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9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有一只神鹅飞到人间,被猎人不小心射伤,玉皇大帝大怒,下令在正
月十五那天派天兵火烧人间。这个消息,被一位善良的仙女知道了,她立即
把灾讯透露给人间。人们凑在一块儿商量,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对付玉皇大
帝。人们在正月十五前后三天,家家户户门前挂上红灯,燃放烟花、火炮。
天兵正准备下凡放火,打开天门一看,咦,人间处处都是火花,他便以为火
已经烧起来,省得跑一趟了,于是他向玉帝交差了事。因为元宵节挂彩灯,
放火炮,避免了天灾,于是人们年年元宵节都挂花灯,放烟火、鞭炮,庆祝
斗争的胜利,也感谢那位善良的仙女。
过灯节是中国各地人民的共同风俗,但各地的灯节因灯的制作、用料和
式样的不同,而各有特色。在陕北农村,老乡劈开高粱杆扎灯架,糊上红纸,
做出南瓜灯、棉花灯、羊灯。在北京,到处都大张宫灯,华贵高雅。而在冰
城哈尔滨,人们用冰凝结成一座座冰灯,晶莹剔透,蔚为壮观。现在科技发
达,人们制作灯时用上了机器,像自贡灯会,既有灯光,又有人物、声音,
还能演出孙悟空、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戏呢。
灯节在许多地方还要举行猜灯谜的活动。谜语有写在灯面上的,也有写
成纸条挂在灯上的,吸引着众多的猜灯谜爱好者。
清明节
每年到 4 月 5 日左右,就到了清明节。这一天,许多学校都要组织学生
到郊外祭扫烈士墓,踏青郊游。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用来表示四季的寒暑变
化),到那天万物清明洁净,气清天爽,所以叫“清明”。清明节时,我国
南北地区气温都普遍回升,平均温度一般在 10℃以上。到清明节,人们历来
有扫墓、踏青、植树、换装的风俗。在广大农村仍有祭祀祖坟的风俗习惯,
而在城市,多改为青少年祭扫革命先烈之墓的新风俗了。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端
五节、重五节、天中节、地腊等。
端午节大约始于战国时代。关于它的起源,民间流行最广、最具影响的
说法是源于纪念战国时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于公元前 278 年五月初五投
汩罗江。据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避免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龙所伤,
便纷纷把粽子、鸡蛋投入江里喂鱼龙。一个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要药晕蛟龙。不一会儿,水面上果真浮起一条昏厥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
一片衣襟。人们就把这条恶龙拉上岸,剥皮抽筋,然后将龙筋缠在孩子们的
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以防毒蛇、害虫伤害。从此,民间在端
午节便形成了赛龙舟、吃粽子、戴艾蒿、挂菖蒲、带香包、驱五毒、饮雄黄
酒、缠五色丝等习俗。
七夕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民间传统的“七夕节”。“七夕节”源于民间传
说中牛郎织女美丽的神话爱情故事。
传说织女在天池洗澡,衣服被牛郎拿走,无法回天庭,于是就嫁给了牛
郎,二人生活得十分幸福,并有了一双儿女。他们后来被王母娘娘拆散,牛
郎带上儿女追赶织女到了天庭,狠心的王母娘娘便拔下玉簪子划银河为界,
使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相见。天上人间同情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于是
每年的七月初七,所有喜鹊便衔柴搭桥,人称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
相传这天晚上要降小雨,这是二人的眼泪。在寂静的瓜架下面,若仔细倾听,
你还能听见二人的窃窃私语呢。
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佳节。古人把一年分为四季,一季中又
分成孟、仲、季三个月。八月份是秋季中的仲季,而十五又是这个月中间的
一天,所以农历八月十五就叫中秋了。
秋天是一年中的黄金季节,瓜果满市,粮棉丰收。“月到中秋分外明”,
据说中秋之夜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姣洁明亮的。我国民间把中秋圆圆大大的
月亮作为团圆的象征。所以每到中秋之夜,按照传统习俗,家家户户在庭院
摆上桌子,买来月饼、瓜果,合家团聚,边赏月边吃瓜果、月饼,祈祝花好
月圆,人寿年丰,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中秋之夜是赏月的好时机。每到中秋,夜幕降临,玉兔东升,全家人便
在清澈的月光下赏月叙谈,讲述有关月宫的美丽传说,分享祭月礼品。人们
还通过观看中秋夜的阴晴,推测第二年正月的天气。有这样的谚语:“八月
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一项重要节俗活动。
月饼的风味由皮、馅和制作技艺构成,最初在家庭制作,后来有了专门
作月饼的作坊。其常用皮类有酥皮、浆皮、混糖皮、硬皮几种。馅类则多种
多样,技艺也各有千秋。如今,月饼的制作风味各地不同。月饼给人们带来
了吉祥、幸福、美满和快乐。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九月九等。九月,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九九艳阳天,使人们对重阳节历来怀有特殊的感情。
在民间,重阳节的重要活动有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登高等习俗。重阳
这天,现在已被定为老人节,全家扶老携幼,登高赏菊,孝敬老人,共享天
伦之乐。
龙船节
