少神。(同上) 342
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圆通应用法 344
乌梅丸圆通应用法 351
附: 352
方剂索引 352
31。升阳散火汤(东垣十书) 355
35。六味丸(小儿药证直诀〕 356
39。右归丸(景岳全书) 356
59。归脾汤(和剂局方) 358
62。半夏生姜汤(类证活人书〕 358
69。肉蔻散(奇效良方) 359
82。苏陈九宝汤(证治要诀) 360
104。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362
108。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 362
109。迥龙汤(景岳全书〕 362
126。桃仁地黄犀角汤 364
127。通滞汤 364
128。祛风散(和剂局方) 364
129。祛风散湿汤 364
162。清暑益气汤(东垣十书) 367
167。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 367
170。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 368
伤寒恒论 368
序 368
郑钦安原序 368
张仲景原序(校补) 369
前言 370
凡例 372
伤寒恒论一百一十三方总目 373
太阳上篇计一十四方 373
太阳中篇计三十五方 374
太阳下篇计一十四方 376
阳明上篇计四方 377
阳明中篇计四方 377
少阳篇计二方 377
合病篇计五方 377
痰病篇 378
太阴篇计二方 378
少阴前篇计八方 378
少阴后篇计八方 378
厥阴上篇计三方 379
厥阴中篇计二方 379
厥阴下篇计一方 379
过经不解计一方 379
差后劳复食复计四方 379
阴阳易病计一方 380
伤寒恒论卷二 381
太阳中篇 381
伤寒恒论卷三 422
太阳下篇 422
伤寒恒论卷四 441
阳明上篇 441
伤寒恒论卷五 459
阳明中篇 459
伤寒恒论卷六 473
阳明下篇 473
伤寒恒论卷七 477
少阳篇计二十一法(据舒本校补) 477
伤寒合病计九法(据舒本校补) 487
伤寒恒论卷八 498
伤寒恒论卷九 503
少阴〔前〕篇 503
伤寒恒论卷十 527
厥阴上篇计二十一法 527
厥阴中篇计十七法 537
厥阴下篇计十法 544
过经不解计四法,附三阴经后(据舒本校补) 547
差后劳复计五法(据舒本校补) 550
差后食复计一法(据舒本校补) 555
阴阳易病计一法 555
外 附 556
麻脚瘟说 557
辨认内外发热证至要约言 558
问答计三条 559
附录 562
附录一 562
《伤寒论》原文,有《伤寒恒论》中所无者,补上备考。 562
附录二 565
方剂索引 565
主要参考书目 570
编后记 574
六经与十二经络 575
火神颂
医中圣贤分阴阳,黄帝二书论医详。长沙理法方药全,六经辨证
痊百病。寿全汇编阴阳证,三书细说理法明。代代贤医拜神圣。六经
再辨阴和阳,万病传变无文章。
《内经》之时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黄帝内经素问》和
《黄帝内经灵枢》二书,详理法与针灸而疏药物,《神农本草经》按
照阴阳术数详中药之用。三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