龙船节是盛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诸省水乡地区的群众性节日,又叫
龙舟节。龙舟竞渡的时间因地而异。南方各省,有的在元宵节时举行,有的
则在端午节。云南傣族则按傣历在清明节后 10 日左右泼水节时赛龙舟;贵州
清水江一带苗彝的龙舟节在阴历五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举行。世俗相传的这
一节日的意义,或在于祈求丰年,或在于避瘟逐疫等。
赛龙船是龙船节的最重要的活动。参加“龙船赛”的人由鼓头、锣手和
水手三部分人组成。鼓头是位长辈,他坐在龙颈处,面向水手,比赛时击鼓
指挥。锣手都由一名男扮女装的少年担任,他坐在鼓头前面的龙头和母船的
接合处,应声击鼓,协助指挥。水手们全由身强力壮的青壮年担任,其中 1
人手里拿着三响火铳,站立在母船前面,负责放炮和篙水;预备划手 2 人,
坐在母船上打杂应急;母船后面是 4 个中年划手,各持一柄短桨,再后面是
1 名舵手;主划手共有 32 人,每人手里握 6 尺长的划撑两用的桨棒,分别站
在两侧的子船上。
比赛时,鼓锣一声紧似一声,只见船头的鼓头、锣手、篙手,随着船势,
前俯后仰,船尾的舵手趁势猛蹬,众人齐力挥桨,一时浪花伴随着疾驶如飞
的船体,犹如腾云驾雾,十分壮观。
赛完龙船,在密布白色帐篷的河坝上,人们又展开了彩鼓舞、踩笙芦舞、
赛马、斗牛以及球类等比赛活动,一直玩到深夜,还久久不愿离去。
“三月三”节
“三月三”是海南岛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为
期 1 天。这一天,黎族青年男女可以自由交往。一清早,黎族姑娘穿上艳丽
的眼装,提着五香饭竹筒,向五指山汇集。小伙子则在节日前进深山密林中
打猎去了,节日这天,他们返回村寨,向姑娘们讲述打猎经过,描绘自己如
何机智勇敢,以博得姑娘们的赞赏。节日里,青年男女们欢聚在一起,唱起
山歌,跳起“打鹿舞”、“打柴舞”等。歌声一停,姑娘们纷纷走到自己喜
爱的人面前,小伙子则赶快打开事先准备好的花伞,一对对并肩走去。若双
方情投意合,小伙子则要给姑娘戴上鹿角发簪,姑娘也要回赠小伙子自己织
的美丽彩带作定情信物,然后双双坐在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吃五香饭,倾吐
爱慕之情。“三月三”被黎族青年视为定情的节日。
火把节
火把节是中国西南部彝、白、哈尼、傈僳、纳西、普米、拉祜等民族的
传统节日。火把节因以点燃火把为节日活动的中心内容而得名。节日时间多
在农历六月初或二十四、二十五日前后,一般连续 3 天。火把节的产生与人
们对火的崇拜有关,人们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期间,
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于寨中,各家门前竖小火把,入夜点
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将火
把、松明子插于田边地角。青年男女在寨中大火把的周围弹唱、跳舞,彻夜
不息。节日期间,各地区还举行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
歌舞等活动,并开设集市贸易。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年节。它的时间在清明节后,相当于农历的四月十
三日至十五日之间。
泼水是傣族年节的主要喜庆活动。在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
去身上一年的污尘,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泼水有文泼和武泼之分。文泼
是对长者,舀起一勺清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
流下,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武泼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
用盆、用桶都可以,互相追逐,劈头盖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
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也就越是高兴。
泼水节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大地由一个火魔统治着,
他是一切生命的敌人。火魔有 7 个美丽善良的女儿,决心要杀死这个万恶的
父亲,为民除害,可是苦于找不出办法。后来她们得到释迦牟尼(佛教中的
佛祖)的帮助,知道只有用火魔头上的一根头发,才能杀死火魔。七姑娘最
聪明勇敢,她趁着火魔熟睡的时候,拔下这根头发,勒住火魔的脖子,火魔
的头就滚下来了。可是,脑袋落地,滚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祸害仍旧不
能消除。七姐妹被弄得形容憔悴,满身污秽。她们利用紧张的空隙用水冲洗
身体。就这样,一直到火魔的脑袋变成尘土为止。从此,泼水就成了纪念 7
个大义灭亲的姑娘和互相净身洗尘的祝福仪式。
除了泼水,傣族的年节活动还有赛龙船,男的划,女的也划;敲起象脚
鼓,跳起孔雀舞(傣族人民把孔雀当做吉祥的象征,以跳孔雀舞表示美好的
愿望);还有“丢包”,在村边广场上,未婚男女青年,分别站成一排,用
一种装满棉子的菱形布包,向自己爱慕的对象掷去。
开斋节
开斋节是中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柯尔克孜、乌孜别克、
塔吉克、塔塔尔、保安等民族的共同节日之一。开斋节在新疆地区亦称“肉
孜节”。按伊斯兰教的规定: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凡是成年男女穆斯
林(有患病等情况者除外)都要入斋。每日从黎明到日落不饮不食,这一月
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教历十月一日为节日。
届时,各地穆斯林都要举行礼拜和庆祝活动,走亲访友,互相祝贺。家家炸
油香馓子等食品,招待客人和互相赠送。虔诚的穆斯林还沐浴净身,在清真
寺做礼拜和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分头上坟,悼念亡人。
那达慕大会